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2|回复: 1

列传·东夷列传 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东夷列传全文和白话文

[复制链接]

1312

主题

231

回帖

4552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552
发表于 2024-12-1 12: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列传·东夷列传 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东夷列传全文和白话文

================================================================
列传·东夷列传原文

  夫余 挹娄 高句骊 东沃沮 濊 三韩 倭

  《王制》云:“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

  昔尧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盖日之所出也。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畔。自少康已后,世服王化,遂宾于王门,献其乐舞。桀为暴虐,诸夷内侵,殷汤革命,伐而定之。至于仲丁,蓝夷作寇。自是或服或畔,三百余年。武乙衰敝,东夷浸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

  及武王灭纣,肃慎来献石砮、楛矢。管、蔡畔周,乃招诱夷狄,周公征之,遂定东夷。康王之时,肃慎复至。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穆王后得骥騄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大举兵而灭之。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故致于败。乃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厉王无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宣王复命召分伐而平之。及幽王淫乱,四夷交侵,至齐桓修霸,攘而却焉。及楚灵会申,亦来豫盟。后越迁琅邪,与共征战,遂陵暴诸夏,侵灭小邦。

  秦并六国,其淮、泗夷皆散为民户。陈涉起兵,天下崩溃,燕人卫满避地朝鲜,因王其国。百有余岁,武帝灭之,于是东夷始通上京。王莽篡位,貊人寇边。建武之初,复来朝贡。时辽东太守祭肜威詟北方,声行海表,于是濊、貊、倭、韩,万里朝献,故章、和已后,使聘流通。逮永初多难,始入寇钞;桓、灵失政,渐滋曼焉。

  自中兴之后,四夷来宾,虽时有乖畔,而使驿不绝,故国俗风土,可得略记。东夷率皆土著,憙饮酒歌舞,或寇弁衣锦,器用俎豆。所谓中国失礼,求之四夷者也。几蛮、夷、戎、狄总名四夷者,犹公、侯、伯、子、男皆号诸侯云。

  夫馀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骊,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

  初,北夷索离国王出行,其待兒于后{任女}身,王还,欲杀之。侍兒曰:“前见天上有气,大如鸡子,来降我,因以有身。”王囚之,后遂生男。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复徙于马兰,马亦如之。王以为神,乃听母收养,名曰东明。东明长而善射,王忌其猛,复欲杀之。东明奔走,南至掩淲水,以弓击水,鱼鳖皆聚浮水上,东明乘之得度,因至夫余而王之焉。于东夷之域,最为平敞,土宜五谷。出名马、赤玉、貂豽,大珠如酸枣。以员栅为城,有宫室、仓库、牢狱。其人粗大强勇而谨厚,不为寇钞。以弓矢刀矛为兵。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狗加,其邑落皆主属诸加,食饮用俎豆,会同拜爵洗爵,揖让升降。以腊月祭天,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曰“迎鼓”。是时断刑狱,解囚徒。有军事亦祭天,杀牛,以蹄占其吉凶。行人无昼夜,好歌吟,音声不绝。其俗用刑严急,被诛者皆没其家人为奴婢。盗一责十二。男女淫,皆杀之,尤治恶妒妇,既杀,复尸于山上。兄死妻嫂。死则有椁无棺。杀人殉葬,多者以百数。其王葬用玉匣,汉朝常豫以玉匣付玄菟郡,王死则迎取以葬焉。

  建武中,东夷诸国皆来献见。二十五年,夫余王遣使奉贡,光武厚答报之,于是使命岁通。至安帝永初五年,夫余王始将步骑七八千人寇抄乐浪,杀伤吏民,后复归附。永宁元年,乃遣嗣子尉仇台诣阙贡献,天子赐尉仇台印绶金彩。顺帝永和元年,其王来朝京师,帝作黄门鼓吹、角抵戏以遣之。桓帝延熹四年,遣使朝贺贡献。永康元年,王夫台将二万余人寇玄菟,玄菟太守公孙域击破之,斩首千余级。至灵帝熹平三年,复奉章贡献。夫馀本属玄菟,献帝时,其王求属辽东云。

  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馀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土地多山险。人形似夫余,而言语各异。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处于山林之间,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后。其人臭秽不洁,作厕于中,圜之而居。自汉兴以后,臣属夫馀。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发能入人目。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一尺八寸,青石为镞,镞皆施毒,中人即死。便乘船,好寇盗,邻国畏患,而卒不能服。东夷夫余饮食类皆用俎豆,唯挹娄独无,法俗最无纲纪者也。

  高句骊,在辽东之东千里,南与朝鲜、濊貊,东与沃沮,北与夫余接。地方二千里,多大山深谷,人随而为居。少田业,力作不足以自资,故其俗节于饮食,而好修宫室。东夷相传以为夫余别种,故言语法则多同,而跪拜曳一脚,行步皆走。凡有五族,有消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本消奴部为王,稍微弱,后桂娄部代之。其置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大加、主簿、优台、使者、帛衣先人。武帝灭朝鲜,以高句骊为县,使属玄菟,赐鼓吹伎人。其俗淫,皆洁净自熹,暮夜辄男女群聚为倡乐。好祠鬼神、社稷、零星,以十月祭天大会,名曰“东盟”。其国东有大穴,号禭神,亦以十月迎而祭之。其公会衣服皆锦绣,金银以自饰。大加、主簿皆著帻,如冠帻而无后;其小加著折风,形如弁。无牢狱,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没入妻子为奴婢。其昏姻皆就妇家,生子长大,然后将还,便稍营送终之具。金银财币尽于厚葬,积石为封,亦种松柏。其人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寇钞,沃沮、东濊皆属焉。

