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课程体系 |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课内总学时为 2572 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 168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 64 学分,选修课程 52.5 学分,实践课程 51.5 学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种子学、生物信息学。实践教学环节涵盖军事训练、劳动教育、管理技能通识训练、耕读教育、创新创业实践、科研技能训练、各类专业实验和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学时分配与毕业学分要求 | 课程性质 | 课程类别 | 学分 | 学时 | 实践周数 | 总数 | 理论 | 实验 | 必修 | 通识必修课 | 30 | 548 | 540 | 8 |
| 专业必修课 | 34 | 544 | 544 |
|
| 选修 | 通识选修课 | 39 | 624 | 608 | 16 |
| 拓展选修课 | 13.5 | 216 | 216 |
|
| 实践 | 实验教学 | 21.5 | 640 | 16 | 624 |
| 其它实践 | 30 |
|
|
| 30 | 农学专业毕业要求 | 168 | 2572 | 1924 | 648 | 30 | 选修与实践统计 | 选修课比例 | 35.42% | 实践环节比例 | 31.55 % | |
5.师资队伍 | 本专业依托作物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培养具有学术竞争力的优秀教学团队,专业前辈卢永根院士曾获“感动中国人物”(2017)、“中国侨界杰出人物”(2018)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20)等荣誉称号。目前教师队伍中有教授/研究员 22 人,包括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2 人(张桂权、刘向东)、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储成才)、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 青年学者 1 人(王少奎)、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 人(王少奎、胡斌)、跨(新)世纪优秀人才 2 名(张桂权、谭志远)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此外还有“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2 人、广东省教学名师 1 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 名,本专业教师多次在省级和校级各类教学活动中获奖。 具体信息请参阅:https://nxy.scau.edu.cn/szdw/list.htm |
6.教学条件 |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平台建设发展。 依托的主要研究平台包括 2 个国家级和 4 个省级实验室/研究中心: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华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广州)分中心
|
|
| 主要的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包括: 江门水稻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2014)植物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2007)基础实验与实践训练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 作物学一流学科实验教学中心 |
二、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 农学专业我校最早的专业之一,具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9)、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广东省本科特色专业(2010)、广东省重点专业(2011);专业所依托的作物学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点、广东省一级攀峰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二级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农学丁颖创新班(卢永根书院)是农学专业的特色班,旨在培养农学拔尖创新型人才。农学丁颖创新班自 2012 年单独招生,实行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