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回复: 1

明史 列传·卷二百一十九 西域三 原文及现代文翻译 白话版

[复制链接]

5266

主题

92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324
发表于 2025-4-12 00: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史 列传 · 卷二百一十九  西域三 原文及现代文翻译(白话版)


  ◎西域三


  ○乌斯藏大宝法王 大乘法王 大慈法王 阐化王 赞善王 护教王 阐教王 辅教王 西天阿难功德国 西天尼八剌国 朵甘乌斯藏行都指挥使司 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 董卜韩胡宣慰司


  乌斯藏,在云南西徼外,去云南丽江府千余里,四川马湖府千五百余里,陕西西宁卫五千余里。其地多僧,无城郭。群居大土台上,不食肉娶妻,无刑罚,亦无兵革,鲜疾病。佛书甚多,《楞伽经》至万卷。其土台外,僧有食肉娶妻者。元世祖尊八思巴为大宝法王,锡玉印,既没,赐号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佐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自是,其徒嗣者咸称帝师。


  洪武初,太祖惩唐世吐蕃之乱,思制御之。惟因其俗尚,用僧徒化导为善,乃遣使广行招谕。又遣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使其地,令举元故官赴京授职。于是乌斯藏摄帝师喃加巴藏卜先遣使朝贡。五年十二月至京。帝喜,赐红绮禅衣及鞋帽钱物。明年二月躬自入朝,上所举故官六十人。帝悉授以职,改摄帝师为炽盛佛宝国师,仍锡玉印及彩币表里各二十。玉人制印成,帝眎玉未美,令更制,其崇敬如此。暨辞还,命河州卫遣官赍敕偕行,招谕诸番之未附者。冬,元帝师之后锁南坚巴藏卜、元国公哥列思监藏巴藏卜并遣使乞玉印。廷臣言已尝给赐,不宜复予,乃以文绮赐之。


  七年夏,佛宝国师遣其徒来贡。秋,元帝师八思巴之后公哥监藏巴藏卜及乌斯藏僧答力麻八剌遣使来朝,请封号。诏授帝师后人为圆智妙觉弘教大国师,乌斯藏僧为灌顶国师,并赐玉印。佛宝国师复遣其徒来贡,上所举土官五十八人,亦皆授职。九年,答力麻八剌遣使来贡。十一年复贡,奏举故官十六人为宣慰、招讨等官,亦皆报允。十四年复贡。


  其时喃加巴藏卜已卒,有僧哈立麻者,国人以其有道术,称之为尚师。成祖为燕王时,知其名。永乐元年命司礼少监侯显、僧智光赍书币往征。其僧先遣人来贡,而躬随使者入朝。四年冬将至,命驸马都尉沐昕往迎之。既至,帝延见于奉天殿,明日宴华盖殿,赐黄金百,白金千,钞二万,彩币四十五表里,法器、裀褥、鞍马、香果、茶米诸物毕备。其从者亦有赐。明年春,赐仪仗、银瓜、牙仗、骨朵、膋灯、纱灯、香合、拂子各二,手炉六,伞盖一,银交椅、银足踏、银杌、银盆、银罐、青圆扇、红圆扇、拜褥、帐幄各一,幡幢四十有八,鞍马二,散马四。


  帝将荐福于高帝后,命建普度大斋于灵谷寺七日。帝躬自行香。于是卿云、甘露、青乌、白象之属,连日毕见。帝大悦,侍臣多献赋颂。事竣,复赐黄金百,白金千,宝钞二千,彩币表里百二十,马九。其徒灌顶圆通善慧大国师答师巴啰葛罗思等,亦加优赐。遂封哈立麻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赐印诰及金、银、钞、彩币、织金珠袈裟、金银器、鞍马。命其徒孛隆逋瓦桑儿加领真为灌顶圆修净慧大国师,高日瓦禅伯为灌顶通悟弘济大国师,果栾罗葛罗监藏巴里藏卜为灌顶弘智净戒大国师,并赐印诰、银钞、彩币。已,命哈立麻赴五台山建大斋,再为高帝后荐福,赐予优厚。六年四月辞归,复赐金币、佛像,命中官护行。自是,迄正统末,入贡者八。已,法王卒,久不奉贡。弘治八年,王葛哩麻巴始遣使来贡。十二年两贡,礼官以一岁再贡非制,请裁其赐赉,从之。


  正德元年来贡。十年复来贡。时帝惑近习言,谓乌斯藏僧有能知三生者,国人称之为活佛,欣然欲见之。考永、宣间陈诚、侯显入番故事,命中官刘允乘传往迎。阁臣梁储等言:“西番之教,邪妄不经。我祖宗朝虽尝遣使,盖因天下初定,藉以化导愚顽,镇抚荒服,非信其教而崇奉之也。承平之后,累朝列圣止因其来朝而赏赉之,未尝轻辱命使,远涉其地。今忽遣近侍往送幢幡,朝野闻之,莫不骇愕。而允奏乞盐引至数万,动拨马船至百艘,又许其便宜处置钱物,势必携带私盐,骚扰邮传,为官民患。今蜀中大盗初平,疮痍未起。在官已无余积,必至苛敛军民,钅廷而走险,盗将复发。况自天全六番出境,涉数万之程,历数岁之久,道途绝无邮置,人马安从供顿?脱中途遇寇,何以御之?亏中国之体,纳外番之侮,无一可者。所赍敕书,臣等不敢撰拟。”帝不听。礼部尚书毛纪、六科给事中叶相、十三道御史周伦等并切谏,亦不听。


  允行,以珠琲为幢幡,黄金为供具,赐其僧金印,犒赏以钜万计,内库黄金为之罄尽。敕允往返以十年为期,所携茶盐以数十万计。允至临清,漕艘为之阻滞。入峡江,舟大难进,易以〈舟冓〉〈舟鹿〉,相连二百余里。及抵成都,日支官廪百石,蔬菜银百两,锦官驿不足,取傍近数十驿供之。治入番器物,估直二十万。守臣力争,减至十三万。工人杂造,夜以继日。居岁余,始率将校十人、士千人以行,越两月入其地。所谓活佛者,恐中国诱害之,匿不出见。将士怒,欲胁以威。番人夜袭之,夺宝货、器械以去。将校死者二人,卒数百人,伤者半之。允乘善马疾走,仅免。返成都,戒部下弗言,而以空函驰奏,至则武宗已崩。世宗召允还,下吏治罪。


  嘉靖中,法王犹数入贡,迄神宗朝不绝。时有僧锁南坚错者,能知已往未来事,称活佛,顺义王俺答亦崇信之。万历七年,以迎活佛为名,西侵瓦剌,为所败。此僧戒以好杀,劝之东还。俺答亦劝此僧通中国,乃自甘州遗书张居正,自称释迦摩尼比丘,求通贡,馈以仪物。居正不敢受,闻之于帝。帝命受之,而许其贡。由是,中国亦知有活佛。此僧有异术能服人,诸番莫不从其教,即大宝法王及阐化诸王,亦皆俯首称弟子。自是西方止知奉此僧,诸番王徒拥虚位,不复能施其号令矣。


  大乘法王者,乌斯藏僧昆泽思巴也,其徒亦称为尚师。永乐时,成祖既封哈立麻,又闻昆泽思巴有道术,命中官赍玺书银币徵之。其僧先遣人贡舍利、佛像,遂偕使者入朝。十一年二月至京,帝即延见,赐藏经、银钞、彩币、鞍马、茶果诸物,封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演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领天下释教,赐印诰、袈裟、幡幢、鞍马、伞器诸物,礼之亚于大宝法王。明年辞归,赐加于前,命中官护行。后数入贡,帝亦先后命中官乔来喜、杨三保赍赐佛像、法器、袈裟、禅衣、绒锦、彩币诸物。洪熙、宣德间并来贡。


  成化四年,其王完卜遣使来贡。礼官言无法王印文,且从洮州入,非制,宜减其赐物。使者言,所居去乌斯藏二十余程,涉五年方达京师,且所进马多,乞给全赐,乃命量增。十七年来贡。


  弘治元年,其王桑加瓦遣使来贡。故事,法王卒,其徒自相继承,不由朝命。三年,辅教王遣使奉贡,奏举大乘法王袭职。帝但纳其贡,赐赉遣还,不命袭职。


  正德五年遣其徒绰吉我些儿等,从河州卫入贡。礼官以其非贡道,请减其赏,并治指挥徐经罪,从之。已,绰吉我些儿有宠于帝,亦封大德法王。十年,僧完卜锁南坚参巴尔藏卜遣使来贡,乞袭大乘法王。礼官失于稽考,竟许之。嘉靖十五年偕辅教、阐教诸王来贡,使者至四千余人。帝以人数逾额,减其赏,并治四川三司官滥送之罪。


  初,成祖封阐化等五王,各有分地,惟二法王以游僧不常厥居,故其贡期不在三年之列。然终明世,奉贡不绝云。


  大慈法王,名释迦也失,亦乌斯藏僧称为尚师者也。永乐中,既封二法王,其徒争欲见天子邀恩宠,于是来者趾相接。释迦也失亦以十二年入朝,礼亚大乘法王。明年命为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赐之印诰。十四年辞归,赐佛经、佛像、法仗、僧衣、绮帛、金银器,且御制赞词赐之,其徒益以为荣。明年遣使来贡。十七年命中官杨三保赍佛像、衣币往赐。二十一年复来贡。宣德九年入朝,帝留之京师,命成国公朱勇、礼部尚书胡濙持节,册封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慧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


  宣宗崩,英宗嗣位,礼官先奏汰番僧六百九十人,正统元年复以为请。命大慈法王及西天佛子如故,余遣还,不愿者减酒馔廪饩,自是辇下稍清。西天佛子者,能仁寺僧智光也,本山东庆云人。洪武、永乐中,数奉使西国。成祖赐号国师,仁宗加号圆融妙慧净觉弘济辅国光范演教灌顶广善大国师,赐金印、冠服、金银器。至是复加西天佛子。


  初,太祖招徕番僧,本藉以化愚俗,弭边患,授国师、大国师者不过四五人。至成祖兼崇其教,自阐化等五王及二法王外,授西天佛子者二,灌顶大国师者九,灌顶国师者十有八,其他禅师、僧官不可悉数。其徒交错于道,外扰邮传,内耗大官,公私骚然,帝不恤也。然至者犹即遣还。及宣宗时则久留京师,耗费益甚。英宗初年,虽多遣斥,其后加封号者亦不少。景泰中,封番僧沙加为弘慈大善法王,班卓儿藏卜为灌顶大国师。英宗复辟,务反景帝之政,降法王为大国师,大国师为国师。


  成化初,宪宗复好番僧,至者日众。答刂巴坚参、劄实巴、领占竹等,以秘密教得幸,并封法王。其次为西天佛子,他授大国师、国师、禅师者不可胜纪。四方奸民投为弟子,辄得食大官,每岁耗费钜万。廷臣屡以为言,悉拒不听。孝宗践阼,清汰番僧,法王、佛子以下,皆递降,驱还本土,夺其印诰,由是辇下复清。


  弘治六年,帝惑近习言,命取领占竹等诣京。言官交章力谏,事乃寝。十三年命为故西天佛子著癿领占建塔。工部尚书徐贯等言,此僧无益于国,营墓足矣,不当建塔,不从。寻命那卜坚参三人为灌顶大国师。帝崩,礼官请黜异教,三人并降禅师。


