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回复: 0

重庆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简介及本科专业介绍

[复制链接]

4919

主题

80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914
发表于 2024-10-24 01: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简介及本科专业介绍

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简介

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始建于1976年学校与重庆大学合作举办的农业机械化专业,是学校立足重庆、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需要组建的智能类新工科二级学院,重庆市教委2018年建设的普通本科高校17个新型二级学院之一,重庆市教委、重庆市财政局2021年立项建设的普通本科高校20个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之一,学校首个所有专业在重庆地区一本招生的二级学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校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是重庆高校金工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单位、重庆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国家级机器人检测平台—重庆德新机器人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股东和监事单位。

专业建设方面,学院现有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和1个机械专业硕士点,同时招收机械工程3+4、机器人工程3+2、机械电子工程专升本班,在校学生近2300人。其中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专业群是市(省)级特色学科专业群;机械工程是国家“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特色专业、重庆市中职与本科对口贯通“3+4”分段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是校级特色专业,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是西南地区最早开设的新工科专业、校级新工科示范专业、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专科院校“3+2”贯通分段培养智能产业高端技术型人才试点专业。机器人工程是学校首个在重庆地区实现一本招生的专业,智能车辆工程是典型的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专业。

机构队伍方面,学院内设“四办三系一室一中心”,即党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分团委、创新创业办公室和机械工程系、智造装备系、智能车辆系、机械硕士教研室和智能制造实验教学中心(含实工实训教研室)。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比较合理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重庆市产业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人,巴渝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4人,铭旌学者计划起航学者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教授副教授25人,博士(含在读)47人,博士占比专业教师的80%以上,80%以上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同时,还聘有专家、企业“双师型”兼职教师20多人。

学科建设方面,机械学科是重庆市“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机械学科立足重庆,重点以智能制造过程与装备、机器人工程与技术、智能测试系统与传感器等为学科建设主攻方向,形成了智能制造过程和装备、智能农业装备与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现代测试技术等七个科研团队,建有智能装备与先进制造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重庆市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学科科研平台,拥有智能运载装备研究所、智能农业装备及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校级科技研发平台。此外,学院还与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百度智行信息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重庆)有限公司等共建4个市级机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科学研究方面,学院面向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聚焦中小型离散制造企业,以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为科研主攻方向,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己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近5年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04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等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在《AppliedMathematicalModelling》、《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荣获包括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内的省部级奖励4项;服务成渝地区智能制造企业400余家,委托到帐经费5000余万元,帮助企业解决了设计理论、技术手段、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问题,显著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创造性地提升了企业产品性能,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明显地增强了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累计为合作企业新增产值逾20亿元。

教学条件方面,学院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完善,设有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实训中心、机电工程实训中心、市级机电创客空间和重庆市智能产线虚拟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使用面积超过5000平米,建有智能制造过程实验室、智能装备可靠性实验室、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实验室、模块化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实训室、机器视觉与信息系统实验室、机器人与嵌入式创作室、机器人控制程序语言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实训室,包含OTC机器人、华数机器人、三菱机器人、ABB机器人及KUKA机器人等国内外典型机器人的6大专业机器人实验(训)室,包含面向集视觉检测、自动分拣、加工制造一体化的工业4.0先进生产线,满足全流程、贴近工厂的工程化实践教学及科研需要。此外,学院还与重庆、璧山、永川、荣昌国家高新区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建立了系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凝练了“大学生涯规划”“智造科技文化节”“学术科技竞赛”等能力素质拓展品牌,形成了智能制造学科专业群“工程驱动,产教相创,面向未来,协同育人”的“工程五金”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学院还与机器人、机床装备、船舶、汽车摩托车、化工、石油、电子等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积极探索和实践“实习+就业”以及订单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学生参加市(省)级及以上学科专业竞赛累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30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近20项,注册学生创新创业公司3家,涌现出重庆高校十大双创明星3人。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部分毕业生考取到美国、俄罗斯高校和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攻读研究生。

学院坚持面向“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主动对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及“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瞄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全产业链,积极整合政产学研资源,积极争取早日把学院建设成为重庆市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网址:https://jdxy.cqwu.edu.cn/

