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文理学院 城市建设工程学院简介及本科专业介绍与培养方案
城市建设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学校首批示范应用型学院,也是学校立项建设的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始建于2006年,前身为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2024年更名为城市建设工程学院。学院现有三系二办二所一中心: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与经济系,风景园林系;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岩土工程研究所、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所;教学与实验实训中心。
聚焦能力提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矢志打造一支“德厚学博、敬业奉献、理实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截至2024年5月,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2人,博士21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41人,留学归国教师12人,外聘兼职教授、专家10人。学院教师科学研究、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先后有教师获得国家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美国环境地球科学杂志(SCI)特邀评审员、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资深会员、重庆市认定高层次人才、重庆市“十佳造价工程师”、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首届建设工程造价专家、重庆市教育系统高级财务专家等荣誉称号。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博士后6人,有一级结构工程师、一级建造师、一级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投资)等各类执业资格教师30余人次。
聚焦应用定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开设有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土木工程和风景园林4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500余人。2021年工程管理专业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认证),同年获批重庆市市级一流专业,凸显“工程+管理”特色优势。学院人才培养以现场工程师为定位(Field Engineer),以模块化核心能力为主线(Modularization),以“技术白话”为教学手段(Visualization),以多样化分层分类培养为目标(Pluralism),实施“FEMVP”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创新“五融合,全链条”校企融合和全生命周期工程训练体系,搭建“产学研创转用”服务平台,推动产业、企业、职业、专业、学业、就业“六业贯通”;落实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课程设计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完善专业实践合作机制,依托企业项目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通过构建本科导师、班级导师制度,承办行业竞赛,发展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学生在历年全国高校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广联达全国高校大学生算量大赛、全国高校大学生沙盘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清华斯维尔杯全国大学生BIM建模大赛、全国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团体奖项和个人奖项达160余项。
聚焦绿色低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学院土木工程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围绕“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重大工程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建设,凝练了“山地交通岩土工程智能建养”“绿色高性能先进建筑材料与结构”“城市更新与智慧管理”三个研究方向,建有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文理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院是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单位、重庆地质学会理事单位、重庆市土木建筑协会理事单位。近5年来,我院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46项,《中国大陆城市与区域地震灾害空间展布、损失评估方法及应用》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与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共发表论文285篇,其中SSCI/SCI/EI/ISTP检索论文54篇;撰写学术专著、教材38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中铁建二十局、二十一局、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委托的各类技术服务项目合同经费1000余万,纵横向项目金额总计达1500余万元。
聚焦校企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建成全国首个建筑技术“白话”实验室,拥有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先进测绘实验中心、BIM虚拟仿真中心、装配式数字建造实训中心、力学与工程测绘实训基地等15个专业实验实训室(中心),建筑面积达7100余平方米,实验教学设备总值2860万元。逐渐形成了基于OTO的“现场实践实训平台+云端课程+云端教学+云端实训虚拟仿真”的全生命周期训练体系。建立健全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企业专家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在课程教学实施中,1/3的专业课程校企共同授课,确保教学内容与本领域的职业资格标准及行业发展前沿紧密衔接。与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世通(重庆)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重庆城市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等50余家企业形成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实现与行业发展有序衔接。设立了“中铁二十一局育才奖学金”,与中交一公局重庆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了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协同创新中心;与俄罗斯高校开办了土木工程(城市建设方向)“2+2”和“4+2”中俄本科国际班和“4+2”本升硕项目,并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成效显著。
院训: 诚善拓学,建德载物。
院训释义:诚实厚基、善建善成;拓学创新、自我超越;建功立业,德行天下;厚德载物,容纳万物。
学院网址:https://tm.cqwu.edu.cn/
一、聚焦绿色低碳,打造科学研究特色
围绕国家交通强国建设,围绕“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重大工程、成渝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建设和成渝交通“第四极”建设纵深发展,聚焦山地交通岩土工程、绿色智能建造及健康运维、城市更新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大工程+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强化土木水利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大工程“数字化迭代升级”与智能建造建设提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聚焦需求导向,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根据国家十三部分联合发文《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实现建筑工业化,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需求,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推动绿色低碳新型建筑材料高质量发展需求,与企业共建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1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实现“产业前置进入”、 “产业伴随过程”、 “产业愉快买单”、力求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相互匹配、人才“适销对路”,提升研究生教育链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三、 聚焦校企协同,推进成果转化应用
建立健全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确保教学内容与本领域的职业资格标准及行业发展前沿紧密衔接。与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世通(重庆)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重庆城市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等50余家企业形成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实现与行业发展有序衔接。开展科技重大攻关,依托企业在建工程科技开发和技术支撑项目,攻克卡脖子技术和企业工程难题,实现成果转化,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成本。
==============================================
工程管理专业介绍
-----------------------------------------------------
工程管理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可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国家水网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从事现场建设、智能建造、项目整体规划、项目决策、项目全过程管理、建设企业生产与经营、工程咨询与建设监理和工程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0版)
