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回复: 0

中国矿大 化工学院简介及学科建设情况和设置专业介绍

[复制链接]

4559

主题

64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446
发表于 2024-12-12 15: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矿大 化工学院简介及学科建设情况和设置专业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52年中国矿业学院(天津)成立的煤的精选(选煤)专业。1960年成立北京矿业学院煤综合利用系,1964年煤综合利用系撤消并入矿山机械工程系,1980年恢复中国矿业学院煤综合利用系,1997年更名为能源利用与化学工程系,2000年7月成立化工学院。

学院现设有5个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化工系、应用化学系、过程工程系、能源化工系)和1个实验中心(化工学院实验中心)。依托学科建设有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转化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资源清洁低碳加工利用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省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碳资源精细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现设有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个本科专业。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四个专业分别入选“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先后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现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江苏省优势学科、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学科。化学学科为校重点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335人,其中本科生1410人,研究生925人(其中博士生209人,硕士生716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72人,专任教师137人,博士后10人,教授38人,副教授52人。学院先后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才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级模范教师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以及省部级人才称号者60余人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逐步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与学缘结构合理,具有很强实力与创新意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十几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未来发展定位与目标:围绕学校创建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站位,以研究型学院建设为定位,面向能源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巩固优势、深化特色、充实内涵,跟踪引领学科前沿,立足高质量发展,构筑能源资源加工转化与低碳利用为特色的学科群,形成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专业格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早日把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

(2024年10月更新)


联系电话 (Tel):0086-516-83591059

E-Mail: scet@cumt.edu.cn

传真 (Fax):0086-516-83591059


中国矿大 化工学院https://scet.cumt.edu.cn/

=======================================================================

化工学院学科简介

围绕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建设的总体目标,化工学院注重学科建设,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先后制定了学科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巩固优势、强化特色、充实内涵、整合优化,跟踪和引领学科前沿,构筑煤炭加工与转化学科平台,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建设研究型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拥有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物加工工程);拥有矿物加工工程、洁净能源工程、矿物材料工程、人工智能、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和工业催化、储能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等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矿物加工工程、洁净能源工程、矿物材料工程、人工智能、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储能科学与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等4个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矿物加工工程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 重点建设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工程建设学科(下设的矿物材料工程博士点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第一和A+。化学工艺是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是江苏省优势学科工程建设学科,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16名和B+。

学院现设有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和江苏省重点专业,2012年入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卓越计划),2次通过国家工程专业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2次通过国家工程专业认证;能源化工方向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重点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2017年通过国家工程专业认证。

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矿业工程(矿物加工)、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转化;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化工专业基础、化学。学院校外实习共建单位43个,建成稳定的实习基地53个,与国内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校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成立了由厂矿企业与研究院所专家组成的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本科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矿业工程双一流学科

矿业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科始建于1952年,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矿业类教指委主任单位、中国工程教育矿业类专业认证委员会主任单位。所在一级学科矿业工程在2003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全国第一,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进入前15。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拥有国家一流课程2门。建有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以及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煤炭提质与减排创新引智基地、江苏省资源清洁低碳加工利用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两院院士3人(含外聘)、教授23人,拥有国家教学名师2人,杰青3人,长江学者3人次,国家青年拔尖人才、青长、优青等4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

学科在在陈清如院士和刘炯天院士绿色加工、清洁利用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煤炭清洁高效分选提质、智能精准分选等优势特色成果。2010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94项,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00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83项、授权国内国外发明专利1055件。学科与能源矿业科研院所和大型煤炭基地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机制。

-----------------------------------------------------

化学工程与技术江苏省优势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始建于1958年北京矿业学院时期的煤综合利用专业,1986年获化学工艺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化学工艺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化学工艺学科被遴选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006年获得应用化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3月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学科授予权;2011,2014、2018和2022年连续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建设,2019年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作为主要支撑学科的ESI工程学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1‰、ESI化学领域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学科支撑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 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4 年和2018 年两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 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科支撑的“能源化学工程”本科专业为2010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

本学科依托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碳资源精细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进行建设。坚持“科学发展、特色鲜明、持续创新、服务行业”的发展思路,以“清洁、高效、低排放”为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国家煤炭洁净转化和资源化利用的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煤炭定向制备高值化学品、绿色制氢及氢储能、煤提质与材料化利用、CO2捕集与化学转化以及可再生资源能源化工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致力于引领煤炭转化与利用领域创新发展,解决煤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

