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92|回复: 2

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简介及专业设置、专业介绍

[复制链接]

1577

主题

388

回帖

569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693
发表于 2024-5-16 22: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介绍

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起源于1960年,诞生了中国第一块硬质材料,是中国硬质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是湖南工业大学首个对接湖南省“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学院,也是我校先进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冶金材料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兴学科交叉融合、特色鲜明的工科学院。

学院具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冶金工程”和“材料与化工”等硕士点;现有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4个本科专业,其中金属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学院以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战略需求为办学导向,为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迈进而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学院主动布局未来高端材料及先进制造技术人才的培养,构建了以航天军工材料、新能源材料、硬质材料、3D打印等专业特色鲜明的材料大类招生体系,开办了“3D打印材料实验班”和“鲲鹏实验班”,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800人、博士生和硕士生近150余人。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每年市场需求量约为实际毕业生人数的3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位列全校第1;毕业生薪酬水平一直位居各行业前列,学院连续6年荣获全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人(海归5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榜单1人,湖南省杰出青年1人,湖南省二级教授3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5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荷尖人才1人,湖南省最美辅导员1人,株洲市青年科技之星1人,株洲市教育管理工作先进个人1人,株洲市小荷人才4人。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究计划专项”课题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0余项,产学研课题1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出版教材与专著20余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三等奖8项,实现单项科研成果转化1亿元,材料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

学院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硬质材料及精密工具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电化学绿色冶金技术重点实验室、先进金属包装材料研究所、材料基因研究所和3D打印材料研究所等科研平台,与中国中车、中国兵器、中国航天、株硬集团、湖南钢铁等国有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建设了一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秉承“和衷共济,百炼成钢”院训,办学60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和1000多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和高层技术骨干,其中包括解放军驻港部队首任司令员刘镇武上将、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周伯华;现醴陵市委书记王利波;株洲欧科亿数控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美和;昆山长鹰硬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启君;株洲肯特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顺;湖南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阳向宏、彭霞林;广西国辰投资集团董事长胡治国;广东中安人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连山;株洲精工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少勇等。


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简介及专业设置

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简介及专业设置




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http://metal.hut.edu.cn/

1577

主题

388

回帖

569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69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22: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专业介绍

金属材料工程(博士点建设专业、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

专业特色: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湖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国防工业建设特色专业。本专业设置3D打印和压力加工两个学科方向,以金属材料加工、增材制造与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为工艺技术基础,强化智能制造、低碳环保、高效低耗的理念,突出材料与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大数据、和管理等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人才培养:主要面向航天军工材料、3D打印、超硬材料和高强韧合金等行业发展需要,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在金属材料加工、材料微结构分析、金属材料热处理、金属增材制造、金属腐蚀与防护、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等领域从事工艺及设备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实验班特色:本专业开设“3D打印材料实验班”和“智能制造新材料实验班”,采用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外聘优秀企业家、行业知名人士为校外指导导师,着力培养学生拥有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创新精神。目前,实验班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余项,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相大赛、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获奖30余项,其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项5人次。

科学研究:近年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4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20项、横向科研课题30余项,总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主编教材6部,专著1部,获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Applied Surface Science、Surface Science、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ci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实现单项科研成果转化1亿元,材料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

就业升学:近5年累计为国家培养了高质量本科生近700人,2021年本专业有5人荣获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工作单位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江苏、浙江等中部及沿海地区。就业行业主要为金属材料及先进制造行业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部分毕业生考取公务员和自主创业。有接近20%的毕业生考取了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


冶金工程专业(博士点建设专业、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

专业特色:冶金工程专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湖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本专业以金属元素的提取、提质与金属产品设计开发为工艺技术基础,强化智能制造、绿色环保、高效低耗的理念,突出冶金与自动控制、大数据、资源、环境、材料和管理等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人才培养:主要培养掌握先进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贯通全链条知识体系,具备解决现代冶金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面向经济新常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从事冶金及相关领域的生产操作、质量控制、工程设计、技术创新及企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实验班特色:本专业开设了“绿色冶金创新创业实验班”,采用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外聘优秀企业家、行业知名人士为校外指导导师,着力培养学生拥有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创新精神。目前,实验班学生已申请发明、创新专利8项,发表高水平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完成创业项目策划10余项,获得国家大学生“互联网+”等各类学科竞赛奖项20余人次。