  既而武宗蛊惑佞幸,复取领占竹至京,命为灌顶大国师,以先所降禅师三人为国师。帝好习番语,引入豹房,由是番僧复盛。封那卜坚参及劄巴藏卜为法王,那卜领占及绰即罗竹为西天佛子。已,封领占班丹为大庆法王,给番僧度牒三千,听其自度。或言,大庆法王,即帝自号也。


  绰吉我些儿者,乌斯藏使臣,留豹房有宠,封大德法王。乞令其徒二人为正副使,还居本土,如大乘法王例入贡,且为二人请国师诰命,入番设茶。礼官刘春等执不可,帝不听。春等复言:“乌斯藏远在西方,性极顽犷。虽设四王抚化,而其来贡必为节制。若令赍茶以往,赐之诰命,彼或假上旨以诱诸番,妄有所干请。从之则非法,不从则生衅,害不可胜言。”帝乃罢设茶敕,而予之诰命。帝时益好异教,常服其服,诵习其经,演法内厂。绰吉我些儿辈出入豹房,与权幸杂处,气焰灼然。及二人乘传归,所过驿骚,公私咸被其患。


  世宗立,复汰番僧,法王以下悉被斥。后世宗崇道教,益黜浮屠,自是番僧鲜至中国者。


  阐化王者,乌斯藏僧也。初,洪武五年,河州卫言:“乌斯藏怕木竹巴之地,有僧曰章阳沙加监藏,元时封灌顶国师,为番人推服。今朵甘酋赏竹监藏与管兀儿构兵,若遣此僧抚谕,朵甘必内附。”帝如其言,仍封灌顶国师,遣使赐玉印、彩币。明年,其僧使酋长锁南藏卜贡佛像、佛书、舍利。是时方命佛宝国师招谕番人,于是怕木竹巴僧等自称辇卜阇,遣使进表及方物。帝厚赐之。辇卜阇者,其地首僧之称也。八年正月设怕木竹巴万户府,以番酋为之。已而章阳沙加卒,授其徒锁南紥思巴噫监藏卜为灌顶国师。二十一年上表称病,举弟吉剌思巴监藏巴藏卜自代,遂授灌顶国师。自是三年一贡。


  成祖嗣位,遣僧智光往赐。永乐元年遣使入贡。四年封为灌顶国师阐化王,赐螭纽玉印,白金五百两,绮衣三袭,锦帛五十匹,巴茶二百斤。明年命与护教、赞善二王,必力工瓦国师及必里、朵甘、陇答诸卫,川藏诸族,复置驿站,通道往来。十一年,中官杨三保使乌斯藏还,其王遣从子劄结等随之入贡。明年复命三保使其地,令与阐教、护教、赞善三王及川卜、川藏等共修驿站,诸未复者尽复之。自是道路毕通,使臣往还数万里,无虞寇盗矣。其后贡益频数。帝嘉其诚,复命三保赍佛像、法器、袈裟、禅衣及绒锦、彩币往劳之。已,又命中官戴兴往赐彩币。


  宣德二年命中官侯显往赐绒锦、彩币。其贡使尝殴杀驿官子,帝以其无知,遣还,敕王戒饬而已。九年,贡使归,以赐物易茶。至临洮,有司没入之,羁其使,请命。诏释之,还其茶。


  正统五年,王卒。遣禅师二人为正副使,封其从子吉剌思巴永耐监藏巴藏卜为阐化王。使臣私市茶彩数万,令有司运致。礼官请禁之,帝念其远人,但令自僦舟车。已,王卒,以桑儿结坚昝巴藏卜嗣。


  成化元年,礼部言:“宣、正间,诸贡不过三四十人,景泰时十倍,天顺间百倍。今贡使方至,乞敕谕阐化王,令如洪武旧制,三年一贡。”从之。五年,王卒,命其子公葛列思巴中柰领占坚参巴儿藏卜嗣。遣僧进贡,还至西宁,留寺中不去,又冒名入贡,隐匿所赐玺书、币物。王使其下三人来趣,其僧闭之室中,剜二人目。一人逸,诉于都指挥孙鉴。鉴捕置之狱,受其徒贿,而复以闻。下四川巡按鞫治,坐僧四人死,鉴将逮治,会赦悉免。


  十七年以长河西诸番多假番王名朝贡,命给阐化、赞善、阐教、辅教四王敕书勘合,以防奸伪。二十二年遣使四百六十人来贡,守臣遵新例,但纳一百五十人。礼官以使者已入境,难固拒,请顺其情概纳之,为后日两贡之数,从之。


  弘治八年遣僧来贡,还至扬州广陵驿,遇大乘法王贡使,相与杀牲纵酒,三日不去。见他使舟至,则以石投之,不容近陆。知府唐恺诣驿呼其舟子戒之,诸僧持兵仗呼噪拥而入。恺走避,隶卒力格斗乃免,为所伤者甚众。事闻,命治通事及伴送者罪,遣人谕王令自治其使者。其时王卒,子班阿吉江东劄巴请袭,命番僧二人为正副使往封。比至,新王亦死,其子阿往劄失劄巴坚参即欲受封,二人不得已授之,遂具谢恩仪物,并献其父所领勘合印章为左验。至四川,守臣劾其擅封,逮治论斩,减死戍边,副使以下悉宥。


  正德三年,礼官以贡使逾额,令为后年应贡之数。嘉靖三年偕辅教王及大小三十六番请入贡。礼官以诸番不具地名、族氏,令守臣核实以闻。四十二年,阐化诸王遣使入贡请封。礼官循故事,遣番僧二十二人为正副使,序班朱廷对监之。至中途大骚扰,不受廷对约束,廷对还,白其状。礼官请自后封番王,即以诰敕付使者赍还,或下守臣,择近边僧人赍赐。封诸藏之不遣京寺番僧,自此始也。番人素以入贡为利,虽屡申约束,而来者日增。隆庆三年再定令阐化、阐教、辅教三王,俱三岁一贡,贡使各千人,半全赏,半减赏。全赏者遣八人赴京,余留边上。遂为定例。


  万历七年,贡使言阐化王长子札释藏卜乞嗣职,如其请。久之卒,其子请袭。神宗许之,而制书但称阐化王。用阁臣沈一贯言,加称乌斯藏怕木竹巴灌顶国师阐化王。其后奉贡不替。所贡物有画佛、铜佛、铜塔、珊瑚、犀角、氆氇、左髻毛缨、足力麻、铁力麻、刀剑、明甲胃之属,诸王所贡亦如之。


  赞善王者,灵藏僧也。其地在四川徼外,视乌斯藏为近。成祖践阼,命僧智光往使。永乐四年,其僧著思巴儿监藏遣使入贡,命为灌顶国师。明年封赞善王,国师如故,赐金印、诰命。十七年,中官杨三保往使。洪熙元年,王卒,从子喃葛监藏袭。宣德二年,中官侯显往使。正统五年奏称年老,请以长子班丹监坐刂代。帝不从其请,而授其子为都指挥使。


  初,入贡无定期,自永乐迄正统,或间岁一来,或一岁再至。而历朝遣使往赐者,金币、宝钞、佛像、法器、袈裟、禅服,不一而足。至成化元年始定三岁一贡之例。


  三年命塔儿把坚粲袭封。故事,封番王诰敕及币帛遣官赍赐,至是西陲多事,礼官乞付使者赍回,从之。


  五年,四川都司言,赞善诸王不遵定制,遣使率各寺番僧百三十二种入贡,且无番王印文,今止留十余人守贡物,余已遣还。礼官言:“番地广远,番王亦多,若遵例并时入贡,则内郡疲供亿。莫若令诸王于应贡之岁,各具印文,取次而来。今贡使已至,难拂其情。乞许作明年应贡之数。”报可。


  十八年,礼官言:“番王三岁一贡,贡使百五十人,定制也。近赞善王连贡者再,已遣四百十三人。今请封请袭,又遣千五百五十人,违制宜却。乞许其请封袭者,以三百人为后来两贡之数,余悉遣还。”亦报可。遂封喃葛坚粲巴藏卜为赞善王。弘治十六年卒,命其弟端竹坚昝嗣。嘉靖后犹入贡如制。


  护教王者,名宗巴斡即南哥巴藏卜,馆觉僧也。成祖初,僧智光使其地。永乐四年遣使入贡,诏授灌顶国师,赐之诰。明年遣使入谢,封为护教王,赐金印、诰命,国师如故。遂频岁入贡。十二年卒,命其从子干些儿吉剌思巴藏卜嗣。洪熙、宣德中并入贡。已而卒,无嗣,其爵遂绝。


  阐教王者,必力工瓦僧也。成祖初,僧智光赍敕入番,其国师端竹监藏遣使入贡。永乐元年至京,帝喜,宴赉遣还。四年又贡,帝优赐,并赐其国师大板的达、律师锁南藏卜衣币。十一年乃加号灌顶慈慧净戒大国师,又封其僧领真巴儿吉监藏为阐教王,赐印诰、彩币。后比年一贡。杨三保、戴兴、侯显之使,皆赍金币、佛像、法器赐焉。


  宣德五年,王卒,命其子绰儿加监巴领占嗣。久之卒,命其子领占叭儿结坚参嗣。成化四年从礼官言,申三岁一贡之制。明年,王卒,命其子领占坚参叭儿藏卜袭。二十年,帝遣番僧班著儿赍玺书勘合往赐。其僧惮行,至半道,伪为王印信、番文复命,诏逮治。


  正德十三年遣番僧领占劄巴等封其新王。答刂巴等乞马快船三十艘载食盐,为入番买路之资。户科、户部并疏争,不听。劄巴等在途科索无厌,至吕梁,殴管洪主事李瑜几毙,恣横如此。迄嘉靖世,阐教王修贡不辍。


  辅教王者,思达藏僧也。其地视乌斯藏尤远。成祖即位,命僧智光持诏招谕,赐以银币。永乐十一年封其僧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赐诰印、彩币,数通贡使。杨三保、侯显皆往赐其国,与诸法王等。景泰七年,使来贡,自陈年老,乞令其子喃葛坚粲巴藏卜代。帝从之,封为辅教王,赐诰敕、金印、彩币、袈裟、法器。以灌顶国师葛藏、右觉义桑加巴充正、副使往封。至四川,多雇牛马,任载私物。礼官请治其罪,英宗方复辟,命收其敕书,减供应之半。


  成化五年,王卒,命其子喃葛劄失坚参叭藏卜嗣。六年申旧制,三年一贡,多不过百五十人,由四川雅州入。国师以下不许贡。弘治十二年,辅教等四王及长河西宣慰司并时入贡,使者至二千八百余人。礼官以供费不赀,请敕四川守臣遵制遣送,违者却还,从之。历正德、嘉靖世,奉贡不绝。


  西天阿难功德国,西方番国也。洪武七年,王卜哈鲁遣其讲主必尼西来朝,贡方物及解毒药石。诏赐文绮、禅衣及布帛诸物。后不复至。


  又有和林国师朵儿只怯烈失思巴藏卜,亦遣其讲主汝奴汪叔来朝,献铜佛、舍利、白哈丹布及元所授玉印一、玉图书一、银印四、铜印五、金字牌三,命宴赉遣还。明年,国师入朝,又献佛像、舍利、马二匹,赐文绮、禅衣。和林,即元太祖故都,在极北,非西番,其国师则番僧。与功德国同时来贡,后亦不复至。


