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2|回复: 0

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原文及翻译 魏志·后妃传全文和白话文

[复制链接]

1312

主题

231

回帖

4552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552
发表于 2025-2-8 22: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原文及翻译 魏志·后妃传全文和白话文

后妃传

============================================================

易称“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古先哲王,莫不明后妃之制,顺天地之德,故二妃嫔妫,虞道克隆,任、姒配姬,周室用熙,废兴存亡,恒此之由。春秋说云天子十二女,诸侯九女,考之情理,不易之典也。而末世奢纵,肆其侈欲,至使男女怨旷,感动和气,惟色是崇,不本淑懿,故风教陵迟而大纲毁泯,岂不惜哉!呜呼,有国有家者,其可以永鉴矣!
汉制,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帝妃曰皇后,其余内官十有四等。魏因汉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仪,有婕妤,有容华,有美人。文帝增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除顺成官。太和中始复命夫人,登其位于淑妃之上。自夫人以下爵凡十二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内侯;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千石。
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本倡家,年二十,太祖于谯纳后为妾。
后随太祖至洛。及董卓为乱,太祖微服东出避难。袁术传太祖凶问,时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归,后止之曰:“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
遂从后言。太祖闻而善之。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以后为继室。诸子无母者,太祖皆令后养之。文帝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后曰:“将军拜太子,天下莫不欢喜,后当倾府藏赏赐。”
后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亦何为当重赐遗乎!”
长御还,具以语太祖。太祖悦曰:“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二十四年,拜为王后,策曰:“夫人卞氏,抚养诸子,有母仪之德。今进位王后,太子诸侯陪位,髃卿上寿,减国内死罪一等。”二十五年,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尊后曰王太后,及践阼,尊后曰皇太后,称永寿宫。[一]明帝即位,尊太后曰太皇太后。
黄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议是也,其勿施行。以作着诏下藏之台阁,永为后式。”至太和四年春,明帝乃追谥太后祖父广曰开阳恭侯,父远曰敬侯,祖母周封阳都君及恭侯夫人,皆赠印绶。其年五月,后崩。七月,合葬高陵。
初,太后弟秉,以功封都乡侯,黄初七年进封开阳侯,邑千二百户,为昭烈将军。
秉薨,子兰嗣。少有才学,为奉车都尉、游击将军,加散骑常侍。兰薨,子晖嗣。又分秉爵,封兰弟琳为列侯,官至步兵校尉。兰子隆女为高贵乡公皇后,隆以后父为光禄大夫,位特进,封睢阳乡侯,妻王为显阳乡君。追封隆前妻刘为顺阳乡君,后亲母故也。琳女又为陈留王皇后,时琳已没,封琳妻刘为广阳乡君。
诏问其意?兰言治病自当以方药,何信于此?帝为变色,而兰终不服。后渴稍甚,以至于亡。故时人见兰好直言,谓帝面折之而兰自杀,其实不然。
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明帝母,汉太保甄邯后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
后三岁失父。后天下兵乱,加以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时后家大有储谷,颇以买之。
后年十余岁,白母曰:“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举家称善,即从后言。
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后留邺。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