  句骊一名貊,有别种,依小水为居,因名曰小水貊。出好弓,所谓“貊弓”是也。

  王莽初,发句骊兵以伐匈奴,其人不欲行,强迫遣之,皆亡出塞为寇盗。辽西大尹田谭追击,战死。莽令其将严尤击之,诱句骊侯驺入塞,斩之,传首长安。莽大说,更名高句骊王为下句骊侯,于是貊人寇边愈甚。建武八年,高句骊遣使朝贡,光武复其王号。二十三年冬,句骊蚕支落大加戴升等万余口诣乐浪内属。二十五年春,句骊寇右北平、渔阳、上谷、太原,而辽东太守祭肜以恩信招之,皆复款塞。

  后句骊王宫生而开目能视,国人怀之,及长勇壮,数犯边境。和帝元兴元年春,复入辽东,寇略六县,太守耿夔击破之,斩其渠帅。安帝永初五年,宫遣使贡献,求属玄菟。元初五年,复与濊貊寇玄菟,攻华丽城。建光元年春,幽州刺史冯焕、玄菟太守姚光、辽东太守蔡讽等,将兵出塞击之,捕斩濊貊渠帅,获兵马财物。宫乃遣嗣子遂成将二千余人逆光等,遣使诈降;光等信之,遂成因据险厄以遮大军,而潜遣三千人攻玄菟、辽东,焚城郭,杀伤二千余人。于是发广阳、渔阳、右北平、涿郡属国三千余骑同救之,而貊人已去。夏,复与辽东鲜卑八千余人攻辽队,杀略吏人。蔡讽等追击于新昌,战殁,功曹耿耗、兵曹掾龙端、兵马掾公孙酺以身扞讽,俱殁于阵,死者百余人。秋,宫遂率马韩、濊貊数千骑围玄菟。夫余王遣子尉仇台将二万余人,与州郡并力讨破之。斩首五百余级。

  是岁宫死,子遂成立。姚光上言欲因其丧发兵击之,议者皆以为可许。尚书陈忠曰:“宫前桀黠,光不能讨,死而击之,非义也。宜遣吊问,因责让前罪,赦不加诛,取其后善。”安帝从之。明年,遂成还汉生口,诣玄菟降。诏曰:“遂成等桀逆无状,当斩断菹醢,以示百姓,幸会赦令,乞罪请降。鲜卑、濊貊连年寇钞,驱略小民,动以千数,而裁送数十百人,非向化之心也。自今已后,不与县官战斗而自以亲附送生口者,皆与赎直,缣人四十匹,小口半之。”

  遂成死,子伯固立。其后濊貊率服,东垂少事。顺帝阳嘉元年,置玄菟郡屯田六部。质、桓之间,复犯辽东西安平,杀带方令,掠得乐浪太守妻子。建宁二年,玄菟太守耿临讨之,斩首数百级,伯固降服,乞属玄菟云。

  东沃沮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东滨大海,北与挹娄、夫余,南与濊貊接。其地东西夹,南北长,可折方千里。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有邑落长帅。人性质直强勇,便持矛步战。言语、食饮、居处,衣服,有似句骊。其葬,作大木椁,长十余丈,开一头为户,新死者先假埋之,令皮肉尽,乃取骨置椁中。家人皆共一椁,刻木如生,随死者为数焉。

  武帝灭朝鲜,以沃沮地为玄菟郡。后为夷貊所侵,徙郡于高句骊西北,更以沃沮为县,属乐浪东部都尉。至光武罢都尉官,后皆以封其渠帅,为沃沮侯。其土迫小,介于大国之间,遂臣属句骊。句骊复置其中大人为使者,以相监领,责其租税,貂、布、鱼、盐、海中食物,发美女为婢妾焉。

  又有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皆与南同。界南接挹娄。挹娄人喜乘船寇抄,北沃沮畏之,每夏辄臧于岩穴,至冬船道不通,乃下居邑落。其耆者言,尝于海中得一布衣,其形如中人衣,而两袖长三丈。又于岸际见一人乘破船,顶中复有面,与语不通,不食而死。又说海中有女国,无男人。或传其国有神井,窥之辄生子云。

  濊北与高句骊、沃沮,南与辰韩接,东穷大海,西至乐浪。濊及沃沮、句骊,本皆朝鲜之地也。昔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教以礼义田蚕,又制八条之教。其人终不相益,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饮食以笾豆。其后四十余世,至朝鲜侯准自称王。汉初大乱,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口,而燕人卫满击破准,而自王朝鲜,传国至孙右渠。元朔元年,濊君南闾等畔右渠,率二十八万口诣辽东内属,武帝以其地为苍海郡,数年乃罢。至元封三年,灭朝鲜,分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至昭帝始元五年,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玄菟。玄菟复徙居句骊。自单单大领已东,沃沮、濊貊悉属乐浪。后以境土广远,复分领东七县,置乐浪东部都尉。自内属已后,风俗稍薄,法禁亦浸多,至有六十余条。建武六年,省都尉官,遂弃领东地,悉封其渠帅为县侯,皆岁时朝贺。

  无大君长,其官有侯、邑君、三老。耆旧自谓与句骊同种,言语法俗大抵相类。其人性愚悫,少嗜欲,不请丐。男女皆衣曲领。其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界,不得妄相干涉。同姓不昏。多所忌讳,疾病死亡,辄捐弃旧宅,更造新居。知种麻,养蚕,作绵布。晓候星宿,豫知年岁丰约。常用十月祭天,昼夜饮酒歌舞,名之为“舞天”。又祠虎以为神。邑落有相侵犯者,辄相罚,责生口牛马,名之为“责祸”。杀人者偿死。少寇盗。能步战,作矛长三丈,或数人共持之。乐浪檀弓出其地。又多文豹,有果下马,海出班鱼,使来皆献之。

