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回复: 0

重庆工商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简介及本科专业介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复制链接]

4392

主题

62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887
发表于 2024-10-28 09: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工商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简介及本科专业介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https://scsie2014.ctbu.edu.cn/

重庆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简介

重庆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自1978年开始招生,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积淀。近年来,学校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试点高校,学院入选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新型二级学院、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重庆市智能信息技术现代产业学院和重庆市首批“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建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应用物理学8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3个专业是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

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700余人。拥有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重庆市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和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与控制技术2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实践创新基地8000余平方米,校企联合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1个。学院在编专任教师147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5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6人,硕士生导师52人。拥有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新重庆引才计划A类人才2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林业和草原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人、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5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3人、“互联网+”重庆市优秀创新创业导师7人、“挑战杯”重庆市优秀指导教师2名,建有重庆市创新创业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群体2个、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知行致智”的育人理念,构建了“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立德树人新机制。近年来,学生学科竞赛获国家特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307项、781人次,其中,国家级特等奖和一等奖13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4项。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85%以上,部分学生就业于阿里、腾讯、华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等世界500强企业,学院优质就业率超过57%。

学院建有国家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重庆市科技局新型研发机构、智能感知与区块链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微纳系统与智能传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检测控制集成系统工程实验室、微纳传感与智能生态物联网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及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和高端人才服务平台8个。近年来,学院在智能感知与生物特征识别、服务计算与软件工程、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智能生态物联网与先进检测、分布式智能计算等领域取得了创新突破,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8项、横向项目41项,研究经费2000余万;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400余篇,获知识产权授权123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和规划教材22部。学院科技创新成果连续参展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入选2023年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科技创新合作十年成果展,孵化转化的企业入选中国新型企业100强、中国智慧林业最佳实践案例50强、首批国家级物联网工程示范企业、工业互联网国家二级节点,多家企业已成为行业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企业。

==============================================================

人工智能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爱国进取、品德优良,具备扎实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发能力;能够掌握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工程技术。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及科学思维、科学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智能感知、智能金融、智能商务等领域的工程实践问题。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精术业、强实践、高素质”,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工智能方向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企业等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大数据分析、信息服务、市场预测、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事务工作,也可继续攻读人工智能专业以及相关理工学科、交叉学科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

高级程序设计、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原理、数据结构、机器学习、知识推理与表示、金融数据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信息检索、算法分析与设计、数学力分析、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云计算及应用、商务智能、机器人技术。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为背景,立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由计算机、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经过长期积累与发展,形成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等四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

就业去向

毕业生面向人工智能相关的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学校及社会其他行业相关部门,主要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研究、系统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系统集成、管理及教学等工作。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介绍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掌握智能传感与网络化测控技术、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处理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方法和工程实践技能,能够在智能制造、环境监测与大健康等领域从事智能仪器仪表、智能测控系统的技术开发、系统设计、工程应用、运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经过五年左右的实际工作或深造,能达到下列目标:

(1)通用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作精神,项目管理能力,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测量与控制团队中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2)专业知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能运用智能传感与网络化测控技术、嵌入式计算与信息处理、智能仪器与测控系统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方法和工程实践技能,综合考虑社会、环境、能耗、安全、经济成本、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独立解决智能制造、环境监测与大健康等领域智能仪器和智能化网络测控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3)职业岗位: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和评估工程实践对社会的综合影响;能够胜任仪器工程师、技术和项目主管、产品经理等工作。

(4)职业竞争力: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创新思维,能够跟踪国际、国内测控行业发展,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

二、专业特色

重庆工商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办于1990年,目前是重庆市本科大数据智能化特色专业。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归纳学科核心知识体系,引入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要素,凝练专业特色方向:智能传感和网络化测控。

专业特色可归纳为:

1、测控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适应新兴行业需要,形成“端-管-云”的工程技术无缝衔接。

依托人工智能新型二级学院,课程体系围绕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开设,增设了人工智能类课程,强化嵌入式信息处理技术,积极推动检测控制装备与仪器仪表实现人工智能化、传感网络化、装备云端化和感知大数据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形成“端-管-云”的工程技术无缝衔接。