专业代码:120103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基本学制:4年 学习年限:3-7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适应建筑业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工程综合素质,牢固掌握土木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和信息化技术等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等所需的基本教育和训练,具有过硬的技术,较好的策划、组织、沟通、协调能力,能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工程咨询、业主等企事业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从事工程项目的策划与决策、招标投标管理、实施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应能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工程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
[目标2]:能够胜任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投资与融资、前期准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工程管理工作;
[目标3]: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和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独立发现、分析与解决专业相关复杂问题的能力;
[目标4]:能够取得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工程类相关执业资格,或取得工程师、经济师等中级职称;
[目标5]:能够根据行业最新发展,拓展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提升专业技术、创新和科研能力,为职业良好发展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工程管理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土木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其原理和方法用于解决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够应用数学和相关基础知识描述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2能掌握复杂工程管理问题的技术原理,并针对工程管理中的方案、系统或过程建立合适的空间模型、数学模型、力学模型。
1.3能将工程和专业知识用于判别工程方案,并在一定的初值条件和边界条件下利用恰当的方法求解。
1.4 能够对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思路。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规及信息技术等理论和方法,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工程项目决策及全过程项目管理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应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工程管理的复杂工程问题。
2.2能够应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工程策划、设计管理、投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工作分析。
2.3 能认识到解决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 能够应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规及信息技术等理论和方法,分析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应用工程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具体项目的项目管理类方案,并在设计过程和方案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具备一定的解决复杂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
3.1掌握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方案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能够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方案的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3能够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毕业要求4]:研究——具有基本的文献素养,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基础的应用型研究,包括实验、计算、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探索,具备系统的工程意识和综合分析素养。
4.2能够发现和分析工程系统的不足与缺陷,找到并解决工程系统的重难点和关键问题。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使用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常规仪器设备和软件,能够针对工程管理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合理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制图、测绘、计算机程序设计等现代工具,并能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专业相关问题。
5.2能够在复杂工程管理问题解决中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的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及资源。
5.3在解决复杂工程管理问题实践中提高现代工具的应用能力,并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熟悉建设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能够基于工程项目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管理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能够基于工程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标准,评价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6.2能够在国内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基于现场的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熟悉技术标准、行业政策、法律法规,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管理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能够熟悉本专业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7.2能够科学评价工程建设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素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恪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8.2理解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人格健全。具有进行建筑施工和现场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在工程管理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具有强健的体魄、身心健康。
9.2具有团队意识,能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协同工作。
9.3能够在团队中根据角色要求发挥相应的作用,工作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毕业要求10]:沟通——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备运用语言、文字、图形、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了解一定的国际工程现状,能够在涉外工程中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就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表达或回应指令。
10.2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和交流,对其文化有一定了解。
10.3了解一定的国际工程现状,能够在涉外工程中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项目风险管理意识,并能在实际工程环境中应用。
11.1掌握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经济决策方法,掌握价值工程、财务评价等方法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2掌握土木工程产品设计、工程管理全过程中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经济决策问题。
11.3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2.2能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总结、提出新观点和新想法。
12.3具有创新意识和具备初步创新能力。
12.4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持续学习能力。
三、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学分:总计170学分。
学位课程学分:70学分。
四、学位授予条件
学生须修读完本专业全部课程,达到《重庆文理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授予条件,方可获得相应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管理学、经济学
学位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A4、程序设计(Python)、高等数学A、土木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测量、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工程结构、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建设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
六、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
学科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大赛、工程测量大赛、项目管理沙盘大赛、BIM大赛等学科竞赛。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注册公司、组建工作室、开展创新实验、参与众创空间建设、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方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学生获奖、申请专利、发表论文等按照《重庆文理学院学生成绩管理办法》进行成绩认定。
工程造价专业介绍
-----------------------------------------------------
工程造价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可在建筑、房地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工程设计与工程咨询服务企业、专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等单位从事项目决策、工程造价计价、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
工程造价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0版)
