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3|回复: 0

三国志|蜀志·霍王向张杨费传原文及翻译 蜀志·霍王向张杨费传全文和白话文

[复制链接]

5266

主题

92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324
发表于 2025-2-6 18: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志|蜀志·霍王向张杨费传原文及翻译 蜀志·霍王向张杨费传全文和白话文

霍王向张杨费传
============================================================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郡)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官年,年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子弋,字绍先。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后主践阼,除谒者。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亮卒,为黄门侍郎。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后为参军‚降屯,副贰都督;又转护军,统事如前。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景耀年,进号安南将军。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刘幹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建兴元年,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表卒,归先主。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县军民事。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顷之转任牂牁。又徙房陵。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后事。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数年,为光禄勋。亮卒后徙左将军,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位特进。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检,以吏能见称。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年;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积聚篇卷,于时最多。开门接宾,诱纳后进;但讲论古义,不干时事,以是见称。上自执政,下及童冠,皆敬重焉。延熙年卒。子条嗣,景耀中,为御史中丞。朗兄子宠,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完。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后为中部督,典宿卫兵。诸葛亮当北行,表与后主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迁中领军。延熙年,征汉嘉蛮夷,遇害。宠弟充,历射声校尉、尚书。
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治《公羊春秋》,博涉《史》、《汉》。汝南许文休入蜀,谓裔“干理敏捷,是中夏钟元常之伦”也。刘璋时,举孝廉,为鱼复长。还州署从事,领帐下司马。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璋授裔兵,拒张飞于德阳陌下;军败,还成都。为璋奉使诣先主,先主许以“礼其君而安其人”也;裔还,城门乃开。先主以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先是,益州郡杀太守正昂;耆率雍闿恩信著于南土,使命周旋,远通孙权。乃以裔为益州太守,径往至郡。闿遂趦趄不宾,假鬼教曰:“张府君如瓠壶,外虽泽而内实粗;不足杀,令缚与吴。”于是遂送裔于权。会先主薨,诸葛亮遣邓芝使吴;亮令芝:言次可从权请裔。裔自至吴数年,流徙伏匿;权未之知也,故许芝遣裔。裔临发,权乃引见,问裔曰:“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裔对曰:“愚以为卓氏之寡女,犹贤于买臣之妻。”权又谓裔曰:“君还,必用事西朝,终不作田父于闾里也;将何以报我?”裔对曰:“裔负罪而归,将委命有司。若蒙徼幸得全首领:以前,父母之年也;自此以后,大王之赐也。”权言笑欢悦,有器裔之色。裔出< ,深悔不能佯愚;即便就船,倍道兼行。权果追之,裔已入永安界数里,追者不能及。既至蜀,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又领益州治中从事。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常称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其明年,北诣亮咨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裔还书与所亲曰:“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其谈嘲流速,皆此类也。少与犍为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恭之子息长大,为之娶妇;买田宅产业,使立门户。抚恤故旧,赈赡衰宗,行义甚至。加辅汉将军,领长史如故。建兴年卒。子毣嗣,历郡守、监军。毣弟郁,太子中庶子。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也。刘璋时历部诸郡。先主定蜀,太守李严命为功曹。严欲徙郡治舍,洪固谏不听;遂辞功曹,请退。严(欲)荐洪于州,为(蜀部)部蜀从事。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顷之,转为益州治中从事。先主既称尊号,征吴不克,还住永安。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众议以为:“元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嶲据南中。”洪曰:“元素性凶暴,无他恩信,何能办此?不过乘水东下,冀主上平安,面缚归死;如其有异,奔吴求活耳!”敕曶、绰:“但于南安峡口遮,便得矣。”曶、绰承洪言,果生获元。洪建兴元年赐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领郡如故。年,丞相亮北住汉中;欲用张裔为留府长史,问洪何如?洪对曰:“裔天姿明察,长于治剧,才诚堪之;然性不公平,恐不可专任。不如留向朗,朗情伪差少;裔随从目下,效其器能:于事两善。”初,裔少与洪亲善。裔流放在吴,洪临裔郡,裔子郁给郡吏;微过受罚,不特原假。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与洪情好有损。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言。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时人或疑洪意自欲做长史;或疑洪知裔自嫌,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后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至于忿恨。亮与裔书曰:“君昔在(栢)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后流迸南海,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况吾但委意于元俭,而君不能忍邪?”论者由是明洪无私。洪少不好学问,而忠清款亮,忧公如家,事继母至孝。年,卒官。始,洪为李严功曹,严未(至)去犍为而洪已为蜀郡。洪迎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策功干,举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时洪亦尚在蜀郡。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费诗字公举,犍为南安人也。刘璋时为绵竹令。先主攻绵竹时,诗先举城降。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诗为督军从事。出为牂牁太守;还为州前部司马。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中王以时之功,隆崇于汉(室)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后群臣议欲推汉中王称尊号,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由是忤指,左迁部永昌从事。建兴年,随诸葛亮南行,归至汉阳县。降人李鸿来诣亮,亮见鸿,时蒋琬与诗在坐。鸿曰:“间过孟达许,适见王冲从南来,言:往者达之去就,明公切齿;欲诛达妻子,赖先(主)帝不听耳。达曰:‘诸葛亮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尽不信冲言,委仰明公,无复已已。”亮谓琬、诗曰:“还都当有书与子度相闻。”诗进曰:“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与书邪!”亮默然不答。亮欲诱达以为外援,竟与达书曰:“往年南征,岁(未)末及还;适与李鸿会于汉阳,承知消息,慨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岂徒空托名荣贵为(华)乖离乎?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帝待士之义。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云足下‘量度吾心,不受冲说’。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达得亮书,数相交通,辞欲叛魏。魏遣司马宣王征之,即斩灭达。亮亦以达无款诚之心,故不救助也。蒋琬秉政,以诗为谏议大夫,卒于家。王冲者,广汉人也。为牙门将,统属江州督李严。为严所疾,惧罪降魏;魏以冲为乐陵太守。