2、培养模式中嵌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思想,产学研协同育人初见成效。

培养过程的各环节均围绕测控仪器和测控系统中智能硬件和智能软件开发能力进行知识建构和能力训练。专业师资队伍实力强,理论与实战结合能力突出,获市级人才称号的教师三人。依托产业集群、科研平台与专业师资,引进合作企业进行项目式工程实训,“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顺畅,取得较好成效。

三、主要课程:测控系统概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信号与系统、测控电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开发、测控网络技术、测试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FPGA原理及应用、虚拟仪器、数字医疗仪器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

四、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到国有企业、‌科研院所、仪器制造企业、科技公司等从事信号检测、测量与控制、嵌入式开发、智能化应用等方面的系统设计、技术开发、工程应用、质量控制、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具备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职业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备电子产品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 了解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前沿动态,具备批判思维、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终身学习、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在半导体、电子通信产品设计制造,嵌入式系统开发,通信运营等领域胜任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成为适应未来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经过五年的实际工作,能达到下列目标:

职业能力:能够适应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变革,通过自我学习达到应用前沿技术解决电子信息领域产品设计、应用开发、项目管理等复杂问题。

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能够理解和评估工程实践对社会的综合影响。

职业成就:具备电子信息领域产品设计、应用开发、工程管理和运营维护等工作的能力,善于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成为电子信息行业骨干。

发展潜力:能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文化历史等层面优化电子产品和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具备创新发展能力。

二、专业特色

1.坚持培养理念,课程体系完善

专业被评为重庆市本科高校“大数据智能化”特色专业,2021年获批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软科学科排名首次进入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500名。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专业的教学体系、教学资源得到了更科学合理地设置和配置,建立起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教学体系。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专业坚持“重基础,强实践,宽途径”的培养理念,在培养学生的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能力的同时,结合学生自身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提供选择专业方向选修相关课程,拓展专业知识面。在对毕业生追踪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给出了工作业绩突出、发展后劲足的高度评价。

2.突出专业特色,多方协同育人

作为“大数据智能化”特色专业,本专业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概念融入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中。专业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Intel中国FPGA创新中心,深圳讯方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实验室,并聘请公司高级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同时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两江半导体研究院等多家单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多年来专业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率。

三、专业培养要求

1.工程知识:能将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内所涉及复杂工程问题的推演分析,建模求解和方案设计。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第一性原理,并通过文献检索、信息查询,对电子信息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研究分析,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根据电子信息领域内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和设计创新性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从公共健康与安全、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要求、法律与伦理、社会与文化等角度考虑方案的可行性。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设计相关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可持续发展:在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应承担的责任。

7.伦理和职业规范: 有工程报国、工程为民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和应用工程伦理,在电子信息领域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履行责任。

8.个人与合作:能够在多样化、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胜任团队不同的角色与责任, 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9.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和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

10.项目管理与财务: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相关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理解电子信息技术变革对工程和社会的影响,同时适应新技术变革,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核心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HDL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通信原理、电路CAD与仿真、电子系统设计、DSP 原理及应用、移动通信、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等。


=====================================
自动化专业介绍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掌握扎实的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在过程控制、电气控制、运动控制、离散控制、传感与检测、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工业信息化、AI+智能制造等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工作,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也可继续攻读控制工程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智能系统、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机器人、信息化技术等控制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在工业控制、系统工程、自动化仪表、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等方面接受基本的训练,树立较为全面的系统观念,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与开发、集成与运行、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具备在过程控制、电气控制、运动控制、离散控制、传感与检测、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工业信息化等自动化及相关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和知识创新的综合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 系统地掌握自动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技术;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3. 具备控制系统、信息系统设计、开发、集成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 具备较全面的系统观念,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集成、系统设计与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 具有良好的国际化视野,具有跟踪和发展专业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基本能力;

6. 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7. 具备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8. 具备本专业领域内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基本能力。

专业特色:

