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5-9 00: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代码:510201
培养目标:
计算机应用专业以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为契机,依托北京经济建设发展、依托校企融合实训基地,实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遵循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构建以校企双元育人为主线的“SCI”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引入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具有爱国主义和较高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的书证融通型技术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具有人工智能和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理论,能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完成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运营、管理等工作。具备团队协作、团队交流、项目管理、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能力,保护软件知识产权等职业素养,在智慧城市、互联网、信息、金融、传媒等各个领域从事应用软件、游戏、Web应用程序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好的科学人文素养,较高的职业技能,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所培养人才能够胜任小程序开发、智能系统开发,能在Android、iOS平台上进行移动软件的设计、美工、开发、测试、维护、运营、管理中的一项或多项技能,适应市场对于AI前端工程师、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移动Web前端开发工程师、移动终端UI视觉设计师、手机游戏美术设计师、手机游戏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手机游戏策划员、运营经理等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紧缺岗位需求。
主要课程: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电信工程学院作为国家级《职业教育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的主办学校,联合全国高水平院校以及企业,建设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优质专业资源、课程资源、认证资源、竞赛资源、企业资源等。本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Java开发入门与项目实战、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图像处理与动画制作、移动终端UI设计、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基于Android平台/基于ISO平台)、移动终端服务器管理与开发(基于PHP技术/基于.NET技术)、手机游戏策划、手机游戏设计与开发、移动Web开发、移动互联网站运营与管理、移动互联软件测试、企业级移动项目开发等。
另外本专业还依托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结合当前最前沿的技术、市场发展趋势及需求,开发了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的相关课程。
证书:
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移动应用测试工程师、移动互联网开发工程师认证(MIEC)、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软件工程师证书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面向人工智能和移动应用开发职业领域,该领域主要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移动应用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运营、管理、销售和后期维护等工作。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包括:AI前端设计类岗位、移动应用软件开发与测试类岗位,移动Web开发类岗位,手机游戏策划与开发类岗位,数据库设计和管理岗位、网站运营与管理类岗位。
毕业后学生能够在各中、大型移动互联网公司、计算机软件设计公司、各大手机软件厂商等从事软件、APP开发、Web网站开发和游戏制作(包含移动端)等相关工作,能够在短期内成为行业里的骨干。
教学设施:
本专业拥有移动互联设计与开发实训室,网络互联技术实训室,手机游戏设计与开发等几十个实训室,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配备先进的iMAC一体机,itouch测试工具,绘图板,手机嵌入式实验工具箱等,同时与文思海辉等几十家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师资队伍:
本教学团队是一支具有双师知识结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近年来,1人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及最佳教案奖、最佳演示奖、最受学生欢迎奖,1人次获得过学院优秀教师,1人获得学院十佳教学能手,3人参加学院说课比赛分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1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教师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名教师获北京市科研骨干教师。
技能大赛:
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举办的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计算机应用大赛中,我专业学生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同时,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中,我校作为北京市代表队,在全国53支队伍中获得第6名。同时每年我校都会组织校内的移动互联创意大赛,给学生创意开发的空间,也为北京市和全国赛事进行选拔。
国际化合作:
本专业积极与知名企业合作,引进校企专家和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在众多合作企业中进行项目实训、毕业实习并安排就业。
为了提升我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知名度,营造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思路,拓展国际合作领域和交流项目渠道,我专业与柏林职教集团和柏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教师交流研讨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旨在开发职业化课程模块,提升专业培养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