化学高水平基础学科

化学学科于1999年创办应用化学(理学)本科专业,2003年获物理化学(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应用化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化学2017年1月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入选学校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基础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同时为国家“双一流”建设支撑学科;学科支撑的“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分别2010年被确立为江苏省高等院校品牌专业、2014年入选江苏省重点专业和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化学学科在学术研究上倡导学术卓越,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以及多个交叉学科构成的化学学科群,学科方向聚焦化学学科前沿和突出能源化学特色,在化学基础与其交叉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目前在系统化学与活性物质、能源电化学与新能源、应用界面化学与煤炭浮选、功能材料化学等研究方向具有特色和国际学术影响力。近五年来学科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和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6项,在PNAS、Angew、Sci Adv、Chem Soc Rev等国际主流化学期刊发表论文600篇左右。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特聘教授(院士)1人、教授12人、副教授9人,博士学位比例97 %,60%教师具有1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2人为国际期刊副主编和编委,爱思唯尔中国区高被引学者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项目2人,2018年应用化学专业骨干教学团队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强工、厚理、兴文、拓医、育新”未来学科发展布局,化学学科将成为学校建成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推动力之一。

-----------------------------------------------------

化工过程机械及动力工程学科

中国矿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代码:0807)是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由化工学院、低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共同建设,其中下设二级学科“化工过程机械”由化工学院建设。

学科发展历程:

2003年:设立本科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2011年:设立“化工过程机械”二级学科硕士点(代码080706)

2017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2019年:设立“能源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代码0858)

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年:设立“能源动力”专业学位博士点(代码0858)

学科依托平台:

1.科技部: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中心(2011年)

2.教育部: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

3.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加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2015年)

4.江苏省:隔膜压缩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年)

学科人才培养:

主要面向现代过程工业领域,培养能够从事机械、能源、动力、化工、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决策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学科研究方向:

1. 流体机械装备及应用

2. 过程模拟与智能控制

3. 多相流理论及应用

4. 生产过程安全环保与职业健康

5. 过程装备结构完整性

6. 过程装备表面技术与绿色再制造

7. 煤基新材料及应用

8. 分离过程与强化

-----------------------------------------------------

生物与医药学科

中国矿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拥有生物化工博士点,生物化工学术型硕士点和生物与医药工程类(生物技术工程)硕士点。本专业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基础教学实验示范中心”,附属医院“国家级临床药物实验基地”和“国家级肿瘤康复实践基地”等学科平台,在煤炭清洁利用和安全开采、农产品的深加工、环境生物工程和生物药物与医药材料等研究领域开展研究。本学科研究生教师队伍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含副主任医师)14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0人,拥有博士学位者占88%,有海外经历者占42%,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1人,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本专业教师近几年先后参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40 余项,此外,还承担了企业委托的技术开发项目3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50 多篇,其中60余篇次被SCI、E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本专业领域是生物、化工、医药和工程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该学科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利用生物体制造人类所需产品,进行生物药物研发,开展医学防病治病,开发清洁能源,改善生态环境。该领域培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需要,掌握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化科学原理、工艺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轻工、医药等领域从事生产、产品技术研究开发、质量检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升学率为100%,主要被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录取,就业主要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的生物医药、生物诊断试剂,轻工食品等领域。

=======================================================================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介绍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始建于1952年,已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本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首批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和重点专业、教育部“十二五”综合试点改革(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和“十三五”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业,已3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近5年,毕业生升学出国率40%以上,就业升学率98%以上。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做的《中国大学评价》中专业排名一直保持全国第一。

专业所依托的矿物加工工程学科1981年批准为硕士点,1984年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1985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遴选为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02年和2007年两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09年“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入选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一期建设项目,并于2014年、2018年分别获得二期、三期建设项目滚动支持;2012、2016年全国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第1(A+)。

本专业培养矿物加工工程领域未来的“行业领袖和精英”、“领域内国际一流”、具有进取精神和“工程实践、创新创业和国际竞争”能力强、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专业实行分层次人才培养,除正常班级外,开设有卓越工程师班和国际班。