==============================================

机器人工程专业介绍
-----------------------------------------------------

机器人工程——西南地区首批设立、学校第一个重点批次录取专业

专业代码:080803T专业类别:自动化类

学科门类:工学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

★ 西南地区最早设立的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 学校首个在重庆市本科第一批次录取专业
★ 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特色学科专业群核心专业
★ 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贯通分段培养智能产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专业
★ 首批校级新工科示范专业
★ 校级“合格+”机器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试验班
★ 重庆市德新机器人检测中心(国家级检测平台)股东、监事单位

特色优势:机器人工程专业是我校首个西南地区开设的本科专业和学校首个在重庆市本科第一批次录取专业。本专业面向“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重庆市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聚焦前沿,服务产业,立足重庆,走向国际”的办学理念,依托“重庆市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智能产线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两个市级科研平台,以工业机器人装备及系统为重点,培养工业机器人产业全链条工程技术人才。

目前拥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重庆市首批企业科技特派员1人,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巴渝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博(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博士15人。

本专业是新工科示范专业,坚持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结合机器人技术特点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设立了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三个专业方向,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开办“合格+”机器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试验班,培养了大批具有鲜明新工科特点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在全国性机器人大赛中屡获佳绩,自2014年起连续七年荣获全国性机器人大赛一等奖,被誉为机器人比赛中的“重庆文理现象”。

培养目标:面向智能制造产业的机器人系统及工程应用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能解决机器人工程领域智能制造、结构设计、传感检测、驱动传动及智能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及实验、程序设计、工程图学、机器人学基础、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机器人运动控制、数字图像处理。

修业年限:3-7年(标准修业年限为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去向:毕业生重点在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柔性生产线)、人工智能(视觉认知、机器学习)、智慧生活(教育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智能交通(无人机、智能汽车)等领域从事机器人技术及智能装备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或报考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研究生。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
-----------------------------------------------------
机械电子工程——校级特色专业

专业代码:080204专业类别:机械类

学科门类:工学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特色学科专业群主体专业
★新工科建设核心专业
★重庆市战略支柱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专业
★重庆文理学院智能制造领域特色专业
★“合格+多元”卓越机电系统工程师人才培养试验班
★智能制造类“专升本”对口联合培养专业

特色优势:

培养行业紧缺人才。本专业面向成渝地区汽车电子与装备制造产业,聚焦高端数控装备、机器人工作站、生产线的机电系统集成与智能控制技术,推行“工程驱动,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紧缺的机电系统应用工程师。

教学团队实力雄厚。本专业拥有20余名专业教师,其中90%获得“双师”认定,博士占比逾70%,高级职称占比逾30%;拥有两个市级科研平台和两个学科团队;培育了“重庆市十大创新创业明星”2名,在全国性机器人大赛中荣获“七连冠”,就业率高达96%以上。

执行独具产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跟行业新技术发展,以“汽车部件智能产线”等典型工程项目为驱动,重构了涵盖机械制造、信息处理、智能传感、伺服驱动,以及机器人与高端数控装备应用等智能制造行业必备的5大核心课程体系,设有柔性系统、智能控制、服务机器人等方向的个性化选修课程模块。

提供全方位工程化实践条件。建有光机电一体控制等10个基础实验室,以及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实验室、智慧生产线等8个先进制造实验实训室,设备总值达3000万元。建有固高科技、华数机器人、航凌电路等20余家高新企业校外实践基地。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职业素质、工程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具备扎实的机械电子专业基础,能综合应用电子信息、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解决无人机、机器人、高端加工装备等领域的机电系统控制与集成等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程序设计、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CAD/CAM、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机电传动控制、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学基础。

修业年限:3-7年(标准修业年限为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去向:重点面向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事业单位,承担自动化控制工程师(AutomationEngineer)、机电设备工程师(EquipmentEngineer)、机电系统工程师(IntegrationEngineer)、机电产品技术服务工程师(FieldApplicationEngineer)等岗位工作,主要在无人机、服务机器人、汽车、电子及智能装备生产制造企业,从事系统及部件的设计研发、生产管理、调试检测、产品营销及维修服务等工程技术工作;也可到科研部门、政府相关部门等相关单位从事科研、质量检测、技术培训等工作。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
-----------------------------------------------------
智能制造工程——西南地区首批设立、智能类新工科建设核心专业

专业代码:080213T专业类别:机械类

学科门类:工学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特色学科专业群主体专业

★智能类新工科建设核心专业

★重庆市战略支柱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专业

★西南地区首批设立的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核心专业

特色优势:智能制造工程是教育部近年来设立的典型新工科专业。该专业融合了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等技术,主要面向智能制造装备与过程领域,重点培养适应和引领国家未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技术人才。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人、博士6人;拥有智能产线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群集智能与复杂机电系统研究所、智能产线集成技术研究所和智能装备制造及信息化技术研究所等市、校级学科科研平台。