评曰:霍峻孤城不倾,王连固节不移,向朗好学不倦,张裔肤敏应机,杨洪乃心忠公,费诗率意而言:皆有可纪焉。以先主之广济,诸葛之准绳;诗吐直言,犹用陵迟,况庸后乎哉!


霍王向张杨费传 翻译
============================================================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县人。他的哥哥霍笃,在家拉起了几百人的私人武装。霍笃去世,荆州牧刘表让霍峻继续统带这支人马。

刘表死后,霍峻带着队伍投奔先主刘备,先主委任他为中郎将。先主从葭萌县向南进兵攻击刘璋,留下霍峻镇守葭萌县城。张鲁派遣部将杨帛去劝诱霍峻,说是要帮他一同守城,霍峻回答说:“敝人的脑袋可以得到,城池绝对得不到!”杨帛只得退走。后来刘璋的部将扶禁、向存等带领一万多人从阆水溯流而上,围攻霍峻,持续将近一年,未能得手。霍峻城中只有几百人马,他等到敌人懈怠的机会,挑选精兵出击,打得敌人大败而逃,当场斩了向存。

先主平定益州之后,嘉许霍峻的功劳,分出广汉郡的一部分设立梓潼郡,以霍峻为郡太守,兼任裨将军。

他在任三年后,即满四十岁时去世,遗体运回成都安葬。先主对他的死深感悲痛和惋惜,下诏给诸葛亮说:“霍峻既是优秀人才,加之又对国家有功,我想去用酒浇地祭奠他。”于是先主亲自率领百官前往吊唁哭祭,并在墓地上留宿,当时的人都认为非常荣耀。

他的儿子霍弋,字绍先,先主末年担任太子舍人。后主登上帝位,霍弋任谒者仆射。丞相诸葛亮北上进驻汉中,请求让霍弋担任记室,让他与自己的儿子诸葛乔在一起到四处游览共处。诸葛亮死后,霍弋任黄门侍郎。后主立太子刘璿,让霍弋为太子中庶子。刘璿喜欢骑马射箭,出入皇宫没有节制;霍弋援引古人讲的道理,尽量规劝,在帮助太子的事情上做得很得体。

后来他出任庲降都督驻屯区的军事参谋,做庲降都督的副手;又转任护军,统管军务依旧不变。当时永昌郡的少数族仗恃地形险要不服从蜀国朝廷,多次出动侵掠造成危害;朝廷又让霍弋兼任永昌郡太守,率领地方军队讨伐,杀死对方的首领,摧毁其城镇和居住点,从此郡内安宁清静。不久他升任监军、翊军将军,兼任建宁郡太守,依旧负责南中各郡的军务。后主景耀六年(公元263),他晋升为安南将军。这一年,蜀国并入魏国。霍弋与担任巴东领军的襄阳人罗宪各自保全一方,然后带领部下投降曹魏,都留任原职,受到魏国的优待。

