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9|回复: 0

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原文及翻译 魏志·武文世王公传全文和白话文

[复制链接]

1312

主题

231

回帖

4552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552
发表于 2025-2-8 22: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原文及翻译 魏志·武文世王公传全文和白话文

武文世王公传

============================================================

武皇帝二十五男:卞皇后生文皇帝、任城威王彰、陈思王植、萧怀王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昂、相殇王铄,环夫人生邓哀王冲、彭城王据、燕王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林、中山恭王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玹、陈留恭王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矩,王昭仪生赵王干,孙姬生临邑殇公子上、楚王彪、刚殇公子勤,李姬生谷城殇公子乘、郿戴公子整、灵殇公子京,周姬生樊安公均,刘姬生广宗殇公子棘,宋姬生东平灵王徽,赵姬生乐陵王茂。
丰愍王昂字子修。弱冠举孝廉。随太祖南征,为张绣所害。无子。黄初二年追封,谥曰丰悼公。三年,以樊安公均子琬奉昂后,封中都公。其年徙封长子公。五年,追加昂号曰丰悼王。太和三年改昂谥曰愍王。嘉平六年,以琬袭昂爵为丰王。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二千七百户。琬薨,谥曰恭王。于廉嗣。

相殇王铄,早薨,太和三年追封谥。青龙元年,子愍王潜嗣,其年薨。二年,子怀王偃嗣,邑二千五百户,四年薨。无子,国除。正元二年,以乐陵王茂子阳都乡公竦继铄后。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锐,即施行焉。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手?”
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为聘甄氏亡女与合葬,赠骑都尉印绶,命宛侯据子琮奉冲后。二十二年,封琮为邓侯。黄初二年,追赠谥冲曰邓哀候,又追加号为公。三年,进琮爵,徙封冠军公。四年,徙封己氏公。太和五年,加冲号曰邓哀王。
景初元年,琮坐于中尚方作禁物,削户三百,贬爵为都乡侯。三年,复为己氏公。正始七年,转封平阳公。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井前千九百户。

彭城王据,建安十年封范阳侯。二十二年,徙封宛侯。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为章陵王,其年徙封义阳。文帝以南方下湿,又以环太妃彭城人,徙封彭城。又徙封济阴。五年,诏曰:“先王建国,随时而制。汉祖增秦所置郡,至光武以天下损耗,并省郡县。以今比之,益不及焉。其改封诸王,皆为县王。”据改封定陶县。太和六年,改封诸王,皆以郡为国,据复封彭城。景初元年,据坐私遣人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三年复所削户邑。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六百户。
燕王宇安彭祖。建安十六年,封都乡侯。二十二年,改封鲁阳侯。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为下邳王。五年,改封单父县。太和六年,改封燕王。明帝少与宇同止,常爱异之。及即位,宠赐与诸王殊。青龙三年,征入朝。景初元年,还邺。二年夏,复征诣京都。冬十二月,明帝疾笃,拜宇为大将军,属以后事。受署四日,宇深固让;帝意亦变,遂免宇官。三年夏,还邺。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五千五百户。
常道乡公奂,宇之子,入继大宗。

沛穆王林,建安十六年封饶阳侯。二十二年,徙封谯。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为谯王。五年,改封谯县。七年,徙封鄄城。太和六年,改封沛。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七百户。林薨,子纬嗣。中山恭王衮,建安二十一年封平乡侯。少好学,年十余岁能属文。每读书,文学左右常恐以精力为病,数谏止之,然性所乐,不能废也。二十二年,徙封东乡侯,其年又改封赞侯。黄初二年,进爵为公,官属皆贺,衮曰:“夫生深宫之中,不知稼穑之艰难,多骄逸之失。诸贤既庆其休,宜辅其阙。”每兄弟游娱,衮独覃思经典。文学防辅相与言曰:“受诏察公举错,有过当奏,及有善,亦宜以闻,不可匿其美也。”遂共表称陈衮美。兖闻之,大惊惧。责让文学曰:“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诸君乃以上闻,是适所以增其负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闻,而遽共如是,是非益我者。”其戒慎如此。三年,为北海王。其年,黄龙见邺西漳水,衮上书赞颂。诏赐黄金十斤,诏曰:“昔唐叔归禾,东平献颂,斯皆骨肉赞美,以彰懿亲。
王研精坟典,耽味道真,文雅焕炳,朕甚嘉之。王其克慎明德,以终令闻。“四年,改封赞王。七年,徙封濮阳。太和二年就国,尚约俭,教敕妃妾纺绩织纴,习为家人之事。
五年冬,入朝。六年,改封中山。
初,衮来朝,犯京都禁。青龙元年,有司奏衮褒。诏曰:“王素敬慎,邂逅至此,其以议亲之典议之。”有司固执。诏削县二,户七百五十。衮忧惧,戒敕宫属愈谨。帝嘉其意,二年,复所削县。三年秋,衮得疾病,调遣太医视疾,殿中、虎贲赍手诏、赐珍膳相属,又遣太妃、沛王林并就省疾。衮疾困,敕令官属曰:“吾寡德忝宠,大命将尽。吾既好俭,而圣朝着终诰之制,为天下法。吾气绝之日,自殡及葬,务奉诏书。昔卫大夫蘧瑗葬濮阳,吾望其墓,常想其遗风,愿托贤灵以弊发齿,营吾兆域,必往从之。
《礼》:男子不卒妇人之手。亟以时成东堂。“堂成,名之曰遂志之堂,舆疾往居之。
又令世子曰:“汝幼少,未闻义方,早为人君,但知乐,不知苦;不知苦,必将以骄奢为失也。接大臣,务以礼。虽非大臣,老者犹宜答拜。事兄以敬,恤弟以慈;兄弟有不良之行,当造膝谏之。谏之不从,流涕喻之;喻之不改,乃白其母。若犹不改,当以奏闻,并辞国土。与其守宠罹祸,不若贫贱全身也。此亦谓渭大罪恶耳,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嗟尔小子,慎修乃身,奉圣朝以忠贞,事太妃以孝敬。闺闱之内,奉令于太妃;阃阈之外,受教于沛王。无怠乃心,以慰予灵。”其年薨。诏沛王林留讫葬,使大鸿胪持节典护丧事,宗正吊祭,赠赗甚厚。凡所着文章二万余言,才不及陈思王而好与之侔。
子孚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三千四百户。