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明帝即位,有司奏请追谥,使司空王朗持节奉策以太牢告祠于陵,又别立寝庙。太和元年三月,以中山魏昌之安城乡户千,追封逸,谥曰敬侯;适孙像袭爵。四月,初营宗庙,掘地得玉玺,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羡思慈亲”,明帝为之改容,以太牢告庙。又尝梦见后,于是差次舅氏亲疏高下,用各有差,赏赐累钜万;以像为虎贲中郎将。是月,后母薨,帝制缌服临丧,百僚陪位。四年十一月,以后旧陵庳下,使像兼太尉,持节诣邺,昭告后土,十二月,改葬朝阳陵。像还,迁散骑常侍。青龙二年春,追谥后兄俨曰安城乡穆侯。
夏,吴贼寇扬州,以像为伏波将军,持节监诸将东征,还,复为射声校尉。三年薨,追赠韂将军,改封魏昌县,谥曰贞侯;子畅嗣。又封畅弟温、艳皆为列侯。四年,改逸、俨本封皆曰魏昌侯,谥因故。封俨世妇刘为东乡君,又追封逸世妇张为安喜君。
并奏可之。
景初元年夏,有司议定七庙。冬,又奏曰:“盖帝王之兴,既有受命之君,又有圣妃协于神灵,然后克昌厥世,以成王业焉。昔高辛氏卜其四妃之子皆有天下,而帝挚、陶唐、商、周代兴。周人上推后稷,以配皇天,追述王初,本之姜嫄,特立宫庙,世世享尝,周礼所谓‘奏夷则,歌中吕,舞大濩,以享先妣’者也。诗人颂之曰:”厥初生民,时维姜嫄。‘言王化之本,生民所由。又曰:“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诗、礼所称姬宗之盛,其美如此。大魏期运,继于有虞,然崇弘帝道,三世弥隆,庙祧之数,实与周同。今武宣皇后、文德皇后各配无穷之祚,至于文昭皇后膺天灵符,诞育明圣,功济生民,德盈宇宙,开诸后嗣,乃道化之所兴也。寝庙特祀,亦姜嫄之閟宫也,而未着不毁之制,惧论功报德之义,万世或阙焉,非所以昭孝示后世也。
文昭庙宜世世享祀奏乐,与祖庙同,永着不毁之典,以播圣善之风。“于是与七庙议并勒金策,藏之金匮。
帝思念舅氏不已。畅尚幼,景初末,以畅为射声校尉,加散骑常侍,又特为起大第,车驾亲自临之。又于其后园为像母起观庙,名其里曰渭阳里,以追思母氏也。嘉平三年正月,畅薨,追赠车骑将军,谥曰恭侯;子绍嗣。太和六年,明帝爱女淑薨,追封谥淑为平原懿公主,为之立庙。取后亡从孙黄与合葬,追封黄列侯,以夫人郭氏从弟箰为之后,承甄氏姓,封箰为平原侯,袭公主爵。青龙中,又封后从兄子毅及像弟三人,皆为列侯。毅数上疏陈时政,官至越骑校尉。嘉平中,复封畅子二人为列侯。后兄俨孙女为齐王皇后,后父已没,封后母为广乐乡君。
妻早亡,文王复以女继室,即京兆长公主。景、文二王欲自结于郭后,是以频繁为婚。
箰虽无才学,而恭谨谦顺。甄温字仲舒,与郭建及箰等皆后族,以事宜见宠。咸熙初,封郭建为临渭县公,箰广安县公,邑皆千八百户。温本国侯,进为辅国大将军,加侍中,领射声校尉,箰镇军大将军。
泰始元年,晋受禅,加建、箰、温三人位特进。箰为人贞素,加以世祖姊夫,是以遂贵当世。
箰暮年官更转为宗正,迁侍中。太康中,大司马齐王攸当之藩,箰与左韂将军王济共谏请,时人嘉之。世祖以此望箰,由此出箰为大鸿胪,加侍中、光禄大夫,寻疾薨,赠中军大将军,开府侍中如故,谥恭公,子喜嗣。喜精粹有器美,历中书郎、右韂将军、侍中,位至辅国大将军,加散骑常侍。喜与国姻亲,而经赵王伦、齐王冏事故,能不豫际会,良由其才短,然亦以退静免之。
文德郭皇后,安平广宗人也。祖世长吏。后少而父永奇之曰:“此乃吾女中王也。”遂以女王为字。早失二亲,丧乱流离,没在铜鞮侯家。太祖为魏公时,得入东宫。
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太子即王位,后为夫人,及践阼,为贵嫔。甄后之死,由后之宠也。黄初三年,将登后位,文帝欲立为后,中郎栈潜上疏曰:“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辅,亦有内助,治乱所由,盛衰从之。故西陵配黄,英娥降妫,并以贤明,流芳上世。桀奔南巢,祸阶末喜;纣以炮烙,怡悦妲己。是以圣哲慎立元妃,必取先代世族之家,择其令淑以统六宫,虔奉宗庙,阴教聿修。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由内及外,先王之令典也。春秋书宗人衅夏云,无以妾为夫人之礼。齐桓誓命于葵丘,亦曰‘无以妾为妻’。今后宫嬖宠,常亚乘舆。若因爱登后,使贱人暴贵,臣恐后世下陵上替,开张非度,乱自上起也。”文帝不从,遂立为皇后。后自在东宫,及即尊位,虽有异宠,心愈恭肃,供养永寿宫,以孝闻。是时柴贵人亦有宠,后教训銟导之。后宫诸贵人时有过失,常弥覆之,有谴让,辄为帝言其本末,帝或大有所怒,至为之顿首请罪,是以六宫无怨。性俭约,不好音乐,常慕汉明德马后之为人。
后早丧兄弟,以从兄表继永后,拜奉车都尉。后外亲刘斐与他国为婚,后闻之,敕曰:“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也。”后姊子孟武还乡里,求小妻,后止之。遂敕诸家曰:“今世妇女少,当配将士,不得因缘取以为妾也。宜各自慎,无为罚首。”
五年,帝东征,后留许昌永始台。时霖雨百余日,城楼多坏,有司奏请移止。后曰:“昔楚昭王出游,贞姜留渐台,江水至,使者迎而无符,不去,卒没。今帝在远,吾幸未有是患,而便移止,奈何?”髃臣莫敢复言。六年,帝东征吴,至广陵,后留谯宫。
