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74|回复: 6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简介及专业设置、专业介绍

[复制链接]

1577

主题

388

回帖

569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693
发表于 2024-5-16 22: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是以设计学学科和包装专业特色为优势的教学中心、设计中心和研究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以包装命名的艺术设计学院。学院现有包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动画与数字媒体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设计学和陶瓷艺术设计等8个本科专业。自“十一五”以来,设计学先后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学科、特色优秀学科、“双一流”建设学科,目前为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在第四轮C+成绩的基础上取得重大突破,进入全国前20%行列。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包装设计4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环境设计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点,承担“绿色包装与安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减量包装结构与安全设计”方向博士人才培养任务。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2216人、硕士研究生352人。教职员工165人(专任教师140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48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58人。拥有全国包装类教学、科研团队、湖南省智能包装设计与技术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湖南省包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芙蓉学者、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才、湖南省艺术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人选等国家、省级人才称号20余人。拥有教育部艺术学理论、数字媒体艺术、艺术设计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2人、湖南省教学能手4人。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领先水平。

学院拥有近20个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主要包括包装艺术设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包装广告研究基地、湖南省先进技术与未来设计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基地、湖南省包装设计艺术研究基地、湖南省产品包装创新工业设计中心、中国包装总公司包装设计与技术中心、湖南省智能包装技术与制造研究生培养基地、湖南省品牌策划大学生训练中心、湖南省绿色家居产品及包装设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湖南省品牌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实验实训设施齐备,主要包括包装设计专业实验室和设计学基础实验室等,场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设备2760余台套,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

近年来,学院老师先后主持包含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近百项;出版学术著作24余部,在A&HCI、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近300余篇;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等省级二等奖7次、三等奖2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次、二等奖9次、三等奖2次;获国际IF、红点奖以及国家级设计竞赛金、银、铜奖250余项,获国家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横向科研到账经费年均超千万。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http://art.hut.edu.cn/

1577

主题

388

回帖

569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69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22: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位授权点代码名称:1305 设计学  授权级别:硕士一级学科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设计学作为艺术学领域下的重要一级学科,我校在该学科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完善的体系结构。自1985年国内首创包装设计专业以来,我校设计学科不断发展壮大,于2003年获批设计艺术学硕士点。2008年,设计艺术学荣获湖南省唯一的艺术类重点学科称号,并在2011年升级为一级学科硕士点。随后,在2013年和2014年联合材料学科,承担“绿色包装与安全”国家特需博士培养项目。在近年的学科发展中,我校设计学取得了显著成绩。2017年和2018年,设计学被认定为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并在2017年入选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此期间,设计学在软科排名中连续两年位于前10%,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C+成绩。2022年,设计学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表现突出,获得了B+成绩,并再次入选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建设名单。此外,2023年校友会中国大学设计学科排名显示,我校设计学位列全国第九,表明我校在该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均有显著的成就和影响力。

(一)学科特色
我校设计学学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包装为特色和优势的设计学学科群。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五育并举”策略和“三全育人”模式,成功构筑了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通过精准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本学科紧密围绕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的全面实施,聚焦于节能型社会建设、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创新创业活动的转化,以及包装治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乡村振兴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本着研究推动教学、教学促进研究的理念,积极实施科教与产教融合的先进模式,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如开展工作室和工作坊活动,有效提升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水平。特别是在包装设计与绿色治理领域的人才培养上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明显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学科建设方面,以其先进的建设理念和跨学科的融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史论夯基、包装为本、生态引领”的基础优势构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1)在设计史料学的构建和包装设计艺术史研究方面,已经确立了国内的开创性和领先地位,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2)在智能包装设计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初步建立方面,本学科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委托,主导编制了中国包装工业的“十三五”与“十四五”发展规划,其在国家发展战略、行业标准制定、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3)在关注社会责任领域,如精准扶贫、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方面,本学科形成了系统的生态设计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成果,有效促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
(4)在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研发等前沿技术方面,本学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确保了在设计发展的前沿领域保持引领地位。
通过这些努力,本学科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而且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方面也走在了国内外的前列,为推动设计学科和相关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 研究方向
在发展过程中建设了设计历史与理论、包装设计理论与应用、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理论与应用、环境设计理论与应用、产品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5个学科方向(见下表),并逐步形成了设计历史与理论、智能包装设计与技术、乡村振兴与生态设计、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等4个特色研究方向。