济阳侯怀王玹,建安十六年封西乡侯。早薨,无子。二十年,以沛王林子赞袭玹爵邑,早薨,无子。文帝复以赞弟壹绍玹后。黄初二年,改封济阳侯。四年,进爵为公,太和四年,追进玹爵,谥曰怀公。六年,又进号曰怀王,追谥赞曰西乡哀侯。壹薨,谥曰悼公。子恒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千九百户。
陈留恭王峻字子安,建安二十一年封郿侯。二十二年,徙封襄邑。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为陈留王。五年,改封襄邑县。太和六年,又封陈留。甘露四年薨。子澳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七百户。
范阳闵王矩,早薨,无子。建安二十二年,以樊安公均子敏奉矩后,封临晋侯。黄初三年追封谥矩为范阳闵公。五年,改封敏范阳王。七年,徙封句阳,太和六年,追进矩号曰范阳闵王,改封敏琅邪王。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三千四百户。敏薨,谥曰原王。子焜嗣。

赵王干,建安二十年封高平亭侯。二十二年,徙封赖亭侯。其年改封弘农侯。黄初二年,进爵,徙封燕公。三年,为河间王。五年,改封乐城县。七年,徙封巨鹿。太和六年,改封赵王。干母有宠于太祖。及文帝为嗣,干母有力。文帝临崩,有遗诏,是以明帝常加恩意。青龙二年,私通宾客,为有司所奏,赐干玺书诫诲之,曰:“《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诗》着‘大车惟尘’之诫。自太祖受命创业,深睹治乱之源,鉴存亡之机,初封诸侯,训以恭慎之至言,辅以天下之端士,常称马援之遗诫,重诸侯宾客交通之禁,乃使与犯妖恶同。夫岂以此薄骨肉哉?徒欲使子弟无过失之愆,士民无伤害之侮耳。高祖践阼,祗慎万机,申着诸侯不朝之令。朕感诗人《常棣》之作,嘉《采菽》之义,亦缘诏文曰‘若有诏得诣京都’,故命诸王以朝聘之礼。而楚、中山并犯交通之禁,赵宗、戴捷咸伏其辜。近东平王复使属官殴寿张吏,有司举奏,朕裁削县。令有司以曹纂、王乔等因九族时节,集会王家,或非其时,皆违禁防。朕惟王幼少有恭顺之素,加受先帝顾命,欲崇恩礼,延乎后嗣,况近在王之身乎?且自非圣人,孰能无过?已诏有司宥王之失。古人有言:”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弗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焉。‘叔父兹率先圣之典,以纂乃先帝之遗命,战战兢兢,靖恭厥位,称朕意焉。“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五千户。

临邑殇公子上,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谥。无后。
楚王彪宇朱虎。建安二十一年,封寿春侯。黄初二年,进爵,徙封汝阳公。三年,封弋阳王。其年徙封吴王。五年,改封寿春县。七年,徙封白马。太和五年冬,朝京都。
六年,改封楚。初,彪来朝,犯禁,元年,为有司所奏,诏削县三,户千五百。二年,大赦,复所削县。景初三年,增户五百,并前三千户。嘉平元年,兖州刺史令狐愚与太尉王凌谋迎彪都许昌。语在《淩传》。乃遣傅及侍御史就国案验,收治诸相连及者。廷尉请征彪治罪。于是依汉燕王旦故事,使兼廷尉大鸿胪持节赐彪玺书切责之,使自图焉。
彪乃自杀。妃及诸子皆免为庶人,徙平原。彪之官属以下及监国谒者,坐知情无辅导之义,皆伏诛。国除为淮南郡。正元元年诏曰:“放楚王彪,背国附奸,身死嗣替,虽自取之,犹哀矜焉。夫含垢藏疾,亲亲之道也,其封彪世子嘉为常山真定王。”景元年,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户。