科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冶金过程和材料合成的物理化学理论及应用、冶金过程模拟仿真、钢铁及有色金属先进制造流程的解析和综合集成、金属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冶金工艺、技术、装备及生产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固态离子学及其相关理论在冶金和材料中的应用等。近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产学研项目30项;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SCI、EI收录3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就业升学:近5年累计为国家培养了高质量本科生近50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工作单位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江苏、浙江等中部及沿海地区。就业去向主要为华菱钢铁集团、株冶集团、青山镍业、华友钴业等先进制造行业中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部分毕业生考取公务员和自主创业。有接近20%的毕业生考取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博士点建设专业、“碳中和”特色专业)

专业特色: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湖南工业大学“一流培育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本专业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立足于新能源产业,形成的以新能源材料及其储能器件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特色专业,是湖南省首家“碳中和”研究院重点建设的核心专业。

人才培养: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新能源材料及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的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器件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科学研究:近年来,本专业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市厅级科研和教改项目20余项,经费达1000万元左右;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Nano‑Micro Letters等国内外知名SCI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0余篇;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省级科研和教学奖励3项。

就业升学:近5年,本专业累计为国家培养了高质量本科生近30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工作单位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江苏、浙江等中部及沿海地区。就业行业主要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行业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部分毕业生考取公务员和自主创业。有超过30%的毕业生考取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知名985高校的研究生,其中2022届毕业生考研升学率高达60%,专业培养质量和影响得到社会的高度肯定。


粉体材料工程(博士点建设专业、硬质合金产业学院依托专业)

专业特色:粉体材料工程专业是湖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硬质合金产业学院依托专业。本专业主要面向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军工材料、精密仪器、电子工业、医疗器械等领域,重点研究粉体材料组成、制备技术、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规律的工程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本专业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设立了“华锐创新精英班”,由上市企业董事长担任班主任、技术高管担任校内导师,着力培养拥有开阔的行业视野和良好的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被誉为我国硬质合金产业的“黄埔军校”,湖南省80%以上的硬质合金民营企业家和90%以上的骨干技术人员均毕业于本专业。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余项,参加金相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获奖30余项。

科学研究: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博士8人,拥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株洲市科技领军人才”、“精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4人,研究生导师8人。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市厅级科研和教改项目2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80余篇,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就业升学:本专业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工作单位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江苏、浙江等中部及沿海地区。就业行业主要为硬质合金、铁基材料、耐磨涂层等行业大中型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有接近20%的毕业生考取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

1577

主题

388

回帖

569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69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22: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dzhouhong 于 2024-5-16 22:47 编辑

一、世界一流培育学科简介

湖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立足国家新材料发展战略、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和株洲“制造名城”培育需求,面向新材料前沿和包装行业重大创新需求。“材料科学”“工程学”等从2018年7月开始先后进入全球ESI前1%,2020年以来一直保持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40%。2022年12月26日,湖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了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除国家认定的15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外,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培育学科”。

二、博士点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2013年获批“绿色包装与安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2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绿色包装材料设计与安全、包装材料成型加工与装备、新型储能材料与智能包装、陶瓷复合材料与特种包装等4个稳定的学科方向。本学科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以上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7个。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芙蓉学者2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7人、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湖湘青年英才3人。近五年引进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清华大学等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毕业博士生36人,选送境外访问学者7人。

近五年,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行业级科技奖励3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5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科技部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50余项,承担横向课题150多项;进账科研项目经费8000多万元。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4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多篇,获得授权专利12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10部,成果转化经费超过2000万元。

拥有科研与教学实验室面积1.6万平方米,设备仪器价值超过8000万元;建成了“先进包装材料研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先进包装材料与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获批8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基地;与50余家本土上市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

三、硕士点简介

(1) 材料与化工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依托湖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培育学科,以及“先进包装材料研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包装材料与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先进包装材料与技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高分子包装材料”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电化学绿色冶金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先进包装材料与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包装新材料技术”中国包装总公司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或教学平台,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和湖南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目前拥有“冶金工程”、“材料工程”两个专业领域。

本学科现有教授52人、副教授6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8人;师资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湖南省121工程人才5人、湖南省优秀教师3人。拥有83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和11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面积,具备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

(2) 冶金工程

冶金工程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办学历史悠久,行业特色鲜明。2014年获冶金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4人;校外硕士生导师15人。导师中有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近三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产学研项目18项,合计经费约1200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科研实验设施齐备,具有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

经过几十年的传承与发展,本学科为冶金与材料领域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形成了“有色金属冶金及资源综合利用”、“冶金物理化学及能源材料”、“微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应用”三个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网与国学网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11-3 17:30 , Processed in 0.06123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