王连,字文仪,南阳郡人。他在刘璋时进入益州,被刘璋任命为梓潼县令。先主刘备在葭萌县起兵,向南进军,王连闭城不降;先主赞赏他的义气,没有用武力强迫他。

成都平定之后,先主任命王连为什邡县令,转任广都县令,所到之处都有政绩。后来他升任司盐校尉,为国家垄断盐铁生产销售的利润,收入很多,有助于国家财政。这时他又挑选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下属,入选的如吕乂、杜祺、刘幹等人,最后都升到重要职位,他们全是王连提拔的。王连升任蜀郡太守,兼兴业将军,同时还依旧兼管司盐校尉府内事务。

后主建兴元年(公元 223),他出任屯骑校尉,兼任丞相府长史,封平阳亭侯。当时南方各郡不服从中央,诸葛亮将要亲自出兵征伐。王连劝阻他说:“那里都是不毛之地,传染病流行的区域。您作为一国上下仰慕的人,不宜冒险前去。”诸葛亮考虑众将的才能都赶不上自己,坚持要去,而王连总是恳切进谏,所以这件事拖了很久。后来王连去世。

他的儿子王山继承了爵位,官做到江阳郡大守。

向朗,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人。荆州牧刘表任命他为临沮县长;刘表去世,他转而归附先主刘备。先主攻占荆州的长江以南各郡,让向朗指挥秭归、夷道、巫、夷陵四县的军队并兼管民政。益州平定后,任命向朗为巴西郡大守,很快又转任牂牁郡太守,接着任房陵郡太守。

后主登上帝位,他出任步兵校尉。又代替王连兼任丞相府长史。丞相诸葛亮南征,向朗留在成都总管丞相府的公务。

建兴五年(公元 227),随诸葛亮北上汉中。向朗素来与马谡关系好,马谡战败逃跑,向朗知情不举报,诸葛亮很恨他,撤去他的官职并遣送回成都。几年之后,他重新得到起用担任光禄勋。诸葛亮死后,他转任左将军,根据他过去的功劳,封化为显明亭侯,享有特进的官号。

起初,向朗年轻时虽然涉猎文化学术,但是不在品德的纯洁和行为的约束上下功夫,而是以从政才能受到称赞。自从离开长史职务后,闲散无事将近二十年,他就改而潜心钻研典籍,孜孜不倦。年过八十,还亲自校勘书籍,删除和确定其中的错误,他一生校勘过的书籍,以这时为最多。他敞开大门接纳宾客,对后进青年热情款待循循善诱。只是讲论古书的道理,从不涉及时事,因此受到人们的好评。上到执政大臣,下到儿童青年,都很敬重他。

他在延熙十年(公元 247)去世。儿子向条继承了他的爵位,景耀年间曾任御史中丞。

向朗哥哥的儿子向宠,在先主时任牙门将。先主征伐吴国在秭归大败,只有向宠的军队保持完好。建兴元年(公元 223)他被封为都亭侯,后来任中部督,负责统领宫廷禁卫军。

诸葛亮北上汉中前。上了一道表章给后主,其中说:“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和善公正,通晓军事,从前被试用时,先皇帝称赞他能干;所以众人推举他担任中部督以统领宫廷禁卫军。愚臣以为禁卫军营的事务,都向他咨询,必定能使将士和睦,各类人才都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于是向朗升任中领军。

延熙三年(公元240),他奉命征伐汉嘉郡的少数族,被杀死。向宠的弟弟向充,历任射声校尉、尚书。

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县人。他钻研《春秋公羊传》,又博览《史记》、《汉书》。汝南人许靖进入益州,认为张裔做事的才干和条理都显得机敏简练,是中原地区钟繇一类的优秀人物。刘璋当益州牧时,他被举荐为孝廉,任鱼复县长。后来回到州政府任从事,兼任帐下司马。张飞从荆州经由垫江进入益州,刘璋给张裔配备军队,让他到德阳县的陌下去阻击张飞;结果战败,张裔逃回成都。他后来充当刘璋的使者前去见围攻成都的先主刘备,先主同意他优待刘璋保护城内百姓的条件;张裔回去复命后,城门才打开。