刚殇公子勤,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谥。无后。谷城殇公子乘,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谥。无后。郿戴公子整,奉从叔父郎中绍后。建安二十二年,封郿侯。二十三年薨。无子。黄初二年追进爵,谥曰戴公。以彭城王据子范奉整后。三年,封平氏侯。四年,徙封成武。太和三年,进爵为公。青龙三年薨。谥曰悼公。无后。四年,诏以范弟东安乡公阐为郿公,奉整后。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千八百户。
灵殇公子京,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谥。无后。樊安公均,奉叔父蓟恭公彬后。建安二十二年,封樊侯。二十四年薨。子抗嗣。黄初二年,追进公爵,谥曰安公。三年,徙封抗蓟公。四年,徙封屯留公。景初元年薨,谥曰定公。子谌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千九百户。

广宗殇公子棘,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谥。无后。东平灵王徽,奉叔父朗陵哀侯玉后。
建安二十二年,封历城侯。
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为庐江王。四年,徙封寿张王。五年,改封寿张县。
太和六年,改封东平。青龙二年,徽使官属挝寿张县吏,为有司所奏。诏削县一,户五百。其年复所削县。正始三年薨。子翕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三千四百户。

乐陵王茂,建安二十二年封万岁亭侯。二十三年,改封平舆侯。黄初三年,进爵,徙封乘氏公。七年,徙封中丘。茂性慠佷,少无宠于太祖。及文帝世,又独不王。太和元年,徙封聊城公,其年为王。诏曰:“昔象之为虐至甚,而大舜犹侯之有庳。近汉氏淮南、阜陵,皆为乱臣逆子,而犹或及身而复国,或至于而锡土。有虞建之于上古,汉文、明、章行之乎前代,斯皆敦叙亲亲之厚义也。聊城公茂少不闲礼教,长不务善道。
先帝以为古之立诸候也,皆命贤者,故姬姓有未必侯者,是以独不王茂。太皇太后数以为言,如闻茂顷来少知悔昔之非,欲修善将来。君子与其进,不保其往也。今封茂为聊城王,以慰太皇太后下流之念。“六年,改封曲阳王。
正始三年,东平灵王薨,茂称嗌痛,不肯发哀,居处出入自若。有司奏除国土,诏削县一,户五百。五年,徙封乐陵,诏以茂租奉少,诸子多,复所削户,又增户七百。
嘉平、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五千户。

文皇帝九男:甄氏皇后生明帝,李贵人生赞哀王协,潘淑媛生北海悼王蕤,朱淑媛生东武阳怀王鉴,仇昭仪生东海定王霖,徐姬生元城哀王礼,苏姬生邯郸怀王邕,张姬生清河悼王贡,宋姬生广平哀王俨。

赞哀王协,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谥曰经殇公。青龙二年,更追改号谥。三年,子殇王寻嗣。景初三年,增户五百,并前三千户。正始九年薨。无子、国除。

北海悼王蕤,黄初七年,明帝即位,立为阳平县王。太和六年,改封北海。青龙元年薨。二年,以琅邪王子赞奉蕤后,封昌乡公。景初二年,立为饶安王。正始七年,徙封文安。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三千五百户。

东武阳怀王鉴,黄初六年立。其年薨。青龙三年赐谥。无子,国除。东海定王霖,黄初三年立为河东王。六年,改封馆陶县。明帝即位,以先帝遗意,爱宠霖异干诸国。
而霖性粗暴,闺门之内,婢妾之间,多所残害。太和六年,改封东海。嘉平元年薨。子启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六千二百户。高贵乡公髦,霖之子也,入继大宗。

元城哀王礼,黄初二年封秦公,以京兆郡为国。三年,改为京兆王。六年改封元城王。太和三年薨。五年,以任城王楷子悌嗣礼后。六年,改封梁王。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五百户。

邯郸怀王邕,黄初二年封淮南公,以九江郡为国。三年,进为淮南王。四年,改封陈。六年,改封邯郸。太和三年薨。五年,以任城王楷子温嗣邕后。六年,改封鲁阳。

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四百户。

清河悼王贡,黄初三年封。四年薨。无子。国除。

广平哀王俨,黄初三年封。四年薨。无于。国除。

评曰:魏氏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于囹圄;位号靡定,大小岁易;骨肉之思乖,《常棣》之义废。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武文世王公传 翻译

============================================================

武皇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卞皇后生文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刘夫人生愍王曹昂、相殇王曹铄;环夫人生邓哀王曹冲、彭城王曹据、燕王曹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曹林、中山恭王曹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曹玹、陈留恭王曹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曹矩;王昭仪生赵王曹幹;孙姬生临邑殇公子曹上、楚王曹彪、刚殇公子曹勤;李姬生谷城殇公子曹乘、郡戴公子曹整、灵殇公子曹京;周姬生樊安公曹均;刘姬生广宗殇公子曹棘;宋姬生东平灵王曹徽;赵姬生乐陵王曹茂。

