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回复: 0

三国志|吴志·吴主五子传原文及翻译 吴志·吴主五子传全文和白话文 (孙权儿子情况)

[复制链接]

5266

主题

92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324
发表于 2025-2-6 08: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志|吴志·吴主五子传原文及翻译 吴志·吴主五子传全文和白话文 (孙权儿子情况)

吴主五子传
============================================================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侯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读,还以授登。登待接僚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休、谭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太傅张温言于权曰:“夫中庶子官最亲密,切问近对:宜用俊德。”于是乃用表等为中庶子。后又以庶子礼拘,复令整巾侍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羊衜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权迁都建业;征上大将军陆逊辅登,镇武昌,领宫、府留事。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后弟虑卒,权为之降损。登昼夜兼行,到赖乡。自闻,即时召见。见权悲泣,因谏曰:“虑寝疾不起,此乃命也。方今朔土未,海喁喁,天戴陛下。而以下流之念,减损太官肴馔;过于礼制,臣窃忧惶!”权纳其言,为之加膳。住余日,欲遣西还;深自陈乞,以久离定省,子道有阙。又陈陆逊忠勤,无所顾忧:权遂留焉。嘉禾年,权征新城;使登居守,总知留事。时年谷不丰,颇有盗贼;乃表定科令,所以防御:甚得止奸之要。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立凡年,年卒。
临终,上疏曰:臣以无状,婴抱笃疾;自省微劣,惧猝陨毙。臣不自惜,念当委离供养,埋胔后土;长不复奉望宫省,朝觐日月;生无益于国,死贻陛下重戚:以此为哽结耳。臣闻死生有命,长短自天。周晋、颜回有上智之才,而尚夭折;况臣愚陋,年过其寿?生为国嗣,没享荣祚:于臣已多,亦何悲恨哉!方今大事未定,逋寇未讨;万国喁喁,系命陛下;危者望安,乱者仰治。愿陛下弃忘臣身,割下流之恩,修黄、老之术;笃养神光,加羞珍膳;广开神明之虑,以定无穷之业。则率土幸赖,臣死无恨也!皇子和,仁孝聪哲,德行清茂;宜早建置,以系民望。诸葛恪,才略博达,器任佐时;张休、顾谭、谢景,皆通敏有识断:入宜委腹心,出可为爪牙。范慎、华融,矫矫壮节,有国士之风。羊衜辩捷,有专对之材。刁玄优弘,志履道真。裴钦博记,翰采足用。蒋修、虞翻,志节分明。凡此诸臣,或宜廊庙,或任将帅;皆练时事,明习法令,守信固义,有不可夺之志。此皆陛下日月所照,选置臣官,得与从事;备知情素,敢以陈闻。臣重惟当今方外多虞,师旅未休;当厉军,以图进取。军以人为众,众以财为宝。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畯、张承、孙怡,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年之外,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臣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故子囊临终,遗言戒时,君子以为忠。岂况臣登,其能已乎!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是岁,赤乌年也。谢景时为豫章太守,不胜哀情;弃官奔赴,拜表自劾。权曰:“君与太子从事,异于他吏。”使中使慰劳,听复本职,发遣还郡。谥登曰宣太子。

子璠、希,皆早卒。次子英,封吴侯。凤元年,英以大将军孙峻擅权,谋诛峻。事觉,自杀,国除。谢景者,字叔发。南阳宛人。在郡有治迹,吏民称之;以为前有顾邵,其次即景。数年,卒官。

孙虑字子智,登弟也。少敏惠有才艺,权器爱之。黄武年,封建昌侯。后年,丞相雍等奏虑“性聪体达,所尚日新;比方近汉,宜进爵称王”。权未许。久之,尚书仆射存上疏曰:“帝王之兴,莫不褒崇至亲,以光群后。故鲁、卫于周,宠冠诸侯;高帝王,封列于汉:所以藩屏本朝,为国镇卫。建昌侯虑,禀性聪敏,才兼文武;于古典制,宜正名号。陛下谦光,未肯如旧;群僚大小,咸用於邑。方今奸寇恣睢,金鼓未弭;腹心爪牙,惟亲与贤。辄与丞相雍等议,咸以虑‘宜为镇军大将军,授任偏方,以光大业’。”权乃许之。于是假节,开府,治半州。虑以皇子之尊,富于春秋,远近嫌其不能留意。及至临事,遵奉法度,敬纳师友:过于众望。年,嘉禾元年卒。无子,国除。

孙和字子孝,虑弟也。少以母王有宠,见爱。年,为置宫卫,使中书令阚泽教以书艺。好学下士,甚见称述。赤乌年,立为太子,时年。阚泽为太傅,薛综为少傅,而蔡颖、张纯、封俌、严维等,皆从容侍从。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和以为奸妄之人,将因事措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绝之。又都督刘宝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宝。和谓晏曰:“文武在事,当能几人?因隙构薄,图相危害:岂有福哉?”遂两释之,使之从厚。常言:“当世士人宜讲修术学,校习射御,以周世务;而但交游博弈以妨事业,非进取之谓。”后群僚侍宴,言及博弈,以为:“妨事费日而无益于用,劳精损思而终无所成;非所以进德修业,积累功绪者也。且志士爱日惜力,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耻非其次。夫以天地长久,而人居其间,有白驹过隙之喻;年齿暮,荣华不再。凡所患者,在于人情所不能绝;诚能绝无益之欲,以奉德义之途;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基:其于名行,岂不善哉!夫人情固不能无嬉娱;嬉娱之好,亦在于饮宴、琴书、射御之间。何必博弈,然后为欢?”乃命侍坐者人,各著论以矫之。于是中庶子韦曜退而论奏,和以示宾客。时蔡颖好弈,直事在署者,颇学焉。故以此讽之。