  尼八剌国,在诸藏之西,去中国绝远。其王皆僧为之。洪武十七年,太祖命僧智光赍玺书、彩币往,并使其邻境地涌塔国。智光精释典,负才辨,宣扬天子德意。其王马达纳罗摩遣使随入朝,贡金塔、佛经及名马方物。二十年达京师。帝喜,赐银印、玉图书、诰敕、符验及幡幢、彩币。二十三年再贡,加赐玉图书、红罗伞。终太祖时,数岁一贡。成祖复命智光使其国。永乐七年遣使来贡。十一年命杨三保赍玺书、银币赐其嗣王沙的新葛及地涌塔王可般。明年遣使来贡。封沙的新葛为尼八剌国王,赐诰及镀金银印。十六年遣使来贡,命中官邓诚赍玺书、锦绮、纱罗往报之。所经罕东、灵藏、必力工瓦、乌斯藏及野蓝卜纳,皆有赐。宣德二年又遣中官侯显赐其王绒锦、纻丝,地涌塔王如之。自后,贡使不复至。


  又有速睹嵩者,亦西方之国。永乐三年遣行人连迪等赍敕往招,赐银钞、彩币。其酋以道远不至。


  朵甘,在四川徼外,南与乌斯藏邻,唐吐蕃地。元置宣慰司、招讨司、元帅府、万户府,分统其众。


  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遣官赍诏招抚。又遣员外郎许允德谕其酋长,举元故官赴京。摄帝师喃加巴藏卜及故国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于六年春入朝,上所举六十人名。帝喜,置指挥使司二,曰朵甘,曰乌斯藏,宣慰司二,元帅府一,招讨司四,万户府十三,千户所四,即以所举官任之。廷臣言来朝者授职,不来者宜弗予。帝曰:“吾以诚心待人。彼不诚,曲在彼矣。万里来朝,俟其再请,岂不负远人归向之心。”遂皆授之。降诏曰:“我国家受天明命,统御万方,恩抚善良,武威不服。凡在幅员之内,咸推一视之仁。乃者摄帝师喃加巴藏卜率所举故国公、司徒、宣慰、招讨、元帅、万户诸人,自远入朝。朕嘉其识天命,不劳师旅,共效职方之贡。已授国师及故国公等为指挥同知等官,皆给诰印。自今为官者务遵朝廷法,抚安一方。僧务敦化导之诚,率民为善,共享太平,永绥福祉,岂不休哉。”并宴赉遣还。初,元尊番僧为帝师,授其徒国公等秩,故降者袭旧号。


  锁南兀即尔者归朝,授朵甘卫指挥佥事。以元司徒银印来上,命进指挥同知。已而朵甘宣慰赏竹监藏举首领可为指挥、宣慰、万户、千户者二十二人。诏从其请,铸分司印予之。乃改朵甘、乌斯藏二卫为行都指挥使司,以锁南兀即尔为朵甘都指挥同知,管招兀即尔为乌斯藏都指挥同知,并赐银印。又设西安行都指挥使司于河州,兼辖二都司。已,佛宝国师锁南兀即尔等遣使来朝,奏举故官赏竹监藏等五十六人。命增置朵甘思宣慰司及招讨等司。招讨司六:曰朵甘思,曰朵甘陇答,曰朵甘丹,曰朵甘仓溏,曰朵甘川,曰磨儿勘。万户府四:曰沙儿可,曰乃竹,曰罗思端,曰列思麻。千户所十七。以赏竹监藏为朵甘都指挥同知,余授职有差。自是,诸番修贡惟谨。


  八年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寻置陇答卫指挥使司。十八年以班竹儿藏卜为乌斯藏都指挥使。乃更定品秩,自都指挥以下皆令世袭。未几,又改乌斯藏俺不罗卫为行都指挥使司。二十六年,西番思曩日等族遣使贡马,命赐金铜信符、文绮、袭衣,许之朝贡。


  永乐元年改必里千户所为卫,后置乌斯藏牛儿宗寨行都指挥使司,又置上邛部卫,皆以番人官之。十八年,帝以西番悉入职方,其最远白勒等百余寨犹未归附,遣使往招,亦多入贡。帝以番俗惟僧言是听,乃宠以国师诸美号,赐诰印,令岁朝。由是诸番僧来者日多,迄宣德朝,礼之益厚。九年命中官宋成等赍玺书、赐物使其地,敕都督赵安率兵送之毕力术江。


  正统初,以供费不赀,稍为裁损。时有番长移书松潘守将赵得,言欲入朝,为生番阻遏,乞遣兵开道。诏令得遣使招生番,相率朝贡者八百二十九寨,翻赐赉遣归。天顺四年,四川三司言:“比奉敕书,番僧朝贡入京者不得过十人,余留境上候赏。今蜀地灾伤,若悉留之,动经数月,有司困于供亿。宜如正统间制,宴待遣还。”报可。


  成化三年,阿昔洞诸族土官言:“西番大小二姓为恶,杀之不惧。惟国师、剌麻劝化,则革心信服。”乃进禅师远丹藏卜为国师,都纲子瑺为禅师,以化导之。六年,申诸番三岁一贡之例,国师以下不许贡,于是贡使渐希。


  初,太祖以西番地广,人犷悍,欲分其势而杀其力,使不为边患,故来者辄授官。又以其地皆食肉,倚中国茶为命,故设茶课司于天全六番,令以马市,而入贡者又优以茶布。诸番恋贡市之利,且欲保世官,不敢为变。迨成祖,益封法王及大国师、西天佛子等,俾转相化导,以共尊中国,以故西陲宴然,终明世无番寇之患。


  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在四川徼外,地通乌斯藏,唐为吐蕃。元时置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六安抚司,隶吐蕃宣慰司。


  洪武时,其地打煎炉、长河西土官元右丞剌瓦蒙遣其理问高惟善来朝,贡方物,宴赉遣还。十六年复遣惟善及从子万户若剌来贡。命置长河西等处军民安抚司,以剌瓦蒙为安抚使,赐文绮四十八匹,钞二百锭,授惟善礼部主事。二十年遣惟善招抚长河西、鱼通、宁远诸处,明年还朝,言:安边之道,在治屯守,而兼恩威。屯守既坚,虽远而有功;恩威未备,虽近而无益。今鱼通、九枝疆土及岩州、杂道二长官司,东邻碉门、黎、雅,西接长河西。自唐时吐蕃强盛,宁远、安靖、岩州汉民,往往为彼驱入九枝、鱼通,防守汉边。元初设二万户府,仍与盘陀、仁阳置立寨栅,边民戍守。其后各枝率众攻仁阳等栅。及川蜀兵起,乘势侵陵雅、邛、嘉等州。洪武十年始随碉门土酋归附。岩州、杂道二长官司自国朝设,迨今十有余年,官民仍旧不相统摄。盖无统制之司,恣其猖獗,因袭旧弊故也。其近而已附者如此,远而未附者何由而臣服之。且岩州、宁远等处,乃古之州治。苟拨兵戍守,就筑城堡,开垦山田,使近者向化而先附,远者畏威而来归,西域无事则供我徭役,有事则使之先驱。抚之既久,则皆为我用。如臣之说,其便有六。


  通乌斯藏、朵甘,镇抚长河西,可拓地四百余里,得番民二千余户。非惟黎、雅保障,蜀亦永无西顾忧。一也。


  番民所处老思冈之地,土瘠人繁,专务贸贩碉门乌茶、蜀之细布,博易羌货,以赡其生。若于岩州立市,则此辈衣食皆仰给于我,焉敢为非。二也。


  以长河西、伯思东、巴猎等八千户为外番掎角,其势必固。然后招徕远者,如其不来,使八千户近为内应,远为乡导,此所谓以蛮攻蛮,诚制边之善道。三也。


  天全六番招讨司八乡之民,宜翻蠲其徭役,专令蒸造乌茶,运至岩州,置仓收贮,以易番马。比之雅州易马,其利倍之。且于打煎炉原易马处相去甚近,而价增于彼,则番民如蚁之慕亶,归市必众。四也。


  岩州既立仓易马,则番民运茶出境,倍收其税,其余物货至者必多。又鱼通、九枝蛮民所种不陆之田,递年无征。若令岁输租米,并令军士开垦大渡河两岸荒田,亦可供给戍守官军。五也。


  碉门至岩州道路,宜令缮修开拓,以便往来人马。仍量地里远近,均立邮传,与黎、雅烽火相应。庶可以防遏乱略,边境无虞。六也。”帝从之。


  后建昌酋月鲁帖木儿叛,长河西诸酋阴附之,失朝贡,太祖怒。三十年春谓礼部臣曰:“今天下一统,四方万国皆以时奉贡。如乌斯藏、尼八剌国其地极远,犹三岁一朝。惟打煎炉长河西土酋外附月鲁帖木儿、贾哈剌,不臣中国。兴师讨之,锋刃之下,死者必众。宜遣人谕其酋。若听命来觐,一以恩待,不悛则发兵三十万,声罪徂征。”礼官以帝意为文驰谕之。其酋惧,即遣使入贡谢罪。天子赦之,为置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以其酋为宣慰使,自是修贡不绝。初,鱼通及宁远、长河西,本各为部,至是始合为一。


  永乐十三年,贡使言:“西番无他土产,惟以马易茶。近年禁约,生理实艰,乞仍许开中。”从之。二十一年,宣慰使喃哩等二十四人来朝贡马。正统二年,喃哩卒,子加八僧嗣。成化四年申诸番三岁一贡之令,惟长河西仍比岁一贡。六年颁定二年或三年一贡之例,贡使不得过百人。十七年,礼官言:“乌斯藏在长河西之西,长河西在松潘、越巂之南,壤地相接,易于混淆。乌斯藏诸番王例三岁一贡,彼以道险来少,而长河西番僧往往诈为诸王文牒,入贡冒赏。请给诸番王及长河西、董卜韩胡敕书勘合,边臣审验,方许进入,庶免诈伪之弊。或道阻,不许补贡。”从之。十九年,其部内灌顶国师遣僧徒来贡至千八百人,守臣劾其违制。诏止纳五百人,余悉遣还。二十二年,礼官言:“长河西以黎州大渡河寇发,连岁失贡,至是补进三贡。定制,道梗者不得再补。但今贡物已至,宜顺其情纳之,而量减赐赉。”报可。


  弘治十二年,礼官言:“长河西及乌期藏诸番,一时并贡,使者至二千八百余人。乞谕守臣无滥送。”亦报可。然其后来者愈多,卒不能却。嘉靖三年定令不得过一千人。隆庆三年定五百人全赏、遣八人赴京之制,如阐教诸王。其贡物则珊瑚、氆氇之属,悉准《阐化王传》所载。诸番贡皆如之。


  董卜韩胡宣慰司,在四川威州之西,其南与天全六番接。永乐九年,酋长南葛遣使奉表入朝,贡方物。因言答隆蒙、碉门二招讨侵掠邻境,阻遏道路,请讨之。帝不欲用兵,降敕慰谕,使比年一贡,赐金印、冠带。


