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0|回复: 1

复旦大学本科生教育/复旦大学本科生教育特色

[复制链接]

1271

主题

193

回帖

431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315
发表于 2024-5-31 15: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dzhouhong 于 2024-5-31 15:55 编辑

复旦大学秉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育人、学术和文化卓越中心。学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引领并服务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进程。

复旦大学坚持把本科教育摆在发展首位。学校现行的本科教学体系奠基于20世纪80年代。1990年代,学校提出“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理念,通过不断改革,逐步构建了以综合、文理基础和专业教育三大板块为内容的教学体系。进入新世纪,学校推出文理教育改革方案。2005年,学校成立了复旦学院,开始全面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在全国率先“破冰”,实施本科招生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力图实

现通识教育培养过程和人才选拔的对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坚持“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育人特色,致力于为国家兴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培养大批领袖人才、行业栋梁及社会英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掌握未来的复旦人。


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目前有直属院系32个,设有76个本科专业,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9个门类中。个别专业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有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新设8个本科专业。目前共有全日制本科生1.36万人、专科生246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34万人,本科学历留学生1000多人。留学生来自70个国家,占本科生数的8.2%。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为40.3%.

复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由通识教育、大类基础、专业教育等三大模块课程构成。学校着力在通识教育改革背景下优化核心课程体系,同时逐步新增创新创意创业课程、书院新生研讨课程、服务学习课程等,扩大通识课程内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大类基础课程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桥梁,按照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原则设置,使学生获得完整规范的知识体系和严格的学科基础训练。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两部分课程组成。目前,本科教学年开课种类6743门次,生均拥有课程近0.5门次,班级规模在30人以下的课程达到总量的58%以上,在全国高校中居领先位置。

学校在培养拔尖人才方面积累丰富。“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DUROP)”自1998年起实施,包含“䇹政项目”“望道项目”“登辉项目”“曦源项目”等各类科研实践项目,引领优秀本科生踏上学术研究之旅。复旦的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平台每年资助近500名学生独立开展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活动。学校与185所外国大学、23所港澳台大学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在校本科生赴海外交流比例超过60%。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全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可接受系统的创业培训和项目扶持。

教务处负责统筹管理全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1271

主题

193

回帖

431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315
 楼主| 发表于 2024-5-31 15: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dzhouhong 于 2024-5-31 15:54 编辑

复旦大学人才培养新举措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国家队”意识,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确定更高远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2017年6月,学校发布实施《复旦大学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这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第一个行动计划。《行动计划》集中体现了“一流目标、一流品牌、一流理念”;瞄准一流人才目标,培养掌握未来的复旦人;建“复旦本科”一流品牌;传“自信自主自律”之正道,塑一流学生;扬“教书育人”之正气,造一流教师;给一流保障,支撑一流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供一流学生丰富获得感,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精英领袖人才,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输送大批“高精尖缺”人才。
学校围绕一流育人质量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和投入保障,致力于完善通识教育与多元选择有机结合的“2+X”本科培养体系。一方面夯实学生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底子,另一方面提供多模块化的后续课程方案,充分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求。学校激发广大教师的育人热情,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加快高水平科研资源转化为一流育人优势,丰富育人内涵建设,大力贯通从教室到书院、科研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海外游学、网络新媒体等六个维度的育人空间,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融合育人系统,弘扬优良校风学风,营造从严治学、人心聚学、潜心向学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复旦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逐步深度挖掘所有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以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支撑、以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为辐射的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从“思政课程”拓展至“课程思政”的育人圈层效应。
在核心层,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完善“4+1+X”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打造复旦思政课品牌。在支撑层,开展新一轮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建设具有复旦特色的“中国系列”课程,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的专业思政。在辐射层,推动专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建设,着力抓好“三十百加一(医)”示范工程,即新闻学、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3个示范专业、20门示范在线课程、不少于100门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和1个整体推进的人文医学课程思政体系。

