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9|回复: 0

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

[复制链接]

1271

主题

193

回帖

431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315
发表于 2024-5-31 19: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旦大学历来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始终把发展研究生教育,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视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史上,复旦大学曾实现过三个“率先”。1923年,从金陵大学毕业的文学学士蔡乐生,进入复旦大学心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标志着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开始,这在国人所办的高等学校中是首开先河的。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复旦大学率先在全国公开招收研究生,从1949年10月至1965年12月共计招收、培养研究生651人。1977年10月,在苏步青的建议下,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在全国最早恢复研究生教育,并公开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1984年,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复旦大学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经过国家历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学校已建立起包含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善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权体系。截止目前,全校研究生教育共涉及44个一级学科,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7个、仅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点6个、仅有硕士学位授权的二级学科点1个;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涉及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基本形成较为齐全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和学位授权体系。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各类研究生结构、比例更加优化,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持续提升。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至2019年1月,全校已累计授予研究生学位人数共计102465人,其中授予博士学位19716人(含学术学位17733人,专业学位1983人);授予硕士学位82749人(含学术学位40332人,专业学位42417人)。
学校始终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调整和完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才机制,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生成为学校科研生力军的势头日益显现。在校研究生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稳步提升,表现出巨大的科研潜力。根据统计,2017年度复旦大学主导发表的SCI、SSCI、AHCI、EI四类论文中,研究生参与发表论文数量占70%,主导发表论文数量占56%。在1999年至2013年连续15届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活动中,复旦大学共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8篇,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三,并累计有78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学校建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师资队伍。截止2019年4月,全校共有研究生导师3913人(不含校外兼职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1972人,硕士生导师1941人;另有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150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992人。
学校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70所大学和科研教育机构,签署了400多份交流协议,与世界范围内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和学术科研机构建立了研究生教育交流和合作关系。
高质量的研究生也赢得了就业市场的肯定。复旦大学毕业研究生以其深厚的知识素养、出色的实践能力和积极的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据2018年9月发布的“2019年QS世界大学就业竞争力排名”,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位列全球第26位,在进入全球排名前100的5所中国大学中位居第三。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负责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全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各院系和科研单位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机构。

复旦大学授权学科
复旦大学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共涉及11个学科门类、44个一级学科,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7个、仅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点6个、仅有硕士学位授权的二级学科点1个;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涉及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基本形成较为齐全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和学位授权体系。(统计截止时间:2019年5月)
https://www.fudan.edu.cn/2019/0424/c516a96016/page.htm

复旦大学导师信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立德树人的职责,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和重任。复旦大学一贯重视导师队伍建设,通过多项改革举措振奋精神、凝聚共识、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加强建设、优化服务,努力构建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截止2019年4月,学校共有博士生导师1972人,硕士生导师1941人,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150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992人。
在职博导信息:http://www.gs.fudan.edu.cn/2853/list.htm

复旦大学招生选拔
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以选拔优秀人才理念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在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上都积极突破,蓬勃发展。截止2018年,我校累计招收学历教育研究生10.69万人(包括2000年前邯郸校区数量以及2000年后邯郸、枫林校区总数),其中博士研究生2.72万人,硕士研究生7.97万人(含研究生班研究生479人)。
近年来,我校不断优化招生结构,稳步推进招生机制改革。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类别包括学术学位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及考生类别,实行多样化的招生方式,包括推荐免试、全国统考、联考和单独考试等,部分院系专业实行“预审”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类别包括学术学位博士和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方式包括公开招考、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从2020年开始,我校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将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申请-考核”制注重对考生实际能力的考察,把生源的更多选择权给院系和学科,赋予导师更全面的自主权。
我校为考生提供全面完善、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www.gsao.fudan.edu.cn)及时发布与报考相关的各类资讯,包括最新招生动态、简章目录,以及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部分科目考试大纲等。“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gsas.fudan.edu.cn)提供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报名、复旦大学报考点硕士生网上确认、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博士研究生报考等功能,让考生快捷操作,轻松报考。
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为考生提供专业高效的招生咨询,无论电话、邮箱、传真或来访,都会第一时间为考生答疑解惑,解决后顾之忧。
电话:021-65643991 、021-65642673
传真:021-65644159
邮箱:gs_admission@fudan.edu.cn
欢迎报考复旦大学研究生!

复旦大学培养过程
复旦大学自1923年开始培养研究生,自1991年开始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迄今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学术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两个阶段的培养,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两个阶段的培养,着力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https://www.fudan.edu.cn/2019/0424/c516a96013/page.htm

复旦大学学位授予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1981年授予首批硕士学位,1982年授予首批博士学位以来,至2019年1月,复旦大学(含原上海医科大学)共授予19716人博士学位,其中学术学位17733人,专业学位1983人;共授予82749人硕士学位,其中学术学位40332人,专业学位42417人。
附:
学位申请要求:http://www.gs.fudan.edu.cn/2797/list.htm
复旦大学历届各层次优秀学位论文获奖情况:http://www.gs.fudan.edu.cn/2826/list.htm

复旦大学合作交流
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紧紧围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积极推动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学习。学校现为21世纪大学联盟(U21)、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等国际大学组织成员,已开展45项国际合作双学位项目,已设置各类研究生交流交换项目400余项。

复旦大学奖助体系
我校2007年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按照两级管理原则,构建多渠道筹资和资助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激励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创新热情。2014年起实行新的研究生奖助方案,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研究生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院系、导师等多渠道筹集经费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学校、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责任和权利,充分发挥奖助学金对研究生的激励与资助作用,助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目前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由研究生生活津贴(由学校统筹国家助学金和学校资金设立)、研究生奖学金(主要由国家奖学金、优秀学业奖学金、学年学业奖学金、优秀博士候选人奖学金、社会冠名奖学金等构成)、 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困难补助、国家助学贷款等组成。学校根据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和财务收支状况,动态调整奖助学金标准。在校研究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经济资助,安心向学、潜心钻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4-4 07:09 , Processed in 0.07708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