丰愍王曹昂,字子修。二十岁左右被举荐为孝廉。随从太祖南征,被张绣杀害。没有儿子。黄初二年(公元 221),被追加封爵和谥号,为丰悼公。

黄初三年(公元 222),让樊安公曹均的儿子曹琬,做曹昂的后代,封为中都公。当年迁移封地,为长子公。黄初五年(公元224),追加曹昂封号为丰悼王。太和三年(公元 229),修改曹昂的谥号为愍王。嘉平六年(公元254),让曹琬继承曹昂的爵位为丰王。正元、景元年间,屡次给他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二千七百户。曹琬去世,谥为恭王。曹琬的儿子曹廉继承了他的爵位。

相殇王曹铄,早死。太和三年(公元 229),追加封爵、谥号。青龙元年(公元233),曹铄的儿子愍王曹潜继承爵位,当年去世。青龙二年(公元 234),曹潜的儿子怀王曹偃继承爵位,封邑二千五百户。青龙四年(公元236),去世。曹偃没有儿子,封国废除。

正元二年(公元 255),让乐陵王曹茂的儿子阳都乡公曹竦继承曹铄,做他的后代。

邓哀王曹冲,字仓舒。少年时就聪明懂事。五六岁时,智慧思维所达到的水平,就像成年人那样了。当时孙权曾送来一只很大的象,太祖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询问各位下属,都想不出办法来。曹冲说:“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船体上刻下水痕到达的记号;再称量重物装上船到达同样的刻度,那么计算以后就可以知道了。”太祖大为高兴,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

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施用的刑罚又严又重。太祖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咬坏了;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要被处死,想要自己反绑双手去坦白罪过,仍然惧怕不能免罪。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再去自首认罪。”曹冲于是拿刀戳破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坏的一样;然后装出不高兴,脸上一副发愁的样子。太祖问他为什么,曹冲回答说:“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破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我的单衣被老鼠咬破了,所以发愁。”太祖说:“这是瞎说嘛!用不着难过了。”不久管库的吏役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太祖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旁,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一点也没有追查。曹冲心地仁慈,识见通达,都像这样。本来犯罪应被处死,却被曹冲委婉含蓄加以分辩申诉而得到救助宽宥的,前后有几十人。

太祖多次对大臣称赞曹冲,有想要把权位传给他的意思。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曹冲十三岁时得了重病。太祖亲自为他向神灵请求延长生命;曹冲死时,太祖极为哀痛。文帝曹丕宽解劝慰太祖,太祖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一说到曹冲就流下眼泪,还为曹冲聘了甄家已死的女儿与他合葬;追赠他骑都尉的印绶,又命宛侯曹据的儿子曹琮,做曹冲的后代。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封曹琮为邓侯。

黄初二年(公元 221),追赠谥号给曹冲为邓哀侯;又追加爵号为邓公。黄初三年(公元 222),晋升曹琮的爵位,改封为冠军公。黄初四年(公元223),改封为己氏公。太和五年(公元 231),追加曹冲爵号为邓哀王。景初元年(公元 237),曹琮因为在皇宫的中尚方署为自己制作御用器物而犯罪,被削减封邑三百户,贬爵为都乡侯。景初三年(公元 239),恢复爵位为己氏公。正始七年(公元246),转封为平阳公。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屡次为曹琮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一千九百户。

彭城王曹据,建安十六年(公元 211),封为范阳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改封为宛侯。

黄初二年(公元221),晋升爵位为公。黄初三年(公元 222),晋升爵位为章陵王;当年迁移封地到义阳。文帝考虑到南方地势低下气候潮湿,又因为曹据的母亲环太妃是彭城人,所以迁移曹据的封地到彭城。后又迁移到济阴。黄初五年(公元 224),文帝下诏说:“前代帝王建立国家,随着时势的变化而修改制度。汉高祖比秦朝增加了郡的数量;到了汉光武帝,因为全国人口减少,合并减少了郡县。拿目前来比较,郡的数量就更不如那时多了。现在把亲王的封地从郡缩小为县。”曹据改封在定陶县。

太和六年(公元 232),又改封亲王,仍然都以一郡为封地;曹据又封为彭城王。景初元年(公元 237),曹据因为私自派人到皇宫的中尚方署为自己制作御用器物而犯罪,削减封邑两个县,共一千户。景初三年(公元 239),恢复了所削减的封邑。正元、景元年间,屡次为曹据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四千六百户。

燕王曹宇,字彭祖。建安十六年(公元 211),封为都乡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改封为鲁阳侯。

黄初二年(公元221),晋升爵位为公。黄初三年(公元 222),晋升爵位为下邳王。黄初五年(公元 224),迁移封地到单父县。太和六年(公元 232),改封为燕王。明帝少年时和曹宇在一起居住,特别喜爱他;明帝即位以后,对曹宇的恩宠赏赐都比其他各王优厚。青龙三年(公元 235),征召曹宇入朝。景初元年(公元237),返回邺县。