信息来源:http://art.hut.edu.cn/ljyjx.htm

1577

主题

388

回帖

569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69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22: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包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及专业方向介绍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专业依托学科交叉融合优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解决包装行业转型升级矛盾,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包装设计专业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跨学科交叉、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包装设计专业以艺、工、文、商多学科交叉为特色,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以产品包装装潢设计、结构造型设计、智能包装功能应用、包装材料与印刷工艺为主要研究内容,综合运用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策划管理、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工艺、生产技术与数智技术等方面知识,以包装行业与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包装完整生命周期对人、产品、环境、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本专业主要面向全国包装行业,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从事产品包装设计、智能包装设计、品牌设计与推广、设计策划与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学生在学习期间主要学习包装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包装结构与造型设计、智能包装设计、绿色包装与安全、数字包装技术、系统包装设计和社会服务与应用设计等核心课程,塑就前瞻性设计理念,培养系统设计观及创新创业能力。本专业为以促进包装产业可持续发展,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努力。

本专业下设产品包装设计、智能包装设计两个专业方向。

方向1:产品包装设计专业方向

本专业方向主要学习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知识,系统了解包装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要素、包装结构、造型形式、材料工艺、市场营销、前沿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具备系统化包装设计能力和综合知识整合能力,掌握包装设计程序与方法,培养具备较强的市场调研、设计策划、设计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能独立进行包装设计实践、设计项目策划与生产管理专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方向2:智能包装设计专业方向

本专业方向注重数字智能技术、智能通信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包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在学习包装设计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数字智能、材料智能、结构智能等智能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移动通讯、物联网及新媒体等技术,革新包装设计新形态、推动智能包装产业发展。重在培养具备智能包装系统化设计、智能包装理论研究、智能包装产品研发以及项目策划与管理等综合能力;具备前瞻性设计理念和创新性设计思维;具备较强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根本,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综合育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时代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底蕴的设计人才;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较高的职业素质,了解包装设计专业发展的前沿和动态,系统掌握包装设计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具体如下:

目标1: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标2: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目标3: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道德水准;

目标4: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了解包装设计的前沿和动态,掌握包装造型与结构设计、包装视觉设计与推广、包装材料运用、智能化包装设计等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系统掌握包装设计策划、包装设计制作、品牌包装推广等整合设计能力,能够在包装企事业单位、设计公司及科研院所等从事包装设计研究与实践工作;

目标5: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与沟通协作能力,能够在一个由不同角色的人员构成的团队中作为成员或者领导者有效地发挥作用,能胜任项目开发、设计、规划和管理工作,能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6:具备在包装设计行业及相关领域的职业竞争力,并有能力达成职业生涯晋升路线目标;

目标7: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自觉主动不断更新和拓展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目标8: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而服务社会。

三、毕业要求
要求1(专业素养):能够将平面视觉传达、立体空间形态与功能设计原理,结合包装材料、包装技术与生产工艺等专业知识,综合用于解决复杂的专业问题。

要求2(发现问题):运用所掌握的包装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包括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设计策划与管理等知识,识别并发现存在社会层面、包装行业等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求3(解决问题):狭义上能够基于专业角度,运用平面设计、三维设计及数字媒体技术等软件,寻求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方案;广义上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历史、文化以及环境等综合因素,体现创新引领和满足特定市场、特殊人群需求,以获得有效方法与结论。

要求4(文献检索):能立足国际视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独立进行设计调研、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具备信息筛选与资料整合能力,在跨学科、跨专业、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无障碍沟通和交流。

要求5(综合设计):能够基于复杂的专业问题,以科学合理手段寻求解决路径和解决方案,包括设计定位、设计方案、3D效果图、实物模型、成果展示和文案及口述表达,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要求6(材料应用):能够针对包装设计常用材料种类及特性、结构和工艺技术,运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等知识进行包装创新设计的能力。

要求7(产品研发):具有设计前瞻性和市场敏力,能够准确预测市场动向并提出相应的产品研发思路和方案,熟悉设计方法与生产流程,具备整合市场需求、拓展产品线与研究成果转化的能力。

要求8(策划推广):能够基于品牌推广与包装生命周期特性,运用与设计相关的生态、地域、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知识以及物联网技术,独立进行包装设计项目对接、策划以及推广。

要求9(项目管理):掌握管理知识与经济决策研究方法,能够收集客户信息、提炼客户需求,依据核心竞争点提出营销策略,能够独立进行成本核算与定价,能拟定设计提案或项目策划书,具备项目实施、执行与交付能力。