  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马韩人知田蚕,作绵布。出大栗如梨。有长尾鸡,尾长五尺。邑落杂居,亦无城郭。作土室,形如冢,开户在上。不知跪拜。无长幼男女之别。不贵金宝锦罽,不知骑乘牛马,唯重璎珠,以缀衣为饰,及县颈垂耳。大率皆魁头露纟介,布袍草履。其人壮勇,少年有筑室作力者,辄以绳贯脊皮,缒以大木,欢呼为健。常以五月田竟祭鬼神,昼夜酒会,群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十月农功毕,亦复如之。诸国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号为“天君”。又立苏涂,建大木以县铃鼓,事鬼神。其南界近倭,亦有文身者。

  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有城栅屋室。诸小别邑,各有渠帅,大者名臣智,次有俭侧,次有樊秪,次有杀奚,次有邑借。土地肥美,宜五谷。知蚕桑,作缣布。乘驾牛马。嫁娶以礼。行者让路。国出铁,濊、倭、马韩并从市之。凡诸贸易,皆以铁为货。俗喜歌舞、饮酒、鼓瑟。兒生欲令其头扁,皆押之以石。

  弁辰与辰韩杂居,城郭衣服皆同,语言风俗有异。其人形皆长大,美发,衣服洁清。而刑法严峻。其国近倭,故颇有文身者。

  初,朝鲜王准为卫满所破,乃将其余众数千人走入海,攻马韩,破之,自立为韩王。准后灭绝,马韩人复自立为辰王。建武二十年,韩人廉斯人苏马諟等,诣乐浪贡献。光武封苏马諟为汉廉斯邑君,使属乐浪郡,四时朝谒。灵帝末,韩、濊并盛,郡县不能制,百姓苦乱,多流亡入韩者。

  马韩之西,海岛上有州胡国。其人短小,髡头,衣韦衣,有上无下。好养牛豕。乘船往来,货市韩中。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其大倭王居邪马台国。乐浪郡徼,去其国万二千里,去其西北界拘邪韩国七千余里。其地大较在会稽东冶之东,与朱崖、儋耳相近,故其法俗多同。土宜禾稻、麻纻、蚕桑,知织绩为缣布。出白珠、青玉。其山有丹土。气温暖,冬夏生菜茹。无牛、马、虎、豹、羊、鹊。 其兵有矛、楯、木弓、竹矢,或以骨为镞。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别尊卑之差。其男衣皆横幅,结束相连。女人被发屈纟介,衣如单被,贯头而着之;并以丹朱坌身,如中国之用粉也。有城栅屋室。父母兄弟异处,唯会同男女无别。饮食以手,而用笾豆。俗皆徒跣,以蹲踞为恭敬。人性嗜酒。多寿考,至百余岁者甚众。国多女子,大人皆有四五妻,其余或两或三。女人不淫不妒。又俗不盗窃,少争讼。犯法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族。其死停丧十余日,家人哭泣,不进酒食,而等类就歌舞为乐。灼骨以卜,用决吉凶。行来度海,令一人不栉沐,不食肉,不近妇人,名曰“持衰”。若在涂吉利,则雇以财物;如病疾遭害,以为持衰不谨,便共杀之。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

  桓、灵间,倭国大乱,更相攻伐,历年无主。有一女子各曰卑弥呼,年长不嫁,事鬼神道,能以妖惑众,于是共立为王。侍婢千人,少有见者,唯有男子一人给饮食,传辞语。居处宫室、楼观城栅,皆持兵守卫。法俗严峻。

  自女王国东度海千余里,至拘奴国,虽皆倭种,而不属女王。自女王国南四千余里,至朱儒国,人长三四尺。自朱儒东南行船一年,至裸国、黑齿国,使驿所传,极于此矣。

  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人民时至会稽市。会稽东治县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至澶洲者。所在绝远,不可往来。

  论曰:“昔箕子违衰殷之运,避地朝鲜。始其国俗未有闻也,及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遂乃邑无淫盗,门不夜扃,回顽薄之俗,就宽略之法,行数百千年,故东夷通以柔谨为风,异乎三方者也。苟政之所暢,则道义存焉。仲尼怀愤,以为九夷可居。或疑其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亦徒有以焉尔。其后遂通接商贾,渐交上国。而燕人卫满扰杂其风,于是从而浇异焉。《老子》曰:“法令滋章,盗贼多有。”若箕子之省简文条而用信义,其得圣贤作法之原矣!

  赞曰:宅是嵎夷,曰乃旸谷。巢山潜海,厥区九族。嬴末纷乱,燕人违难。杂华浇本,遂通有汉。眇眇偏译,或从或畔。

5266

主题

92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324
发表于 2025-2-5 16: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夷列传 白话文翻译

后汉书 卷八十五 东夷列传


《礼记·王制》曰:“东方曰夷。”夷者,氐人也。按照五行,东方为仁,是生命勃发、生长之处。夷人性情柔顺,易于治理,有“君子之国”“不死之国”之美誉。夷人分为九种,有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孔子生前讲过,愿意前往九夷生活。

在往古,尧帝诏命羲仲居住在嵎夷,地名叫“旸谷”,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夏后氏太康帝失德,招致夷人反叛。少康帝即位,夷人又臣服于夏室,服从王化,夏室以宾客礼对待夷人。夷人向天子朝贡,献上乐舞。及至帝桀暴虐,夷人又开始袭扰中原。此后,商汤革命,推翻夏桀,拥有天下。殷商帝王仲丁在位,蓝夷作乱。在此之后,夷人时服、时叛,殷商统治天下六百二十九年,夷人与中原王朝的矛盾,持续三百余年。殷室帝王武乙在位,帝德衰微,东夷开始强盛,不断向淮河流域、泰山地区迁徙,蚕食中原。