是后王夫人与全公主有隙。权尝寝疾,和祠祭于庙;和妃叔父张休居近庙,邀和过所居。全公主使人觇视,因言太子不在庙中,专就妃家计议;又言王夫人见上寝疾,有喜色。权由是发怒,夫人忧死;而和宠稍损,惧于废黜。鲁王霸觊觎滋甚。陆逊、吾粲、顾谭等数陈嫡庶之义,理不可夺;全寄、杨竺为鲁王霸支党,谮诉日兴。粲遂下狱诛,谭徙交州。权沉吟者历年,后遂幽闭和。于是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率诸将吏泥头自缚,连日诣阙请和。权登白爵观见,甚恶之。敕据、晃等“无事匆匆”。权欲废和立亮。无难督陈正、营督陈象上书,称引“晋献公杀申生,立奚齐,晋国扰乱”。又据、晃固谏不止。权大怒,族诛正、象;据、晃牵入殿,杖百。竟徙和于故鄣。群司坐谏诛放者数。众咸冤之。

太元年正月,封和为南阳王,遣之长沙。月,权薨,诸葛恪秉政。恪即和妃张之舅也。妃使黄门陈迁,之建业上疏中宫,并致问于恪。临去,恪谓迁曰:“为我达妃,期当使胜他人。”此言颇泄。又恪有徙都意,使治武昌宫;民间或言欲迎和。及恪被诛,孙峻因此夺和玺绶,徙新都。又遣使者赐死。和与妃张辞别,张曰:“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活也!”亦自杀。举邦伤焉。孙休立,封和子皓为乌程侯,自新都之本国。休薨,皓即阼。其年,追谥父和曰文皇帝,改葬明陵;置园邑百家,令、丞奉守。后年正月,又分吴郡、丹杨县为吴兴郡,治乌程;置太守,时奉祠。有司奏言,宜立庙京邑。宝鼎年月,使守大匠薛珝营立寝堂,号曰“清庙”。月,遣守丞相孟仁、太常姚信等,备官僚、中军步骑千人,以灵舆、法驾,东迎神于明陵。皓引见仁,亲拜送于庭。灵舆当至,使丞相陆凯,奉牲祭于近郊;皓于金城外露宿。明日,望拜于东门之外。其翌日,拜庙荐祭,歔欷悲感。比日祭,倡技昼夜娱乐。有司奏言:“祭不欲数,数则黩。宜以礼断情。”然后止。

孙霸字子威,和(同母)弟也。和为太子。霸为鲁王,宠爱崇特,与和无殊。顷之,和、霸不穆之声闻于权耳;权禁断往来,假以精学。督军使者羊衜上疏曰:“臣闻古之有天下者,皆先显别嫡庶,封建子弟;所以尊重祖宗,为国藩表也。宫拜授,海内称宜。斯乃大吴兴隆之基。顷闻宫,并绝宾客;远近悚然,大小失望。窃从下风,听采众论;咸谓:‘宫,智达英茂;自正名建号,于今年;德行内著,美称外昭;西北隅,久所服闻。’谓陛下‘当副顺遐迩所以归德,勤命宫宾延远;使异国闻声,思为臣妾。’今既未垂意于此,而发明诏:省夺备卫,抑绝宾客;使方礼敬,不复得通。虽实陛下敦尚古义,欲令宫专志于学,不复顾虑观听小宜,期于温故博物而已;然非臣下倾企喁喁之至愿也!或谓‘宫不遵典式’,此臣所以寝息不宁。就如所嫌,犹宜补察,密加斟酌;不使远近得容异言。臣惧积疑成谤,久将宣流;而西北隅,去国不远:异同之语,易以闻达。闻达之日,声论当兴;将谓宫有不顺之愆。不审陛下何以解之?若无以解异国,则亦无以释境内。境内守疑,异国兴谤;非所以育巍巍,镇社稷也。愿陛下早发优诏,使宫周旋礼命如初;则天清地晏,万国幸甚矣!”时全寄、吴安、孙奇、杨竺等,阴共附霸,图危太子。谮毁既行,太子以败,霸亦赐死。流竺尸于江;兄穆,以数谏戒竺,得免大辟,犹徙南州。霸赐死后,又诛寄、安、奇等:咸以党霸构和故也。霸子,基、壹。凤中,封基为吴侯,壹宛陵侯。基侍孙亮在内。太平年,盗乘御马,收付狱。亮问侍中刁玄曰:“盗乘御马,罪云何?”玄对曰:“科应死。然鲁王早终,惟陛下哀原之。”亮曰:“法者,天下所共,何得阿以亲亲故邪!当思惟可以释此者,奈何以情相迫乎?”玄曰:“旧,赦有大小;或天下,亦有千里、百里赦:随意所及。”亮曰:“解人不当尔邪!”乃赦宫中,基以得免。孙皓即位,追和、霸旧隙,削基、壹爵土,与祖母谢姬俱徙会稽乌伤县。