  正统三年奏年老,乞以子克罗俄坚粲代,从之。凶狡不循礼法。七年乞封王,赐金印,帝不许。命进秩镇国将军、都指挥同知,掌宣慰司事,给之诰命。益恃强,数与杂谷安抚及别思寨安抚饶蛒构怨。十年八月移牒四川守臣,谓:“别思寨本父南葛故地,分畀饶蛒父者。后饶蛒受事,私奏于朝,获设安抚司。迩乃伪为宣慰司印,自称宣慰使,纠合杂谷诸番,将侵噬己地。已拘执饶蛒,追出伪印,用番俗法剜去两目。谨以状闻。”守臣上其事。帝遣使赍敕责其专擅,令与使臣推择饶蛒族人为安抚,仍辖其土地,且送还饶蛒,养之终身。


  十三年十月,四川巡按张洪等奏:“近接董卜宣慰文牒言:‘杂谷故安抚阿〈阝票〉小妻毒杀其夫及子,又贿威州千户唐泰诬己谋叛。今备物进贡,欲从铜门山西开山通道,乞官军于日驻迓之。’臣等窃以杂谷内联威州、保县,外邻董卜韩胡。杂谷力弱,欲抗董卜,实倚重于威、保。董卜势强,欲通威、保,却受阻于杂谷。以此仇杀,素不相能。铜门及日驻诸寨,乃杂谷、威、保要害地。董卜欺杂谷妻寡子弱,瞰我军远征麓川,假进贡之名,欲别开道路,意在吞灭杂谷,构陷唐泰。所请不可许。”乃下都御史寇深等计度,其议迄不行。


  时董卜比岁入贡,所遣僧徒强悍不法,多携私物,强索舟车,骚扰道途,詈辱长吏。天子闻而恶之,景泰元年赐敕切责。寻侵夺杂谷及达思蛮长官司地,掠其人畜,守臣不能制。三年二月朝议奖其入贡勤诚,进秩都指挥使,令还二司侵地及所掠人民。其酋即奉命,惟旧维州之地尚为所据。俄馈四川巡抚李匡银瓮、金珀,求《御制大诰》、《周易》、《尚书》、《毛诗》、《小学》、《方舆胜览》、《成都记》诸书。匡闻之于朝,因言:“唐时吐蕃求《毛诗》、《春秋》。于休烈谓,予之以书,使知权谋,愈生变诈,非中国之利。裴光廷谓,吐蕃久叛新服,因其有表,赐以《诗》、《书》,俾渐陶声教,化流无外。休烈徒知书有权略变诈,不知忠信礼义皆从书出。明皇从之。今兹所求,臣以为予之便。不然彼因贡使市之书肆,甚不为难。惟《方舆胜览》、《成都记》,形胜关塞所具,不可概予。”帝如其言。寻以其还侵地,赐敕奖励。


  六年,兵部尚书于谦等奏其僣称蛮王,窥伺巴,蜀,所上奏章语多不逊,且招集群番,大治戎器,悖逆日彰,不可不虑,宜敕守臣预为戒备,从之。


  克罗俄坚粲死,子劄思坚粲藏卜遣使来贡,命为都指挥同知,掌宣慰司事。天顺元年遣使入贡,乞封王。命如其父官,进秩都指挥使,仍掌宣慰司事。


  成化五年,四川三司奏:“保县僻处极边,永乐五年特设杂谷安抚司,令抚辑旧维州诸处蛮塞。后与董卜构兵,维州诸地俱为侵夺,贡道阻绝。今杂谷恢复故疆,将遣使来贡,不知贡期,未敢擅遣。”帝从礼官言,许以三年为期。四年申诸番三年一贡之例,惟董卜许比年一贡。


  六年,劄巴坚粲藏卜卒,子绰吾结言千嗣为都指挥使。弘治三年卒,子日墨劄思巴旺丹巴藏卜遣国师贡珊瑚树、氆氇、甲胄诸物,请嗣父职,许之,赐诰命、敕书、彩币。九年卒,子喃呆请袭,亦遣国师贡方物,诏授以父官。卒,子容中短竹袭。嘉靖二年再定令贡使不得过千人,其所隶别思寨及加渴瓦寺别贡。隆庆二年,董卜及别思寨贡使多至千七百余人,命予半赏,遣八人赴京,为定制。迄万历后,朝贡不替。

5266

主题

92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324
 楼主| 发表于 2025-4-12 00: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话版《明史》列传 · 卷二百一十九 白话版 西域四


乌斯藏,在云南西部边境以外。距离云南丽江府有一千多里,离四川马湖府一千五百多里,到陕西西宁卫则有五千多里。这个地方僧人很多,没有城墙和外城。人们聚居在大土台上,僧人不吃肉、不娶妻,当地没有刑罚,也没有战争,人们很少生病。这里的佛书非常多,《楞伽经》多达万卷。在土台之外,有的僧人是吃肉娶妻的。元世祖尊八思巴为大宝法王,赐给他玉印。八思巴去世后,又被赐号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佐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从那以后,他的徒弟继承职位的都称帝师。


洪武初年,太祖鉴于唐代吐蕃发生的祸乱,想要控制管理他们。考虑到只能依据当地的习俗,利用僧徒教化引导人们向善,于是就派遣使者广泛地进行招抚晓谕。又派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前往那个地方,让当地推举元朝原来的官员到京城来授予官职。于是乌斯藏的摄帝师喃加巴藏卜率先派使者到京城朝贡。洪武五年十二月,使者抵达京城。太祖很高兴,赏赐给使者红色绮罗制成的禅衣以及鞋帽、钱财、物品。第二年二月,喃加巴藏卜亲自入朝,上奏举荐原来的官员六十人。太祖全部授予他们官职,把摄帝师改封为炽盛佛宝国师,依旧赐给玉印以及彩色的丝绸表里各二十匹。玉匠制成玉印后,太祖看玉的成色不太好,就下令重新制作,可见他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等到喃加巴藏卜告辞回去的时候,太祖命令河州卫派遣官员带着敕令和他同行,去招抚那些还没有归附的番邦。这年冬天,元帝师的后人锁南坚巴藏卜、元国公哥列思监藏巴藏卜都派使者来请求赐予玉印。朝廷大臣说已经赏赐过了,不应该再给,于是就用有花纹的丝绸赏赐他们。


洪武七年夏天,佛宝国师派他的徒弟来进贡。秋天,元帝师八思巴的后人公哥监藏巴藏卜以及乌斯藏的僧人答力麻八剌派使者来朝廷朝见,请求赐予封号。太祖下诏授予帝师后人为圆智妙觉弘教大国师,乌斯藏僧人为灌顶国师,并赐给玉印。佛宝国师又派他的徒弟来进贡,上奏举荐土官五十八人,这些人也都被授予了官职。洪武九年,答力麻八剌派使者来进贡。洪武十一年又来进贡,上奏举荐原来的官员十六人担任宣慰、招讨等官职,太祖也都批准了。洪武十四年再次进贡。


当时喃加巴藏卜已经去世,有个叫哈立麻的僧人,当地人认为他有道术,称他为尚师。成祖还是燕王的时候,就知道他的名声。永乐元年,成祖命令司礼少监侯显、僧人智光带着书信和礼物去征召他。哈立麻先派人来进贡,然后亲自跟随使者入朝。永乐四年冬天,哈立麻快要到京城的时候,成祖命令驸马都尉沐昕前往迎接。哈立麻到了之后,成祖在奉天殿接见他,第二天又在华盖殿设宴款待,赏赐给他黄金一百两,白银一千两,钞票两万贯,彩色丝绸四十五套,还有法器、褥子、鞍马、香果、茶米等各种物品,一应俱全。他的随从也都有赏赐。第二年春天,又赏赐给他仪仗队用的物品,像银瓜、牙仗、骨朵、膋灯、纱灯、香盒、拂子各两个,手炉六个,伞盖一个,银交椅、银脚踏、银凳、银盆、银罐各一个,青圆扇、红圆扇各一把,拜褥、帐幄各一个,幡幢四十八个,鞍马两匹,普通马四匹。


成祖打算为太祖和马皇后祈福,于是命令在灵谷寺举办七天的普度大斋。成祖亲自去进香。在这期间,卿云、甘露、青乌、白象之类祥瑞的东西,接连几天都出现了。成祖非常高兴,侍从大臣们纷纷献上赋颂。法事结束后,又赏赐给哈立麻黄金一百两,白银一千两,宝钞两千贯,彩色丝绸表里一百二十套,马九匹。他的徒弟灌顶圆通善慧大国师答师巴啰葛罗思等人,也都得到优厚的赏赐。于是封哈立麻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让他统领天下佛教事务,赐给他印信、诰命以及金、银、钞、彩色丝绸、织金珠袈裟、金银器、鞍马等。又任命他的徒弟孛隆逋瓦桑儿加领真为灌顶圆修净慧大国师,高日瓦禅伯为灌顶通悟弘济大国师,果栾罗葛罗监藏巴里藏卜为灌顶弘智净戒大国师,并且都赐给印信、诰命、银钞、彩色丝绸。之后,命令哈立麻前往五台山举办大型斋会,再次为太祖和马皇后祈福,赏赐非常丰厚。永乐六年四月,哈立麻告辞回去,成祖又赏赐给他金币、佛像,还派宦官护送他。从那以后,一直到正统末年,乌斯藏来进贡八次。后来,大宝法王去世,很长时间没有来进贡。弘治八年,王葛哩麻巴才派使者来进贡。弘治十二年,进贡了两次,礼部官员认为一年进贡两次不符合规定,请求减少对他们的赏赐,朝廷听从了这个建议。


正德元年,乌斯藏来进贡。正德十年,又来进贡。当时武宗被身边亲信的话迷惑,说乌斯藏的僧人中有人能知晓前世、今生、来世的事情,当地人都称他们为活佛,武宗很高兴,想要见一见。武宗考察永乐、宣德年间陈诚、侯显出使番邦的旧事,命令宦官刘允乘坐驿车前往迎接。内阁大臣梁储等人说:“西番的宗教,荒诞不经。我们祖宗在位的时候虽然曾经派遣使者,那是因为天下刚刚平定,借此来教化开导愚昧之人,安抚边远地区,并不是真的相信他们的宗教并且尊崇信奉。天下太平之后,历代皇帝只是在他们来朝见的时候进行赏赐,从来没有轻易地派遣使者,长途跋涉前往他们的地方。现在突然派皇帝身边的侍从去送幡幢,朝廷内外听说这件事,没有不感到惊讶的。而且刘允上奏请求几万的盐引,动不动就征调上百艘马船,还允许他自行处置钱财物品,他肯定会携带私盐,骚扰驿站,成为官员和百姓的祸患。如今蜀中的大盗刚刚被平定,创伤还没有恢复。官府已经没有多余的积蓄,肯定会苛刻地向军民征收赋税,这样一来,百姓就会被逼得走投无路,盗贼可能会再次兴起。况且从天全六番出境,要跋涉几万里的路程,历经好几年的时间,一路上根本没有驿站,人马的供给安顿从哪里来呢?如果在半路上遇到贼寇,用什么来抵御呢?这会损害中原大国的体面,招来外番的侮辱,没有一点好处。对于所颁发的敕书,我们不敢撰写拟定。”武宗不听从。礼部尚书毛纪、六科给事中叶相、十三道御史周伦等人一起恳切地劝谏,武宗还是不听。