景初二年(公元238)夏天,又征召曹宇到京都。这年的冬十二月,明帝病重,任命曹宇为大将军,把后事托付给他。受到任命四天之后,曹宇坚决辞让;明帝的主意也改变了,于是免去了曹宇的官职。景初三年(公元 239)夏天,曹宇回到邺县。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屡次为曹宇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五千五百户。

常道乡公曹奂,就是曹宇的儿子,进宫做了皇位继承人。

沛穆王曹林,建安十六年(公元 211),封为饶阳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迁移封地到谯县。黄初二年(公元 221),晋升爵位为公。黄初三年(公元 222),晋升爵位为谯王。黄初五年(公元224),封地从谯郡缩小为谯县。黄初七年(公元 226),迁移封地到鄄城。太和六年(公元 232),改封为沛王。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屡次为曹林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四千七百户。

曹林去世,他的儿子曹纬继承爵位。

中山恭王曹衮,建安二十一年(公元 216),封为平乡侯。少年时喜好学习,十几岁就能写文章。每次读书,文学辅导官员和左右近侍常常担心他精力损耗过度而得病,屡次劝阻他;但他性情喜欢读书,不能中止。建安二十二年(公元 217),迁移封地,为东乡侯;当年又改封为赞侯。

黄初二年(公元221),晋升爵位为公,官员下属都向他祝贺,曹衮说:“我生长在深宫之中,不知收种庄稼的艰难,有很多骄奢享乐的过失。各位贤者已经庆贺了我的喜庆事,也应该帮助我弥补缺陷。”

每次兄弟们游玩娱乐时,曹衮总是独自深思经典。文学侍从和监督官员们互相商议说:“我们接受诏命监察公爵的举止,有了过失应当上奏;有了好事也应当上报,不能隐瞒他的优点啊!”于是一同上表,称赞陈述曹衮的美德。曹衮知道了,极为惊恐,召见责备这些官员说:“提高自身修养和谨守本分,不过是普通人的行为罢了;诸位却报告给上面知道,这恰恰会为我增加负担和拖累。再说如果有优点,何必担心别人不知道;却急急忙忙一起这样做,这可不是对我有益的事啊!”他的警惕慎重就像这样。

黄初三年(公元222),曹衮封为北海王。当年,有黄龙出现在邺县西边的漳水中,曹衮上书赞颂这件事。文帝下诏赏赐给他黄金十斤,诏书说:“过去唐叔把祥瑞的谷穗献给周成王,东平王刘苍向光武帝献上颂文;都是对骨肉亲属奉上的赞美,以表彰美好的亲人。北海王对文献典籍有精深的研究,钻研和品味其中的真理,文雅的气质光彩焕发;我很是赞赏他!北海王应该更加谨慎地培养自己的品德,使你美好的名声完美无缺。”黄初四年(公元223),改封曹衮为赞王。黄初七年(公元226),迁移封地到濮阳。

太和二年(公元 228),他到达封地,崇尚节约俭朴,要求妻妾纺线织补,学习做普通家庭妇女所做的事。太和五年(公元231)冬天,曹衮到京都朝见。太和六年(公元 232),改变封地到中山。当初,曹衮前来朝见时,违犯了京都的禁令。青龙元年(公元233),有关官员上奏弹劾曹衮。明帝下诏说:“中山王素来恭敬谨慎,偶然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从宽处理这事吧。”主管官员坚持要追究。明帝下诏削减曹衮的封邑两县,共七百五十户。曹衮忧虑害怕,告诫约束属下官员更加谨慎;明帝赞赏他的心意,在青龙二年(公元 234),恢复了所削减的封地。青龙三年(公元235)秋天,曹衮得了病,明帝下诏派遣御医为他看病;不断派出皇宫殿堂的警卫武士带着手令和赏赐的珍贵膳食去探望,又派遣曹衮的母亲杜太妃、胞兄沛王曹林一起去他的封地探视病情。

曹衮病危时,向属下官员下达指令说:“我缺少德行,愧受恩宠,现在我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了。我生性喜好俭朴,而先皇帝也有关于丧葬问题的制度,作为全国遵行的法典。我断气的时候,从遗体入殓到下葬,务必遵奉先皇帝诏书的规定。过去卫国大夫蘧瑗埋葬在濮阳县,我看到他的坟墓,常常想到他遗留的风范,我希望依托于贤人的灵魂长眠地下;修造我的坟墓时,地址一定要选在他的墓近旁。《礼记》上说:‘男子不死在妇人手里。’赶快抓紧建成东堂。”东堂建成后,曹衮把它命名为“遂志之堂”,带病让人抬到那里去居住。