重庆工商大学自动化专业创办于1978年,是学校传统优势专业之一。历经40多年专业建设发展,形成了专业特色突出、师资队伍实力强、学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学位11人、双师型教师9人;2019年三名教师获评首批“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与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项。

本专业依托重庆市“国家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国家物联网产业应用基地”产业集群,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重庆市检测控制与集成系统工程实验室、微纳系统与智能传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开展校企合作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实习实训,构建起“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校企合作创新空间和学科竞赛科技培训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学科竞赛,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搭建起创新创业平台,为支撑国家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等发展战略培养卓越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夯实自然科学(数学、物理类等)理论的基础上,将自动控制科学与智能信息处理相结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区域经济特点相结合,突出自动化专业人才在检测技术、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三类基本能力的培养,从专业应用基础及技术类课程中突出我校的工商特色和优势。

核心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检测技术及仪表、微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控制系统仿真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学习等。


=====================================
应用物理学专业介绍

学制:四年 层次:普通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物理学为基础,应用物理技术为载体,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专业知识和应用物理技能,以及具备一定的信息物理交叉学科知识与技能;培养富有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化视野的物理与应用技术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将具备在本专业、电子、材料以及能源等战略性领域就业能力,具备将物理专业知识与高新技术有机融合能力,具备在半导体技术、声光电传感、光电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能力。作为本专业优良传统之一,较大比例的学生将升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物理学或工程应用等交叉学科的研究生阶段学习深造。

二、专业潜力及特色

1、依托学校人工智能学院和微纳系统和智能传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力求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相结合,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理念,发挥校企合作对应用物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2、本专业既体现物理学的特点,又兼顾电子和信息科学方面的应用,强调物理学与电子信息领域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具有理科的基础,工科的发展潜力。

3、厚基础、宽口径、强专业、有技能,具有鲜明理工融合特色,能在工程应用学科领域从事建模分析、工程设计、技术支持和管理工作。

4、通过科学论文训练、物理创新竞赛、智能汽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思维大赛等,培养学生在物理、电子、材料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战略性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创业的能力。

5、本专业毕业生基础扎实,专业适应能力强,尤其是在继续深造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已有较大比例的毕业生升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物理学、工程应用和金融管理等交叉学科的研究生阶段学习深造。

三、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数学物理方法,计算物理,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应用光学,激光原理,电路分析与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传感物理技术,信号与系统等。


=====================================
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物联网传感、标识、定位、传输、控制及数据服务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在物联网全数据流程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软硬件设计、整合与应用开发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物联网工程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毕业后立足重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信息领域、科研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也能胜任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监测、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工作。学生毕业后也可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方向的硕士学位。

二、专业发展的潜力及专业特色

1、专业契合国家发展战略潜力巨大

物联网是21世纪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技术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战略的核心应用技术之一,有着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本专业对接国家和重庆发展战略,是物联网产业和行业特需紧缺专业,本专业学生发展空间大、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2、鲜明的智能化与多方协同育人专业特色

智能化的专业内涵特色:本专业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瞄准智能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思路,将物联网工程技术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深度融合,形成了智能化物联网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以智能信息感知、智能数据管理、智能分析及综合应用的卓越型、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形成“厚基础、重实践、促创新,产学研紧密结合、突出工程能力”的专业特色。

多方协同育人特色:本专业与加拿大劳瑞尔大学、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重庆西部大数据前沿应用研究院等多家大数据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了国内外校校、校企、校地合作平台,通过产学研联动,将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融于理论与实践教学, 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使本专业具有鲜明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特色。

三、专业培养要求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体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

2、掌握和物联网工程相关的自然科学与数学知识,有坚实的数理基础。

3、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学生将基本原理与技术应用于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

4、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6、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

8、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进行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利用外语查询和阅读相关专业的技术资料;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及时关注信息产业的发展动态。

10、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重庆市一流专业和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毕业后立足重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计算机产业、金融业、商业、通讯产业、制造业等企事业单位提供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应用与管理工作的人才服务;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专业发展的潜力及专业特色