刘允出发了,他用珍珠串成幡幢,用黄金制作供具,赐给那位僧人金印,犒赏的钱财数以万计,内库的黄金都因此用光了。武宗敕令刘允往返以十年为期限,所携带的茶和盐有几十万斤。刘允到了临清,漕运的船只都被他阻滞了。进入峡江的时候,船太大难以前行,就换成小船,小船相连有二百多里长。等到了成都,他每天要支取官府一百石粮食,一百两蔬菜银,锦官驿供应不过来,就从附近几十个驿站调取物资供应。打造进入番邦的器物,估算价值二十万两白银。当地的守臣极力劝谏,才减到十三万两。工匠们日夜赶工。过了一年多,刘允才率领十名将领、一千名士兵出发,过了两个月进入乌斯藏地区。那个所谓的活佛,害怕被中原朝廷诱骗杀害,藏起来不出来见面。将士们非常生气,想要用武力胁迫他。番人在夜里袭击了他们,抢走了财宝、器械。将领中有两人战死,士兵死了几百人,受伤的人数是死亡人数的一半。刘允骑着快马拼命逃跑,才得以幸免。他回到成都后,告诫部下不要声张,然后用空的公文匣快马奏报朝廷,等奏报到京城的时候,武宗已经去世了。世宗召回刘允,交给司法官员治罪。


嘉靖年间,大宝法王还多次来进贡,一直到神宗朝都没有断绝。当时有个叫锁南坚错的僧人,能知晓过去和未来的事情,被称为活佛,顺义王俺答也非常尊崇信任他。万历七年,俺答以迎接活佛的名义,向西侵犯瓦剌,结果被打败了。这个僧人告诫俺答不要滥杀无辜,劝他向东返回。俺答也劝这个僧人与中原朝廷通好,于是这个僧人从甘州给张居正写信,自称是释迦牟尼比丘,请求通贡,还赠送了礼物。张居正不敢接受,把这件事报告给了神宗。神宗命令他接受礼物,并允许对方进贡。从这以后,中原朝廷也知道了有活佛这个人。这个僧人有奇异的法术,能够让人信服,各个番邦没有不遵从他的教法的,即使是大宝法王以及阐化王等诸王,也都恭敬地自称弟子。从那以后,西方只知道尊崇这个僧人,各个番邦的王只是空有其位,不再能发号施令了。


大乘法王,是乌斯藏的僧人昆泽思巴,他的徒弟也称呼他为尚师。永乐年间,成祖封哈立麻为大宝法王之后,又听说昆泽思巴有道术,就命令宦官带着玺书和银币去征召他。昆泽思巴先派人进贡舍利、佛像,然后就和使者一起入朝。永乐十一年二月,他抵达京城,成祖马上接见了他,赏赐给他藏经、银钞、彩色丝绸、鞍马、茶果等物品,封他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演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让他统领天下佛教事务,赐给他印信、诰命、袈裟、幡幢、鞍马、伞盖等器物,对他的礼遇仅次于大宝法王。第二年,昆泽思巴告辞回去,赏赐比之前更加丰厚,成祖还命令宦官护送他。之后,他多次来进贡,成祖也先后命令宦官乔来喜、杨三保带着佛像、法器、袈裟、禅衣、绒锦、彩色丝绸等物品赏赐给他。洪熙、宣德年间,他都来进贡。


成化四年,大乘法王完卜派使者来进贡。礼部官员说使者没有法王的印文,而且是从洮州进入的,不符合规定,应该减少赏赐物品。使者说,他们居住的地方离乌斯藏有二十多程的路程,历经五年才到达京城,而且这次进贡的马很多,请求给予全部赏赐,于是朝廷下令酌情增加赏赐。成化十七年,又来进贡。


弘治元年,大乘法王桑加瓦派使者来进贡。按照旧例,法王去世后,他的徒弟自行继承,不需要朝廷下令。弘治三年,辅教王派使者进贡,上奏举荐大乘法王继承职位。孝宗只是接受了进贡,赏赐后就打发使者回去了,没有下令让其继承职位。


正德五年,大乘法王派他的徒弟绰吉我些儿等人,从河州卫前来进贡。礼部官员认为他们走的不是规定的进贡路线,请求减少对他们的赏赐,并惩治指挥徐经的罪行,朝廷听从了这个建议。不久,绰吉我些儿得到武宗的宠爱,也被封为大德法王。正德十年,僧人完卜锁南坚参巴尔藏卜派使者来进贡,请求继承大乘法王的职位。礼部官员没有仔细核查,竟然答应了他。嘉靖十五年,大乘法王和辅教王、阐教王一起来进贡,使者多达四千多人。世宗因为人数超过限额,减少了赏赐,并惩治了四川三司官员随意送他们来进贡的罪行。


当初,成祖封阐化等五王,他们各自都有分封的领地,只有两位法王作为游僧,居无定所,所以他们的进贡期限不在三年一贡的范围内。然而整个明朝时期,他们进贡从未断绝。


大慈法王,名叫释迦也失,也是乌斯藏的僧人,被称为尚师。永乐年间,成祖封了两位法王之后,他们的徒弟都争着想见天子以获得恩宠,于是来的人接连不断。释迦也失在永乐十二年入朝,受到的礼遇仅次于大乘法王。第二年,成祖封他为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赐给他印信、诰命。永乐十四年,释迦也失告辞回去,成祖赏赐给他佛经、佛像、法仗、僧衣、绮帛、金银器,还亲自写了赞词赐给他,他的徒弟们因此更加觉得荣耀。第二年,他派使者来进贡。永乐十七年,成祖命令宦官杨三保带着佛像、衣物、丝绸去赏赐给他。永乐二十一年,又来进贡。宣德九年,他入朝,宣宗把他留在京城,命令成国公朱勇、礼部尚书胡濙拿着符节,册封他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慧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


宣宗去世后,英宗继位,礼部官员先上奏请求裁减六九十名番僧,正统元年又提出同样的请求。英宗命令大慈法王和西天佛子的待遇照旧,其余的番僧都遣送回去,不愿意回去的就减少酒食和粮食供应,从这以后,京城的番僧稍微少了一些。西天佛子,是能仁寺的僧人智光,他原本是山东庆云人。洪武、永乐年间,多次奉命出使西方国家。成祖赐给他国师的称号,仁宗又加封他为圆融妙慧净觉弘济辅国光范演教灌顶广善大国师,赐给他金印、冠服、金银器。到这时又加封为西天佛子。


当初,太祖招揽番僧,原本是想借助他们教化愚昧的百姓,消除边境的祸患,授予国师、大国师称号的不过四五个人。到了成祖的时候,更加尊崇佛教,除了阐化等五王以及两位法王之外,授予西天佛子称号的有两人,灌顶大国师称号的有九人,灌顶国师称号的有十八人,其他的禅师、僧官多得数都数不清。他们这些人在道路上往来交错,在外面骚扰驿站,在朝廷内耗费官府财物,官府和百姓都被搅得不得安宁,但是成祖并不在意。不过,来的番僧还是会马上被遣送回去。等到宣宗的时候,番僧就长时间留在京城,耗费的财物更多了。英宗初年,虽然遣散了很多番僧,但后来加封称号的也不少。景泰年间,封番僧沙加为弘慈大善法王,班卓儿藏卜为灌顶大国师。英宗复辟之后,致力于反对景帝的政策,把法王降为大国师,大国师降为国师。


成化初年,宪宗又喜欢番僧,来的番僧一天比一天多。答刂巴坚参、劄实巴、领占竹等人,凭借秘密教得到宪宗的宠幸,都被封为法王。其次被封为西天佛子,其他被授予大国师、国师、禅师称号的人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各地的奸民投靠他们做弟子,就能在官府吃饭,每年耗费的钱财数以万计。朝廷大臣多次进谏,宪宗全都拒绝,根本不听。孝宗即位后,清理裁减番僧,法王、佛子以下的,都依次降职,把他们驱逐回本土,收回他们的印信、诰命,从这以后,京城又变得清净了。


弘治六年,孝宗被身边亲信的话迷惑,下令把领占竹等人召到京城。谏官们纷纷上奏极力劝谏,这件事才作罢。弘治十三年,孝宗下令为已故的西天佛子著癿领占建造佛塔。工部尚书徐贯等人说,这个僧人对国家没有什么益处,给他建造坟墓就可以了,不应该建造佛塔,孝宗没有听从。不久,又任命那卜坚参等三人为灌顶大国师。孝宗去世后,礼部官员请求废除异教,这三个人都被降为禅师。


不久之后,武宗被奸佞之臣迷惑,又把领占竹召到京城,任命他为灌顶大国师,把之前降为禅师的三个人任命为国师。武宗喜欢学习番语,把番僧召进豹房,从此番僧又兴盛起来。封那卜坚参和劄巴藏卜为法王,那卜领占和绰即罗竹为西天佛子。后来,又封领占班丹为大庆法王,发给番僧三千张度牒,听任他们自行剃度僧人。有人说,大庆法王就是武宗给自己取的名号。


绰吉我些儿,是乌斯藏的使臣,他留在豹房,受到武宗的宠爱,被封为大德法王。他请求让自己的两个徒弟担任正副使者,回到本土,按照大乘法王的惯例入朝进贡,并且为这两个人请求国师的诰命,到番邦去设茶礼。礼部尚书刘春等人坚决反对,武宗不听。刘春等人又说:“乌斯藏远在西方,那里的人性情极其野蛮粗犷。虽然朝廷设置了四位王来安抚教化他们,但是他们来进贡也必须有所节制。如果让他们带着茶叶前往,赐予他们诰命,他们可能会假传圣旨去诱惑各个番邦,胡乱提出请求。答应他们就不符合规定,不答应就会引发争端,危害难以尽述。”武宗这才取消了设茶敕的决定,但还是给了他们诰命。武宗当时越来越喜欢异教,经常穿着番僧的衣服,诵读研习他们的经文,还在内厂演示教法。绰吉我些儿等人出入豹房,和有权势受宠幸的人混在一起,气焰十分嚣张。等到这两人乘坐驿车回去时,所经过的地方都受到骚扰,官府和百姓都深受其害。


世宗即位后,又裁减番僧,法王以下的都被斥退。后来世宗尊崇道教,更加排斥佛教,从这以后,番僧很少有到中国来的了。


阐化王,是乌斯藏的僧人。当初,洪武五年,河州卫上奏说:“乌斯藏怕木竹巴这个地方,有个僧人叫章阳沙加监藏,元朝时被封为灌顶国师,深受番人推崇信服。现在朵甘的酋长赏竹监藏和管兀儿交战,如果派遣这个僧人去安抚晓谕,朵甘肯定会归附朝廷。”太祖听从了这个建议,依旧封章阳沙加监藏为灌顶国师,派使者赐给他玉印、彩色丝绸。第二年,这个僧人派酋长锁南藏卜进贡佛像、佛书、舍利。当时太祖正命令佛宝国师招抚番人,于是怕木竹巴的僧人等自称辇卜阇,派使者进献表文和土特产。太祖优厚地赏赐了他们。辇卜阇,是当地为首的僧人的称呼。洪武八年正月,朝廷设置怕木竹巴万户府,任用番人酋长为长官。不久章阳沙加去世,朝廷授予他的徒弟锁南紥思巴噫监藏卜为灌顶国师。洪武二十一年,锁南紥思巴噫监藏卜上表称病,举荐他的弟弟吉剌思巴监藏巴藏卜代替自己,朝廷于是授予吉剌思巴监藏巴藏卜灌顶国师的职位。从那以后,每三年进贡一次。