又命令继承自己王位的儿子说:“你还太小,不懂得为人应遵守的原则和规矩,这么早就成了王爷;只知道乐,不知道苦;不知道苦,必将会有骄傲奢侈的过失。接待大臣,务必遵照礼仪;即使不是大臣,对老人也应该行跪拜礼来答谢。对待哥哥要恭敬,照顾弟弟要慈爱;兄弟当中有不好的行为,应当亲切谈心劝谏他们;劝谏不听从,就流着泪给他们讲道理;讲道理还不改,那就秉告他们的生母;要是仍然不改,就应当上奏给天子知道,一起辞掉封地:与其凭借恩宠而遭到灾祸,不如过贫贱生活以保全生命。当然这指的是大罪恶了。至于微细的过错,就应当为他们掩盖。你这个小孩子啊,要谨慎地修养自身;对朝廷要忠诚坚贞,对太妃要孝顺恭敬。家里的事应听奉太妃的指示;外面的事应接受伯父沛王的教导。你的心不要懈怠,以此来安慰我的灵魂。”当年曹衮去世。明帝下诏让他的胞兄沛王曹林留在那里等丧事办完;又派大鸿胪持有节杖,前去主持办理丧事,宗正前去吊唁祭奠,赠送的丧葬礼品十分丰厚。

曹衮著有文章共两万多字。文学才华不如陈思王曹植但爱好相同。

曹衮的儿子曹孚继承王位。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屡次为曹孚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二千四百户。

济阳怀王曹玹,建安十六年(公元 211),封为西乡侯。去世得早,没有儿子。建安二十年(公元 215),以沛王曹林的儿子曹赞继承曹玹的爵位和封邑,做他的后人;曹赞也去世得早,没有儿子。文帝又让曹赞的弟弟曹壹继承曹玹,做他的后代。黄初二年(公元221),改封曹壹为济阳侯。黄初四年(公元 223),晋升曹壹为公爵。太和四年(公元 230)追加曹玹爵号,谥为怀公。太和六年(公元 232),又升曹玹的爵号为怀王;追谥曹赞为西乡哀侯。曹壹去世,谥为悼公。他的儿子曹恒继承爵位。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屡次为曹恒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一千九百户。

陈留恭王曹峻,字子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 216),封为郿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封地改到襄邑县。黄初二年(公元221),晋升爵位为公。黄初三年(公元 222),封为陈留王。黄初五年(公元224),改封在襄邑县。太和六年(公元 232),又封为陈留王。甘露四年(公元259),曹峻去世。

他的儿子曹澳继承爵位。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屡次为曹澳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四千七百户。

范阳闵王曹矩,早死,没有儿子。建安二十二年(公元 217),让樊安公曹均的儿子曹敏继承曹矩,做他的后代,封为临晋侯。黄初三年(公元222),给曹矩追加封爵、谥号,为范阳闵公。黄初五年(公元 224),改封曹敏为范阳王。黄初七年(公元 226),封地改到句阳。太和六年(公元 232),追加曹矩的封爵为范阳闵王;改封曹敏为琅邪王。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屡次为曹敏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三千四百户。曹敏去世,谥为原王。他的儿子曹焜继承爵位。

赵王曹幹,建安二十年(公元 215),封为高平亭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改封赖亭侯。当年改封弘农侯。黄初二年(公元221),晋升爵位,迁移封地为燕公。黄初三年(公元 222),封为河间王。黄初五年(公元 224),改封乐成县。黄初七年(公元226),封地改在钜鹿。太和六年(公元232),改封为赵王。

曹幹的母亲,受太祖曹操宠爱。文帝曹丕之所以能成为帝位继承人,曹幹的母亲是出了力的。文帝临去世时,有遗诏关照曹幹,因此明帝对曹幹常常给以恩宠。

青龙二年(公元234),曹幹私自交结宾客,被有关官员弹劾;明帝下诏书告诫教诲他,说:“《周易》说是‘创立国家和继承家业时,不要使用小人’,《诗经》也有‘小人就像大车扬起的灰尘,遮人眼目’的诗句。太祖承受天命创建基业,深刻地看到了造成天下治乱的根源和影响国家存亡的关键;刚开始分封诸侯,就用恭敬慎重的至理名言教训他们,用天下正直的人士辅佐他们。常常引用马援对侄儿和部下的告诫,加重禁止诸侯与宾客互相交往的条令,以至于把这与犯有妖恶罪同样看待。他难道是要用这些措施来使亲属关系变得淡薄吗?只不过想使曹氏子弟不犯过失罪责,士人和民众没有受到伤害的悔恨罢了。高祖文皇帝即位后,恭敬慎重地处理天下大事,颁布了诸侯不再留在朝廷而各回自己封国的命令。我有感于《棠棣》一诗赞美了兄弟之间的友爱感情,而赞赏《采菽》一诗讽刺了周幽王对前来朝见的诸侯侮慢无礼;也根据先帝的诏书中有‘如果诏书允许,诸侯也可以来到京都’这一条,所以制定了诸王定期进京朝见天子的礼仪。但是楚王、中山王一同触犯了私自交往宾客的禁令,与他们有关的赵宗、戴捷都因他们的罪过被处死。最近东平王又指使他的下属官员殴打寿张县的官吏,有关官员举报后,我只是给他削减封县的处罚。现今有关官员又举报曹纂、王乔等人乘曹氏家族节日聚会的时机,在赵王家里集会,不合时宜,都违背了禁令。我考虑赵王您年轻时候一直恭敬顺从,加上受到先帝临终关照,总想给您优待,并且延续到后代,何况是您本人呢?只要不是圣人,谁能没有过错呢?所以我已下诏要有关官员,要宽恕赵王您的过失。古人说过:‘真理虽然看不见,你仍然应当警惕谨慎;真理虽然不发声,你仍然应当畏慎小心;再没有比看不见的真理更清晰可见的了,再没有比幽微的真理更明显的了:所以君子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极为谨慎。’请叔父您更加遵守先世圣人的教导,以继承先帝的遗命;战战兢兢,恭恭敬敬保守您的王位:以满足我的心愿。”