孙奋字子扬,霸弟也。母曰仲姬。太元年,立为齐王,居武昌。权薨,太傅诸葛恪不欲诸王处江滨兵马之地,徙奋于豫章。奋怒,不从命,又数越法度。恪上笺谏曰:帝王之尊,与天同位;是以家天下,臣父兄,海之内,皆为臣妾。仇雠有善,不得不举;亲戚有恶,不得不诛。所以承天理物,先国后身;盖圣人立制,百代不易之道也。昔汉初兴,多王子弟;至于太强,辄为不轨。上则几危社稷,下则骨肉相残;其后惩戒,以为大讳。自光武以来,诸王有制:惟得自娱于宫内,不得临民,干与政事;其与交通,皆有重禁。遂以全安,各保福祚。此则前世得失之验也。近袁绍、刘表,各有国土;土地非狭,人众非弱;以嫡庶不分,遂灭其宗祀。此乃天下愚智所共嗟痛。大行皇帝览古戒今,防芽遏萌,虑于千载。是以寝疾之日,分遣诸王,各早就国;诏策殷勤,科禁严峻;其所诫敕,无所不至。诚欲上安宗庙,下全诸王;使百世相承,无凶国害家之悔也。大王宜上惟太伯顺父之志;中念河间献王、东海王强恭敬之节;下当裁抑骄恣荒乱,以为警戒。而闻顷至武昌以来,多违诏敕;不拘制度,擅发诸将兵治护宫室。又左右常从有罪过者,当以表闻,公付有司;而擅私杀,事不明白。大司马吕岱,亲受先帝诏敕,辅导大王;既不承用其言,令怀忧怖。华锜,先帝近臣,忠良正直,其所陈道,当纳用之;而闻怒锜,有“收缚”之语。又中书杨融,亲受诏敕,所当恭肃;云:“正自不听禁,当如我何?”闻此之日,大小惊怪,莫不寒心。里语曰:“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大王宜深以鲁王为戒,改易其行;战战兢兢,尽敬朝廷:如此则无求不得。若弃忘先帝法教,怀轻慢之心;臣下宁负大王,不敢负先帝遗诏;宁为大王所怨疾,岂敢忘尊主之威,而令诏敕不行于藩臣邪?此古今正义,大王所照知也。夫福来有由,祸来有渐;渐生不忧,将不可悔。向使鲁王早纳忠直之言,怀惊惧之虑,享祚无穷,岂有灭亡之祸哉!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今者恪等""欲为大王除危殆于萌芽,广福庆之基原,是以不自知言至:愿蒙思。

奋得笺惧,遂移南昌。游猎弥甚,官属不堪命。及恪诛,奋下住芜湖,欲至建业观变。傅、相谢慈等谏奋,奋杀之。坐废为庶人,徙章安县。太平年,封为章安侯。建衡年,孙皓左夫人(王氏)张氏卒。皓哀念过甚,朝夕哭临,数月不出。由是民间或谓皓死,讹言奋与上虞侯奉,当有立者。奋母仲姬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张俊疑其或然,扫除坟茔。皓闻之,车裂俊,夷族;诛奋及其子。国除。

评曰:孙登居心所存,足为茂美之德。虑、和并有好善之姿,规自砥砺;或短命早终,或不得其死:哀哉!霸以庶干嫡,奋不遵轨度,固取危亡之道也;然奋之诛夷,横遇飞祸矣。


吴主五子传 翻译
============================================================

孙登,字子高,是孙权的长子。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 221),封孙权为吴王;又任命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万户侯,孙权为孙登推辞侯爵不受。

这一年,孙权立孙登为太子。为他选择设置辅导老师;又衡量挑出一批优秀人才,作为他的宾客朋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人被选进太子宫中,在内侍讲诗书,出外陪同骑马射箭。

孙权想让孙登读《汉书》,以熟悉了解近代的史事。因为张昭在《汉书》上学有师承,但是又难以劳烦他;所以让张休在家先随父亲张昭阅读,然后回宫教孙登。

孙登接待下属官员,大体上用平民中主人接待客人的对等礼节;所以与诸葛恪、张休、顾谭等人有时同坐一辆车,有时又同睡一张床。太子太傅张温对孙权说:“中庶子是太子侍从官员中与太子关系最亲密的,随时在太子身边回答问题:应当任用才德兼优的人。”于是孙权委任陈表等人为中庶子。后来因中庶子作为下属,与太子之间的礼节过于拘束,结果又让陈表等人脱下官帽只裹头巾仍然作为客人来陪同太子。

黄龙元年(公元 229),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任命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称为太子“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羊衜等人,都充当太子的宾客。因此太子的东宫被誉为人才济济。

孙权迁都建业;征召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孙登,镇守故都武昌,并且兼管武昌皇宫、官府的留守事务。