时表留宿韂,欲遏水取鱼。后曰:“水当通运漕,又少材木,奴客不在目前,当复私取官竹木作梁遏。今奉车所不足者,岂鱼乎?”
明帝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永安宫。太和四年,诏封表安阳亭侯,又进爵乡侯,增邑并前五百户,迁中垒将军。以表子详为骑都尉。其年,帝追谥太后父永为安阳乡敬侯,母董为都乡君。迁表昭德将军,加金紫,位特进,表第二子训为骑都尉。及孟武母卒,欲厚葬,起祠堂,太后止之曰:“自丧乱以来,坟墓无不发掘,皆由厚葬也;首阳陵可以为法。”青龙三年春,后崩于许昌,以终制营陵,三月庚寅,葬首阳陵西。帝进表爵为观津侯,增邑五百,并前千户。迁详为驸马都尉。四年,追改封永为观津敬侯,世妇董为堂阳君。追封谥后兄浮为梁里亭戴侯,都为武城亭孝侯,成为新乐亭定侯,皆使使者奉策,祠以太牢。表薨,子详嗣,又分表爵封详弟述为列侯。详薨,子钊嗣。
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谮之祸,不获大敛,被发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殡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汉晋春秋曰: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帝知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雠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明帝怒,遂逼杀之,□殡者使如甄后故事。魏书载哀策曰:“维青龙三年三月壬申,皇太后梓宫启殡,将葬于首阳之西陵。哀子皇帝叡亲奉册祖载,遂亲遣奠,叩心擗踊,号啕仰诉,痛灵魂之迁幸,悲容车之向路,背三光以潜翳,就黄垆而安厝。呜呼哀哉!昔二女妃虞,帝道以彰,三母嫔周,圣善弥光,既多受祉,享国延长。哀哀慈妣,兴化闰房,龙飞紫极,作合圣皇,不虞中年,暴罹灾殃。愍予小子,茕茕摧伤,魂虽永逝,定省曷望?呜呼哀哉!”
明悼毛皇后,河内人也。黄初中,以选入东宫,明帝时为平原王,进御有宠,出入与同舆辇。
及即帝立,以为贵嫔。太和元年,立为皇后。后父嘉,拜骑都尉,后弟曾,郎中。
初,明帝为王,始纳河内虞氏为妃,帝即位,虞氏不得立为后,太皇后卞太后慰勉焉。虞氏曰:“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然后职内事,君听外政,其道相由而成,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终者也。殆必由此亡国丧祀矣!”虞氏遂绌还邺宫。进嘉为奉车都尉,曾骑都尉,宠赐隆渥。顷之,封嘉博平乡侯,迁光禄大夫,曾驸马都尉。
嘉本典虞车工,卒暴富贵,明帝令朝臣会其家饮宴,其容止举动甚蚩騃,语辄自谓“侯身”,时人以为笑。后又加嘉位特进,曾迁散骑侍郎。青龙三年,嘉薨,追赠光禄大夫,改封安国侯,增邑五百,并前千户,谥曰节侯。四年,追封后母夏为野王君。
及臻三季,并乱兹绪,义以情溺,位由宠昏,贵贱无章,下陵上替,兴衰隆废,皆是物也。魏自武王,暨于烈祖,三后之升,起自幽贱,本既卑矣,何以长世?诗云:“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其此之谓乎!
帝之幸郭元后也,后爱宠日弛。景初元年,帝游后园,召才人以上曲宴极乐。元后曰“宜延皇后”,帝弗许。乃禁左右,使不得宣。后知之,明日,帝见后,后曰:“昨日游宴北园,乐乎?”帝以左右泄之,所杀
帝哀恨流涕,命殡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汉晋春秋》曰: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帝知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仇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明帝怒,遂逼杀之,敕殡者使如甄后故事。《魏书》载《哀策》曰:“维青龙三年三月壬申,皇太后梓宫启殡,将菲于首阳之西陵。哀子皇帝叙亲奉册祖载,遂亲遣奠,叩心擗踊,号眺仰诉,痛灵魂之迁幸,悲容车之向路,背三光以潜翳,就黄垆而安厝。呜呼哀哉I昔二女妃虞,帝道以彰,三母嫔周,圣善弥光,既多受祉,享国延长。哀哀慈妣,兴化闺房,龙飞紫极,作合圣皇。不虞中年,暴离灾殃。悯予小子,茕茕摧伤,魂虽永逝,定省昌望?呜呼哀哉!”
明元郭皇后,西平人也。世河右大族。黄初中,本郡反叛,遂没入宫。明帝即位,甚见爱幸,拜为夫人。叔父立为骑都尉,从父芝为虎贲中郎将。帝疾困,遂立为皇后。齐王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永宁宫。追封谥太后父满为西都定侯,以立子建绍其爵。封太后母杜为邰阳君。芝迁散骑常侍、长水校尉。立,宣德将军,皆封列侯。建兄德,出养甄氏。德及建俱为镇护将军,皆封列侯,并掌宿卫。值三主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于太后而后施行。册丘俭、钟会等作乱,咸假其命而以为辞焉。景元四年,十二月,崩。五年,二月,葬高平陵西。