复旦大学“五维育德”工程
学校推进“五维育德工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人才培养各环节,调动一切育人元素,全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复旦特点的思政工作体系。
以德育德:深化思政课、“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理论武装、价值引领、文化传承、复旦基因挖掘,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
以智育德:推进课程思政、科研育人、学风建设,将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塑造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博学笃志、正谊明道,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以体育德:抓实体育文化、竞赛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
以美育德: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并举,在情感认同、艺术素养和文化引领三方面着力,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
以劳育德:构建复旦特色的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实践育人能级,弘扬劳动精神,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复旦大学六度育人空间
学校复旦大学在《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中提出,有效贯通教室、书院、科研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海外学习、网络新媒体等六个维度的育人空间,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舞台,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融合育人系统,增强学生学习选择性,充分激发学生潜能。
“六度育人空间”的设计初衷:一是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追求高质量、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校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出发,把育人环境和学生发展结合起来,构建本科教育全链条;二是结合校本特色和办学实际,突出复旦教育教学传统和优势,从全方位的育人场景和环境出发,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复旦大学“2+X”本科生培养体系
“2”是指从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两方面夯实个人发展基础。“X”是指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专业进阶、跨学科发展、创新创业等多元发展路径。专业进阶路径可选读多种专业进阶课程模块,或更具挑战性的本科荣誉项目。跨学科发展路径可选读多种跨专业主题学程,或更系统的双学位项目。创新创业路径可选读多种特别设计的创新创业学程。
“2+X”本科培养体系采用学分制,多元发展路径学分约占25%,包括2个模块、项目或学程,有关培养计划今年起已在部分院系实施。“2+X”本科培养体系将进一步发挥复旦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发展机会,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体系
复旦大学拥有深厚的通识教育传统,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复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有
1.宽广视野:通过对中国文化、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科学方法论等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
2.人格完善:培养学生价值选择和判断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努力承担公民责任与义务;
3.可迁移能力:推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创新实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包括核心课程与书院教育两条路径:
其中核心课程于2006—2013年完成1.0建设,构建课程体系、满足修读要求、开展课程建设与研究;2014年至今:全面推进2.0建设,理念层层落实、开展“以学为中心”教学改革,建立支撑体系。
书院教育强调发挥“通识教育的第二课堂、文化育人的住宿园区、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功能。
经过13年建设,学校建成体现“中国根”、凝聚“复旦魂”、重“实效”的通识教育体系,校内师生参与广满意度高;全国影响力大,成果惠及其他高校。

复旦大学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为落实高等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学校在课堂教学这一人才培养主渠道中,突出由“教”向“学”的转变,鼓励教师设计和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以应对未来发展和变化的需要。一是在课程目标上,从重视知识内容的传递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在教学实施中, 从强调讲课能力的提升转向侧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在学业考评中,从提供终结性分类评级转向加强过程评价与反馈。

复旦大学书院教育
复旦大学拥有深厚的通识教育传统,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复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9月,复旦学院正式成立,学校率先在国内实质性地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复旦学院借鉴西方住宿学院制度,承续中国古代书院传统,发扬复旦历史文化特色,先后成立了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五个书院。五大书院名来自复旦历史上五位老校长的名或字。
书院是复旦大学实现立德树人和深化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育人空间,书院生活是实现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掌握未来”的复旦人的关键平台。十余年来,复旦书院教育以“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为“掌握未来的复旦人”注入“终身发展”的力量。
书院实施导师制度,为一二年级本科生配备书院导师,发挥教师在课堂之外的育人作用。书院开展了思想引领、学术拓展、身心健康、文化涵养、创新实践、领袖人才等“六大计划”,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书院通过老校长大师剧、传统文化月等特色项目,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复旦精神文化,形成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书院依托自我管理委员会、监委会、楼委会等组织,引导学生在书院平台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提升学生领导能力。

FDUROP(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
复旦大学拥有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是为支持本科生参与学术研究而搭建的平台,其英文名称是 Fudan'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FDUROP。其宗旨是让大学生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加快创新人才培养。
FDUROP共包含四类项目:
1.䇹政项目:1998年由李政道先生设立的“䇹政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CURE)”
2.望道项目:按“䇹政项目”模式推广的校级项目
3.曦源项目:适合学生的初期学术研究,由院系自主管理
4.登辉项目:“本科生实验实践资助计划”,注重应用研发
FDUROP四类项目由此形成体系完整、特点突出,运行模式独树一帜的全体本科生学术研究平台——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

复旦大学本科荣誉项目
复旦大学“本科荣誉项目”的建设目标:汇聚能力卓越、志存高远的优秀本科生,使其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又具有前沿学术视野和持久学术竞争力,以“本科荣誉项目”推进文、社、理、工、医各学科拔尖优秀人才的培养。
项目基于高开放度的培养理念,以高挑战度的荣誉课程和科研实践为核心,通过荣誉课程、专题研讨课、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授课、科研训练、国际交流等,为优秀学生的培养创造更多的成长机会。
项目高开放度体现在——
● 管理上学校着力于制度设计,参与与否由院系决定;
● 项目具体的实施方案由各院系自主制定;
● 荣誉课程不设门槛,动态管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挑战自我;
● 授课教师团队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
项目高挑战度体现在——
荣誉课程具有明显区别于普通课程的深度、难度或广度,需要学生具备强大的原动力,以闯关式修读才能坚持到底,毕业时获得荣誉证书。
获得荣誉证书的学生一般不超过当届毕业生的10%。

复旦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落实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复旦大学于2015年12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作为学校推进工作的主要单位,以课程促创、项目促创、竞赛促创,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4-4 07:14 , Processed in 0.0678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