孙登有时出外射猎,经过道路时,常常远避农田,从不践踏庄稼;到了停止休息的地方,又总是挑选没有耕种的空地:他就是这样不想打扰民众。

他曾经乘马出游,忽然有一颗弹丸从眼前飞过,侍卫马上去寻找这个发射弹丸的家伙。结果发觉附近确实有一个人手拿弹弓身带弹丸,侍卫都认为就是他;但是那人却不承认,侍卫想动手教训他。孙登不准,派人去找到那颗从眼前飞过的弹丸;与那人所带的一比并不一样,那人才被释放。

又有一次孙登丢了一只用金马作装饰的水盂,发觉了偷窃者。原来是自己身边的一名侍从,他不忍心重重处罚。只是把那人叫来责备了一番,然后遣送回家不再使用:并且指示亲近随从不要把事情张扬出去。

后来孙登的弟弟孙虑去世,孙权为此难过得下令减少膳食的数量等。孙登得知消息后立即昼夜兼程赶往京城,到达赖乡时,自己派人前去报告,孙权立即召见他。孙登看到父亲仍在悲泣,就劝谏说:“弟弟卧病不起,这是命中注定啊。当今北方还没有统一,四海的民众都在仰慕陛下,把您当着上天来拥戴。而陛下却因为对子孙后代的关怀,减少了太官署供给的膳食数量;超过了礼制的规定,臣儿暗自十分忧虑惊惶。”孙权听从了他的话,为他增加了膳食。

孙登在建业住了十多天后,孙权想让他回西边的武昌;他一再陈述请求,说自己长久没能在父亲身边早晚问候侍奉,作为儿子在孝道上有缺陷。又说镇守武昌的陆逊忠诚勤勉,无须顾念担忧:孙权就留他下来。

嘉禾三年(公元 234),孙权进攻魏国的合肥新城;派孙登留守,总管后方事务。当时庄稼收成不好,叛匪很多;孙登上表孙权后重新制定条令,用来防范民众作乱:很能抓住制止叛乱的要点。

当初,孙登的生母是地位卑贱的小妾,孙权的嫡妻徐夫人对孙登有充当母亲从小养育的恩情。但是后来徐夫人因为妒忌被废黜而独居在吴县,步夫人最受孙权的宠爱。步夫人有所赏赐,孙登不敢推辞,只是拜受而已。然而每当徐夫人的使者来到,赏赐他的衣服,他必定要沐浴之后穿上。

孙登将被立为太子,他推辞说:“根本建立才有其他关系产生;要立太子,应当先立皇后。”孙权说:“你的母亲在哪里啊?”孙登立即回答说:“在吴县。”孙权听了默然无语。

孙登被立为太子共二十一年,在三十三岁时去世。

临终前,他呈上一道奏疏说:

臣儿没有功劳成绩,染上重病;自己感觉气息微弱体力不好,生害怕突然死去。臣儿不是可惜自己的生命,想到从此离开父母供养,身葬黄土;永远不再能进宫侍奉,朝见父皇陛下;活着时对国家无益,死后还要留给陛下巨大的忧愁:

因此就心中酸楚喉咙哽着说不出话来。臣儿听说死生都在命中注定,寿命长短由天安排。周晋、颜回是具有非凡智慧的人才,尚且会夭折;何况臣儿愚昧浅陋,年龄还超过了他们的寿命?活着时是国家的继承人,死后也会享受荣耀的礼遇:这对臣儿来说已经太多,又还有什么悲伤遗憾啊!

当今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逃脱的奸贼还没有讨伐;天下百姓翘首盼望,都把命运寄托在陛下身上;处于危险中的人期待您去安定,陷于动乱中的人仰仗您去治理。但愿陛下能完全抛弃忘掉臣儿,割舍对子孙后代的感情,运用黄帝、老子的养生之术;认真养育精神,多吃一点珍馐美味;从而开阔英明的思虑,完成传之无穷的大事业。那么天下百姓就非常幸运并有了依靠,臣儿也就死而无憾了。

皇子孙和,仁孝聪明,品德高尚;最好早一点立他为太子,以满足民众的期望。诸葛恪,才能谋略广博周密,足以胜任辅佐政事的职务;张休、顾谭、谢景,都通达聪敏而有见识有决断:他们入朝可以充当心腹重臣,出朝可以担任统兵战将。范慎、华融雄壮勇武节操坚定,有国家级杰出人才的风度。羊衜口辩敏捷,具有独自进行外交对话的才干。刁玄气度优雅宽宏,立志坚持真理。裴钦见识广博,文才足够使用。蒋修、虞翻,志向节操十分突出。这些臣僚,有的适于在朝廷供职,有的宜于担任将帅;都是熟悉政事,精通法令,坚守信义,志向不会随便改变的人才。他们都在陛下日月一般明亮的光辉照耀之下,被挑选出来担任臣儿的官属,得以和他们相处;从而知道他们的本心,特别向陛下报告。