评曰:魏后妃之家,虽云富贵,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宰割朝政者也。鉴往易轨,于斯为美。
追观陈髃之议,栈潜之论,适足以为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



后妃传 翻译

============================================================

《周易》上说:“男性要在家庭的外部事务中居于正确的位置,女性要在家庭的内部事务中居于正确的位置。把男女的位置摆正确,是天地之间道义上的大事。”古代贤明的帝王,无不明确拟定有关后妃的制度,以顺应天地之间的道德伦理。唐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虞舜,虞舜的事业才能够兴隆;太任、太姒先后嫁给姬姓男子,周王朝因此才变得昌盛。可见一个王朝的兴废存亡,总是和后妃制度有因果关系。关于《春秋》的纬书上曾说,天子可以娶十二个女子,诸侯可以娶九个女子;从情理上来考察,这是一个永远应当遵守而不能改变的制度。

可惜以后各个王朝的君主生活奢侈腐化,放纵情欲;以至于造成普通男女不能结婚成家的反常现象,破坏了阴阳调和的气氛;而且在选择后妃时只看重容貌,不管心地是否善良,道德是否高尚。所以造成整个社会的风尚和文明堕落,维系社会的基本准则败坏。岂不是令人极为痛惜的事吗!唉!拥有国家的人,应该永远以这种情况作为鉴戒啊!

汉代制度:皇帝的祖母称为太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称为皇太后,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其余的妃嫔又分为十四个等级。

魏王朝承袭汉代制度,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等称号,都依旧制不改;但是自夫人以下各种妃嫔的数量,各个时期却有所增减。太祖曹操建立魏王国时,开始设立王后;王后以下的妃嫔又分为夫人、昭仪、倢伃、容华、美人五等。魏文帝曹丕时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这五种妃嫔。魏明帝曹叡时除去妃嫔中顺成这一种;但又增加了淑妃、昭华和修仪这三种。太和年间明帝又恢复了一度被废除的夫人,把夫人列于淑妃之前。至此,魏王朝的妃嫔共有十二等,依次为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倢伃、容华、美人、良人。贵嫔、夫人,地位仅次于皇后,没有与之相当的爵位;淑妃地位相当于相国,爵位和诸侯王一样;淑媛地位相当于御史大夫,爵位和县公相同;昭仪爵位和县侯相同;昭华爵位和乡侯相同;修容爵位和亭侯相同;修仪爵位和关内侯相同;倢伃的地位相当于中二千石一级的官员;容华的地位相当于真二千石一级的官员;美人的地位相当于比二千石一级的官员;良人的地位相当于千石一级的官员。

武宣卞皇后,琅邪郡开阳县人。是魏文帝曹丕的生身母亲。出身于卑贱的表演性艺人家庭。二十岁时,太祖曹操在谯郡娶她为妾,后来跟随太祖到达洛阳。董卓在洛阳作乱,太祖仓皇弃家穿起平民服装逃出洛阳东行避祸。不久袁术送来太祖已在中牟县被捕的坏消息,当时随从太祖到洛阳的侍从,都想返回老家去。卞后这时候出来制止说:“曹君的吉凶现在还不知道确切消息呀!今天大家都跑回老家去,明天若是他返回来,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再见他呢?就算真的是大祸临头,我们大家和他一起死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家听从她的意见。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心里非常赞赏她。

建安初年,太祖的正妻丁夫人被废黜,太祖就以卞后为继室;失去母亲的几个儿子,太祖都交给卞后抚养照顾。太祖立曹丕为太子时,王宫中的侍从人员纷纷向卞后表示祝贺说:“将军被立为太子,天下的人没有不为之高兴的。王后您应当把库房中的财物全部拿出来赏赐大家啊!”卞后却回答说:“魏王因为曹丕年长,才立他为继承人;我只要能免除教子无方的过错就是大幸了,为什么要大发赏赐呢?”侍从把这些话转告给太祖,太祖高兴地赞扬卞后说:“发怒的时候神色不变,高兴的时候不失去节制;遇事依然如平常,这最难做到啊!”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太祖立卞后为王后,下达的文书说:“夫人卞氏,抚养各位王子,有当母亲的道德典范,今特进位为王后。由太子和各位王子陪同王后接受封拜,魏王国的六卿到场祝贺;王国内的死刑犯改判比死刑轻一等的刑罚,以示庆贺。”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太祖逝世。太子曹丕即魏王位,尊称卞后为王太后。曹丕代汉称帝,尊称卞后为皇太后,代称是永寿宫。