先主任命张裔为巴郡太守,又回到成都任司金中郎将,负责制造农具和武器。

在这之前,益州郡有人造反杀死太守正昂,而当地的老年首领雍闿在南中地区很有威信,他派遣使者联络关系,和远方的孙权接上了头。朝廷就任命张裔为新太守,径直前往益州郡上任。雍闿拒绝接近张裔不服从统治,又假托鬼神的指示说:“张太守就像一个葫芦瓜做的壶,外表光泽而内瓤儿粗;这种人值不得杀,把他绑起来送往孙吴。”于是把张裔抓起来送给孙权。碰上先主去世,诸葛亮派邓芝出使孙吴,并要邓芝在谈话当中向孙权请求放回张裔。张裔自从到达孙吴后,数年之间流浪躲藏,孙权对他完全不了解,所以痛痛快快允许邓芝遣送张裔回蜀国。

临出发前,孙权召见张裔,问他说:“蜀郡卓家的寡居女子卓文君,竟然随从那司马相如逃跑私奔,贵郡的风俗何以像这样糟糕啊?”张裔回答说:“愚下的意见认为卓家的寡居女子,也还比你们吴郡那抛弃丈夫的朱买臣妻子要贤惠啊。”

孙权又对张裔说:“您这一回去,必定会受蜀国重用,终归不会再当民间的老农民了。您将怎么报答我呢?”张裔说:“我张裔带着罪过回国,将把生命交给有关部门处置。如果侥幸得以保全脑袋,那么五十八岁之前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自此之后则是大王赏赐的。”孙权与他谈得喜笑颜开,很有器重他的神色。

张裔出了孙权的内室,才深深后悔自己没能装出愚笨的样子,于是立即上船,以比平常快一倍的速度赶路。孙权果然派人来追他,而他已进入蜀国控制的永安县境内几十里,追赶者没能追上。张裔回到成都,丞相诸葛亮任命他为参军,处理丞相府的公务,又兼任益州政府的治中从事。

诸葛亮北上进驻汉中,张裔以射声校尉的身份兼任丞相留守府的长史,他常称赞诸葛亮说:“诸葛公颁发奖赏不会漏掉远处的人,执行惩罚不会袒护近处的人;爵位没有功劳得不到,刑罚虽有权势免不掉:这就是不论贤愚都愿意忘我工作的原因啊!”

第二年,他北上汉中向诸葛亮请示事情,前来送行的有几百人,车辆挤满道路。他给亲近的人写信说:“最近将要上路,昼夜接待宾客,不得安宁休息。人们各自尊敬的是丞相府长史,一个叫做张君嗣的男子依附着这个官职,累得来要死。”他的谈吐取笑流畅敏捷,就像这样。

他从小与犍为郡的杨恭友好,杨恭早死,留下的儿子没有几岁。张裔把他们全家迎接来留在自己家,分出一部分房屋与他们居住,把杨恭的母亲当作自己的母亲侍奉。杨恭的儿子长大后,张裔替他娶妻,又为他购置田地、住房和产业,让他自立门户。张裔平常抚恤老朋友,赡养衰败的宗族成员,做事十分仁义。后来他升任辅汉将军,依旧兼任丞相府长史。

建兴八年(公元230),张裔去世。儿子张毣继承了他的爵位,张毣历任三个郡的太守,又当过监军。张毣的弟弟张郁,曾任太子中庶子。

杨洪,字季休,犍为郡武阳县人。刘璋任益州牧时,杨洪在州政府中当部郡国从事,督察过各个郡。先主刘备平定益州,犍为郡太守李严聘请杨洪为功曹。李严想迁徙郡政府的房舍,杨洪一再劝阻而李严不听;杨洪就辞去功曹职务,请求回家。李严把他推荐给当益州牧的先主,先主任命杨洪为部蜀郡从事。

先主争夺汉中,送来紧急文书要求后方增调军队去前线,军师将军诸葛亮征求杨洪对此事的意见。杨洪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是决定益州生死存亡的关键;如果没有汉中就没有益州了,这是发生在家门口的灾祸啊。如今该做的事,男人要作战,女人要运粮,对调兵还有什么迟疑的!”当时蜀郡太守法正随从先主北上,诸葛亮就上表举荐杨洪代理蜀郡太守职务;调兵等各项事情办好之后,又正式任命他当蜀郡太守。