武王伐纣,推翻殷室,周室拥有天下,东北肃慎向王室进贡石砮、楛木箭矢。管、蔡作乱,勾结夷狄,周公平叛,镇压东夷。周康王即位,东北肃慎继续向王室进贡。徐夷僭越王号,率领九夷攻伐宗周洛阳,夷人向西迁徙,居住在黄河沿岸。周穆王担心夷狄势力将会不断地扩张,难以控制,划出一个东方诸侯,诏命徐偃王主政,震慑东方。徐偃王在潢池东边建立治所,所辖领地有五百余里,推行仁政,向徐偃王进贡的夷狄有三十六国。周穆王得到赤骥、騄耳宝马,令造父驾车前往楚国,诏令楚国讨伐徐偃王。造父驾驶车辆,一日间到了楚国。楚文王举兵,灭亡徐国。徐偃王仁慈,不懂得变通,不忍心看到治下的生灵遭到战争蹂躏,徐国遂告灭亡。徐偃王北上逃往彭城,在武原邑东山下安顿,东夷有上万人追随徐偃王逃难,这座山以后叫作“徐山”。周厉王无道,淮夷入侵中原,周厉王诏命虢公仲,讨伐淮夷,没有取胜。周宣王诏命召公讨伐淮夷,平定夷乱。周幽王当政,荒淫无道,四方夷人,袭扰中原,直至齐桓公称霸,平定夷乱,攘除夷狄。楚灵王在申邑会盟,夷人也来参加。越国举兵进攻琅琊,与夷人相互勾结,凌辱华夏,践踏中原诸侯。

秦室兼并六国,把居住在淮河、泗水流域的夷人编为民户。陈涉举兵起义,天下崩溃,燕国人卫满逃往朝鲜避乱,在朝鲜建立王国,延续一百余年。武帝灭亡朝鲜,在朝鲜故地设置郡县。从此,东夷开始到长安朝觐皇帝,向朝廷进贡。王莽篡位,貊人袭扰边郡。建武初年,濊貊恢复向朝廷进贡。当时,辽东郡太守祭肜威震北方,声威传至海外,东北的濊、貊、倭、韩不远万里到京师朝贡。在章帝、和帝年间,朝廷与夷人通使聘问,互通贸易。直至安帝永初年间,国家多事,夷人又开始入侵边郡,掳掠百姓。在桓帝、灵帝年间,朝政混乱,夷人袭扰边郡的次数不断增多。

光武中兴以后,四夷到京师来朝贡,络绎不绝,朝廷以宾服礼相待,虽然时有叛乱、乖谬之事发生,夷人一直与中原通使往来。因此,夷人的习俗,风俗民情,可以记录下来。东夷,是土生土长的民族,喜欢饮酒,唱歌跳舞,戴皮帽,穿锦绣衣裳,祭祀用礼器与中原相同,也有俎豆。孔子曾说,中原失去礼仪,应该向四夷学习。对于华夏以外的民族,汉人称南蛮、东夷、西戎、北狄,这是四夷,就像中原地区有公、侯、伯、子、男,这是诸侯的名称。

夫馀国,在玄菟郡北边一千余里。南边与高句骊,东边与挹娄,西边与鲜卑接壤,北部有弱水。地方宽广达二千余里,本来是濊人居住的地域。

最初,北方夷人索离王远行,在此期间,国王的侍妾怀了身孕,国王回来,要杀掉这位侍妾。侍妾辩解:“前一阵,天上有云气,大如鸡卵,落在妾的身上,因此而有了身孕。”国王囚禁侍妾,不久,侍妾生下一个男孩儿。国王令人将婴儿置于猪圈,猪用口气呵护婴儿,婴儿得以不死。又将婴儿置于马厩,马同样呵护婴儿。国王认为,这个婴儿似有神助,之后听任婴儿母亲抚养,起名字叫“东明”。东明长大成人,善于骑射,国王忌惮东明勇猛,欲杀掉东明。东明逃走,向南逃至掩 (sī)水(注:古河流,在今河北省北
部),用弓击打水面,鱼鳖汇聚在水面,东明得以渡河。东明抵达夫馀,在当地称王。夫馀属于东夷,地势平坦,种植五谷。此地盛产名马、赤玉、貂皮、豽皮,还有像大珠一样的酸枣。夫馀人用圆木筑起城堡,城中建有宫室、仓库、牢狱。夫馀人身材高大,作战勇敢,为人敦厚、谨慎,不肯做抢劫之类的歹事。夫馀人以弓矢刀矛为兵器,以六畜命名官员,官职有马加、牛加、狗加,其乡邑由“加”管理。炊具使用俎豆,在聚会时,大家相互敬酒、揖让。在腊月祭天,祭天时,全民族聚会数日,饮酒聚餐,唱歌跳舞,叫作“迎鼓”。对监狱还未判决的囚犯,进行判决,罪行轻者,当场免刑释放。在军事行动前,也要祭天,杀牛,看牛蹄倒地后的方向,用以占卜吉凶。举行活动不分昼夜,唱歌跳舞,伴随着音乐,绵绵不绝。在使用刑罚时,夫馀人非常严厉,被杀者的家属,一律罚没入官府,分配给他人做奴婢;有偷盗者,盗一罚十二;男女有通奸者,发现后一律处死。夫馀人发现妇人作恶、为人妒忌,处罚特别严厉,被杀后尸骸丢弃在山上暴尸。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娶嫂子为妻。死后有外椁,无内棺。夫馀人斩杀活人为死人殉葬,殉葬多者可达上百人。国王死后用玉匣装殓,汉朝将制作好的玉匣交付玄菟郡,夫馀王死后,即迎取玉匣安葬。