臣儿再次想到当今边境多事,军队不断出动;陛下将勉励朝廷大军,以谋求进取。军队以人为士兵,士兵以财富为依靠。但是臣儿私下得知各地郡县的经济不少出现荒废或破坏的情形,民众穷苦,叛乱萌生;所以法令繁杂,刑罚严厉。臣儿听说施政时要听取民众的反映,刑律法令要随时间而变化;现在确实应当与将相大臣详细选择适宜的政策,博采众人的意见,放宽刑罚减轻租赋,平均分摊徭役并减少其中不必要的项目,以满足民众的期望。

陆逊在政治上忠诚勤勉,献身忧国;正直为公,有忘我的节操。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畯、张承、孙怡等人,都忠心为国,通晓治理政事的原则。可以让他们陈述有益和适当的建议,以去除苛刻烦琐的法令;爱护养育兵马,安抚慰问百姓。五年之后,十年之内;远方的人民前来归附,近处的百姓尽心尽力;这样一来兵不血刃,就可以完成统一的大业了。

臣儿听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所以子囊临终,留下遗言告诫当时的人,君子认为他很忠于国家。难道说臣儿我,还能闭口不言吗!但愿陛下留意倾听

并且采纳,那么臣儿去世的时候,就好比是得到新生了!

孙权先得知他断气的消息,后来才看到这封遗书,更加伤感,一提到此事就涕泪横流。这一年,是赤乌四年(公元241)。

谢景当时担任豫章郡太守,忍不住心中的悲哀;丢下官职前来建业奔丧,然后呈上表章弹劾自己擅离职守请求处罚。孙权说:“您从前与太子相处,与其他官员情况不同。”派宫廷使者慰问他,并允许他恢复原职,送回本郡。

接着朝廷谥孙登为宣太子。

孙登的儿子孙璠、孙希,都早死。次子孙英,封吴侯。孙亮五凤元年(公元254),孙英因为大将军孙峻专权,密谋诛杀孙峻。事情败露后自杀,封地被撤销。

谢景,字叔发。南阳郡宛县人。在豫章郡有政绩,官员百姓都称颂他;认为豫章郡的好太守此前有顾邵,其次就数谢景。几年后,他死在任上。

孙虑,字子智,是孙登的弟弟。他从小聪慧而多才多艺,孙权非常器重疼爱他。

黄武七年(公元 228),他被封为建昌侯。两年后,丞相顾雍等上奏说孙虑“天资聪明性格通达,努力培养的品德一天天更新;用近代的汉朝作比方,应当晋升爵位封王”,孙权没有同意。

很久之后,尚书仆射存上疏说:“帝王兴起之后,无不褒奖尊崇自己关系最近的亲属,以显耀于诸侯。因此在周朝的鲁国、卫国,受到的优宠高过所有的诸侯国;而汉高祖的五个儿子,都在汉朝建立后封王。目的是以此屏护中央朝廷,为国家起镇守保卫的作用。建昌侯孙虑,禀性聪敏,兼有文武才能;按照古代的典章制度,应当正式给以亲王的名号。可是陛下谦虚,不肯按照旧制办事;大小官员,都为此而抑郁不乐。当今曹贼放纵,战争没有停止;充当心腹朝臣和领兵战将的,不是亲属就是贤才。为臣自行与丞相顾雍等商议,都认为孙虑‘应当担任镇军大将军,委以镇守一个方面的重任,从而为大业增光。’”

孙权这才同意。于是授予孙虑节杖,让他设立镇军大将军府,治所设在半州。

孙虑是尊贵的皇子,年纪又轻,就任之后远近的人都担心他不能对职务认真注意。到了他处理公务之后,却遵守法规制度,尊敬优待师友:超过了人们的期望。

嘉禾元年(公元 232),他二十岁时去世。由于没有儿子,所以他的封地被撤销。

孙和,字子孝,是孙虑的弟弟。他从小因为母亲王夫人受宠于孙权,而得到孙权的喜爱。他才十四岁时,孙权就给他配备宫廷卫队,又让中书令阚泽教他学习儒家经典。他喜好学习而礼贤下士,很受人们称赞。

赤乌五年(公元 242),他被立为太子,时年十九岁。阚泽任太子太傅,薛综任太子少傅,而蔡颖、张纯、封俌、严维等人则充当侍从官员从容陪伴。

当时,有关机构的官员常常依据条例规定,查问各官署的公务文书。孙和认为奸恶妄为的人,将会借此夹杂个人的意图,萌生作恶的念头,此风断不可长:于是上表孙权说应当停止这样做。

又有一个都督叫做刘宝,告发太子中庶子丁晏,丁晏反过来也告发他。孙和对丁晏说:“在职的文官武将,能有多少人啊?由于情谊上的裂痕而进行诬陷攻击,企图危害对方:这难道会有好处吗?”于是对两人进行劝解,让他们恢复友好关系。

孙和常常说:“从政的读书人应当讲习理论学问,还应当练习射箭骑马,以适应政事的需要;然而有的人却只是把精力花在交游和下围棋上面,妨害了正业,这不是勤于进取的做法。”

后来他和侍从官员饮宴,谈到下围棋,他认为:“这项娱乐妨害正事、耗费时间,而没有实际的用处;劳累精神、损伤智力,而毫无成就。不能用来培养品德增进学业,更不能用来建立功勋。而且有志之士爱惜时间和精力,君子倾慕伟大的事物;例如看到具有崇高道德品行的人,就以不是他们的追随者为耻。天和地长久存在,而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其生命的短暂古人曾有白驹过隙的比喻;年龄一老,青春不会再来。人们的毛病,常常在于不能断然割舍情欲;如果真的能割舍无益的情欲以专心培养道德仁义,抛开不紧急的事情以建立功业的基础:这对自己的名声品行,岂不更好吗?就人的感情而言也的确不能没有娱乐;但是娱乐的喜好,也可以在饮宴、抚琴、读书、射箭、骑马当中选择。何必硬要下围棋,心里才觉得欢乐呢?”