明帝即位后,又尊称为太皇太后。

黄初年间,魏文帝曾打算追封太后的父母,尚书陈群上奏说:“陛下因具有圣明的品德,顺应时运承受天命,开创大业革新制度,应当永远被后代效法。考察历代典章文献,从来没有对妇女分封土地爵位的做法。在礼仪制度上规定,妻子只能根据丈夫封爵的高低来确定自己的地位。秦王朝在这方面曾违背古代的制度,汉王朝又照着秦王朝去做;但这并不是古代圣明帝王的好办法。”

文帝回答说:“您的意见很对,我前面的指示就不要执行了。同时把您的建议写成诏书,收藏在尚书台和秘书内阁,作为后世永久的规范。”

到太和四年(公元 230),明帝才追谥太皇太后的祖父卞广为开阳恭侯,父亲卞远为开阳敬侯,祖母周氏为阳都君,连同敬侯夫人一起,都赠与印章和绶带。

这年六月,太皇太后去世。七月,与太祖合葬于高陵。

当初,卞后的弟弟卞秉,因为有功封为都乡侯。文帝黄初七年(公元226)晋爵开阳侯,食邑一千二百户,官拜昭烈将军。卞秉死后,儿子卞兰继承了他的爵位。卞兰从小有才学,曾任奉车都尉、游击将军,加任散骑常侍。卞兰死后,其子卞晖继承爵位。又分出卞秉一部分食邑,封卞兰的弟弟卞琳为列侯,卞琳官至步兵校尉。

卞兰儿子卞隆的女儿,后来做了高贵乡公曹髦的皇后。卞隆以皇后父亲的身份任光禄大夫,赐特进官号,封睢阳乡侯;妻子王氏封显阳乡君。又追封卞隆前妻刘氏为顺阳乡君,因为刘氏是曹髦卞皇后的生母。

卞琳的女儿又做了陈留王曹奂的皇后。这时候卞琳已经去世,只封其妻刘氏为广阳乡君。

文昭甄皇后,中山国毋极县人。是明帝曹叡的生母,汉朝太保甄邯的后代。家中世代担任郡太守、国相一类的重要官职。父亲甄逸,曾任上蔡县令。

甄后三岁时就死了父亲。后来汉末天下大乱,加上饥荒,百姓们为了活命纷纷卖掉金银、珠宝、玉器等值钱东西来买粮食。当时甄家储有很多粮食,趁机收买了大量宝物。当时甄后才十几岁,看到这种情形就报告母亲说:“如今世道大乱却多买宝物,古人曾说:一个携有玉璧的平民本来没有罪,但是人们贪图他的玉璧,总会给他安上罪名的。再说眼下左邻右舍都在饥饿之中;不如把我家的谷物用来赈济乡亲,广施恩惠。”全家人都认为她说得很对,于是便按照她的意见办理。建安年间,袁绍为他的次子袁熙聘娶了甄后。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后留在邺县侍奉公婆。

太祖曹操平定冀州,文帝曹丕在邺县把甄后作为自己的妻室;甄后一度很受文帝宠爱,为他生下明帝和东乡公主。

延康元年(公元 220)正月,文帝继承魏王之位。六月,曹丕率军南征,甄后留在邺县。黄初元年(公元 220)十月,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文帝。文帝受禅之后,改封献帝为山阳公,而山阳公把两个女儿献给文帝做妃嫔,她们和郭皇后、李贵人、阴贵人都深受文帝宠幸,甄后更加失意,为此不免有怨言。文帝听到后大怒,黄初二年(公元 221)六月,派使者到邺县逼她自杀;死后葬在邺县。

明帝即位后,有关官员奏请追谥甄后。于是明帝派司空王朗持有节杖,带上追谥的文书,用牛、羊、猪三牲做祭品,到甄后陵墓祭祀,又另外为她修建了供祭祀的神庙。

太和元年(公元 227)三月,明帝以中山国魏昌县安城乡的一千户百姓,追封甄后的父亲甄逸,谥为敬侯;其嫡孙甄像继承了他的爵位。

同年四月,开始在洛阳营建宗庙,施工中从地下挖出一块玉玺;玉玺见方一寸九分,上面刻有“天子羡思慈亲”六个字。明帝见到后神情悲伤,用牛、羊、猪三牲做祭品到宗庙祭祀祷告,此后明帝又多次梦见母亲;于是区分舅舅家族成员的亲疏长幼,分别予以任用;赏赐的钱累计达到一万万之多;又任命甄像为虎贲中郎将。这一月,甄后母亲去世,明帝穿起孝服亲自参加了葬礼,朝廷文武百官会同祭奠。

太和四年(公元 230)十一月,明帝认为母亲甄后的陵墓地势过于低下,委派甄像兼任太尉,持有节杖,前往邺县,祭告土神后,在十二月改葬甄皇后于朝阳陵。甄像完成使命回来后,升任散骑常侍。