要求10(职业素养):身心健康,政治立场鲜明,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改革创新精神,能自主学习、拓展知识和钻研业务,具备良好的沟通与社交能力,团结协作与务实笃行,恪守职业道德、富有工匠精神、知行统一。

四、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最长修业年限6年。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取得规定的全部学分,德智体美劳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设计学

产品包装设计方向主要课程:包装导论、包装结构与造型设计、包装设计基础、包装材料及应用、系统包装设计、物流包装设计、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现代印刷技术、特需商品包装设计、社会服务与应用专题。

智能包装设计方向主要课程:包装结构与造型设计、包装材料及应用、包装影像采集、包装印刷与工艺、系统包装设计、物流包装设计、数字智能包装设计、材料智能包装设计、结构智能包装设计、社会服务与实践应用专题。

六、毕业合格标准
1.产品包装设计专业方向

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69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合格。

理论课程学分要求:修满79.6学分,其中必修课66.1学分,选修课13.5学分(含通识教育选修课程6学分)。

实践课程学分要求:修满89.5学分,其中课内实践58.5学分、集中性实践25学分、第二课堂活动2学分、创新创业实践2学分。

2.智能包装设计专业方向

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69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合格。

理论课程学分要求:修满79.1学分,其中必修课65.9学分,选修课13.3学分(含通识教育选修课程6学分)。

实践课程学分要求:修满89.8学分,其中课内实践59.6学分、集中性实践25学分、第二课堂活动2学分、创新创业实践2学分。

1577

主题

388

回帖

569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69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22: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及专业方向介绍
本专业是通过综合运用材料、工艺、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对环境进行创新设计的专业。本专业1994 年开始本科专业招生,1998 年为“艺术设计”专业下设方向,2012年重回专业目录。2020年成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依托国家一流建设学科“设计学”和国家特色专业“艺术设计”,构建了“双翼四驱”的改革体系,形成了“四目标、四模式、四结合、四过程”的教学特色,形成了“校地融合、工农结合”的独特办学优势。本专业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紧密对接“美丽中国”建设和和城市环境建设需求,着力培养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和具备设计实践能力,在企事业、设计研发等单位从事景观、室内和建筑艺术的设计与管理工作,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下设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方向。

方向一:室内设计方向

专业方向以“室内设计”系列课程作为核心,使学生具有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的能力,具备对室内设计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设计实施和施工管理能力。

方向二:景观设计方向

专业方向以“景观设计”系列课程为核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能,总体平面规划、空间形态、景观构成要素等设计方法,使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能力、设计实施和管理能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系统地掌握环境设计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建筑环境设计等领域获得设计师基本训练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环境设计人才和有环境设计基础的管理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室内外环境设计、项目策划、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及建筑管理、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建筑装饰、环境设计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目标1:能够成为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的职业设计师,具有常规项目设计的能力;

目标2:具有良好的社会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能有效沟通、进行团队合作和设计项目管理能力;

  目标3:能够实现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融合,成为具备景观规划与公共空间创新设计策略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目标4:能够多向度、多层次、前瞻性地考虑设计任务,具备设计师应有的人文素质和合理的学科基础知识结构;在企业事业单位、设计公司及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策划、创作、运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
要求1: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

要求2: 具备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和正确的思想导向和政治认识;

要求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要求4:具有良好的跨学科自学能力、社交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要求5: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品行端正、身心健康,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要求6:运用草图进行设计思维推导与创新的能力和运用各类软件进行设计表现的能力;

要求7:掌握空间设计的基本规律,具备设计创意的表现能力,包括平面、立体、空间、色彩、材质等不同层面的综合造型能力;

要求8:能够高效准确进行项目调查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综合性设计问题,获得有效的设计思路,具备一定的专业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要求9:熟悉专业相关技术及常用材料,具备运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最长修业年限6年。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取得规定的全部学分,德智体美劳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设计学、艺术学

主要课程:

室内设计方向:空间形态思维训练、施工制图、室内设计原理、材料与营造、生活空间设计、工作空间设计、文化空间设计、消费空间设计、城市更新改造

景观设计方向:空间形态思维训练、施工制图、景观设计原理、材料与营造、居住区景观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乡村文旅规划设计、乡村景观设计专题

六、毕业合格标准
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7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合格。

