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回复: 0

华南农大 农学专业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 专业介绍|丁颖创新班〔卢永根书院〕 农学专业专业课程体系

[复制链接]

5266

主题

92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324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南农大 农学专业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 专业介绍|丁颖创新班〔卢永根书院〕 农学专业专业课程体系

农学院—农学专业-丁颖创新班〔卢永根书院〕

  主要内容  说明
一、
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定位  依托作物学一级学科和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具有亚热带特色的新农学专业,根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对农学拔尖创新型人才需求,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对接国际,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综合素质为中心,以创新能力为突破口,旨在培养身心健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厚植“三农”情怀;了解现代生命科学前沿知识,掌握扎实的现代农业基本知识,作物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教育、科研、行政、涉农企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开发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1.知识目标: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生物科学、农学、农业生产、作物新品种选育、作物栽培与管理、农业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农业信息分析方法和技术,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基础理论知识;拥有一定的人文和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    2.能力目标:具有自主性学习、独立处事的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坚强信念;较好的科学思维能力、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包括一定的实验设计、独立开展实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学位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阅读外文专业文献,运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了解国内外现代农林领域、尤其是农学学科领域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农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并结合现代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经营管理技术等,对农学及相关领域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或形成解决方案。    3.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上进心强,身心健康;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作为主要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具有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需要,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成为富有创新精神与实干能力的复合型行业领军人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3.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 4  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  166 学分,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1.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有深厚的人文科学底蕴和社会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能充分理解农业文明和乡村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具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具有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从事农业行业职业道德和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    4.具备并能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在这些方面受到基本训练和实践,掌握必备的研究方法,具备与本专业相关的信息收集与管理能力,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现代农业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6.具有思辨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够发现、辨析和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表达创新性见解。    7.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8.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主要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9.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需要,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    10.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关注全球重大问题,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4.课程体系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课内总学时为  2572 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 168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 64 学分,选修课程 52.5 学分,实践课程 51.5 学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种子学、生物信息学。实践教学环节涵盖军事训练、劳动教育、管理技能通识训练、耕读教育、创新创业实践、科研技能训练、各类专业实验和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学时分配与毕业学分要求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学分学时实践周数
总数    理论    实验   
必修 通识必修课    30 548 540 8
专业必修课    34 544 544

选修 通识选修课    39 624 608 16
拓展选修课    13.5 216 216

实践 实验教学 21.5 640 16 624
其它实践 30


30
农学专业毕业要求168 2572 1924 648 30
选修与实践统计选修课比例 35.42% 实践环节比例 31.55 %
   
5.师资队伍 本专业依托作物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培养具有学术竞争力的优秀教学团队,专业前辈卢永根院士曾获“感动中国人物”(2017)、“中国侨界杰出人物”(2018)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20)等荣誉称号。目前教师队伍中有教授/研究员  22 人,包括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2  人(张桂权、刘向东)、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储成才)、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  青年学者 1 人(王少奎)、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 人(王少奎、胡斌)、跨(新)世纪优秀人才 2  名(张桂权、谭志远)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此外还有“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2 人、广东省教学名师 1 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 名,本专业教师多次在省级和校级各类教学活动中获奖。   具体信息请参阅:https://nxy.scau.edu.cn/szdw/list.htm  
6.教学条件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平台建设发展。    依托的主要研究平台包括 2 个国家级和 4  个省级实验室/研究中心: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华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广州)分中心   
  
  

主要的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包括:   江门水稻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2014)植物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2007)基础实验与实践训练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   作物学一流学科实验教学中心  
二、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农学专业我校最早的专业之一,具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9)、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广东省本科特色专业(2010)、广东省重点专业(2011);专业所依托的作物学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点、广东省一级攀峰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二级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农学丁颖创新班(卢永根书院)是农学专业的特色班,旨在培养农学拔尖创新型人才。农学丁颖创新班自  2012 年单独招生,实行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https://jwc.scau.edu.cn/zysz/list.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4-27 10:22 , Processed in 0.0902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