本专业建有智能制造装备中心、智能生产线实训中心与机电工程实训中心,包括工业机器人使用与维护实验室、模块化机器人创新设计实验室、3D打印实训室、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实验室、机器人仿真设计实验室、工业机器人拆装实训室、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实验室、SCARA机器人实验室、Delta机器人等先进的专业实验实训室。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机械制造、自动控制、信息技术、工业物联网等基础知识,具有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开发、应用方面的工程应用能力,能够在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企业从事设计研发、生产加工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智能制造工程导论、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程序设计、CAD/CAM、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ERP/MES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

修业年限:3-7年(标准修业年限为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够从事设计与开发、制造与加工、应用与管理等工作,或在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领域从事系统集成与应用等工程技术工作,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的规划、调试、实施和维护升级,并逐步成长为合格的工程师或技术管理骨干;亦可在毕业时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机械工程专业介绍
-----------------------------------------------------
机械工程——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

专业代码:080201专业类别:机械类

学科门类:工学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
★重庆市一流专业
★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
★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特色学科专业群主体专业
★重庆市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对口贯通“3+4”分段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

特色优势:本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巴渝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专家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高级职称18人,博士16人,具有工程背景“双师型”教师占比60%。同时还聘有行业企业“双师型”兼职教师20余人;建有“重庆市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产线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机电创客空间”等市(省)级科技研发与创新平台;实验实训条件完善,建有机械设计、机械工艺、机械产品测量检验、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器人仿真、机器人拆装等先进的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

本专业在全国率先开设工业机器人方向,主要面向智能制造领域,按照新工科要求重点培养智能产线、智能车间与智能工厂领域急需的机械工程系统设计与开发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服务重庆市支柱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本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进入重庆广数、重庆华数、重庆固高、昆山莱斯、重庆威诺克、德国埃马克重庆公司等机器人及高端智能装备相关企业就业。中国青年报专题报道了我校机械工程专业(工业机器人方向)人才培养情况。同时人民网、中青在线、OFweek机器人网、网易新闻中心、凤凰教育、中国网等20余家主流媒体先后报道我校机械工程(工业机器人方向)相关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与认可。

培养目标:本专业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契合国家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以及重庆市支柱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需要,满足通用机械装备、数控装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领域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技术人才。本着“工科教育回归工程”的思路和原则,以“行业为导向、专业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建设理念,坚持“一基双能,四维一体”“合格+多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强化学生机械工程、工业机器人相关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人文科学素养、工程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智能制造领域从事智能产线相关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组织生产、运行管理、科学研究以及解决智能制造领域综合性复杂问题等工作。

主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图学、程序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设备电气与PLC、自动化制造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

修业年限:3-7年(标准修业年限为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智能制造领域从事智能产线相关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组织生产、运行管理、科学研究以及解决智能制造领域综合性复杂问题等工作,能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合格工程师,或担任技术骨干职务。毕业生亦可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介绍
-----------------------------------------------------
智能车辆工程——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新工科专业

专业代码:080214T

专业类别:机械类

学科门类:工学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特色优势:智能车辆工程是教育部近年来设立的典型新工科专业。该专业融合了车辆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控制等技术领域,主要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瞄准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服务车辆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重点培养适应和引领车辆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技术人才。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巴渝学者计划青年学者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4人、博士18人;拥有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室、智能运载装备研究所等学科科研平台;建有自动驾驶测试验证沙盘、自动驾驶测试实车平台、电驱动系统测试实车平台等教学科研设备。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瞄准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服务车辆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聚焦智能车辆设计、测试和评价的人才需求,培养车辆、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控制等多学科交叉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在车辆工程相关领域从事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及电控系统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检测、生产管理等岗位工作;具有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国际视野、终身学习能力,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科学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程序设计、工程力学、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构造、汽车理论、车载网络技术、智能汽车设计、智能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驱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

修业年限:3-7年(标准修业年限为4年)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车辆工程相关领域从事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及电控系统产品相关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组织生产、运行管理、科学研究以及解决智能车辆工程领域综合性复杂问题等工作,能成为智能车辆工程领域的合格工程师,或担任技术骨干职务。毕业生亦可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4-7 23:17 , Processed in 0.07366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