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7|回复: 0

西南大学 心理学部简介及专业设置与介绍

[复制链接]

4966

主题

80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061
发表于 2024-10-19 23: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南大学 心理学部简介及专业设置与介绍       http://psy.swu.edu.cn/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1986年设立心理学专业,1988年成立心理科学研究所,1994年成立心理学系,2003年设立心理学院,2011年12月组建心理学部。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故的著名学者叶麐、刘兆吉、张增杰、何其恺、李长岷、张清津、刘一军等曾先后在此工作,为心理学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黄希庭教授任心理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心理学系第一任系主任。在他的带领下,经过西南大学心理学人数十年来的不懈努力,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心理学部是西南大学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学部,2017年、2022年被列为西南大学生物学、教育学双一流学科建设组成单位。教师第一党支部获批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学部党委连续两次获评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获评首批重庆市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学部现任党委书记黄泽文,部长陈红。

学科专业齐全,实验设备先进。心理学部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博士、硕士授权点,重庆市重点学科),同时拥有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教育硕士授权点;设有心理学(非师范,教育部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心理学(师范,2022年通过国家师范专业三级认证)、应用心理学(2021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一流专业)3个本科专业。建有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共建)、国家级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还有重庆市基础心理学重点实验室、国际儿童心理与家庭咨询中心、创造力与脑开发研究中心、重庆市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脑认知”分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有fMRI脑成像研究中心、动物转化研究中心、ERP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眼动实验室、生物反馈实验室、痛觉实验室、行为观察室、心理健康实验室、心理咨询中心、计算统计与数据中心等专项实验场所,实验设备先进。

师资德才兼备,队伍力量雄厚。学部有一支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老中青年龄层次分明、比例恰当,学缘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工9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3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59人,97.44%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66.67%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53人次入选各类人才计划,其中资深教授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人选5人(含青年2人),外专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5人,部委级、市级各类人才计划20人(45人次)。有国家级创新教学团队1个,国家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4门,重庆市一流课程8门。出版了7本国家级教材和多本教学参考书。坚持“立德树人”的宗旨,学部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黄希庭教授荣获教育部“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张庆林教授荣获“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张大均教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

面向国家重大急需,科研成果突出。面向国家重大急需、面向国际学科前沿的科学研究一直是学部的中心任务之一。近年来,学部研究人员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健全人格、时间心理学、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学、身体自我、认知控制与执行功能、创造性及其脑机制以及心理发展、情绪与睡眠脑机制、社区心理等领域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先后承担了近9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出版学术专著200余部,其中在商务印书馆、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著名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发表被SCI/SSCI 收录论文 700余篇,有6项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同时,学部在面向大众的应用服务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对外合作交流,培养优秀人才。学部现有在校学生164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805人,硕士、博士研究生839人。同时学部还接收来自美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越南等国留学生。学部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积极推进本科创新实验班、海外合作办学,建立本-硕-博连读机制,实施本科生、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等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并先后与国内众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和教学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开展广泛的科研合作与交流。30多年来,学部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心理学家的使命是探寻心迹,理解人生,点燃心灵真善美。心理学部将致力于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秉承“勤奋、严谨、创新、求实”的学风,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问题,众志成城,开拓创新,为推进新时代学部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部训:勤奋 严谨  创新 求实

精神:红心向党铸忠诚,幸福进取担使命

理念:以人为本,质量立部,学术兴部,人才强部,特色办部

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价值:探寻人类心迹,培育健全人格,促进国民健康

愿景: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部



数据更新于2024年1月10日


心理学(公费师范)
--------------------------------------------------------------------------------------------------------
心理学(公费师范)专业培养方案