青龙二年(公元 234)春天,明帝下诏追谥甄后的哥哥甄俨为安城乡穆侯。这年夏天,孙吴军队侵犯扬州,明帝任命甄像为伏波将军,持有节杖,监督众将出兵东征。回来后,又任命甄像为射声校尉。青龙三年(公元 235)甄像去世,追赠卫将军,改封在魏昌县,谥为贞侯。儿子甄畅继承了他的爵位。又封甄畅的弟弟甄温、甄韡、甄艳为列侯。青龙四年(公元 236),明帝下诏把甄逸、甄俨原来的安城乡侯封爵,都改为魏昌县侯,两人的谥号敬侯、穆侯不变。加封甄俨的嫡妻刘氏为东乡君,又追封甄逸的嫡妻张氏为安喜君。

景初元年(公元 237)夏天,有关官员商议皇族祖先七座神庙的建立问题。

冬天,他们又向明帝上奏说:“一代帝王的兴起,既有承受天命的君主,又有圣明的后妃凭借神灵来配合;才能子孙昌盛,成就大业。古时候高辛氏预测他四个妻子所生的儿子都会拥有天下,果然后来帝挚、唐尧、商、周都一代一代兴起。周朝的人向上推举祖先后稷,让他配祭上天;又追溯王族的起始,把后稷的母亲姜嫄视为本源,特地为她建立神庙,世世代代进行祭祀。《周礼》中所说的‘奏夷则,歌中吕,舞大濩,以祭祀先妣’,正是描绘周人祭祀姜嫄的情形。《诗经》当中也称颂说:‘当初生育我们周族先民的,正是这位姜嫄啊!’这正表明了周朝基业的本源和民众的由来。《诗经》中还描写道:‘姜嫄的神庙十分清静,建筑宏伟而装饰精美;形象无比光辉的姜嫄啊,您的美德是多么的纯正!’《周礼》和《诗经》中所描绘的周朝王族兴盛景象就像这样美好。如今我大魏王朝顺应时运,继承祖先虞舜而享有天下;在尊崇弘扬帝王的根本方面,太祖武皇帝、高祖文皇帝和陛下本人这三代,享有特别隆重的待遇;在庙祧的数目方面,实际上与周代的制度相同。现今武帝的武宣卞皇后,文帝的文德郭皇后,都分别在武帝、文帝的神庙中配祀,享受永不断绝的香火祭祀。而文昭甄皇后承受神灵的旨意,生养了圣明的陛下;具有救济天下民众的功劳,充满宇宙的德泽;使皇族从此繁衍,确实是道义和教化兴起的本源啊。现在陛下单独为她修建了神庙,这就相当于周人所建的姜嫄神庙;但是陛下却没有明确下诏宣布:文昭甄皇后的寝庙永远享受祭祀而不拆毁。这样一来,恐怕后世评论陛下报答母后的功德时,会认为做得还不够:不足以向后世显示陛下的孝心。臣等认为:文昭甄皇后的神庙应该世世代代享受祭祀,和祖庙享受同等的待遇;并由朝廷颁布永不拆毁的法令,以传扬圣上的好风范。”

明帝批准上奏,于是下达诏令,宣布文昭甄皇太后的神庙永远享受祭祀而不拆毁。又把这道诏书连同有关官员议定皇族七座祖庙的文件,一起铸在金属板上,存放到保管国家重要文件的金属箱子里。

明帝对他的舅舅家思念不已。甄畅年纪还小,景初末年,明帝就任命他为射声校尉,加授散骑常侍官职。还特别为他修了一座宽大的住宅,明帝经常亲自前往他家看望。又下令在他的宅院后园,为甄像的母亲建起一座亭庙,把这条里巷取名渭阳里,以表示自己对母亲的缅怀。

嘉平三年(公元 251)正月,甄畅去世,被追赠为车骑将军,谥为恭侯。其子甄绍继承了他的爵位。太和六年(公元 232),明帝的爱女曹淑死去,被追封为平原懿公主,为她修了祭庙。并把她与甄后已死的侄孙甄黄合葬,追封甄黄为列侯。又让夫人郭氏的堂弟郭德,充当他们的继承人,郭德改姓甄;封为平原侯,继承死去公主的爵位。

青龙年间,明帝封甄后堂兄的儿子甄毅和甄像的三个弟弟为列侯。甄毅后来多次上疏陈述对政事的建议,官做到越骑校尉。嘉平年间,朝廷又封甄畅的两个儿子为列侯。甄后哥哥甄俨的孙女,被立为齐王曹芳的皇后。甄后的父亲已经死去,朝廷封她的母亲为广乐乡君。

文德郭皇后,安平郡广宗县人。祖先世代担任县级行政长官。郭后年幼时,父亲郭永就很器重她,对家人说:“我这孩子是女中之王啊!”就以“女王”作她的名字。她很早就死去父母双亲,在社会动乱中漂泊流离,成为铜鞮侯家中的女奴。太祖曹操为魏公时,她被选入太子曹丕的宫中。因为有智谋心计,经常向曹丕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曹丕之所以能被太祖定为继承人,她在中间是出了主意的。