成祖即位后,派僧人智光前往赏赐。永乐元年,阐化王派使者入朝进贡。永乐四年,被封为灌顶国师阐化王,赐给螭纽玉印,白金五百两,华丽的衣服三套,锦帛五十匹,巴茶二百斤。第二年,成祖命令他和护教、赞善二王,必力工瓦国师以及必里、朵甘、陇答各卫,川藏各族,重新设置驿站,打通往来的道路。永乐十一年,宦官杨三保出使乌斯藏回来,阐化王派侄子劄结等人跟着他入朝进贡。第二年,成祖又命令杨三保前往乌斯藏,让阐化王和阐教、护教、赞善三王以及川卜、川藏等地共同修缮驿站,那些毁坏的驿站都修复了。从那以后,道路畅通无阻,使臣往来几万里,都不用担心遇到盗贼。此后,阐化王进贡越来越频繁。成祖嘉奖他的诚心,又命令杨三保带着佛像、法器、袈裟、禅衣以及绒锦、彩色丝绸前往慰劳。之后,又命令宦官戴兴前往赏赐彩色丝绸。


宣德二年,朝廷命令宦官侯显前往赏赐绒锦、彩色丝绸。阐化王的贡使曾经殴打并杀死驿站官员的儿子,宣宗因为他们无知,把他们遣送回去,只是敕令阐化王告诫约束手下而已。宣德九年,贡使回去时,用朝廷赏赐的物品换茶叶。走到临洮的时候,当地官府把这些茶叶没收了,还扣押了贡使,然后请示朝廷。宣宗下诏释放贡使,归还茶叶。


正统五年,阐化王去世。朝廷派两名禅师担任正副使者,封他的侄子吉剌思巴永耐监藏巴藏卜为阐化王。使臣私自购买了价值几万的茶叶和彩色丝绸,让官府帮忙运送。礼部官员请求禁止这种行为,英宗念及他们是远方的人,只让他们自己雇车船运输。不久,阐化王又去世了,桑儿结坚昝巴藏卜继承了王位。


成化元年,礼部上奏说:“宣德、正统年间,各个番邦进贡的人数不过三四十人,景泰时期是原来的十倍,天顺时期是原来的百倍。现在贡使刚到,请求敕令晓谕阐化王,让他按照洪武年间的旧制,每三年进贡一次。”朝廷听从了这个建议。成化五年,阐化王去世,朝廷命令他的儿子公葛列思巴中柰领占坚参巴儿藏卜继承王位。派去进贡的僧人,回到西宁后,留在寺里不离开,还冒名进贡,把朝廷赏赐的玺书、财物都藏了起来。阐化王派手下三个人去催促,这个僧人把他们关在房间里,还挖了其中两个人的眼睛。有一个人逃了出来,向都指挥孙鉴告状。孙鉴把这个僧人抓起来关进监狱,但是收受了他徒弟的贿赂,又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下令让四川巡按审讯治罪,判了四个僧人死刑,孙鉴也将被逮捕治罪,恰逢大赦,他们都被赦免了。


成化十七年,因为长河西的很多番邦常常假冒番王的名义来朝贡,朝廷命令给阐化、赞善、阐教、辅教四王颁发敕书和勘合,用来防止欺诈假冒的行为。成化二十二年,阐化王派了四百六十人来进贡,守边大臣遵照新的规定,只接纳了一百五十人。礼部官员认为使者已经入境,很难坚决拒绝,请求顺应他们的情况全部接纳,算作以后两次进贡的人数,朝廷听从了这个建议。


弘治八年,阐化王派僧人来进贡,回去的时候到了扬州广陵驿,遇到大乘法王的贡使,他们一起杀牲喝酒,三天都不离开。看到其他使者的船来了,就用石头扔过去,不让船靠近岸边。知府唐恺到驿站去呼喊他们的船夫并告诫他们,这些僧人却拿着兵器大声叫嚷着冲了进来。唐恺赶紧逃跑躲避,差役们奋力搏斗才幸免于难,但受伤的人很多。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命令惩治翻译和护送人员的罪行,派人晓谕阐化王让他自行处置使者。当时阐化王去世了,他的儿子班阿吉江东劄巴请求继承王位,朝廷派两名番僧作为正副使者前往册封。等他们到的时候,新王也死了,新王的儿子阿往劄失劄巴坚参马上就想接受册封,这两名使者不得已就授予了他,然后准备了谢恩的礼物,还献上他父亲所领取的勘合印章作为凭证。到了四川,守边大臣弹劾他们擅自册封,将他们逮捕治罪,判处斩首,后来减免死罪,改为戍守边疆,副使以下的人都被赦免了。


正德三年,礼部官员因为贡使超过了限额,让他们把这次超额的人数算作后年应进贡的人数。嘉靖三年,阐化王和辅教王以及大小三十六个番邦请求入朝进贡。礼部官员因为这些番邦没有写清楚地名、族氏,让守边大臣核实后上报。嘉靖四十二年,阐化王等诸王派使者入朝进贡并请求册封。礼部官员按照旧例,派了二十二名番僧作为正副使者,序班朱廷对监督这件事。这些人在半路上大肆骚扰,不听从朱廷对的约束,朱廷对回来后,报告了他们的情况。礼部官员请求以后册封番王,就把诰敕交给使者带回去,或者交给守边大臣,挑选靠近边境的僧人送去赏赐。册封各个藏地的王不再派遣京城寺院的番僧,就是从这时开始的。番人向来把入朝进贡当作获取利益的途径,虽然朝廷多次申明约束规定,但来的人却日益增多。隆庆三年,朝廷再次规定阐化、阐教、辅教三王,都三年进贡一次,贡使各一千人,一半人给予全额赏赐,一半人减少赏赐。给予全额赏赐的人中派八人前往京城,其余的人留在边境上。这就成为了固定的制度。


万历七年,贡使说阐化王的长子札释藏卜请求继承职位,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过了很久,札释藏卜去世,他的儿子请求继承王位。神宗答应了,但制书只称他为阐化王。后来因为内阁大臣沈一贯的建议,加称为乌斯藏怕木竹巴灌顶国师阐化王。此后,阐化王一直进贡,没有停止。他们进贡的物品有画佛、铜佛、铜塔、珊瑚、犀角、氆氇、左髻毛缨、足力麻、铁力麻、刀剑、明甲胄之类,其他诸王进贡的物品也和这些差不多。


赞善王,是灵藏的僧人。灵藏这个地方在四川边境以外,比乌斯藏离内地更近一些。成祖即位后,命令僧人智光前往出使。永乐四年,当地的僧人著思巴儿监藏派使者入朝进贡,朝廷任命他为灌顶国师。第二年,封他为赞善王,依旧保留国师的称号,赐给他金印、诰命。永乐十七年,宦官杨三保前往出使。洪熙元年,赞善王去世,他的侄子喃葛监藏继承王位。宣德二年,宦官侯显前往出使。正统五年,赞善王上奏说自己年老,请求让长子班丹监坐刂代替自己。英宗没有答应他的请求,而是授予他的儿子为都指挥使。


当初,赞善王入朝进贡没有固定的时间,从永乐到正统年间,有时隔一年来一次,有时一年来两次。而历朝历代派使者前往赏赐的物品,有金币、宝钞、佛像、法器、袈裟、禅服等,各种各样。到成化元年才确定了三年进贡一次的制度。


成化三年,朝廷命令塔儿把坚粲继承赞善王的封号。按照旧例,册封番王的诰敕和币帛要派官员送去赏赐,到这时因为西部边境战事频繁,礼部官员请求把这些交给使者带回去,朝廷同意了。


成化五年,四川都司上奏说,赞善王等诸王不遵守规定,派使者率领各寺的番僧一百三十二人入朝进贡,而且没有番王的印文,现在只留下十多个人看守贡物,其余的人已经遣送回去了。礼部官员说:“番地广阔遥远,番王也很多,如果按照规定同时入朝进贡,那么内地郡县就会因供给负担过重而疲惫。不如让诸王在应该进贡的年份,各自准备好印文,依次前来。现在贡使已经到了,很难违背他们的意愿。请求允许把这次当作明年应进贡的人数。”朝廷批复同意。


成化十八年,礼部官员说:“番王三年进贡一次,贡使一百五十人,这是固定的制度。最近赞善王连续两次进贡,已经来了四百十三人。现在又请求封王、继承王位,还派了一千五百五十人来,这违反了规定,应该拒绝。请求允许他们封王、继承王位的请求,把三百人算作以后两次进贡的人数,其余的人都遣送回去。”朝廷也批复同意。于是封喃葛坚粲巴藏卜为赞善王。弘治十六年,赞善王去世,朝廷命令他的弟弟端竹坚昝继承王位。嘉靖以后,赞善王依旧按照规定入朝进贡。


护教王,名叫宗巴斡即南哥巴藏卜,是馆觉的僧人。成祖即位初期,僧人智光出使到他的领地。永乐四年,他派使者入朝进贡,朝廷下诏授予他灌顶国师的称号,赐给他诰命。第二年,又派使者入朝答谢,被封为护教王,赐给他金印、诰命,依旧保留国师的称号。此后,他就频繁地入朝进贡。永乐十二年,护教王去世,朝廷命令他的侄子干些儿吉剌思巴藏卜继承王位。洪熙、宣德年间,护教王都来进贡。后来,护教王去世,没有继承人,他的爵位就断绝了。


阐教王,是必力工瓦的僧人。成祖即位初期,僧人智光带着敕令进入番地,必力工瓦的国师端竹监藏派使者入朝进贡。永乐元年,使者到达京城,成祖很高兴,设宴款待并赏赐后送他们回去。永乐四年,又来进贡,成祖优厚地赏赐了他们,还赐给该国师大板的达、律师锁南藏卜衣物和丝绸。永乐十一年,端竹监藏被加封为灌顶慈慧净戒大国师,朝廷又封他的僧人领真巴儿吉监藏为阐教王,赐给他印信、诰命、彩色丝绸。此后,阐教王每年进贡一次。杨三保、戴兴、侯显出使的时候,都带着金币、佛像、法器赏赐给他。


宣德五年,阐教王去世,朝廷命令他的儿子绰儿加监巴领占继承王位。过了很久,绰儿加监巴领占去世,朝廷命令他的儿子领占叭儿结坚参继承王位。成化四年,听从礼部官员的建议,重申三年进贡一次的制度。第二年,阐教王去世,朝廷命令他的儿子领占坚参叭儿藏卜继承王位。成化二十年,宪宗派番僧班著儿带着玺书、勘合前往赏赐。这个僧人害怕远行,走到半路上,伪造阐教王的印信、番文回去复命,朝廷下诏将他逮捕治罪。


正德十三年,朝廷派番僧领占劄巴等人去册封阐教王的新王。领占劄巴等人请求三十艘马快船装载食盐,作为进入番地买路的费用。户科、户部一起上奏谏诤,武宗没有听从。领占劄巴等人在路上不断索取,没有满足的时候,到了吕梁,他们殴打管理洪事的主事李瑜,差点把他打死,非常蛮横。一直到嘉靖时期,阐教王都不断地进贡。


辅教王,是思达藏的僧人。思达藏这个地方比乌斯藏离内地更远。成祖即位后,命令僧人智光带着诏书去招抚,赏赐给他们银币。永乐十一年,封当地的僧人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赐给他诰命、印信、彩色丝绸,双方多次互通贡使。杨三保、侯显都前往他的国家赏赐,待遇和其他法王一样。景泰七年,辅教王的使者来进贡,说自己年老,请求让儿子喃葛坚粲巴藏卜代替自己。英宗听从了他的请求,封喃葛坚粲巴藏卜为辅教王,赐给他诰命、敕书、金印、彩色丝绸、袈裟、法器。让灌顶国师葛藏、右觉义桑加巴担任正、副使者前往册封。他们到了四川,雇了很多牛马,用来运载私人物品。礼部官员请求治他们的罪,当时英宗刚刚复辟,下令收回他们的敕书,减少一半的供应。