建武年间,东夷诸国到京师朝见天子。建武二十五年,夫馀王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光武帝赐予厚礼。此后,夫馀国每年与汉朝通使往来。安帝永初五年,夫馀王亲自率领步骑七八千人,掳掠乐浪郡,杀害汉朝官吏、百姓。后来,夫馀国又归顺朝廷。安帝永宁元年,夫馀王派遣嗣子尉仇台到洛阳朝贡,天子赐予尉仇台印绶、黄金、彩缎。顺帝永和元年,夫馀王亲自到京师朝贡,顺帝诏令宫中乐人表演黄门鼓吹、角抵戏,招待夫馀王,以礼送走夫馀王。桓帝延熹四年,夫馀王派遣使者朝贡。桓帝永康元年,夫馀王夫台率领二万余人,掳掠玄菟郡,玄菟郡太守公孙域反击,大败夫馀王,斩杀一千余人。灵帝熹平三年,夫馀王向朝廷奉上奏章,前来洛阳朝贡。夫馀国本来属于玄菟郡,在献帝朝,夫馀王请求改属辽东郡。

挹娄国,在古代,也叫“肃慎国”,位置在夫馀国的东北一千余里,东边濒临大海,南边与北沃沮接壤,不知道挹娄族的北部延伸至何地。挹娄国面积辽阔,多高山峻岭。挹娄人的长相与夫馀人相似,但是语言有差异。国内种植五谷、麻,纺织布匹,盛产赤玉、貂皮。国内没有君长,其乡邑由大人管理。挹娄国多山林,当地气候寒冷,挹娄人以穴居为主,洞穴挖得很深,挹娄人认为,洞穴挖得越深越好,大户人家的洞穴深达九张梯子。挹娄人喜欢养猪,吃猪肉,穿猪皮。冬天用猪油涂抹皮肤,厚达数分,以抵御严寒。夏天挹娄人赤裸身子,用一尺宽的布,前后遮掩私处。人身上臭味难闻,污秽不堪,厕所建在洞穴,人们环绕厕所而居。汉室拥有天下,挹娄人臣服于夫馀国,挹娄族人数虽少,但是孔武有力,作战勇敢,善于攀爬高山峻岭,善于射箭,箭响处能射中人的眼睛。挹娄人用的弓长四尺,像弩一样有力。箭矢用楛木制成,长一尺八寸,用青石制造箭镞,箭镞涂抹毒药,射中即可致人于死命。挹娄人善于驾船,喜欢抢掠、偷盗,邻国常把挹娄人当作祸患,但又不能制服他们。夫馀人用俎豆饮食,挹娄人不用俎豆,行事按照风俗习惯,没有纲纪约束。

高句丽,在辽东郡东边一千余里,南边与朝鲜、秽貊接壤,东边与沃沮接壤,北边与夫馀接壤,地方宽广达二千余里,国内多高山峡谷。高句丽人随遇而安,农业生产落后,财力不能自给,其风俗习惯强调饮食有节,喜欢修建宫室。东夷人传说,高句丽是夫馀的分支,语言、习俗相类似,单腿跪拜,走路的方式相同,喜欢疾步行走。高句丽有五个族群,他们是消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最初,消奴部的君长担任高句丽王,后来衰弱,由桂娄部君长代替。国内设置官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大加(注:高句丽负责接待宾客的官员,犹如汉朝的大鸿胪)、主簿、优台、使者、帛衣先人。武帝灭亡朝鲜,在高句丽故地设置县邑,属于玄菟郡,赐予高句丽人鼓吹伎人。高句丽的风俗好淫,爱清洁,到了晚上,夜幕降临,男女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高句丽人崇尚祭祀鬼神、社稷(土地神)、零星(注:又称天田星,主农事。古代在壬辰日祀于东南,取祈年报功的意思),每年十月举行祭天大会,叫作“东盟”。国内东边有一个大洞穴,号称“禭神洞”,在每年十月迎接“禭神”,举行祭祀。官员的衣服绣满锦绣,用金银作配饰。大加、主簿系帻巾,如果帻巾不够用,小加系“折风”,形状好似皮弁。国内没有牢狱,如果有人犯罪,经过众“加”评议,罪重者杀头,妻子儿女罚没入官府为奴婢。婚姻以女方为主,男子到女方家落户,生了儿子,长大成人,夫妻返回夫家。此后,家庭不断准备丧葬送终的器具,金银钱币,全部可以拿来陪葬,以垒石作为封土,坟墓旁边种植松柏。高句丽民众秉性急躁,喜欢赌力斗狠,高句丽人很有力气,善于打斗,常对外掳掠。沃沮、东濊属于高句丽。

高句丽还有一个名字,叫“貊人”。其中一个分支,沿小河居住,叫作“小水貊”。此地出产良弓,就是所谓的“貊弓”。

王莽初年,朝廷征调高句丽军队讨伐匈奴,高句丽人不愿意离开故土,王莽派人强迫高句丽出征,一些高句丽人跑出塞外,做了盗贼。辽西郡大尹田谭征剿盗贼,战死在沙场。王莽诏令将军严尤镇压高句丽,诱骗高句丽侯驺进入塞内,将其诛杀,将首级传送至长安。王莽看后大喜,将高句丽王贬为下句骊侯,此后,貊人不断袭扰边郡。建武八年,高句丽派遣使者到京师朝贡,光武帝恢复高句丽君主“王”的称号。建武二十三年冬天,高句丽蚕支部大加(首领)戴升,率领一万余人,向乐浪郡太守请求内附。建武二十五年春天,高句丽掳掠右北平郡、渔阳郡、上谷郡、太原郡。辽东郡太守祭肜向高句丽施以恩信,加以招安,此后,高句丽恢复与汉朝通使往来。