心理学(师范)专业创建于 1986 年,2007 年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2018 年开始招收公费师范生,是国家首批招收免费师范生和公费师范生的专业之一,2020 年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并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心理学专业大类)。专业拥有心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共建)、国家级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的支撑下,形成了精品课程体系。专业以培养创新型卓越心理学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为目标,实行本硕一体化培养,学生毕业一年经考核合格后,均可直接申请免试攻读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一、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要求,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师德高尚、教学先进、专业精湛、视野广阔、教师基本素养和心理专业素养双优的卓越中学心理教师。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教育科学研究、生涯规划与指导等工作,毕业 5 年左右进一步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卓越中学心理教师,为未来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目标 1 师德高尚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且能将思政教育与教学紧密结合。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卓越教师。
目标 2 教学先进
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积极参与国内及国际教育交流,能够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开展教育教学,在此基础上能提出创新的教学教育理念。从教意愿强烈,具有突出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管理和研究能力,并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精进,达到创新型卓越教师的能力要求。
目标 3 专业精湛
掌握扎实的心理学专业基础知识、思想和方法,紧跟心理学的国际前沿和应用前景,能够融会贯通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具备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所需的心理健康、心理发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和心理研究等专业知识,进而成长为卓越的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生涯指导师;具有心理学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的能力,具备突出的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心理测评、心理辅导的能力,具备胜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生涯辅导及教材开发的能力。
目标 4 视野广阔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和心理学专业知识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具有较强的心理学教学实验设计、问卷调查、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及撰写报告等教学研究能力,实现教学研的结合。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优秀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强,能够胜任中小学心理教育各项工作,具有积极向上、乐观开放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成长为未来教育家。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心理教育事业积极地贡献才智。【师德规范】
2.具有从教意愿,认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教育情怀】
(二)学会教学
3.扎实掌握心理学学科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深入理解和掌握心理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心理教育统计、测量方法,能够进行心理教育实验设计、问卷调查、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及论文撰写等,能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咨询与诊断测评、心理教育研究、生涯规划与指导等工作;了解跨学科知识,形成广博的跨学科和通识知识结构;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能理解并初步运用,能整合心理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策略,形成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知识。初步习得基于心理健康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知识整合】
4.深入理解健康心理形成的规律和方法,能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理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明确心理健康核心素养和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践行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善于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有效实施课程教学、促进学生成才的卓越教学能力,具备较强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学习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学能力】
5.掌握教学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信息技术与心理教育融合的发展动态,具备信息化专业教学能力,能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设计,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实现课堂教学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技术融合】
(三)学会育人
6.树立德育为先理念,注重以德育人、以情化人。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和建设的规律和方法,掌握班级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家校社区沟通协作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规则,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能将团体辅导、团体咨询、专业活动等心理学实践技能运用到班级管理中,营造尊重、平等、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班级指导】
7.实践全程育人、立体育人理念。掌握综合育人的路径和方法。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育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能综合利用课程、讲座、实践、见习、家庭、学校、社会、媒体等多种资源全面育人,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健康成长。【综合育人】
(四)学会发展
8.具有自主发展、终身学习和生涯规划的意识和习惯,能够结合就业意向合理地制定自身学习的计划并进行自我管理,能够自主安排相关的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对自己的生涯进行有效的发展规划。【自主学习】
9.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主动了解国外心理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尝试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开展教育教学。【国际视野】
10.养成反思的习惯,理解反思型实践者的教师角色,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关注、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掌握心理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反思研究】
11.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开展小组互助、朋辈学习;强调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培养型的事业,逐渐形成实践共同体;掌握人际沟通和合作技能,能够运用多种沟通形式和新型社交工具进行有效交流和互动。【交流合作】
本专业十一条毕业要求符合师范生的培养实际,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均覆盖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学部通过设计较为全面、完整的毕业要求,开设相关课程,致力于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卓越心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三、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学制:标准学制 4 年,学习期限为 4-6 年
四、毕业与授位
学生在培养方案规定学习年限内,达到《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西校〔2021〕385 号)规定的毕业条件,准予毕业;符合《西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修订)》(西校〔2021〕33 号)规定的学位授予基本要求,授予学士学位。