成化五年,辅教王去世,朝廷命令他的儿子喃葛劄失坚参叭藏卜继承王位。成化六年,重申旧制度,三年进贡一次,人数最多不超过一百五十人,从四川雅州进入。国师以下的人不许进贡。弘治十二年,辅教王等四王以及长河西宣慰司同时入朝进贡,使者多达二千八百多人。礼部官员因为供应费用太高,请求敕令四川守边大臣遵守规定遣送他们,违反规定的就拒绝接纳,朝廷听从了这个建议。历经正德、嘉靖时期,辅教王一直进贡没有断绝。


西天阿难功德国,是西方的番国。洪武七年,该国国王卜哈鲁派他的讲主必尼西来朝廷朝见,进贡土特产以及解毒的药石。太祖下诏赏赐给他有花纹的丝绸、禅衣以及布帛等物品。之后,这个国家就再也没有来过。


还有和林国师朵儿只怯烈失思巴藏卜,也派他的讲主汝奴汪叔来朝廷朝见,献上铜佛、舍利、白哈丹布以及元朝授予的一枚玉印、一枚玉图书、四枚银印、五枚铜印、三面金字牌,太祖命令设宴款待并赏赐后送他们回去。第二年,国师来朝廷朝见,又献上佛像、舍利、两匹马,太祖赏赐给他有花纹的丝绸、禅衣。和林,就是元太祖原来的都城,在极北之地,不属于西番,但那里的国师是番僧。他和国师和西天阿难功德国同时来进贡,之后也没有再来过。


尼八剌国,在各个藏地的西边,离中国非常遥远。这个国家的国王都是由僧人担任。洪武十七年,太祖命令僧人智光带着玺书、彩色丝绸前往,并且让他出使邻国地涌塔国。智光精通佛教经典,富有才华且能言善辩,他宣扬了天子的仁德之意。尼八剌国的国王马达纳罗摩派使者跟着智光入朝,进贡金塔、佛经以及名马、土特产。洪武二十年,使者到达京城。太祖很高兴,赐给他们银印、玉图书、诰命、符验以及幡幢、彩色丝绸。洪武二十三年,又来进贡,太祖额外赐给他们玉图书、红罗伞。在太祖在位期间,尼八剌国几年进贡一次。成祖又命令智光出使这个国家。永乐七年,尼八剌国派使者来进贡。永乐十一年,成祖命令杨三保带着玺书、银币赏赐给尼八剌国的新国王沙的新葛以及地涌塔国的国王可般。第二年,他们又派使者来进贡。朝廷封沙的新葛为尼八剌国王,赐给他诰命以及镀金银印。永乐十六年,他们派使者来进贡,成祖命令宦官邓诚带着玺书、锦绮、纱罗去回访。邓诚所经过的罕东、灵藏、必力工瓦、乌斯藏以及野蓝卜纳等地,都进行了赏赐。宣德二年,朝廷又派宦官侯显赏赐给尼八剌国国王绒锦、纻丝,给地涌塔国国王的赏赐也是如此。从那以后,尼八剌国的贡使就再也没有来过。


还有速睹嵩国,也是西方的国家。永乐三年,朝廷派行人连迪等人带着敕令去招抚,赏赐给他们银钞、彩色丝绸。但该国的酋长因为路途遥远没有来。


朵甘,在四川边境以外,南边和乌斯藏接壤,是唐朝时吐蕃的属地。元朝在这里设置宣慰司、招讨司、元帅府、万户府,分别统领当地民众。


洪武二年,太祖平定陕西后,就立即派遣官员带着诏书去招抚朵甘。又派员外郎许允德告知当地酋长,让他们推举元朝旧官前往京城。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以及原国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人在洪武六年春天入朝,呈上所推举的六十人名单。太祖很高兴,设置了两个指挥使司,分别是朵甘、乌斯藏,还设了两个宣慰司、一个元帅府、四个招讨司、十三个万户府、四个千户所,任用他们推举的官员担任相应职务。朝廷大臣说,来朝见的人授职,不来的不应给予官职。太祖说:“我以诚心待人。他们若不诚心,理亏在他们。人家不远万里来朝见,等他们再次请求授职,岂不是辜负了远方之人归附的心意。”于是给他们都授予了官职。太祖下诏说:“我朝承受天命,统治天下,以恩义安抚善良之人,用武力威慑不服之人。只要在国家疆域之内,都一视同仁。近来摄帝师喃加巴藏卜率领他推举的原国公、司徒、宣慰、招讨、元帅、万户等人,从远方来朝见。我赞赏他们识天命,不劳烦军队征讨,共同进献职方之贡。现已授予国师以及原国公等人指挥同知等官职,都赐予诰命和印信。从今往后,为官者务必遵守朝廷法规,安抚地方。僧人要秉持教化引导的诚心,带领百姓向善,共享太平,永享福祉,这难道不是美事吗?”之后设宴款待并赏赐他们,送他们回去。当初,元朝尊崇番僧为帝师,授予其徒弟国公等爵位,所以前来归降的人沿袭旧有称号。


锁南兀即尔前来归附朝廷,被授予朵甘卫指挥佥事一职。他献上元朝司徒银印,太祖下令晋升他为指挥同知。不久,朵甘宣慰赏竹监藏推举首领中可担任指挥、宣慰、万户、千户的有二十二人。太祖下诏听从他的请求,铸造相应官署的印信赐予他们。于是将朵甘、乌斯藏两个卫改为行都指挥使司,任命锁南兀即尔为朵甘都指挥同知,管招兀即尔为乌斯藏都指挥同知,并且赐予银印。又在河州设立西安行都指挥使司,兼管朵甘和乌斯藏两个行都指挥使司。之后,佛宝国师锁南兀即尔等人派使者来朝见,上奏推举原官员赏竹监藏等五十六人。太祖下令增设朵甘思宣慰司以及招讨司等机构。招讨司有六个,分别是朵甘思、朵甘陇答、朵甘丹、朵甘仓溏、朵甘川、磨儿勘;万户府有四个,分别是沙儿可、乃竹、罗思端、列思麻;千户所有十七个。任命赏竹监藏为朵甘都指挥同知,其余人分别授予不同官职。从那以后,各个番邦进贡都非常恭谨。


洪武八年,设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不久又设置陇答卫指挥使司。洪武十八年,任命班竹儿藏卜为乌斯藏都指挥使。于是重新确定官员品级,规定自都指挥以下的官职都可以世袭。没过多久,又把乌斯藏俺不罗卫改为行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六年,西番思曩日等部族派使者进贡马匹,太祖下令赐予金铜信符、有花纹的丝绸、成套衣服,允许他们前来朝贡。


永乐元年,将必里千户所改为卫,之后又设置乌斯藏牛儿宗寨行都指挥使司,还设置了上邛部卫,都任用番人担任官职。永乐十八年,成祖认为西番都已纳入版图,而最远的白勒等一百多个寨子还未归附,便派使者前往招抚,这些寨子大多也来进贡。成祖认为番邦的习俗是只听从僧人的话,于是赐给番僧国师等美号,赐予诰命和印信,让他们每年来朝见。从此,前来的番僧日益增多,到宣德朝时,对他们的礼遇更加优厚。宣德九年,成祖命令宦官宋成等人带着玺书、赏赐物品前往西番,敕令都督赵安率兵护送他们到毕力术江。


正统初年,因为供给费用过高,朝廷稍微削减了对番邦的赏赐。当时有番邦首领给松潘守将赵得写信,说想要入朝,但被生番阻拦,请求派兵开路。英宗下诏让赵得派使者去招抚生番,于是相继来朝贡的有八百二十九寨,朝廷赏赐后将他们送回。天顺四年,四川三司上奏说:“最近接到敕书,规定番僧朝贡入京的人数不得超过十人,其余的人留在边境等待赏赐。如今蜀地遭遇灾害,若把他们都留在边境,动不动就要滞留数月,官府难以承担供给费用。应该按照正统年间的制度,设宴款待后送他们回去。”朝廷批复同意。


成化三年,阿昔洞诸族的土官说:“西番大小二姓作恶,杀了他们都不怕。只有国师、喇嘛劝化,他们才会真心信服。”于是朝廷晋升禅师远丹藏卜为国师,都纲子瑺为禅师,让他们去教化西番。成化六年,重申各个番邦三年进贡一次的规定,国师以下的人不许进贡,此后贡使逐渐减少。


当初,太祖认为西番地域广阔,百姓粗犷剽悍,想要分散他们的势力、削弱他们的力量,使他们不成为边境祸患,所以来归附的人都授予官职。又因为西番人都吃肉,依赖中原的茶叶为生,所以在天全六番设置茶课司,让他们用马匹来换茶叶,而且对来进贡的人还额外赏赐茶叶和布帛。各个番邦贪恋进贡和贸易的利益,并且想要保住世袭的官职,所以不敢反叛。到成祖时,又加封法王以及大国师、西天佛子等称号,使他们相互教化引导,共同尊崇中原朝廷,因此西部边境安定,整个明朝都没有番寇的祸患。


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在四川边境以外,此地与乌斯藏相通,唐朝时是吐蕃属地。元朝在这里设置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六个安抚司,隶属于吐蕃宣慰司。


洪武年间,当地打煎炉、长河西的土官元朝右丞剌瓦蒙派他的理问高惟善来朝廷朝见,进贡土特产,太祖设宴款待并赏赐后送他回去。洪武十六年,剌瓦蒙又派高惟善以及侄子万户若剌来进贡。太祖下令设置长河西等处军民安抚司,任命剌瓦蒙为安抚使,赏赐有花纹的丝绸四十八匹,钞二百锭,授予高惟善礼部主事之职。洪武二十年,派高惟善招抚长河西、鱼通、宁远等地,第二年高惟善回朝,上奏说:“安边的方法,在于治理屯田守备,并且要恩威并施。屯田守备坚固,即便地处偏远也能有成效;恩威不周全,即便距离近也没有益处。如今鱼通、九枝的疆土以及岩州、杂道两个长官司,东边与碉门、黎、雅相邻,西边连接长河西。唐朝时吐蕃强盛,宁远、安靖、岩州的汉民,常常被吐蕃驱赶到九枝、鱼通,防守汉地边境。元朝初年设置两个万户府,还与盘陀、仁阳设立寨栅,让边民戍守。后来各部落率众攻打仁阳等寨栅。等到川蜀发生战乱,他们又趁机侵犯雅、邛、嘉等州。洪武十年,这些地方才跟随碉门土酋归附朝廷。岩州、杂道两个长官司自本朝设立以来,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官员和百姓依旧互不统属。这是因为没有统管的机构,他们肆意妄为,沿袭了旧有的弊病。这些距离近且已经归附的地方尚且如此,那些距离远还未归附的地方又怎么会臣服呢?况且岩州、宁远等地,是古代的州治所在地。如果派兵戍守,就地修筑城堡,开垦山田,让近处的人受到教化率先归附,远处的人畏惧威严前来归顺,西域太平的时候,他们可以为我们服徭役,有战事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冲锋在前。长久地安抚他们,他们都会为我们所用。按照我的建议,有六点好处。