专业代码:120105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基本学制:4年 学习年限:3-7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建设工程领域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和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建设工程领域从事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能够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投资、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审计、金融、保险等企事业单位和房地产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从事工程决策分析与经济评价、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控制、全过程造价管理与咨询、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审计、工程造价鉴定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
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应能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素养、工程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形成较高的专业综合素养;
[目标2]:能够胜任建设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控制、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审计、工程造价鉴定等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目标3]: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和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发现、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能力;
[目标4]:取得中级职称或造价工程师等相关执业资格,具有团队沟通协调组织能力,胜任成本经理、部门经理等管理岗位;
[目标5]:能够根据行业最新发展,拓展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提升专业技术、创新和科研能力,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决策咨询、工程设计、方案比选、投资咨询和施工管理等工作,为职业良好发展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毕业要求
1.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造价确定及控制问题。
1.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对工程造价的复杂问题进行识别和准确表达;
1.2 能够针对具体的建设项目进行分析建模和造价确定工作;
1.3 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工程造价相关问题;
1.4 能够对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造价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思路。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规及信息技术等理论和方法,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的与工程造价相关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应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土木工程造价问题的关键环节;
2.2 能基于工程造价专业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复杂土木工程造价的精准计量与计价问题;
2.3 能认识到解决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 能够应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规及信息技术等理论和方法,分析造价的影响因素。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掌握土木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全面造价管理、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工具;
3.2 能够针对工程造价特定需求,提出复杂工程造价问题的解决方案;
3.3 能够进行工程成本管理、工程造价咨询和招投标方案的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造价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等领域的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和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 能够根据土木工程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出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案;
4.3 能够根据土木工程的设计方案构建造价管理实施方案,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高效、合规地开展计量与计价、合同管理等工作;
4.4 能对造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造价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造价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造价管理领域中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 能够选择和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软件,对复杂土木工程造价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和维护;
5.3 能够针对土木工程领域具体的项目,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熟悉建设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能够基于工程造价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造价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工程造价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 能分析和评价工程造价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环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工程造价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管理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7.2 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工程造价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7.3 能够设计出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理想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案。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素养,能够在工程造价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造价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有正确价值观,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8.2 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造价实践中自觉遵守;
8.3 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学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人格健全。具有进行建筑职工和现场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在工程管理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具有强健的体魄、身心健康;
9.2 能够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9.3 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4 能够按照科学的原则组建适合工作的项目团队,并能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10]:沟通——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备运用语言、文字、图形、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了解一定的国际工程现状,能够在涉外工程中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就工程造价领域复杂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 了解工程造价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0.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就工程造价管理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项目风险管理意识,并能在实际工程环境中应用。理解并掌握工程造价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掌握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经济决策方法;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
11.2 掌握土木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运行期的成本(造价)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3 能进行项目评价和决策,具备风险管理意识和一定的风险分析能力。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在长期的工程管理实践中持续学习、不断进取的能力,掌握建设行业国家执业资格制度的最新政策,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理论发展的最新动态与趋势,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12.1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适应自身发展的规划和目标;
12.2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 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
三、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学分: 170分
学位课程学分:70分
四、学位授予条件
学生须修读完本专业全部课程,达到《重庆文理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授予条件,方可获得相应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管理学、经济学