孙和发表以上看法后又请在座的八位侍臣,各自写一篇议论来矫正人们沉溺于下围棋的毛病。于是太子中庶子韦曜退席后写了一篇议论上奏,孙和把它拿给宾客们传观。

当时孙和的侍臣蔡颖酷爱下围棋,在官署中值班的人受他影响,也纷纷学着下。所以孙和用委婉含蓄的话进行劝诫。

此后孙和的生母王夫人与孙权的大女儿鲁班公主有矛盾。孙权有一次生病卧床,孙和前往神庙为孙权祭祀祈求保佑;而孙和妃子张氏的叔父张休,就住在神庙附近,邀请孙和到他家去坐坐。鲁班公主派人偷偷侦察这个异母弟弟的行踪,于是向孙权报告,说太子不在神庙中祈祷,一直在张妃的娘家秘密商量事情;又说王夫人看到皇上生病倒床,为自己的儿子即将接过皇位而面带喜色。孙权听了勃然大怒,王夫人受到斥责后心中忧恐而去世;孙和所受到的宠爱也逐渐减弱,以至于他害怕自己将被废黜。

这时鲁王孙霸对太子位置的觊觎更加强烈。陆逊、吾粲、顾谭等人多次陈述嫡庶的区别,道理堂堂正正难以驳倒;而全寄、杨竺则充当孙霸的支持者,他们对太子一方的诽谤日益加剧。结果吾粲被抓进监狱处死,顾谭被流放到交州。

孙权犹豫不决有好几年,后来终于下令把孙和软禁起来。这时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带领一些将领官员,把自己捆绑之后跪下叩头到地面,连日在皇宫大门口为太子孙和求情。孙权登上白爵观后看到这一情景,心中非常厌烦。训诫朱据、屈晃“不必惊扰不安”。孙权想废黜孙和立孙亮为太子。京城驻军中无难分队的指挥官陈正、五营分队的指挥官陈象,共同上书,引用“晋献公杀死太子申生,另立奚齐为太子,晋国因而发生动乱”的事例。同时朱据、屈晃又坚持劝谏不止。

孙权大怒,下令诛杀了陈正、陈象以及他们的家族;又把朱据、屈晃拉进殿堂,各打一百刑棍。最后宣布废黜孙和将其流放到故鄣县。朝廷官员中因为进谏而被诛杀、流放者有十多人。众人都为这一事件中的受害者感到冤枉。

太元二年(公元 252)正月,孙权重新封孙和为南阳王,遣送他到长沙郡居住。

同年四月,孙权去世,由诸葛恪执政。诸葛恪就是孙和妃子张氏的舅父。张妃派侍从的宦官陈迁,到建业去向皇后呈上奏疏致敬,同时向诸葛恪表示问候。陈迁临走时,诸葛恪对他说:“替我传达王妃,我预定要让她胜过其他人。”这个话很快传了出去。另外诸葛恪有迁都到武昌的想法,派人去缮修武昌过去的皇宫;民间有人就说他想迎接孙和到武昌当皇帝。

到了诸葛恪被诛杀时,执政的孙峻为此夺走了孙和的南阳王印章、绶带,把他流放到新都郡。接着又派使者赐孙和死。孙和临死前与张妃诀别,张妃说:“不管是吉是凶我都应当跟随您,终归不会独自活在人世上!”于是张妃也自杀了。全国的人都为此悲伤不已。

孙休被立为皇帝,封孙和的儿子孙皓为乌程侯,让他从新都郡转移到他自己的封地乌程县。

孙休去世,孙皓登上帝位。当年追谥父亲孙和为文皇帝,改葬在明陵;设置专门看守维护陵园的民户二百家,由令、丞负责看守。后年的正月,孙皓又分出吴郡、丹杨郡的九个县设立吴兴郡,治所设在乌程县;委任太守,太守在一年的四季要负责祭祀明陵。

有关部门的官员上奏说,应当为文皇帝在京城建立神庙。

宝鼎二年(公元 267)七月,孙皓委任薛莹为代理将作大匠,负责在京城修建孙和的寝堂,称之为清庙。十二月,又派代理丞相孟仁、太常姚信等,配备有关官员,带领京城驻军中步兵、骑兵二千人,使用载运神灵牌位的专车及皇帝礼仪专车队,到东面的明陵去迎接孙和的神灵到京城。临行时孙皓亲自接见孟仁,在厅堂里行跪拜礼送他出发。