曹丕继承魏王位,封郭后为夫人。曹丕当了皇帝,又封她为贵嫔。甄皇后被文帝逼迫自杀,就是由于郭后得到文帝宠爱的缘故。

黄初三年(公元 222),确定皇后人选时,文帝想要立她为皇后。中郎栈潜上奏反对说:“过去的帝王治理天下,不仅需要外面公卿大臣的辅佐,也离不开内部后妃的帮助;后妃是否贤德,关系到政治是稳定还是动乱,直接影响国家的盛衰。所以远古时期西陵氏的女儿许配给轩辕黄帝,唐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下嫁给虞舜;她们都因贤明有德,在上古时期流传美名。夏桀亡国时狼狈逃往南巢,祸根就在于宠幸妹喜;商纣用炮烙的酷刑处死忠臣,目的也只是取得妲己的欢心。有鉴于此,所以圣明智慧的君主在选择嫡妻时都格外慎重,必定要在世代为官的高族名门中,选择善良贤淑的女子来充任嫡妻,以统领六宫妃嫔;恭敬地奉祀宗庙,加强宫廷女性的教育培养。《周易》中说:‘家道正而天下定。’表明了由内及外的道理,这正是古代圣明帝王的好办法啊!《春秋》中记载鲁国官员衅夏的话说:‘没有以小妾为夫人的礼仪制度。’齐桓公在葵丘会合诸侯立誓时,也说:‘不能让小妾成为嫡妻。’可如今后宫中有些受到宠爱的妃嫔,享受的礼仪规格仅次于天子。如果陛下再因为宠爱而确定她为皇后,使贱人骤然尊贵;那么为臣担心后世会出现下面欺侮上面而上面衰弱不振,小妾势力扩张而没有节制的局面,到时候乱子就要从上面引起了。”

文帝不理会栈潜的劝谏,照样立郭氏为皇后。

郭氏早就死了兄弟,于是文帝让她的堂兄郭表,充当她父亲郭永的继承人,又任命郭表为奉车都尉。郭后娘家的亲戚刘斐想与孙吴的人通婚,她听说后专门告诫说:“我的亲戚有婚嫁之事,都应该与同乡中门户相当的人家联姻,不得因为势力强盛而硬要别国人家与自己通婚。”她姐姐的儿子孟武,回到故乡后,请求娶小妾。她加以制止,又专门下达指示说:“现今妇女人数少,应当把她们配给前方将士为妻。你们不准凭借关系娶小妾。各家亲戚在这件事情上要小心谨慎,不要成为首先受惩罚的人!”

黄初五年(公元 224),文帝率军东征孙吴,郭后留在许昌的永始台。当时大雨一连下了百多天,城楼大多倒塌毁坏,有关的官员上奏请郭后移居别处。她拒绝说:“从前楚昭王出游,他的夫人贞姜留在渐台;长江洪水涌来的时候,使者来迎接她离开,但慌忙中忘了带上昭王的符信,贞姜就坚持不走,结果淹死在洪水中。现今皇上远征,而我也还没有到达贞姜那样的危急程度;却想迁移住处,为什么要这样呢?”左右的侍臣听了都不敢再说。

黄初六年(公元225)文帝再次率军东征孙吴,大军到达广陵;郭后留在谯县的行宫。郭表当时负责行宫的警卫工作,他想拦住河水捉鱼。郭后制止他说:“河水应当用来行船运送军粮;再说你筑坝截水又缺少木材,你自己的奴隶和荫客又不在跟前,要筑堤坝只好私自调用公家的军队和竹木。如今你这位奉车都尉所缺少的,难道就是鱼么!”

明帝即位后,尊郭后为皇太后,代称是永安宫。

太和四年(公元 230),明帝下诏封郭表为安阳亭侯。继而又晋爵为安阳乡侯,增加食邑连同以前的共五百户,又提升他为中垒将军。任命他的儿子郭详为骑都尉。同年,明帝追谥皇太后的父亲郭永为安阳乡敬侯,母亲董氏为都乡君。提升郭表为昭德将军,赐给金印紫绶,以及特进的官号;郭表的次子郭训也被任命为骑都尉。后来孟武的母亲也就是皇太后的姐姐去世,孟武想实行厚葬,并为她修建祠堂。皇太后制止他说:“自汉末天下大乱以来,陵墓都被人发掘。原因就在于厚葬,你要以文帝首阳陵的薄葬作为仿效的标准。”

