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厚德、博学、笃行、创新的解释 一、厚德
厚德源自《周易大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意为:天体运行,永无已时,君子法天故应奋斗不止;地势平阔,赞育万物,君子法地,故应兼容并包。其中自强不息即永远奋斗,勇敢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挑战,表现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和拼博抗争精神。厚德载物即包容万物,以和为贵、以忍为高,表现了中华民族具有的宽广胸襟和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中华民族正是以这种精神,在数千年发展中,虽屡遭挫折,历经磨难,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努力进取,生生不息,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使自己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博学
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约,认为:非博大无以至精深。按:当今大学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对学生而言,博学更是其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根本。另外,从大学之办学理念着眼,博学还兼有厚德载物,兼容并包之意,即一所真正的大学就应当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与恢宏气度。
三、笃行
笃行意即专心实行,认真实践。源自《礼.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一贯重视的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修养践履,求真务实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道德特别注重: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中国传统教育尤其强调: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孔儒指出: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荀子认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在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建党立国宗旨的当代中国,其大学教育更应继续和经扬修养践履、知行合一这一民族优秀传统。
四、创新
创新,创新精神是人类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和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品质。华夏祖先早在《礼记.大学》中就明确提出:苟日新,日日新这一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人类历史的演进,中国社会的发展都有赖于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思维和百折不挠的改革创新精神。而大学,则正是继承弘扬创新精神的神圣殿堂,正是孕育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