载运神灵牌位的专车将要到京时,又派丞相陆凯,带着牛、羊、猪三种祭品在近郊进行祭祀;而孙皓亲自到金城露宿恭候迎神车队的到来。第二天,他又在东门外遥望远方行跪拜礼。第三天神灵牌位送到清庙后他前去跪拜祭献礼品,悲伤流泪。接连七天当中他进行了三次祭拜,音乐舞蹈艺人昼夜表演。有关部门官员上奏说:“祭祀不能太频繁,太频繁就会亵渎神灵。应当用礼仪节制情感。”孙皓这才停止。

孙霸,字子威,是孙和的弟弟。

孙和当了太子,孙霸封为鲁王,孙权对他的宠爱和特别优待,与孙和没有区别。没有多久,两兄弟不和睦的消息传到孙权耳朵里;孙权就禁止两兄弟与外界往来,借此使他们集中精力求学。

督军使者羊衜呈上奏疏说:“为臣听说古代拥有天下的君主,都要先明确区别嫡庶,分封子弟;以此来尊重祖宗,为国家建立外围屏障。陛下封拜太子和鲁王,海内人士都称赞很恰当。这是大吴国兴隆的基础。最近听说太子、鲁王,都与宾客断绝往来;远近民众为之吃惊,大小官员因此失望。为臣私自从下面的风闻中,倾听吸收众人的意见,都认为:‘太子、鲁王智慧深远风华正茂,自从正式建立名号,到现今已有三年,他们自身的德行显著,美好的声誉传扬在外,西边的蜀汉和北边的曹魏,长久以来就已听到和佩服。’还认为陛下‘应当满足远近人民的期望以便使他们归顺,殷勤叮嘱太子、鲁王大量邀请四方远来的宾客,从而让别国的人一听到消息,都想成为大吴国的臣民’。而今陛下既没有留心于这些事,反而发布圣明的诏令:减除太子、鲁王的护卫,隔绝他们的宾客;使四方前来向他们行礼致敬的人,不再能与之见面。虽然陛下确实十分重视古人所讲的道理,想让太子、鲁王专心学习,不再考虑和宾客相处举止言谈是否合乎时宜之类的小事,只要求能达到温习已往学过的东西并扩大知识面而已;但是这却不符合臣僚们倾慕企盼的最大愿望啊!有人说是因为太子、鲁王不遵守典章制度才造成这样,为臣听了更是寝食不安。即使真是如此,也还应当再加以认真观察,暗中适当处理;不让远近的人听到种种不同的闲话。为臣害怕怀疑累积起来变成诽谤,时间久了往外传播;而西方的蜀汉与北方的曹魏,都距我国不远;不同的闲话,容易传到那里。传到的时候,议论就要出现;会说太子、鲁王有不孝顺的过错。那时不知道陛下怎么样解释?如果无法向别国解释清楚,也就无法向本国境内的人解释清楚。本国人产生怀疑,别国再加以诽谤;这可不是培养陛下巍巍功德,安定国家的办法啊。希望陛下早日颁布给予优待的诏书,让太子、鲁王和宾客像当初那样亲近相处和邀约往来;那么就天下清静,全国人民非常幸运了。”

当时全寄、吴安、孙奇、杨竺等人,暗中依附孙霸,打算推翻太子。他们的谗言诋毁产生作用之后,太子因此而失败,孙霸结果也被孙权下诏赐死。杨竺被处死后尸体丢进长江;他的哥哥杨穆,因为多次劝谏告戒他,得以免处死刑,仍然被流放到了交州。孙霸死后,孙权又诛杀了全寄、吴安、孙奇等人:都由于他们支持孙霸而陷害孙和。

孙霸有两个儿子,即孙基、孙壹。孙亮在位的五凤年间,封孙基为吴侯,孙壹为宛陵侯。

孙基在宫内侍从孙亮。太平二年(公元 257),他因为偷骑御马,被逮捕交到监狱。孙亮向侍中刁玄说:“偷骑御马,怎么治罪?”刁玄说:“按照法律条文应判死刑。然而鲁王早死,还望陛下原谅孙基。”孙亮说:“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哪能因为是亲属就要偏袒啊!您应当考虑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怎么能用亲情来迫使我偏袒他啊?”刁玄说:“按照旧例,宣布大赦的范围有大小;有的赦免天下,也有赦免方圆一千里、五百里的:随君主的意思而定。”孙亮说:“开导人不应当像这样么!”于是孙亮宣布对皇宫之内进行大赦,孙基由此得免一死。

孙皓即位为帝,追究孙和、孙霸过去的仇怨,削除了孙基、孙壹的爵位封地,把他们连同其祖母谢姬一起流放到会稽郡的乌伤县。

孙奋,字子扬,是孙霸的弟弟。生母叫做仲姬。太元二年(公元252),孙权立他为齐王,居住在武昌。孙权去世,执政的太傅诸葛恪不想让各位亲王住在长江边上的军事要地,所以把孙奋转移到豫章。孙奋大怒,不听从指令,又多次违犯法令制度。诸葛恪送上一封信劝谏他说:

帝王的尊崇,与上天处于同等位置;所以把天下作为自己家庭的私产而世代相传,把父亲、兄长作为臣僚对待,四海之内,都是他的臣民。仇敌有优点,他也不能不举用;亲戚有罪恶,他也不能不诛杀。以此来承受天意治理民众,所以要先考虑国家后考虑自身;大概这是圣人立下的制度,哪怕历经一百个朝代也不会改变的办法。

从前汉朝刚建立,封了许多刘氏皇族子弟为王;由于势力太强,他们总是图谋不轨。对上则几乎危害国家,对下则骨肉相残;因而后代以此为鉴戒,作为最大的忌讳。自从光武皇帝以来,对宗室诸王有明确制度;只能在王宫内自我娱乐,不准治理百姓,不准干预政事;至于在对外交往方面,也都有严格的禁令。由此诸王才得到安全,各自保有福禄。这些都是前代得失上的实际情形。最近的袁绍、刘表,各自割据一方;论地盘并不狭窄,论人口并不稀少;只因嫡庶不分,结果被别人断了祭祀祖先的香火。这种结局使得天下不论愚昧智慧的人都叹惜痛心不已。

先皇帝看到古事并以今人袁绍、刘表为鉴戒,防患于未然,考虑能够保证千年安定的措施。所以他在卧病的时候,就分别遣送各位亲王,各自早回封地;诏书策命的话语情意深切,条例禁令的内容却十分严厉;他所告诫训示的内容,真是无所不至。实在是想对上安定宗庙,对下保全诸位亲王;使基业能够传承百代,不会有祸国害家的后悔啊。大王最好首先回想从前吴国太伯如何顺从父亲的意志;其次反思汉朝河间王刘德、东海王刘强如何恭敬对待当君主的兄弟;然后压抑以往的骄傲、放纵、荒唐、淫乱,并从此警醒告诫自己。

然而听说您最近到武昌之后,多次违犯先皇帝的诏令训示;不守制度,擅自调发众将的兵马维修自己的宫殿房屋。左右的随身侍从有罪过,本来应当上表报告,公开交给有关部门处置;您却私自擅加诛杀,使事情弄不明白。大司马吕岱,亲自接受先皇帝的诏命训示,辅导大王;您却拒不接受他的话,使他心怀忧恐。华锜是先皇帝的近臣,忠良正直,他对您陈述的有益意见,应当加以采用;然而听说您对他大发怒气,竟然有逮捕捆绑他的胡话说出口。还有中书侍郎杨融,是亲自接受圣上诏命指示的特使,应当对他恭敬严肃;而您却对他说:‘我就是不听管束,又拿我怎么办?’听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大小官员都很震惊,无不为您担心。

民间的俗话说:‘明镜用来照见人形,古事用来预知当今。’大王应当深深以不久前鲁王的结局为前车之鉴,改变自己的行为;兢兢业业,向朝廷表示充分的尊敬:像这样没有什么要求不能满足。如果您忘掉先皇帝的法令和教导,心中抱着轻视慢待的态度;那么为臣宁可有负于大王,而不敢违背先皇帝的遗诏;宁可被大王怨恨,又岂敢忘记尊崇君主的威风,而让他的诏令训示不能在藩臣身上得到奉行呢?这是古今的正义,大王也清楚知道的。世间上幸福的来到总有缘由,灾祸的来到也有发展过程;苗头已经发展而不担忧,后悔将会来不及。以前如果鲁王早日采纳忠直的进言,怀着惊惧的心反省自己,将会永远享有封国,哪里会有灭亡的灾祸啊!

良药苦口,只有病人觉得它的味道甘美。忠言逆耳,只有通达的人能够接受。今天为臣等真心诚意想为大王把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扩大幸福的基础和源泉,所以不觉得自己的话说得很深切:希望您能三思。

孙奋得到信后心中害怕,这才听从安排转移到了南昌县。到了以后更爱出外打猎,侍从官员忍受不了他的驱使。

诸葛恪被诛杀后,孙奋到下游的芜湖县住下,想向前到建业观望形势的变化。辅导他的傅、相,如谢慈等人,劝谏他不可鲁莽,他立时把谢慈杀死。结果孙奋因此被废黜为平民,流放到临海郡的章安县。

太平三年(公元258),他又封为章安侯。

建衡二年(公元 270),孙皓设置的左夫人张氏去世。孙皓极度伤心思念她,早晚都要哭祭,几个月不出皇宫。因此民间有人认为孙皓已死,讹传孙奋与上虞侯孙奉两人当中会有一人立为皇帝。孙奋生母仲姬的墓在豫章郡;豫章郡太守张俊猜测孙奋或许会当皇帝,赶忙清扫仲姬的墓地。孙皓听说后,用车辆分尸的酷刑处死张俊,又诛灭了他的三族;同时杀了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封地也被撤销。

评论说:从孙登内心所注意的事情来看,足以称得上品德茂美。孙虑、孙和都有善良的品质,又打算认真磨练自己;然而一位短命早死,一位不得善终:真是悲哀啊!孙霸作为庶子却排挤太子,孙奋则不遵守规范制度,确实都是自取危亡的作法;不过孙奋的被诛杀,完全是遇到飞来的横祸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4-27 17:48 , Processed in 0.08333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