理论课程学分要求:修满85学分,其中必修课57学分,选修课28学分(含通识教育选修课程6学分)。

实践课程学分要求:修满85学分,其中课内实践54学分、集中性实践27学分、创新创业实践2学分,第二课堂活动2学分。

1577

主题

388

回帖

569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69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22: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及专业方向介绍
本专业是一个综合运用艺术学、文化学、心理学、市场学、计算机及数字媒体技术等多领域知识进行数字媒体创新设计的专业,主要面向互联网和文化创意等行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数字化产品设计方向主要掌握以数字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为支撑的艺术设计和数字产品研发,强调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围绕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服务和文化体验,掌握智能交互模式下的信息及数字内容的创作、设计与传播。

沉浸式体验设计方向主要掌握互动媒体创作与实践、数字影像叙事、文化研究与创新设计、光影艺术空间设计等方面的设计实践能力,具备跨人文、艺术与科学领域的知识结构,具备设计实践、创意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从事网络媒体的策划、创作、制作、传播、运营或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并在毕业后五年内能达到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互联网公司的新媒体技术相关项目主创设计师水平,能主持相关领域的设计、制作、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1、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底蕴。

2、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较高的职业素质,了解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前沿和动态,具备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

3、系统掌握影视特效创作、影视后期制作、网络视频制作、互联网产品开发、网络交互设计的知识与技能。

4、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设计实践能力,能够在传媒及文化产业领域从事网络媒体的策划、创作、制作、传播、运营或管理。

三、毕业要求
要求1:掌握视觉设计的基本原理,具备视觉设计创意的表现能力,掌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与工作流程;

要求2:熟悉国内外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前沿动态;

要求3:能够将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综合性设计问题,掌握影视特效、网络视频制作、网络交互设计相关领域创作、制作相关的艺术手段及技术工具;

要求4:能够运用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原理,识别和表达设计需求,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综合性设计问题,获得有效的设计思路,得到合理的研究报告或设计提案,具备一定的专业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要求5:能够设计针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需求的解决方案,制作满足特定需求的产品原型和数字影像特效的能力;

要求6:能够针对综合性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需求,选择适当的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和影像资源和技术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具备一定的设计项目管理能力;

要求7:能够就专业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

要求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品行端正、身心健康,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要求9: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最长修业年限6年。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取得规定的全部学分,德智体美劳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设计学

数字化产品设计方向主要课程:数字媒体艺术概论、交互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思维与表达、用户研究、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互动特效、三维技术1、三维技术2、UI设计、数字产品设计、人工智能艺术设计、信息框架设计、产品互动展示设计、互动媒体创作与实践

沉浸式体验设计方向主要课程:数字媒体艺术概论、交互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思维与表达、用户研究、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互动特效、三维技术1、三维技术2、信息可视化设计、数字影像叙事、人工智能艺术设计、虚拟数字人设计、文化研究与创新设计、光影艺术空间设计

六、毕业合格标准
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68.5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合格。

理论课程学分要求:修满88.8学分,其中必修课77.8学分,选修课11学分(含通识教育选修课程6学分)。

实践课程学分要求:修满87.5学分,其中课内实践49.2学分、集中性实践25学分、创新创业实践2学分、第二课堂活动2学分。

1577

主题

388

回帖

569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69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22: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一个综合运用文化、艺术、经济、材料、工艺与技术等方面知识进行创新开发的跨学科边缘性专业,该专业涉及艺术学、心理学、文化学、市场学、材料学、计算机及工程技术等多学科领域,主要面向文化创意(传统工艺)、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学生学习期间主要学习专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通过造型与产品设计基础的训练,熟悉创意表达的方式与技能,掌握产品整合创新设计的流程与方法,具备独立进行文化产品、智能产品、生态产品策划和产品功能、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创新设计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底蕴,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较高的职业素质,了解产品造型设计和产品功能设计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学习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系统掌握产品设计所需的设计基础、造型、结构、工艺与技术等方面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合作意识、较强的创新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设计公司及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产品造型设计、功能设计及交互设计等设计实践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目标1: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底蕴。

目标2:培养学生了解产品造型设计和产品功能设计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学习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系统掌握产品设计所需的设计基础、视觉传达、造型、结构、工艺与技术等方面知识,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较高的职业素质的人才。

目标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合作意识、较强的创新和设计实践能力,培养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设计公司及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产品造型设计、功能设计及交互设计等设计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
要求1:掌握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技法,具备设计创意的表现能力,包括平面与立体、空间与形态、装潢与色彩、材料与结构等不同层面的综合造型能力。