本专业拥有以院士、国家教学名师为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4人,教师中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98%,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基金与荣誉称号获得者20余人次。2018年矿物加工工程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发展方向,始终坚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矿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以煤炭资源加工利用与洁净煤技术为特色,低品位矿物大规模提质理论与技术、干法分选与高效筛分理论与技术、固体矿产资源智能分选加工、煤基/矿物材料开发与利用、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分离回收理论与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干法选煤技术、细粒煤炭高效分选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拥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部级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近5年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近300项,科研经费达1.5亿元,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

本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平台,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条件;学生除了可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外,专业还设立“卓越工程师创新训练”专项,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课外竞赛、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创新创业等能力。

本专业注重国际化办学,已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知名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学生可选择“2+2”联合培养或短期出国学习;本专业举办双一流矿业国际班,每年开展优秀学生海外实习活动;聘请海外名师对部分课程实行全英文授课,定期邀请海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介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2001年开始建设,2003年开始招生。专业于2017年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认证,2023年二次认证,标志着专业办学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2021年入围“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建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和能源动力专业学位博士点(2022年),已被列入我校重点建设的学科。

目前本专业教师共有25人,其中,教授4人,占总人数的16%;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3人,占总人数的5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占88%;45岁以下17人,占总人数的68%,年龄结构分布合理。专业兼职教师11人,均为高级职称。教师中有“国家模范教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人,中国矿业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专业拥有“创新型过程工程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基层党建样板支部”,2020年荣获“校级十佳教学科研群体”。近5年来专业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省部级项目21项,纵向经费425万元,横向经费567万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本专业建设的化工过程机械学科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点,该学科融合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体现了现代流程工业领域技术日益综合的特点,已形成过程机械理论与装备、过程模拟与智能控制、多相流理论及应用、新材料研究与应用、过程装备结构完整性与先进制造技术等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方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已建成煤炭工业协会“煤加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隔膜压缩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与科研实践平台,协助共建“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转化国家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专业实验室面积达到1304m2,仪器设备总价值1500余万元。

-----------------------------------------------------

生物工程专业介绍

生物工程学科始建于2000年,2000年批准成立生物工程本科专业,2003年批准生物化工硕士点,2011年批准生物工程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2012年批准生物化工博士点,2019年原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点归类为生物与医药工程领域硕士点。

生物工程专业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为依托,根据中国矿业大学 “强工、厚理、兴文、拓医、育新”未来学科发展布局,2019年与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市第一人民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20版大纲增设生物与医药课程组,在生物与医药方向进行了人才合作培养,突出生物医药特色。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化学、生物学、生物工程学,药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能在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近五年,毕业生升学出国率约为40%,大多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录取。毕业生就业升学率98%以上,主要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的生物制药、生物诊断试剂,轻工食品等领域。

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心从教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硕士生导师12人,专任教师年龄结构:36~45岁教师占64%,45岁及以上老师占比3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6%,具有海外研修经历占43%,专业教师队伍中9人次获校百佳教师,3人次获校最受学生欢迎教师,1人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入选江苏省科技镇长团,1人为江苏省微生物学会理事,1人入选校级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1人,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

本学科教师近5年先后参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40 余项,此外,还承担了企业委托的技术开发项目2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50 多篇,其中60余篇次被SCI、E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近5年本科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5项,省级和校级创新训练项目30余项,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

本专业杰出代表性校友有:

杨光,2004年毕业,东华大学生物工程系副教授

王干,2005年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副教授

开雷,2005年毕业,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特聘教授,

陈亭,2005年毕业,苏州康宁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资深研究员

戴浩, 2006年毕业,江苏省盱眙县环保局副局长

廖金宝 2008年毕业,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第十四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李薇,2010年毕业,江苏洋河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一级品酒师,全国人大代表

-----------------------------------------------------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介绍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简称能化专业,是教育部于2010 年批准的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之一。中国矿业大学能化专业于2011年全国首批试点招生,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所依托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点。

目前,中国的能源战略正面临着重大结构转型,2021年,在国家“双碳”目标和中国矿业大学“建成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指引下,能化专业实施了“新工科”建设和改造,重新打造以“可再生能源化工、化学储能工程、二氧化碳转化利用”为专业特色方向,聚焦新能源领域,体现基于能源化工的开拓学科视野、触发技术革新和引领产业升级重要作用的“新工科”思维,实现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创新人才培养和储备。