1、专业契合国家发展战略潜力巨大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本专业对接国家和重庆发展战略,是智能产业和行业特需紧缺专业。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比例高,尤其深受BAT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的青睐,多年来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率。在对毕业生追踪调查中,本专业毕业生工作业绩突出、发展空间大、发展后劲足,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及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高,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2、鲜明的智能化与多方协同育人专业特色

智能化的专业内涵特色:本专业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瞄准智能化发展趋势,致力于培养卓越型、以智能科学为基础的学科拔尖人才,强化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思路。经过长期积累与发展,结合学校优势专业,形成了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形成了七个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学术方向,尤其在计算机智能人机交互、数据挖掘、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内容安全、机器视觉、生物计算、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与移动计算等方面已形成明显专业特色与标志性成果。

多方协同育人特色:本专业与加拿大劳瑞尔大学、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重庆西部大数据前沿应用研究院等多家大数据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了国内外校校、校企、校地合作平台,通过产学研联动,将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融于理论与实践教学, 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使本专业具有鲜明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特色。

三、专业培养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体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

2、掌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自然科学与数学知识,有坚实的数理基础。

3、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础理论、计算思维、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4、掌握能够设计、实现或者部署基于计算原理、由软硬件与计算机网络支持的应用系统,能够胜任与计算机相关的软件开发、系统设计、信息处理与分析、软硬件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5、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精神,能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6、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7、能够就计算机系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8、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进行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利用外语查询和阅读相关专业的技术资料;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及时关注信息产业的发展动态。

10、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核心课程

计算机科学导论、电路分析B、高级程序设计 (C&C++) 、离散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C++)、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Java程序设计、WEB开发技术、大数据技术及应用、机器学习基础、软件工程等。


=====================================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能够理解智能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掌握人工智能、数据挖掘、软件开发等原理和技术;获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具备智能系统应用、数据智能分析、智能金融,以及智能商务、智能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能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立足重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主要在互联网、软件、通信、智能制造等行业领域,从事智能系统开发、数据管理与分析、信息服务、决策支持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智能科学以及相关理工学科、交叉学科硕士学位。

专业发展的潜力及专业特色:

1、契合国家发展战略

本专业是国内响应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而设置的人工智能类特色专业之一,也是重庆市新型二级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它以人工智能为时代背景,立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大数据发展纲要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接重庆市大数据行动计划、智能制造等发展战略,是人工智能产业和相关行业亟需的专业,也是学校重点打造的新型特色专业,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2、鲜明的智能化特色

本专业以重庆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为依托,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致力于培养卓越的人工智能学科拔尖人才,强化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思路。经过长期积累与发展,形成了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为基础,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等五个学术方向。尤其是在静脉识别,目标检测、文本分析、视频分析、知识图谱等领域形成了专业特色和标志性成果。

3.完善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充分体现“重基础,强实践,宽途径”的培养理念,既将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进行深度优化融合,又以夯实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加强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建立起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教学体系。在突出所开设课程的创新性、实用性、前沿性的同时,也注重课程体系之间的有机衔接。

4、全方位协同育人

本专业依托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市检测控制与集成系统工程实验室、微纳系统与智能传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与重庆西部大数据前沿应用研究院等多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企业深度合作开展校企之间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实习实训,构建起“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校企合作创新空间和学科竞赛科技培训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以阿里天池为代表的各类人工智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全国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等学科竞赛,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搭建起创新创业平台,以培养具有扎实人工智能基础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要求: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体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

2.掌握和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有坚实的数理基础。

3.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与应用的基础理论、计算思维、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脑与认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智能信息处理等。

4.具备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维护与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够胜任与智能科学相关的软件开发、系统设计、信息处理与分析、软件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5.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精神,能适应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6.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7.了解信息学科、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及时关注信息产业的发展动态。

8.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进行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利用外语查询和阅读相关专业的技术资料。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及时关注信息产业的发展动态。

10.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原理、数据结构、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深度学习,Java程序设计,软件工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11-22 00:46 , Processed in 0.07560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