不久,他转任益州治中从事。先主称帝,前往征吴失败,回来暂驻永安县行宫。汉嘉郡太守黄元,诸葛亮对他素来没有好感。黄元听说先主生病,害怕以后遭祸患,就在当地举兵造反,烧毁临邛城。当时诸葛亮正好东下永安去探视先主的病情,成都兵力单薄虚弱,所以黄元更是肆无忌惮。杨洪立即报告太子,派遣亲兵,让将军陈曶、郑绰带着去讨伐黄元。

众人的意见认为:“黄元如果不能包围成都,就会经过越嶲郡去占据南中。”杨洪却说:“黄元素来性情凶暴,没有什么恩德威信,他怎么懂得这么做?他不过想顺江东下,希望陛下还平安,然后主动绑上自己去向陛下坦白认罪;如果陛下病情有意外,就逃往孙吴以求活命而已。”他随即指示陈曶、郑绰二将说:“只要在南安峡口去阻拦就可以抓住黄元了。”陈、郑二将接受他的指示,果然生擒了黄元。

杨洪在建兴元年(公元 223)被赐予关内侯爵位,又担任蜀郡太守,兼忠节将军。后来他任越骑校尉,仍然兼任蜀郡太守。

建兴五年(公元 227),丞相诸葛亮北上进驻汉中,想任用张裔为丞相留守府的长史,问杨洪意见怎么样?杨洪回答说:“张裔天生具有明察事物的能力,长于处理繁重的公务,他的才能倒确实胜任这一职位。但是他为人不公平,恐怕不适合单独承当重任,不如留向朗。向朗性情上的毛病较少,让张裔随从在您身边,施展他的才能,可以两全其美。”

当初,张裔从年轻时起就与杨洪亲近友善。张裔被人抓住送往孙吴时,杨洪到张裔家乡所在的蜀郡当太守。张裔的儿子张郁在郡政府里当办事员,因为有微小过失而受到杨洪的惩罚,并不特别原谅宽容。张裔后来回到蜀国得知这件事,非常之不满,从此与杨洪的情谊出现裂痕。杨洪见了诸葛亮后出来,到了张裔那里,把自己对诸葛亮说的话都转告给张裔。张裔当即傲然答复说:“丞相要留我已经清清楚楚,太守您要阻止也阻止不了!”当时的人有的怀疑是杨洪自己想当丞相留守府的长史,有的怀疑杨洪知道张裔怨恨自己,所以不愿意张裔出任要职和负责处理留守后方的公务。

后来张裔果然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以至于相互仇视。诸葛亮与张裔写信说:“您从前在陌下,阵营被我军攻破,我当时为您的安全担心,甚至吃东西都不知道滋味如何;后来您流浪在南方,我又为您的遭遇悲叹,甚至睡觉也睡不安稳;您回到国内,立即委托给您重任,一同扶助朝廷,自以为与您的友情,就像古代人之间那种像石头一样坚固的交谊啊。交谊如果像石头一样坚固,那么举用对方的仇人以求获得助益,不任用对方的至亲以表明自己大公无私,全都用不着向对方表示歉意而对方就能理解;现今我只是重视岑述,您就不能忍受了么!”议论的人这才知道杨洪当初对张裔的评价确实不带偏见。

杨洪年轻时不喜欢钻研学问,但是为人忠诚清廉,诚恳踏实,忧心公事就像忧心家事一般认真,侍奉继母极为孝顺。建兴六年(公元228),他死在任上。

起初,杨洪在犍为郡太守李严手下当郡政府的功曹;李严还没有离开犍为郡而杨洪已经当上蜀郡太守。而杨洪选用的门下书佐何祗,具有才干谋略,成绩和能力突出,被杨洪提拔为郡政府官员后,几年间就出任广汉郡太守;这时杨洪也还在蜀郡。所以蜀国的人都佩服诸葛亮能让当时的人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作用。

费诗,字公举,犍为郡南安县人。刘璋当益州牧时费诗任绵竹县令,先主刘备进攻绵竹时,他率先献城投降。成都平定,先主兼任益州牧,任命费诗为督军从事,出外当牂牁郡太守,后来又回到州政府担任前部司马。