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屡次给曹幹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五千户。

临邑殇公子曹上,早死。太和五年(公元 231),追加封爵和谥号。没有后代。

楚王曹彪,字朱虎。建安二十一年(公元 216),封寿春侯。黄初二年(公元 221)晋升爵位并迁移封地,为汝阳公。黄初三年(公元 222),封为弋阳王。当年改封为吴王。黄初五年(公元224),改封在寿春县。黄初七年(公元 226),改封在白马县。太和五年(公元231)冬天,到京都朝见天子。太和六年(公元 232),改封为楚王。

当初,曹彪进京朝见时,违犯了禁令;青龙元年(公元 233),被有关官员弹劾,明帝下诏削减了他的封邑三县,共一千五百户。青龙二年(公元 234),遇到大赦,恢复了削减的封地。景初三年(公元239),增加曹彪封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共有三千户。

嘉平元年(公元249),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准备迎立曹彪为帝,在许昌建都。事情经过记载在本书《王凌传》中。朝廷派遣王傅和侍御史,去到他的封地核实验证,把有牵连的人都逮捕治罪。廷尉请求征召曹彪入京受审。于是依照汉朝惩治燕王刘旦的旧例,派人兼任廷尉、大鸿胪,持有节杖,赐给曹彪诏书严厉谴责他,让他自己打主意。曹彪被迫自杀;他的妻子和几个儿子都被贬为平民,流放到平原郡;曹彪手下的官员以及监国谒者,因为犯了知情而没有辅正教导的过错,都被处死;而曹彪的封地则被撤销。

正元元年(公元254),皇帝下诏书说:“已故楚王曹彪,背叛国家依附奸人,自己被处死,后代被废弃;虽然是咎由自取,我还是哀怜他。容忍他人的过失,是加深亲属感情的方法;特封曹彪的继承人曹嘉,为常山郡真定县王。”景元元年(公元 260),为曹嘉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二千五百户。

刚殇公子曹勤,早死。太和五年(公元 231),追加封爵、谥号。没有后代。

谷城殇公子曹乘,早死。太和五年(公元 231),追加封爵、谥号。没有后代。

郿戴公子曹整,做了他堂叔父郎中曹绍的后代。建安二十二年(公元 217),封为郿侯。建安二十三年(公元 218),去世。没有儿子。黄初三年(公元 222),追加爵位,谥为戴公。让彭城王曹据的儿子曹范,做了曹整的后代。黄初三年(公元 222),封曹范为平氏侯。黄初四年(公元223),改封在成武县。太和三年(公元229),晋升爵位为公。青龙三年(公元 235),曹范去世。谥为悼公,没有后代。

青龙四年(公元236),明帝下诏以曹范的弟弟东安乡公曹阐,为郿公,做曹整的后代。正元、景元年间,屡次为曹阐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一千八百户。

灵殇公子曹京,早死。太和五年(公元 231),追加封爵、谥号。没有后代。

樊安公曹均,做了叔父蓟恭公曹彬的后代。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封为樊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去世。儿子曹抗继承爵位。黄初二年(公元 221),追封曹均为公爵,谥为安公。黄初三年(公元 222),改封曹抗为蓟公。黄初四年(公元 224),改封为屯留公。景初元年(公元237),曹抗去世,谥为定公。

儿子曹谌继承爵位。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屡次给曹谌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一千九百户。

广宗殇公子曹棘,早死。太和五年(公元 231),追加封爵、谥号。没有后代。

东平灵王曹徽,做了叔父朗陵哀侯曹玉的后代。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封为历城侯。黄初二年(公元 221),晋升爵位为公。黄初三年(公元 222),封为庐江王。黄初四年(公元 223),迁移封地,为寿张王。黄初五年(公元 224),改封为寿张县王。太和六年(公元232),改封为东平王。

青龙二年(公元 234),曹徽指使属下官员殴打寿张县官吏,被有关官员弹劾。明帝下诏削减他的封邑一县,共五百户。当年又恢复封邑。正始三年(公元242),曹徽去世。

他的儿子曹翕继承爵位。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屡次增加曹翕的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三千四百户。

乐陵王曹茂,建安二十二年(公元 217),封为万岁亭侯。建安二十三年(公元 218),改封为平舆侯。黄初三年(公元 222),晋升爵位并迁移封地,为乘氏公。黄初七年(公元 226),改封在中丘县。