要求2:熟练掌握产品设计所需的专业技能,包括本专业所需的手绘表现、模型制作的技能。

要求3:运用平面设计软件及三维设计软件等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要求4:具备设计方案的综合表达能力,包括设计方案说明、效果图及模型表达、成果展示版式设计和口述表达能力等。

要求5:熟悉产品设计常用的材料种类及特性、结构和工艺技术,具备运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知识进行产品设计创新的能力。

要求6:熟悉设计程序与方法,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项目策划与组织能力。

要求7:能运用与设计相关生态、地域、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知识进行产品设计项目策划的能力。

要求8:具备独立进行设计调研、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要求9: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要求10: 具备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和正确的思想导向和政治认识。

要求11: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谦虚好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要求12: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最长修业年限6年。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取得规定的全部学分,德智体美劳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艺术学、设计学

主要课程: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电脑美术设计1、三维软件设计、设计快速表现、产品模型制作、产品形态设计、产品CMF设计、产品语义设计、产品系统设计、产品专题设计

六、毕业合格标准
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7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合格。

理论课程学分要求:修满90学分,其中必修课62.5学分,选修课27.5学分(含通识教育选修课程6学分)。

实践课程学分要求:修满80学分,其中课内实践51学分、集中性实践25学分、创新创业实践2学分、第二课堂活动2学分。

1577

主题

388

回帖

569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69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22: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本专业以设计领域内各类视觉符号的信息传达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及应用领域包括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语言、影视广告拍摄与创作、交互广告与用户体验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等。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历史与趋势,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能,熟悉视觉传达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积极的创新意识。


本专业始创于1994年,2012年正式更名为“视觉传达设计”。从创办至今,先后获批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所在学科先后获批省级重点学科、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另外获批有7个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在互联网、新媒体与体验经济的背景下,本专业紧密对接包装产业转型发展以及湖南“文化强省”建设需求,立足视觉与交互、技术与艺术等领域的深度跨界融合,主要以设计基础、信息设计、数字影像、品牌视觉四个模块为载体不断拓展视觉传达设计的新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设计创意、制作与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及区域设计艺术改革发展与新时代设计专业人才建设需求,立足湖南、辐射全国,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有正确人生观,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设计专业意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和国际设计文化视野,系统掌握传统平面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符合创新时代需求,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专业设计部门、企事业传媒机构、中等院校等领域从事视觉信息方面的设计、策划、管理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目标1: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目标2: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审美判断、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目标3: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历史与趋势,掌握学科前沿动态;


目标4: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能,熟悉视觉传达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积极的创新意识;


目标5: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开拓进取、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
要求1:掌握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学科前沿研究动态,掌握设计原理、设计思维、设计表现、设计管理等知识;


要求2:熟悉并掌握新媒体、虚拟仿真等媒介与技术,具备独立进行平面广告、数字广告创意与制作的能力;


要求3:掌握相应外语能力和网络检索能力,能够查阅国内外文献、数字媒体、网络资料以进行学术与设计咨讯交流,具备社会性文化传播,普及与应用设计知识的能力;


要求4:具备基本的影视拍摄与影视广告创作能力,掌握后期影视剪辑与数媒技术操作能力;


要求5:了解网页设计及制作程序,具备合作解决自媒体、网页设计与制作运行的能力;


要求6: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和设计鉴赏能力,对传统及当代的设计艺术和作品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意识;


要求7:掌握设计程序与方法,加强印刷、包装、媒体传播等领域的视觉规律及设计表现的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


要求8:能基本运用与视觉传达设计相关的生态、地域、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知识进行设计项目的策划、创意、组织及实施能力;


要求9:掌握文献检索、田野考察、数据分析等基本研究技能,以及研究报告、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规范,在毕业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与设计;


要求10: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自驱力,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基本技能。


四、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最长修业年限6年。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取得规定的全部学分,德智体美劳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设计学


主要课程:版式与书籍装帧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图形界面设计、交互广告与用户体验设计、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语言、影视广告拍摄与创作、虚拟展示设计、导视设计、包装设计、文创设计专题、品牌形象设计


六、毕业合格标准
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67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合格。


理论课程学分要求:修满65学分,其中必修课49.5学分,选修课15.5学分(含通识教育选修课程6学分)。


实践课程学分要求:修满99.5学分,其中课内实践62.5学分、集中性实践33学分、创新创业实践2学分、第二课堂活动2学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网与国学网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11-3 17:36 , Processed in 0.0687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