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面向国家重大能源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健康品格、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生物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的开发、化学储能技术和含碳资源高效清洁转化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专业主要核心课程设置有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可再生能源工程、化学电源、碳一化工、能源化工设计、能化专业实验等。开设有二氧化碳捕集与化学转化、能源催化、氢能技术与燃料电池、光电转化与太阳能电池等特色选修拓展课程。

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是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涉及到多学科人才的巨大支撑,能化专业人才培养和供应是保障国家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光伏产业、生物质化工、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行业蓬勃发展,使得行业相关人才出现巨大缺口,对能化专业学生需求非常旺盛。此外,光电能源资源转化和二氧化碳化学转化耦合是未来中国化工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然途径之一,是各科研院所和高校纷纷研究的热点方向,研究生等高端科研人才需求巨大。因此,从目前形势和未来中国能源资源发展趋势看,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院所,对能化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都将十分旺盛,而且缺口巨大。

-----------------------------------------------------

应用化学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1999年创办的应用化学(理学)本科专业,2003年获批物理化学理学硕士点,2006年获批应用化学博士点,2011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2017年1月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

本专业在碳资源化学、能源电化学等领域享有较高声誉。以能源化学为专业方向,依托学校在煤炭加工与转化领域的学科优势与科研条件,突出能源化学特色,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能将化学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从事应用性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管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工复合型应用化学拔尖创新人才。本专业于2010年被确立为江苏省高等院校品牌专业,2014年入选江苏省重点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近五年来,学生发表SCI论文近20篇,研究生升学率50%左右,大多被中科院化学所、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录取。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博士学位比例97 %,60%教师具有1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2人为国际期刊副主编和编委,爱思唯尔中国区高被引学者2人,25人次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计划,其中包括: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项目1人,2018年应用化学专业骨干教学团队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等。

化学学科在学术研究上倡导学术卓越,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四个实力雄厚的二级学科群,这些研究方向不仅处在化学学科前沿领域,而且为国家的能源与资源战略需求提供化学理论、成果和人才。目前在系统化学与活性物质、能源电化学与新能源、应用界面化学与煤炭浮选、功能材料化学等研究方向具有特色和国际学术影响力。近五年来在PNAS、Angew、ChemComm等国际主流化学期刊发表论文600篇左右。

       本学科拥有江苏省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转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支撑。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合作积极活跃,与北美、欧洲、南美等多个国家建立国际合作关系,近五年举办7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和邀请国外学者科研合作34人次,派出12名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到国际一流学术机构师从一流学者,已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知名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学生可选择“2+2”联合培养或短期出国学习。根据中国矿业大学 “强工、厚理、兴文、拓医、育新”未来学科发展布局,化学学科将成为学校建成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推动力之一。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始建于1958年北京矿业学院时期的煤综合利用专业,1986年获化学工艺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化学工艺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化学工艺学科被遴选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2011年3月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学科授予权,2019年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2014和2018年和2022连续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作为主要支撑学科的ESI工程学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1‰、ESI化学领域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事化工、煤炭转化及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科学研究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和2017年两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 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近5年本科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0余项,省级和校级创新训练项目40余项,获挑战杯全国银奖1项,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全国铜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8篇,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获华东区和江苏省化工设计大赛和化学化工实验竞赛等奖励22项。专业年招生规模为120-150人,年平均就业率98%以上,升学出国率34%以上。

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人教师3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4人。

科学研究在煤中有机质定向转化与高值化利用、现代煤化工高效催化剂关键技术、煤炭提质与精准适配基础理论和技术、煤化工污染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

专业参与建设“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是“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支撑学科之一。近5年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项目84项,横向项目150余项,科研总经费60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6件,发表SCI学术论文340余篇。

专业是“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转化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主要支撑学科之一,拥有“江苏省高等学校化工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6个产学研基地。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条件,学生除了可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外,专业还设立“卓越工程师创新训练”专项,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课外竞赛、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创新创业等技能。

本专业优秀毕业生可以免试推荐到国内大学相关专业继续深造,采用国际化办学模式,和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本科生联合培养、硕士生联合培养项目。2017年开始招收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留学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1-14 11:05 , Processed in 0.10275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