曹茂性情傲慢凶横,小时候太祖一点不喜欢他。到了文帝的时候,又只有他没有封王。

太和元年(公元227),改封为聊城公,当年封王。明帝的诏书说:“过去象这个人为非作歹很厉害,而大舜仍然封他在有庳为侯;近代汉朝的淮南王刘长、阜陵王刘延,都是谋反作乱的人,尚且有的在生前就恢复了封爵,有的到了儿子时又重新赐给封地。这种做法,虞舜创建在上古时代;文帝、明帝、章帝实行在汉朝:这都是加深亲属感情的仁厚办法。聊城公曹茂,年轻时不习礼教,成年后不务正业。先帝认为古代封立诸侯,任命的都是贤良的人,周朝姬姓家族中就不一定都封侯;因此独独没有封曹茂为王。太皇太后屡次提及此事。听说曹茂近来稍微知道悔改过去的错误,想要在以后学习向善。君子看重别人的进步,不死死追究以往的过失。现在封曹茂为聊城王,以慰藉太皇太后对子孙的关爱和顾念。”

太和六年(公元 232),改封曹茂为曲阳王。正始三年(公元242),东平灵王曹徽去世,曹茂自称咽喉疼痛,不肯哭泣哀悼,起居出入像没事一样。有关官员上奏请求削除他的封地,皇帝下诏削减他一县,共五百户。正始五年(公元 244),封地改在乐陵;因为曹茂封地收租少,孩子多,朝廷又下诏恢复他的封邑,并且增加了七百户。嘉平、正元、景元年间,屡次为曹茂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五千户。

文皇帝共有九个儿子:甄氏皇后生明帝;李贵人生赞哀王曹协;潘淑媛生北海悼王曹蕤;朱淑媛生东武阳怀王曹鉴;仇昭仪生东海定王曹霖;徐姬生元城哀王曹礼;苏姬生邯郸怀王曹邕;张姬生清河悼王曹贡;宋姬生广平哀王曹俨。

赞哀王曹协,早死。太和五年(公元 231),追加封爵、谥号为经殇公。青龙二年(公元 234),又追改谥号。青龙三年(公元235),曹协的儿子殇王曹寻,继承爵位。景初三年(公元 239),给曹寻增加封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共三千户。正始九年(公元248),曹寻去世,没有儿子,封地废除。

北海悼王曹蕤,黄初七年(公元 226),明帝即位,立他为阳平县王。太和六年(公元 232),改封北海王。青龙元年(公元233),去世。青龙二年(公元 234),让琅邪王的儿子曹赞,做曹蕤的后代,封为昌乡公。景初二年(公元 238),立曹赞为饶安王。正始七年(公元246),改封文安王。正元、景元年间,屡次为曹赞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三千五百户。

东武阳怀王曹鉴,黄初六年(公元 225),立为王。当年去世。青龙三年(公元235),赐给谥号。没有儿子,封地废除。

东海定王曹霖,黄初三年(公元 222),立为河东王。黄初六年(公元225),改封馆陶县。

明帝即位,因为先帝临死前的关照,对曹霖的爱护恩宠,不同于其他各王。但曹霖性情粗暴,在家庭内,对婢妾常加残害。太和六年(公元232),改封东海王。嘉平二年(公元250),去世。

他的儿子曹启继承爵位。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屡次给曹启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六千二百户。

高贵乡公曹髦,就是曹霖的儿子,进入皇宫做了帝位继承人。

元城哀王曹礼,黄初二年(公元 221),封为秦公,以京兆郡为封地。黄初三年(公元 222),改为京兆王。黄初六年(公元225),改封为元城王。太和三年(公元229),去世。太和五年(公元231),让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悌,继承曹礼,做他的后代。太和六年(公元 232),改封曹悌为梁王。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屡次给曹悌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四千五百户。

邯郸怀王曹邕,黄初二年(公元 221),封为淮南公,以九江郡为封地。黄初三年(公元 222),晋升爵位为淮南王。黄初四年(公元 223),改封陈王。黄初六年(公元 225),改封邯郸王。太和三年(公元229),去世。太和五年(公元 231),让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温,继承曹邕,做他的后代。太和六年(公元 232),改封曹温为鲁阳王。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屡次为曹温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四千四百户。

清河悼王曹贡,黄初三年(公元222),封为王。黄初四年(公元223),去世,没有儿子,封地废除。

广平哀王曹俨,黄初三年(公元222),封为王。黄初四年(公元223),去世,没有儿子,封地废除。

评论说:魏朝皇族的各个王公,空自享有封地的名义,并没有管理国土的实权;又受到严格禁令的防备阻隔,就像关在监狱之中的囚犯一般;爵位封号没有一定,封地大小年年改动;骨肉的感情被分离,《棠棣》一诗中歌颂的兄弟友爱关系遭到废弃:制定法规的弊端,竟然就到了这样的地步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4-27 17:44 , Processed in 0.0761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