心理学(中外合作办学)
--------------------------------------------------------------------------------------------------------
心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培养方案


心理学(中外合作)专业源于 1994 年原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正式成立时开设的心理学专业,2014 年经教育部审批通过《西南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举办心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批准号 MOE50AU2A20141643N)改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是国内唯一一家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心理学专业。专业依托心理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等学科优势及心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科研平台,入选校级品牌专业(2006)、重庆市品牌专业(2007)、教育部特色专业(2008)、首批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8)和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创新型国家和健康中国战略需求,致力于培养思想品德优良和专业功底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开阔国际视野、 “人格健全、幸福进取”的国际化心理学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 5 年左右预期能达到如下目标:
1.思想品德优良:能遵循党的基本路线,理想高远,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诚挚的家国情怀,勤奋、严谨、创新、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2.创新能力突出:能够结合心理学国际前沿发展和我国特色创造性地开展相关工作,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运用心理学科学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3. 国际视野开阔: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胜任跨文化国际交流和合作工作。
4.人格健全发展:能够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我、追求卓越、致真唯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岗位优秀骨干。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含 4 个一级指标和 18 个二级指标(详见附表 1),一级指标如下:
1.践行职业道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为心理学事业积极贡献才智。
2.学会学习:具备良好的心理学学科素养,掌握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娴熟,具备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心理学或相关学科领域学习深造。
3.学会研究:紧跟心理学的国际前沿和应用前景,融会贯通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能够结合理论发展需要和实践需求,开展心理学科学研究和实践。
4.学会发展:具有自主发展、终身学习和生涯规划的意识和习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优良的心理素养,能够在教育、心理咨询、人力资源和社区服务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够积极反思,追求做行业的卓越者。
三、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学制:标准学制 4 年,学习期限为 3-6 年
四、毕业与授位
学生在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达到《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西校〔2021〕385 号)规定的毕业条件,准予毕业;符合《西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修订)》(西校〔2021〕33 号)规定的学位授予基本要求,授予学士学位。


应用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心理学专业创建于 2001 年,专业依托心理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等学科优势及心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科研平台,于 2017 年入选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2019 年入选首批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 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 年入选重庆市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国家新时代建设需求及国际学科发展前沿,聚焦立德树人任务,旨在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严谨科学思维、突出创新能力、开阔国际视野、扎实专业基础的拔尖创新型应用心理学人才,能够在心理学或相关学科领域学习深造、开展科学研究,或在教育、心理咨询、人力资源和社区服务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本专业学生毕业后 5 年左右预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理想信念坚定:热爱祖国、理想远大,把担当“科研创新、科技应用”大任的心理人作为重要职责。
2.专业基础扎实: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心理学经典研究和前沿发展,掌握跨学科、多层次、多方法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3.科研能力拔尖:具备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创新能力突出,具备致力于对心理学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责任和能力。
4.实践技能卓越:能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让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含 4 个一级指标和 18 个二级指标(详见附表 1),一级指标如下:
1.践行职业道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家国情怀和职业道德,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为应用心理学事业积极贡献才智。
2.学会学习:具备良好的心理学学科素养、掌握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突出、专业技能娴熟,具备开展心理科学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诊断测评、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等工作的能力。
3.学会研究: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紧跟心理学的国际前沿和应用前景,融会贯通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研究能力突出,能够结合理论发展需要和实践需求,开展心理学科学研究和实践。
4.学会发展:具有自主发展、终身学习和生涯规划的意识和习惯,国际视野开阔、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能够积极反思、培养批判性思维,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优良的心理素养。
三、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学制:标准学制 4 年,学习期限为 3-6 年四、毕业与授位
学生在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达到《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西校〔2021〕385 号)规定的毕业条件,准予毕业;符合《西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修订)》(西校〔2021〕33 号)规定的学位授予基本要求,授予学士学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4-10 23:18 , Processed in 0.0862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