高句丽王生下一个睁开眼睛就能看东西的婴儿,名字叫宫,国人对此很诧异,及至宫长大成人,多次率领高句丽袭扰汉朝边境。和帝元兴元年春天,高句丽入侵辽东郡,在六个县烧杀抢掠。郡太守耿夔迎战,大败高句丽,斩杀其主帅。安帝永初五年,高句丽王宫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请求归属玄菟郡。安帝元初五年,高句丽与秽貊勾结,袭扰玄菟郡,攻打华丽城。安帝建光元年春天,幽州刺史冯焕、玄菟郡太守姚光、辽东郡太守蔡讽等率领汉军出塞,进攻高句丽,捕获、斩杀秽貊主帅,缴获兵器、马匹、财物,不计其数。高句丽王宫派遣嗣子遂成,率领两千余人迎战姚光等,后又派遣使者诈降。姚光等人信以为真,遂成据险伏击汉军,又暗中派遣三千人攻打玄菟郡、辽东郡,焚烧城郭,杀伤两千余人。朝廷征调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郡、涿郡属国三千骑兵,前往救援,貊人退走。当年夏天,高句丽与辽东郡鲜卑八千余人袭扰辽队县,杀害掳掠官吏百姓。蔡讽等人追击高句丽至新昌县,蔡讽战死,功曹耿耗、兵曹掾龙端、兵马掾公孙酺舍身保护蔡讽,战死在沙场,汉军战死者有一百余人。到了秋天,高句丽王宫率领马韩、秽貊数千骑兵,围困玄菟郡。夫馀王派遣儿子尉仇台率领两万余人,与州郡驻守的汉军合力反击叛军,斩杀五百余人。

这一年,高句丽王宫去世,儿子遂成即位。姚光上书奏请朝廷,趁高句丽举丧之机,发兵进攻高句丽。廷议的官员认为,可以考虑。尚书陈忠谏言:“高句丽王宫桀骜不驯,此前,姚光不能克敌制胜,如今,宫死了,趁着高句丽举丧之际发兵进攻高句丽,这不能叫义举。朝廷应该派遣使者,向高句丽吊唁问丧,同时指责高句丽王此前犯下的罪行,予以赦免,不再追究,以此鼓励高句丽人改恶从善。”安帝采纳陈忠的谏言。第二年,遂成释放俘虏的汉军,派使者到玄菟郡请求归降。安帝下诏:“遂成等人凶恶残暴,本应该处以死刑,剁成肉酱,以诏示百姓,以儆效尤。朝廷颁发大赦令,遂成等人乞降归顺,俯首认罪。鲜卑、秽貊多年寇掠边境,掳掠百姓,成千上万的百姓遭受祸殃,现在仅送回数十、数百人,绝非向化,有改邪归正之意。从今以后,凡不再对抗朝廷、挑战汉军者,若愿意亲附朝廷,送还掳掠的汉民,皆可以得到赎金,送还成年人,赏赐缣帛四十匹,儿童减半。”

遂成去世,儿子伯固即位。再后来,秽貊投降,归顺朝廷,东部边陲安定下来。顺帝阳嘉元年,朝廷在玄菟郡设置屯田六部。质帝、桓帝年间,高句丽袭扰辽东郡西安平县、带方县,杀了带方县令,抢走乐浪郡太守的妻子。灵帝建宁二年,玄菟郡太守耿临讨伐高句丽,斩杀数百人。伯固投降,归顺朝廷,恳请高句丽隶属玄菟郡。

东沃沮在高句丽居住的盖马高原东边,东部濒临大海;北部与挹娄、夫馀接壤,南部与秽貊接壤。其地域东西狭窄,南北绵长,取长补短有上千里之广,土地肥美,背山面海,适宜种植五谷。东沃沮人善于种田,有乡邑君长、统帅。百姓质朴、坚强、勇敢,善于手持长矛步战。语言、饮食、居处、服饰与高句丽相似。其丧葬制度,死者去世,制作一个大木椁,长十余丈,木椁的一头打开,当作门户,先将死者掩埋,皮肉腐烂,再从墓中取出骨头放置在椁中。一家人共同享有一个大椁,模仿死者生前的形象,雕刻木偶,与木椁中死者的数目相对应。

武帝灭亡朝鲜,将沃沮居住的地域,改设为玄菟郡。后来,玄菟郡被夷貊袭扰,朝廷又将玄菟郡治所迁至高句丽西北,在沃沮设置县治,属于乐浪郡东部都尉管辖。光武帝裁撤都尉职务,后来的君长一律由朝廷封为沃沮侯。其土地面积狭小,处于大国之间,臣属于高句丽。高句丽在沃沮设置大人,作为高句丽的使者,负责监视沃沮的君长,同时征收赋税。沃沮盛产貂皮、布、鱼、盐,以及海产品,高句丽选择沃沮的美女,到宫中做婢女、侍妾。

北沃沮,也叫置沟娄,距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风俗与南沃沮相似。北沃沮的南部与挹娄接壤。挹娄人喜欢乘船到北沃沮抢掠,北沃沮非常害怕挹娄人。每年夏天,他们躲藏在岩穴,到了冬天,海面结冰,船不能航行,他们才敢下山,居住在乡邑村落。据北沃沮的老人讲,他们曾在海中获得一件布衣,其大小如同中等身材人穿的衣服,两只袖子长三丈。在海岸边还看见一个人,乘着破船,头上有一张面孔,与此人讲话,言语不通;他不吃东西,最后死了。老人还讲,海中有女儿国,这个国家,没有男人。据传说,这个国家有一口神井,向井中窥视,就可以生出孩子。

