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24-5-28 16: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械工程系专业设置及专业介绍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介绍——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介绍——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拥有智能制造创新团队,建有机器人应用实验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生产运维管理实验室等,构建了从培养目标到培养体系、培养过程以及培养评价的校企深度融合全方位协同育人模式。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智能制造战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宽口径、厚基础、促交叉、重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掌握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领域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思维、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从事相关产品设计与制造、系统集成、研究开发、工程应用、技术管理及智能运维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三维建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工程力学(I)、工程力学(II)、控制工程基础、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基础、智能制造生产管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基础、数字化工厂技术等。
专业特色: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融合了“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技术元素,具有多学科交叉复合、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等特征。本专业聚焦以机器人系统、电力保护和控制产品制造系统、集成电路制造系统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以3D打印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以人机料法环测为基础的智能管理及运营,以工程项目为驱动的智能制造工程实践训练,着力培养掌握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一定科学思维、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从事相关产品设计与制造、系统集成、研究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及智能运维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随着智能制造在制造业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智能制造工程师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阔,这为从事智能制造工程的人员供给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具体地,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汽车与高铁、海工装备、现代能源、医疗装备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从事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运行与维护,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生产线的设计与制造,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生产管理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工作。
中德合作双元制本科项目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
中德合作双元制本科项目由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政府、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德国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DHBW)、太仓欧商投资协会四方共同举办,采取“1+3”的培养模式,其中第一年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三年按照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直接为德企“量身定制”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该项目列入了江苏省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政府合作项目,在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立足国情校情,把“工匠精神”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形成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学交替为特色的国际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和协同创新模式。项目依托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培养平台,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经验,将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以机械行业为支撑,构建与企业“同频共振”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了“双元制”本土化的创新,丰富了“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1.培养模式
通过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应用技术大学的教育合作,在引进、消化、吸收德国双元制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改造,采取“1+3”的培养模式,其中第一年为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后三年按照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三个月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三个月在企业进行实训,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训循环交替进行,将企业文化和管理融入人才培养、将企业项目实践和融入教学过程,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
2.专业设置
根据太仓地区德资企业的需求,设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工业工程)方向,培养既拥有专业知识又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太仓地区德企乃至更多地区的同类型企业培养高层次的技术管理人才。
3.课程体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业工程方向),课程包括通识教育模块、科学基础模块、机械专业模块、经济管理模块和企业实践模块,培养既拥有机械专业知识、又懂经济知识、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形成“中德合作双元制本科项目”的办学特色。(教学计划附后)
4.项目实施情况
2014年开始酝酿筹备该项目,经过充分的调研考察,2017年正式招生,目前在校生50多人,合作企业12家。我校与以克恩里伯斯、海瑞恩、亿迈齿轮为代表的德资企业达成了深度合作关系,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在学生选拔、课程教学、实习环节安排、考核评价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
中德合作双元制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形成了政府、企业、行业、学校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介绍——机械工程专业
机械工程专业是集机械、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复合型专业。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面向智能制造领域,以先进的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的应用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两大办学特色,培养制造业企业急需的熟练掌握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目标:面向现代机械工程及可持续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机械工程专门知识及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掌握数字化、智能化产品设计制造技术的原理与方法,能在现代制造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产品数据与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并能胜任解决现代制造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三维建模、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制造工程学、工程力学(I)、工程力学(II)、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传感与检测技术、PDM原理与应用、有限元分析与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工厂技术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与西门子联合培养,依托西门子工业软件,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旨在提升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竞争条件,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毕业生可到相关制造企业、设计院所或学校等单位,从事数字化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数控编程、运行维护、企业策划、软件开发及针对行业或产品的软件二次开发,教学科研等技术和管理工作。本专业目前就业形势良好,前景广阔,连续多届毕业生就业率高。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一流专业,以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突出“三维数字化”设计能力及机器人应用能力,培养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通晓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机械工业及其他工业领域,从事装备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产品数据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通晓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机械工业、汽车制造工业及其他工业领域,从事装备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产品数据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与三维建模、工程力学I、工程力学II、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材料、热工原理与热加工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编程与CAM技术、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设微机原理与应用、PDM原理与应用、机器人技术、机器人传感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设计、先进电动汽车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
专业方向:本专业分为机电一体化、汽车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尊重学生的专业意愿,结合学生个人兴趣、职业规划等因素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分专业学习。
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培养系统掌握智能制造领域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工业机器人编程与应用、运行控制、智能制造和计算机等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宽口径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
汽车工程专业方向培养机械工业及智能制造领域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品设计、汽车电器设备与电子控制、电动汽车驱动及产线工艺设计与制造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
就业去向: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思路开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毕业生可到机械、汽车、家电等诸多先进制造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领域从事装备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产品数据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及经营管理工作,就业范围十分广阔。本专业前景广阔、就业形势好,连续多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