青龙三年(公元 235)春天,郭后在许昌去世,朝廷按文帝生前制定的办法为她营建陵墓。三月十一日庚寅,将她安葬在文帝首阳陵的西侧。明帝晋封郭表为观津侯,增加食邑五百户,连同以前所有共一千户。又提升郭详为驸马都尉。青龙四年(公元236),明帝追封皇太后的父亲郭永为观津敬侯,母亲董氏为堂阳君;追封和追谥皇太后的哥哥郭浮为梁里亭戴侯、郭都为武城亭孝侯、郭成为新乐亭定侯:都派出使节捧着朝廷的追封和追谥文书,以牛、羊、猪三牲做祭品进行祭祀。郭表死后,儿子郭详继承了他的爵位;又分出郭表的一部分食邑,封郭详的弟弟郭述为列侯。郭详死后,儿子郭钊继承了他的爵位。

明悼毛皇后,河内郡人。文帝黄初年间,被选送进宫给曹叡当小妾。当时明帝曹叡还是平原王,见到她后非常宠爱,进出都要同乘一辆车。明帝即位做了皇帝后,封她为贵嫔。

太和元年(公元227),明帝正式立她为皇后。她的父亲毛嘉,拜为骑都尉;弟弟毛曾,出任郎中。当初明帝还是平原王的时候,开始娶河内郡的虞氏为正妻。明帝即位,虞氏却没能立为皇后,太皇太后卞氏亲自安慰勉励她。虞氏对太皇太后抱怨说:“曹氏皇族自来喜欢立出身卑贱的小妾为皇后,不能按道理来办事。然而皇后管理宫廷内事,皇帝执掌宫外大政,两人相辅相成;如果不能善始,就不会有善终。恐怕一定会因此而亡国断绝宗庙祭祀了!”结果虞氏被废黜送到邺城打入冷宫。

明帝提升毛嘉为奉车都尉,毛曾为骑都尉,宠爱赏赐无比优厚。不久,又晋封毛嘉为博平乡侯,升任光禄大夫;毛曾为驸马都尉。毛嘉本是为皇家制造车辆的工匠,突然富贵加身。明帝要公卿大臣到他家中去饮宴,他的外貌举止显得非常呆傻可笑;开口闭口自称“侯爷我”,一时间人们传为笑谈。后来明帝又加赐毛嘉特进的官号,提升毛曾为散骑常侍。

青龙三年(公元235)毛嘉去世。追赠光禄大夫,改封安国侯,增加食邑五百户,连同前面的共一千户,谥为节侯。

青龙四年(公元236),明帝追封毛皇后的母亲夏氏为野王君。

明帝后来又喜欢郭夫人,毛皇后受到的恩宠日益淡薄。景初元年(公元 237),明帝到皇宫的后花园游玩,召集后宫才人以上的妃嫔参加,饮宴极为欢乐。郭夫人对明帝说:“应该把皇后请来。”明帝不同意,并且向左右随从下令,不准他们走漏消息给毛皇后。宴会散后毛皇后终于得知此事。第二天,明帝和毛后见面时,毛后问:“陛下昨天宴游后园,玩得开心吗?”明帝因左右侍从违令泄露消息,下令处死了十几名随身侍从。又赐毛皇后自杀,不过在她死后仍给她加了谥号,并安葬在愍陵;又提升毛曾为散骑常侍,后转任羽林中郎将、虎贲中郎将、原武典农校尉。

明元郭皇后,西平郡人。世代为河西地区的大族。黄初年间,她家乡所在的西平郡发生反叛,她因此被送进皇宫当女奴。明帝即位,对她非常宠爱,封她为夫人;任命她的叔父郭立为骑都尉,伯父郭芝为虎贲中郎将。

明帝病危,册立她为皇后。齐王曹芳继承帝位,尊她为皇太后,代称是永宁宫。又追谥她的父亲郭满为西都定侯,让郭立的儿子郭建继承郭满的爵位。封她的母亲杜氏为郃阳君。郭芝升任散骑常侍、长水校尉;郭立升任宣德将军;都封为列侯。郭建的哥哥郭德,受命当文昭甄皇后已死去侄孙甄黄的继承人。郭德与郭建兄弟二人都担任镇护将军,也都封为列侯,共同负责宫廷警卫。碰上明帝之后的三位皇帝都年幼,由辅政大臣执掌朝政;每当有对臣下进行赐予或剥夺的大事,都是先向郭太后请示报告,然后执行。毌丘俭、钟会等人先后起兵造反,都是以郭太后的旨意发布讨伐文告。

景元四年(公元 263)十二月,郭太后去世。次年二月,安葬在明帝高平陵的西面。

评论说:魏朝的后妃家族,虽然也享有荣华富贵,却没有出现像两汉衰落时期那样,乘机据有非分的权位,从而垄断朝政的情形;以过去的历史为鉴戒,改变路线和方针,在这方面魏朝的做法是很好的。回过头来阅读文帝时期陈群的建议、栈潜的上奏,真是足以作为后代帝王遵循的准则,为后世留下典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4-27 19:13 , Processed in 0.0841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