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南农大 自动化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 专业介绍|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自动化专业白皮书
开设学院:工程学院
一、专业基本信息
1. 专业定位(概述专业内涵,以及专业在学科、行业、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华南农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于2005年教育部获批招生,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教学改革探索,自动化专业形成了以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机电一体化为对象的自动化,突出了机器人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围绕机器人方向定位,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围绕机器人方向定位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创新等,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自动化类新兴产业发展,立足广东省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科技前沿,培养适应经济发展自动化领域所需的创新型高等紧迫人才。本专业依托工程学院一级学科,是华南农业大学重点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本专业拥有广东省实验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机器人工程产业学院。 自动化专业注重学生对前沿技术的掌握和学科交叉应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实践,产教融合,有机器人协会、航模协会、产业学院产业链等新工科工程创新实践平台,提供学生机器人竞赛、双创等多维的创新活动,锻炼和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培养的学生出口好,留学、升学率高,进入名校的比率逐年提高,就业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2. 培养目标(立足本校办学特色,阐释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①具备自动化较广泛的专业知识,宽厚的基础理论,较强的动手技能,系统地掌握自动化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备自动化工程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基本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②能在科研院所、高新技术公司、大中小企业等部门,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设计、应用与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毕业生。
3. 培养规格(明确专业的学制学分、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等)
(1)学制学分标准学制为 4 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课内总学时为 2064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 161.5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 75 学分,选修课程39 学分,实践课程 47.5 学分。
(2)知识要求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管理科学基础知识、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了解自动化系统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方法,本学科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电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自动化专业必需的电路、自动控制理论、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及工程技术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备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和初步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控制等专业技术理论与技能,了解自动化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学科前沿,在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及继续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宽广的人文科学素养,规范的工程素质,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实验、生产实践、毕业实习、课程设计等专业实践课程学习,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解决自动化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学科训练、机器人概论、毕业设计、课外创新活动等课程和实践,了解自动化领域中工程理论,本学科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3)能力要求掌握电路实验、控制工程基础实验、电机与拖动实验、数字图像处理实验等专业基础实践,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PLC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计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掌握毕业实习、控制系统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能力,能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理论和自动化专业知识,能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理论和自动化技术专业知识,结合设计、计算、实验、测试、分析和设备操作等基本技能来分析、设计自动化的小型系统。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本专业的信息获取、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的综合能力,能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
(4)素质要求树立工程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应有的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和健全的人格;具有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自动化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对一般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4.课程体系(简要介绍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并罗列核心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
(1)课程体系总体框架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
学时分配与毕业学分要求 | 课程性质 | 课程类别 | 学分 | 学时 | | 实践周数 | 总数 | 理论 | 实验 | 必修 | 通识必修课 | 27 | 432 | 416 | 16 | | 专业必修课 | 48 | 768 | 768 | | | 选修 | 通识选修课 | 20 | 320 | 320 | | | 拓展选修课 | 19 | 304 | 304 | | | 实践 | 实验教学 | 7.5 | 240 | | 240 | | 其它实践 | 40 | | | | 40 | 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 | 161.5 | 2064 | 1808 | 256 | 40 | 选修与实践统计 | 选修课比例 | 30.00% | 实践环节比例 | 30.00% |
(2)核心课程控制工程基础,电机与拖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运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
(3)实践教学环节通用技能实践:社会实践、阳光体育、军事训练专业技能实践:
①实验类:大学物理实验、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控制工程基础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电机与拖动实验、数据图像处理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电力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人机接口与交互技术实验、PLC 原理及应用实验。
②设计、实习、实训实践类:机器人创新实践、金工实习、PLC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电机与拖动综合实践、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特色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管理技能通识训练劳动实践:劳动教育
5. 师资队伍(简要介绍师资队伍结构,包括教师队伍数量、职称、学科背景等)目前,有专职教师 14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4 人,讲师 5 人,实验师 2 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0%;博士11人,硕士3人,100%研究生学历,具有国外访学留学背景7 人,占比50%;教师有来自华南理工大学、日本香川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本专业教师拥有广东省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机器人专委会委员,全国高校机器人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千百十”人才,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华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奖、华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华南农业大学“十佳创业导师”、华南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机器人协会指导老师和航模协会指导教师。
6. 教学条件(简要介绍教学设施情况,包括教学设备、实验室、实习基地等)
(1)实验室拥有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测试技术实验室、计算机图像综合实验室、微机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室、电力电子与电机拖动实验室、PLC柔性制造系统实验室、机器人基础实验室、机器人创新设计实验室。2006 年获批广东省电工与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 年获批广东省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8 年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智能机器人实验教学平台。
(2)教学设备本专业教学设备分院校两级管理,理论课程教学由校教务处统一安排,教学楼课室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支持笔记本电脑接入教学,教学楼无线校园网全覆盖,支持线上教学活动,部分教学楼已配置智慧教室,可实现远程操作和记录教学活动。实验课程教学安排在实验室,学校公共实验课程安排在公共实验教学楼,相应的教学设备由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统一安排配置;专业实验课安排在学院实验室,本专业实验室,拥有占地1000多平米的实验室, 拥有本科教学基础实验设备962台(件)。
(3)实习基地本专业拥有省级的电工与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的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广州弘亚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校级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省级机器人工程产业学院。院级广东科凯达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省外实习基地有湘潭电机厂、洛阳东方实训中心。还有广州威控机器人有限公司、西安乐博士机器人有限公司等产业群,提供企业工程师进校提供技术课程和指导,拓展教学实践内容。
二、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根据需要自主增加其他内容)
本专业教师,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三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 项、二等奖 1 项,省级以上教改项目 5 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 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 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1 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20 多项,其中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 项,发表 SCI/EI 论文 30 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 多项,主编参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 7 部,指导本科生获得国家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 80 多项。
来源:https://jwc.scau.edu.cn/zysz/list.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