学位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A4、程序设计(Python)、高等数学B1、高等数学B2、土木工程概论、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基础、工程经济学、房屋建筑学、计算机绘图与BIM建模、土木工程材料、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学、建设法规、工程定额原理、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一)、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二)、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财务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应用、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
六、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
学科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大赛、工程造价算量大赛、BIM大赛等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其他学科竞赛项目。
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注册公司、组建工作室、开展创新实验、参与众创空间建设、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方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学生获奖、申请专利、发表论文等按照《重庆文理学院学生成绩管理办法》进行成绩认定。
土木工程专业介绍
-----------------------------------------------------
土木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可在建筑、房地产、事业单位、工程设计企业和工程监理等单位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技术和工程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0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基本学制:4年 学习年限:3-7年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建筑业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能吃苦、知识牢、能力强、素质高”,能够在房屋建筑、道路与桥梁等工程领域,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目标1] 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服务国家与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
[目标2] 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等土木工程设施的勘察、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
[目标3] 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土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4] 能够取得中级技术职称或相应注册执业资格,胜任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岗位,在工作团队中担任业务骨干或领导角色。
[目标5] 能够根据行业最新发展,通过自主学习或继续教育等途径拓展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技术、创新和科研能力,适应职业发展。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运用到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语言恰当表述中。
1.2掌握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运用到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中。
1.3综合运用工程知识,对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推演和分析。
1.4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土木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准确识别、判断土木工程专业中复杂工程问题。
2.2综合应用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对土木工程专业中复杂工程问题用工程语言准确地表达,并分析关键环节和主要影响因素,以获得有效结论。
2.3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开发)满足土木工程特定需求的体系、结构、构件(节点)或者施工方案,并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在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3.1能够运用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从事基本结构体系设计、结构模型建立、构件(节点)设计、施工方案初步设计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3.2能够设计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能够在设计环节体现创新意识,遵循土木工程设计和工程化的基本要求。
3.3在设计时能够考虑工程活动中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能够基于土木工程相关原理及方法对各类结构、技术方案等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4.3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对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分析和判断,得出有效结论并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够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并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
5.3能够利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土木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评价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等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能够客观分析和评价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等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7.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土木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土木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到责任担当、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8.1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8.2理解土木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并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相应责任。
8.3理解土木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在解决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9.2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3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通过项目汇报、工程图纸、技术报告等多种表达形式,就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0.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能就土木工程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10.3了解土木工程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具备统筹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多学科要求,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了解土木工程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3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提高自主学习和适应土木工程新发展的能力。
12.1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2.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自觉跟踪土木工程学科前沿,具有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
三、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学分:175分
学位课程学分:71分
四、学位授予条件
学生须修读完本专业全部课程,达到《重庆文理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授予条件,方可获得相应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学位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程序设计(Python)、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工程项目管理、建设法规、混凝土结构原理、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模块: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道路桥梁工程模块: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道路桥梁施工技术。
六、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
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
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注册公司、组建工作室、开展创新实验、参与众创空间建设、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方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学生获奖、申请专利、发表论文等按照《重庆文理学院学生成绩管理办法》进行成绩认定。
风景园林专业介绍
-----------------------------------------------------
风景园林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可在景观规划设计、景观施工与管理、城市与区域规划、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旅游规划与管理、艺术设计、植物养护与管理等领域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