濊族北边与高句丽、沃沮接壤,南边与辰韩接壤,东部靠近大海,西部通往乐浪郡。濊族人、沃沮人、高句丽人居住的地方,原来都是朝鲜的土地。在往古,武王将殷室王子箕子封在朝鲜,箕子指导朝鲜人民学习礼义,种桑、养蚕,又为他们制定八条律令。朝鲜人终身不敢偷窃,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妇人恪守贞洁。用笾豆饮食。经过四十余世,到了朝鲜侯“准”,开始称“王”。当时,楚汉相争,燕人、齐人、赵人纷纷逃往朝鲜,躲避战乱,逃出去的中原人有数万,燕人卫满打败朝鲜王“准”,自立为朝鲜王,将王位传至孙子卫右渠。武帝元朔元年,濊人君长南闾等背叛卫右渠,率领二十八万人内附辽东郡。武帝在濊人故地设置苍海郡,几年后,撤销苍海郡。武帝元封三年,汉军灭亡朝鲜,武帝在朝鲜故地设置乐浪郡、临屯郡、玄菟郡、真番郡。昭帝始元五年,撤销临屯郡、真番郡,并入乐浪郡、玄菟郡。玄菟郡的治所迁至高句丽。从单单大岭以东,沃沮、秽貊,隶属于乐浪郡。朝廷考虑乐浪郡的土地太过于辽阔,分出大岭东边七个县,设置乐浪郡东部都尉。朝鲜归属汉朝,百姓的习俗发生变化,行事变得狡猾,民风日益浇薄,朝廷为当地制定的法律禁令,逐渐增多,如今有六十余条。建武六年,朝廷撤销都尉,放弃大岭以东的土地,将君长改为县侯,每年按时到京师朝贡。

朝鲜没有大君长,其官员有侯、邑君、三老。老人讲,朝鲜与高句丽原来是同一个民族,语言、风俗、法规相近。其人民性情纯朴、厚道,没有特别嗜好,不愿意乞求他人。男女穿着相同的圆领衣服。朝鲜的风俗习惯,重视山川,山川各有界属,不得相互侵犯。同姓间不能通婚,有许多忌讳,家人因为疾病死亡,就会放弃原来居住的旧宅,再建造新居。百姓懂得种植桑麻,养蚕,纺织绵布。清晨观察星象,预知当年的收成。在十月份祭天,祭天这一天,全民族昼夜饮酒歌舞,叫作“舞天”。把老虎当作“神”来祭祀。乡邑间有相互侵犯者,处罚犯错的一方,责令其交出牛马,称之为“责祸”,杀人者偿命,很少有人偷窃。战士熟悉步战,制造三丈长的长矛,要几个人才能舞动,乐浪郡的檀弓,就是这里出产。还有文豹、果下马,海中出产班鱼,这些都是向朝廷进贡的贡品。

韩人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部,有五十四个小国家,其北部与乐浪郡接壤,南部临近倭人。辰韩在东部,有十二个小国家,其北部与秽貊人接壤。弁辰在辰韩的南边,有十二个小国家,其南部与倭人临近。共计有七十八个小国,伯济是其中一个。大国有一万余户,小国有数千家,韩人在山海间生产、生活,土地广阔达四千余里,东西以大海为界,属于古代辰国。马韩最大,马韩人被拥立为辰王,在目支国建立都城,统治三韩。其他小国王也是马韩人。

马韩人懂得种桑养蚕,会制作挠布。当地出产一种大栗子,像梨一样大。还有长尾鸡,尾长五尺。乡邑村落,民居杂乱,没有城郭防护。韩人居住在土室,形状好似坟丘,在上面开户。韩人不懂得跪拜礼仪,没有长幼位序,不懂得男女授受不亲。韩人不重视金器、宝玉、锦毡,不会骑乘牛马,只看重珍珠,将珍珠缝在衣服上做装饰,或者悬挂在脖子上,垂挂在耳垂上。人们将头发盘起来,梳成发髻,穿着布袍、草鞋。人民壮硕勇敢,年轻人在修筑房屋时,用绳索连接在夯筑上,多人提起绳索,奋力夯击,嘴里喊着号子,齐声发力,非常壮观。每年的五月,收割完毕,韩人开始祭祀鬼神,人们聚集在一起,昼夜举行酒会,唱歌跳舞,参加舞蹈者有几十人,用脚踏击地面打节拍。到了十月,农活已经基本结束,韩人再热闹一番。各个小国乡邑,选举一人主持祭祀天神,号称“天君”。乡民们矗立一根巨木,叫作“苏涂”,在上面悬挂铃鼓,敬事鬼神。马韩南边靠近倭人国,那里的人民喜爱纹身。

辰韩的人民,老人讲,是秦朝逃亡到此地的中原人,为了躲避苦役,来到韩国,马韩把东边的土地划出来,供他们居住。他们把国称为“邦”,把弓称为“弧”,把贼称为“寇”,把行酒称为“行觞”,相互间称“徒”,类似于秦朝用语,所以,也有人称他们为“秦韩”。“秦韩”建有城栅、屋、室,各个乡邑,有负责管理的君长,大的乡邑叫“臣智”,小的乡邑叫“俭侧”,更小的乡邑,叫“樊秖”,再小的乡邑,叫“杀奚”,再小的乡邑,叫“邑借”。辰韩的土地肥沃,适宜种植五谷。辰韩的人民懂得种桑养蚕,会制作缣布,懂得使用牛马、耕田、驾车,在嫁女娶妻时有礼仪,路上行人让路,国内生产铁。濊人、倭人、马韩都来这里购买铁器,各种货物贸易,均以铁来计价。当地风俗,百姓载歌载舞,喜欢饮酒鼓瑟。婴儿出生时,父母会把婴儿的头放在石头上,设法让婴儿的后脑勺扁平。

弁辰人与辰韩人杂居,居住的城郭、穿着的衣服相似,语言风俗有差异。其人身材高大,注意美发,衣服清洁,刑法严峻。弁辰人靠近倭人国,因此有很多人,也像倭人一样喜欢纹身。

最初,朝鲜王“箕(jī)准”被卫满打败,率领部族数千人坐船逃入大海,继而攻打马韩,攻破马韩国,此后,在马韩自立为韩王。箕准的后嗣断绝,马韩人重新自立“辰韩王”。建武二十年,韩国廉斯邑苏马 (shì)等人来到乐浪郡,请求向朝廷贡献财物。光武帝封苏马諟为汉廉斯邑君,隶属于乐浪郡,可以一年四季到京师朝觐。灵帝末年,韩人、濊人开始强盛,郡县官军不能制止,内地百姓苦于社会动荡,有很多人流亡到韩国。