其一,此地连通乌斯藏、朵甘,镇守安抚长河西,可拓展土地四百多里,得到番民二千多户。这不仅能成为黎、雅的屏障,蜀地也永远没有西边的忧患了。


其二,番民居住的老思冈地区,土地贫瘠但人口繁多,他们专门从事碉门乌茶、蜀地细布的贸易,交换羌人的货物维持生计。如果在岩州设立市场,那么这些人的衣食都要依赖我们,哪敢为非作歹。


其三,以长河西、伯思东、巴猎等八千户作为外番的犄角之势,防御必定稳固。然后招抚远方的番邦,如果他们不来,就让这八千户在近处作为内应,在远处作为向导,这就是所谓的以蛮攻蛮,确实是控制边境的好办法。


其四,天全六番招讨司八乡的百姓,应该免除他们的徭役,专门让他们蒸造乌茶,运到岩州,设置仓库储存,用来交换番马。与在雅州换马相比,利润翻倍。而且岩州与打煎炉原来换马的地方相距很近,但岩州的马价更高,那么番民就会像蚂蚁追逐甜食一样,纷纷前来交易。


其五,岩州设立仓库换马后,番民运茶出境,要加倍征收赋税,其他货物来的也会增多。另外,鱼通、九枝蛮民所种的山田,往年都不征税。如果让他们每年缴纳租米,并且让军士开垦大渡河两岸的荒田,也可以供给戍守的官军。


其六,碉门到岩州的道路,应该下令修缮拓宽,方便人马往来。还要根据路程远近,平均设置邮传,与黎、雅的烽火台相互呼应。这样就可以防范变乱,边境就没有忧患了。”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后来建昌酋月鲁帖木儿反叛,长河西的各个酋长暗中归附他,不再来朝贡,太祖大怒。洪武三十年春,太祖对礼部大臣说:“当今天下统一,四方万国都按时进贡。像乌斯藏、尼八剌国,它们的地域极其遥远,尚且三年来朝见一次。只有打煎炉长河西的土酋,在外依附月鲁帖木儿、贾哈剌,不臣服于我朝。若兴兵讨伐,交战之下,必定死伤众多。应该派人告知他们的酋长。如果他们听从命令前来朝见,一律以恩义相待;如果不思悔改,就发兵三十万,声讨他们的罪行前去征伐。”礼部大臣按照太祖的旨意起草文书,派人快马送去晓谕。当地酋长害怕了,马上派使者入朝进贡谢罪。太祖赦免了他们,设置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任命当地酋长为宣慰使,从那以后,他们进贡从不间断。当初,鱼通、宁远、长河西原本各自为部,到这时才合并为一个。


永乐十三年,贡使上奏说:“西番没有其他特产,只能用马匹交换茶叶。近年来朝廷禁止,我们生计实在艰难,请求依旧允许我们用马换茶。”成祖听从了他们的请求。永乐二十一年,宣慰使喃哩等二十四人来朝廷进贡马匹。正统二年,喃哩去世,他的儿子加八僧继承职位。成化四年,重申各个番邦三年进贡一次的命令,只有长河西依旧每年进贡一次。成化六年,颁布规定,长河西两年或三年进贡一次,贡使不得超过一百人。成化十七年,礼部大臣说:“乌斯藏在长河西的西边,长河西在松潘、越巂的南边,土地接壤,容易混淆。乌斯藏的各个番王按惯例三年进贡一次,他们因为路途艰险来的人少,而长河西的番僧常常伪造各个番王的文书,入朝进贡骗取赏赐。请求给各个番王以及长河西、董卜韩胡颁发敕书和勘合,由边臣审核查验,才允许他们进入,这样或许能避免欺诈的弊病。如果道路受阻,不许补贡。”朝廷听从了这个建议。成化十九年,长河西部内的灌顶国师派僧徒来进贡,人数多达一千八百人,守边大臣弹劾他们违反规定。朝廷下诏只接纳五百人,其余的都遣送回去。成化二十二年,礼部大臣说:“长河西因为黎州大渡河发生贼寇侵扰,连年未能进贡,现在前来补进三年的贡物。按照规定,道路受阻的不能再补贡。但如今贡物已到,应该顺应他们的心意接纳,不过要酌情减少赏赐。”朝廷批复同意。


弘治十二年,礼部大臣说:“长河西以及乌斯藏的各个番邦,同时来进贡,使者多达二千八百多人。请求晓谕守边大臣不要随意送他们来。”朝廷也批复同意。然而后来来进贡的人越来越多,终究无法拒绝。嘉靖三年规定,长河西进贡人数不得超过一千人。隆庆三年确定了五百人全额赏赐、只派八人赴京的制度,和阐教王等番邦一样。他们进贡的物品有珊瑚、氆氇之类,都和《阐化王传》中记载的一样。其他番邦的进贡物品也都类似。


董卜韩胡宣慰司,在四川威州的西边,南边与天全六番接壤。永乐九年,酋长南葛派使者进奉表文入朝,进贡土特产。并说答隆蒙、碉门两个招讨使侵犯掠夺邻境,阻断道路,请求朝廷征讨他们。成祖不想用兵,便降下敕令安抚晓谕,让他们每年进贡一次,赐给他们金印、冠带。


正统三年,南葛上奏说自己年老,请求让儿子克罗俄坚粲代替自己,朝廷听从了他的请求。克罗俄坚粲凶狠狡猾,不遵守礼法。正统七年,他请求封王,赐予金印,英宗没有答应。而是晋升他为镇国将军、都指挥同知,让他掌管宣慰司事务,赐给他诰命。克罗俄坚粲更加倚仗权势,多次与杂谷安抚使以及别思寨安抚使饶蛒结怨。正统十年八月,他给四川守边大臣发公文说:“别思寨原本是我父亲南葛的领地,是分给饶蛒父亲的。后来饶蛒掌权,私自向朝廷上奏,得以设立安抚司。近来他伪造宣慰司印信,自称宣慰使,纠集杂谷的各个番邦,想要侵占我的土地。我已经抓住饶蛒,追回了伪造的印信,按照番邦的习俗挖去了他的双眼。特此把情况上报。”守边大臣将此事上奏朝廷。英宗派使者带着敕令斥责他擅自行事,命令他和使者推选饶蛒的族人担任安抚使,依旧管辖原来的土地,并且送还饶蛒,赡养他终身。


正统十三年十月,四川巡按张洪等人上奏说:“最近接到董卜宣慰司的公文说:‘杂谷原来的安抚使阿〈阝票〉的小妾毒死了她的丈夫和儿子,又贿赂威州千户唐泰诬陷我谋反。现在我准备了贡物前来进贡,想从铜门山西边开山修路,请求官军在日驻迎接我。’我们私下认为,杂谷对内与威州、保县相连,对外与董卜韩胡相邻。杂谷势力弱小,想要对抗董卜,实际上倚仗威州、保县。董卜势力强大,想要打通与威州、保县的通道,却受阻于杂谷。因此双方仇杀不断,向来不和。铜门以及日驻等寨子,是杂谷、威州、保县的要害之地。董卜欺负杂谷的妻子儿女势单力薄,又趁着我军远征麓川,假借进贡的名义,想要另辟道路,意在吞并杂谷,陷害唐泰。他的请求不能答应。”于是朝廷让都御史寇深等人商议,最终没有同意董卜韩胡宣慰司的请求。


当时董卜韩胡宣慰司每年都来进贡,所派的僧徒强悍不法,大多携带私人物品,强行索要车船,骚扰沿途,辱骂地方长官。天子听说后很厌恶他们,景泰元年赐下敕令严厉斥责。不久,董卜韩胡宣慰司侵占掠夺杂谷以及达思蛮长官司的土地,抢夺人畜,守边大臣无法制止。景泰三年二月,朝廷商议后认为他们进贡勤勉诚恳,晋升其首领为都指挥使,命令他们归还侵占两个司的土地以及掠夺的百姓。其首领立即奉命照办,只是旧维州的土地还被他们占据着。不久,他们送给四川巡抚李匡银瓮、金珀,请求得到《御制大诰》《周易》《尚书》《毛诗》《小学》《方舆胜览》《成都记》等书籍。李匡将此事上报朝廷,并说:“唐朝时吐蕃请求得到《毛诗》《春秋》。于休烈认为,给他们书籍,会让他们知晓权谋,更加狡诈多变,对中原不利。裴光廷认为,吐蕃长期反叛后刚刚归服,趁着他们上表请求,赐给他们《诗》《书》,能让他们逐渐受到礼教的熏陶,使教化传播到四方。于休烈只知道书籍中有权谋狡诈的内容,却不知道忠信礼义也都源自书籍。唐明皇听从了裴光廷的建议。如今董卜韩胡宣慰司所求的书籍,我认为给予他们比较好。不然他们通过贡使在书店购买,也很容易。只是《方舆胜览》《成都记》记载了地形险要和关塞等内容,不能一概给予。”英宗听从了他的建议。不久,因为董卜韩胡宣慰司归还了侵占的土地,英宗赐下敕令予以奖励。


景泰六年,兵部尚书于谦等人上奏,称董卜韩胡宣慰司僭越自称蛮王,暗中窥探巴、蜀之地,所上奏章言辞多有不恭,还招集众多番邦,大肆制造兵器,叛逆的迹象日益明显,不可不防,应当敕令守边大臣提前做好戒备,英宗采纳了这一建议。


克罗俄坚粲死后,他的儿子劄思坚粲藏卜派使者前来进贡,朝廷任命其为都指挥同知,掌管宣慰司事务。天顺元年,劄思坚粲藏卜派使者入朝进贡,请求封王。朝廷按照他父亲的官职,晋升他为都指挥使,依旧掌管宣慰司事务。


成化五年,四川三司上奏:“保县地处极边之地,永乐五年特意设立杂谷安抚司,让其安抚旧维州各处的蛮寨。后来杂谷与董卜韩胡交战,维州各地都被董卜韩胡侵占掠夺,进贡的道路也被阻断。如今杂谷收复了旧有疆土,准备派使者来进贡,但不知进贡的时间,所以不敢擅自派遣。”宪宗听从礼部官员的建议,允许以三年为进贡周期。此前四年重申各番邦三年进贡一次的规定时,只有董卜韩胡宣慰司被允许每年进贡一次。


成化六年,劄巴坚粲藏卜去世,他的儿子绰吾结言千继承都指挥使一职。弘治三年,绰吾结言千去世,他的儿子日墨劄思巴旺丹巴藏卜派国师进贡珊瑚树、氆氇、甲胄等物品,请求继承父亲的职位,朝廷予以批准,赐给他诰命、敕书、彩色丝绸。弘治九年,日墨劄思巴旺丹巴藏卜去世,他的儿子喃呆请求承袭职位,同样派国师进贡土特产,朝廷下诏授予他父亲的官职。喃呆去世后,他的儿子容中短竹承袭。嘉靖二年再次规定贡使人数不得超过一千人,董卜韩胡宣慰司所隶属的别思寨及加渴瓦寺另行进贡。隆庆二年,董卜韩胡宣慰司及别思寨的贡使多达一千七百余人,朝廷下令给予一半赏赐,只派八人前往京城,这成为定制。一直到万历以后,董卜韩胡宣慰司的朝贡都未曾停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4-27 08:36 , Processed in 0.09043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