|
| 工贮藏、检验检疫、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技能,能独立开展种业研究、种业生产和种业管理相关工作。 (3)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上进心强,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善于与人合作共事;了解“三农”状况,热爱民族种业,能积极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
3.培养规格 | (1) 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三农” 情怀,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具有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种业专业知识,掌握必备的种业研究方法,了解种业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3) 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正确认识粮食安全问题及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种业领域现象和问题,提出个人见解观点。 (4) 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种业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5) 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6) 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7)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8) 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了解国际种业动态,关注全球重大问题,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9)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10) 具有全球视野,关注食物安全、营养与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安全、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贸易等重大问题。 |
| 4.课程体系 |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专业教学计划中课内总学时为 2484 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 166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 57 学分,选修课程 60 学分,实践课程 49 学分。主干学科为作物学;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作物育种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贮藏学、种子检验学、种子法与植物新品种保护、种子经营管理学;实践课程主要包括:种子生物学实验、作物育种学实验、种子检验学实验、种子加工与贮藏学实验、种子学创新实验、种业智能装备实习、园艺作物种子生产学实习、种子生产与经营整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
5.师资队伍 | 本专业组建了一支由 16 位专任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高级职称 11 人,中级职称 5 名,90%教师具有博士学历,80%教师具有国外留学经历。同时,从湖南隆平高科、广东良种进出口种业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聘任熟悉产业的教师 8-10 人补充教学团队。教师学科背景包括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与技术、种业经营与管理等,组建紧密合作的教学团队,包括种子生物学教学团队、种子技术教学团队、种子产业化教学团队等。建立了老中青搭配合理的高水平专业教学队伍,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
6.教学条件 |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拥有作物种子创新实验室、种子加工处理实验室、种子检验实验室等,以及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广州)分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广良现代种业技术研究中心等,具备开展种子生物学实验所需的设备,如荧光定量 PCR 仪、凝聚成像系统、多功能酶标仪等,具备开展种子加工处理设备,如种子清选机、种子包衣机等,具备开展种子检验设备,包括种子发芽箱、老化箱、容重器、种子检验台等;同时,拥有本部和增城两个校属教学实习基地,佛山三水广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条件优越,能够满足本科生的教学科研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