马韩西边的海岛上,有一个州胡国。那里的人民身材矮小,剃去头发,穿着皮衣,有上衣无下衣,饲养猪、牛,乘坐舟船与马韩往来,通商贸易,在马韩的集市上交易。

倭人居住在韩国东南的大海中,大海中有许多海岛,有一百多个岛国。自从武帝灭亡朝鲜,有三十多个岛国与汉朝通使往来,这些岛国的君主皆称国王,王位世代传承,倭国的大倭王居住在邪马台岛。乐浪郡的边界,距离倭国有一万二千里,距离倭国的西北拘邪韩有七千余里。倭国大致在会稽郡的东冶县东边,与朱崖郡、儋耳郡相似,当地民众的风俗、禁忌有很多相似处。

倭国土地上适宜种植稻米、纻麻、蚕桑,倭国人懂得如何纺线织布、出产缣布、白珠、青玉。岛国的山上有丹土,气候温和,冬夏均可以种植蔬菜,没有牛马虎豹羊鸡。倭国的战士,使用矛、盾、木弓做武器,用竹子做箭矢,用骨头做箭镞。男子黥面纹身,以身上的纹饰左右大小,区别尊卑。男子的衣服,就是一块布,横着缠绕在身上。女人披头散发,发髻弯曲,女子的衣服好似一幅床单,在中间挖开孔洞,头穿过去。女子把丹朱涂抹在身上,好像中原人扑粉。国中建有城栅、屋、室。父母兄弟不在一间屋子里睡卧,聚会时,男女间不分彼此。吃饭时用手抓饭,也使用笾豆做食具,习惯光着双脚走路,以蹲坐表示恭敬。倭人喜欢饮酒,大多数人长寿,活过一百余岁者甚多。国中女子多过男子,首领可以娶四五个妻子,一般人也可以娶两三个。女人不淫荡、不妒忌,没有人偷窃,很少有人为财产而争讼。犯法者的妻子儿女罚没入官府,罪重者夷灭其家族。人死后停丧十余日,家人哭泣,不进酒食,邻居则要到死者家里来,唱歌跳舞作乐。焚烧骨头占卜,用以判断吉凶。家人渡海远行,家里有一人须停止沐浴、洗头,不能食肉,不能与妇人做爱,叫作“持衰”。如果出外的家人旅途平安,一切顺利,就付给“持衰”人财物;如果出外的家人,旅途中生病或遇害,就认为“持衰”的人不虔诚,会将其杀死。

中元二年,倭奴国前来京师朝贡,使者自称大夫,倭奴国在倭国的最南边,光武帝赐予倭奴国王印绶。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派使者向朝廷献上奴隶一百六十人,向朝廷表示,希望到京师来朝觐的愿望。

在桓帝、灵帝朝,倭国发生内乱,相互攻伐,很多年没有君主。有一位女子,名字叫“卑弥呼”,年龄已大,但是没有出嫁,在家里敬事鬼神,能够以妖言惑众,被倭国人拥立为倭国王。倭国女王的侍婢,有一千人,很少有人能见到女王,只有一位男子,每天向女王供献饮食,传达王命。女王居住的宫室、楼观、城栅,有卫兵手持兵器守卫,国内法律严峻。

从倭国渡海向东航行一千余里,可以抵达拘奴国,虽然也是倭人国,但不属于女王管辖。从倭国渡海向南航行四千余里,可以抵达侏儒国,那里的人身高只有三四尺。从侏儒国向东南航行一年,可以抵达裸国、黑齿国,汉使出使的国家,最远到达这里。

会稽郡海外有东鳀(tí)人,分为二十余个国家。还有夷洲和澶洲。据传说,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带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取蓬莱仙岛的仙药,没有找到,徐福担心回去后被杀,不敢返回,随后在这些岛屿上驻留下来,世代繁衍,人口数已达到几万家。有时,人民会渡过大海到会稽郡贸易。会稽郡的东冶县,有人入海,遭遇狂风,会漂流到澶洲岛。澶洲岛距离中原遥远,难以往来。

评论如下:殷商末年,殷商王子箕子,看到殷室衰落,将会被周室推翻,遂隐居。周武王伐纣克殷,拥有天下,把箕子封在朝鲜,不以臣子礼相待。对于朝鲜的民风民俗,中原人了解很少,及至箕子来到朝鲜,把中原文明带去,为朝鲜人制定八条律令,加以约束。从此以后,朝鲜人知道不能违反禁令,移风易俗,当地乡邑没有诲淫诲盗之事发生,百姓谨守法律,可谓夜不闭户,旧有风俗为之改变,法律宽松,持续上千年。东夷被中原人认为性情柔顺,为人谨慎,与其他民族风俗迥异。在中原地区,苛政盛行,才会强调仁义,孔子对此颇有感触,孔子晚年认为,九夷是可居之地。也有人说,九夷的习俗,过于简陋。孔子说:“有君子在,何陋之有!”孔子这样讲,也是看到东夷人的风俗简约。再后来,东夷百姓与内地通商贸易,逐渐受到上国风俗的影响。燕国人卫满统治东夷,把内地风俗带入东夷,从此以后东夷也像内地一样,风俗变得浇薄。老子说:“法令泛滥,只能说明盗贼太多。”像箕子用八条律令,指导人民重视信义,圣贤制定法律的初衷,不就实现了吗!

赞辞如下:宅是嵎夷,曰乃旸谷。巢山潜海,厥区九族。嬴末纷乱,燕人违难。杂华浇本,遂通有汉。眇眇偏译,或从或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4-27 09:35 , Processed in 0.0764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