先主为汉中王,派费诗为使者到荆州去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到了之后关羽听说黄忠被任命为与前将军品级相同的后将军,勃然发怒说:“大丈夫终究不与老兵站在同一行列里!”不肯举行仪式接受任命。费诗对关羽说:“自古建立帝王大业的人,在使用人才时是不拘一格的。从前萧何、曹参从年轻时就与高祖关系亲密,而陈平、韩信则是后来到达的逃亡者。在评论官位的排列次序时,却以韩信为最前,没有听说萧、曹二人因此而有怨言。现今汉中王以斩杀夏侯渊的一次大功,对黄汉升给予丰厚尊崇的奖励;但是内心情意的轻重,黄汉升又怎么能与您相比呢!况且汉中王与君侯您,就像是同一个身体,喜忧共尝,祸福同当。依我的愚见,您不应当计较官号的高低,俸禄的多少,过分把这些放在心上啊。我只是一个使者,传达命令的人,君侯您不愿接受任命,像这样我就只好立即返回。只是心中为您可惜,因为此一举动恐怕会给您带来后悔呀!”关羽大受震动而醒悟,赶紧接受了任命。

后来群臣商议想劝汉中王称帝,费诗却上了一封奏疏说:“殿下因为曹操父子逼迫天子篡夺帝位,所以才流浪漂泊万里,招集人马,准备讨伐奸贼。而今大敌当前没有消灭,就先自立为皇帝,恐怕人心会生出怀疑来。从前高祖与项羽约定,先攻破秦朝都城咸阳的为王。后来高祖先攻入咸阳,俘虏了子婴这个傀儡元首,都还再三推让不愿当王;何况现在殿下还没有跨出益州大门,就想要自立为皇帝吗?愚臣确实认为殿下不应当采取这种意见。”结果这封奏疏违背了先主心意,他因此被贬为部永昌郡从事。

后主建兴三年(公元 225),他随诸葛亮南征。回来途中到达汉阳县,一个叫做李鸿的投降者来见诸葛亮。诸葛亮接见李鸿,当时蒋琬、费诗都在座。李鸿说:“最近到孟达那里,正碰见王冲从南边来,说是当初孟达离开蜀国投奔魏国时,丞相您切齿痛恨,想诛杀孟达留下的妻室儿女,幸亏先帝不同意才没有杀成。孟达听后却说:‘诸葛亮对我的照顾有始有终,他不会这样做。’孟达完全不听王冲的话,信任仰慕丞相,可以说没有终了。”

诸葛亮对蒋琬、费诗说:“既是这样,我回京城成都后应当写信与孟达联系。”费诗立即说:“孟达这家伙,从前在振威将军刘璋手下就不忠诚,后来又背叛先皇帝。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怎么值得给他写信啊!”诸葛亮默然不作回答。

为了引诱招降孟达作为外援,诸葛亮终究还是给孟达写了一封书信,其中说:“去年南征,年底才回来,恰好与李鸿在汉阳县相遇。从他那里得知您的消息,慨然长叹。考察您平素的志向,哪里只是要得到名声荣华,真心想背离蜀国啊!唉,孟君,这确实因为是刘封欺负您,损害了先皇帝厚待人才的原则。另外,李鸿还叙述了王冲编造谎话的情形,说是您能衡量我的内心,不相信王冲的谎话。品味您表明心迹的言辞,追怀过去的友好情谊,我遥望您所在的东方,真是思念不已,因此才派人送上这封信。”

孟达得到诸葛亮的信后,多次派人与蜀国交往,声称要背叛曹魏。魏朝派司马懿去征伐,大兵到达后就诛灭了孟达。诸葛亮也因为孟达心意不诚实,所以没有出兵援助他。

蒋琬执掌国政后,费诗任谏议大夫,死在家中。

王冲,是广汉郡人。任牙门将,归江州都督李严统辖。李严恨他,他害怕李严加罪自己而投降曹魏,曹魏任命他为乐陵郡太守。

评论说:霍峻固守孤城而不败,王连的节操坚定不移,向朗好学不倦,张裔外貌壮美而口才敏捷,杨洪忠诚公正,费诗能坦率进言:他们都有值得记述的优点。像先主那么气度弘广通达,诸葛亮那么处事公平正直;费诗直言进谏,都还要受到打击和漠视,何况是平庸的君主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4-27 10:29 , Processed in 0.0733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