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志|吴志·妃嫔传原文及翻译 吴志·妃嫔传全文和白话文
妃嫔传
============================================================
孙破虏吴夫人,吴主权母也。本吴人,徙钱唐。早失父母,与弟景居。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吴氏亲戚嫌坚轻狡,将拒焉;坚甚以惭恨。夫人谓亲戚曰:“何爱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于是遂许为婚,生男女。景常随坚征伐有功,拜骑都尉。袁术上景领丹杨太守,讨故太守周昕,遂据其郡。孙策与孙河、吕范,依景,合众共讨泾县山贼祖郎;郎败走。会为刘繇所迫,景复北依术。术以为督军中郎将,与孙贲共讨樊能、于麋于横江;又击笮融、薛礼于秣陵。时策被创牛渚,降贼复反;景攻讨,尽擒之。从讨刘繇,繇奔豫章。策遣景、贲到寿春,报术。术方与刘备争徐州,以景为广陵太守。术后僭号,策以书喻术,术不纳;便绝江津,不与通,使人告景。景即委郡东归。策复以景为丹杨太守。汉遣议郎王誧衔命南行,表景为扬武将军,领郡如故。及权少年统业,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建安()年,临薨,引见张昭等,属以后事。合葬高陵。年,景卒官。子奋,授兵为将,封新亭侯。卒,子安嗣。安坐党鲁王霸,死。奋弟祺嗣,封都亭侯。卒,子纂嗣。纂妻,即滕胤女也。胤被诛,并遇害。
吴主权谢夫人,会稽山阴人也。父 ,汉尚书郎,徐令。权母吴,为权聘以为妃,爱幸有宠。后权纳姑孙徐氏,欲令谢下之;谢不肯,由是失志。早卒。后余年,弟承拜官郎中。稍迁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后汉书》百余卷。
吴主权徐夫人,吴郡富春人也。祖父真,与权父坚相亲;坚以妹妻真,生琨。琨少仕州郡。汉末扰乱,去吏。随坚征伐有功,拜偏将军。坚薨,随孙策讨樊能、于麋等于横江,击张英于当利口;而船少,欲驻军更求。琨母时在军中,谓琨曰:“恐州家多发水军来逆人,则不利矣,如何可驻邪!宜伐芦苇以为泭,佐船渡军。”琨具启策,策即行之,众悉俱济;遂破英,击走笮融、刘繇。事业克定,策表琨领丹杨太守。会吴景委广陵来东,复为丹杨守;琨以督军中郎将领兵。从破庐江太守李术,封广德侯,迁平虏将军。后从讨黄祖,中流矢,卒。琨生夫人,初适同郡陆尚。尚卒,权为讨虏将军在吴;聘以为妃,使母养子登。后权迁移,以夫人妒忌,废处吴,积余年。权为吴王及即尊号,登为太子,群臣请立夫人为后;权意在步氏,卒不许。后以疾卒。兄矫,嗣父琨侯。讨平山越,拜偏将军。先夫人卒,无子。弟祚袭封,亦以战功至(于)芜湖督,平魏将军。
吴主权步夫人,临淮淮阴人也。与丞相骘同族。汉末,其母携将徙庐江。庐江为孙策所破,皆东渡江。以美丽得幸于权,宠冠后庭。生女:长曰鲁班,字大虎;前配周瑜子循,后配全琮。少曰鲁育,字小虎;前配朱据,后配刘纂。夫人性不妒忌,多所推进,故久见爱待。权为王及帝,意欲以为后;而群臣议在徐氏,权依违者余年。然宫内皆称“皇后”,亲戚上疏称“中宫”。及薨,臣下缘权指,请追正名号。乃赠印绶,策命曰:“惟赤乌元年闰月戊子,皇帝曰:呜呼皇后!惟后佐命,共承天地;虔恭夙夜,与朕均劳。内教修整,礼义不愆;宽容慈惠,有淑懿之德:民臣悬望,远近归心。朕以世难未夷,大统未;缘后雅志,每怀谦损:是以于时,未授名号。亦必谓后降年有永,永与朕躬对扬天休。不悟奄忽,大命近止;朕恨本意,不早昭显;伤后殂逝,不终天禄。愍悼之至,痛于厥心!今使使持节、丞相、醴陵(亭)侯雍,奉策授号,配食先后。魂而有灵,嘉其宠荣。呜呼哀哉!”葬于蒋陵。
吴主权王夫人,琅邪人也。夫人以选入宫,黄武中得幸;生孙和,宠次步氏。步氏薨后,和立为太子,权将立夫人为后;而全公主素憎夫人,稍稍谮毁。及权寝疾,言有喜色;由是权深责怒,以忧死。和子皓立,追尊夫人曰大懿皇后,封弟皆列侯。
吴主权王夫人,南阳人也。以选入宫,嘉禾中得幸,生孙休。及和为太子,和母贵重;诸姬有宠者,皆出居外:夫人出公安,卒,因葬焉。休即位,遣使追尊曰敬怀皇后,改葬敬陵。王氏无后,封同母弟文雍,为亭侯。
吴主权潘夫人,会稽句章人也。父为吏,坐法死。夫人与姊,俱输织室;权见而异之,召充后宫。得幸有娠,梦有以龙头授己者,己以蔽膝受之,遂生孙亮。赤乌年,亮立为太子。请出嫁夫人之姊,权听许之。明年,立夫人为皇后。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谮害袁夫人等甚众。权不豫,夫人使问中书令孙弘吕后专制故事。侍疾疲劳,因以羸疾;诸宫人伺其昏卧,共缢杀之,托言“中恶”。后事泄,坐死者人。权寻薨,合葬蒋陵。孙亮即位,以夫人姊婿谭绍,为骑都尉,授兵。亮废,绍与家属送本郡庐陵。
孙亮全夫人,全尚女也。(尚)从祖母公主爱之,每进见辄与俱。及潘夫人母子有宠,全主自以与孙和母有隙,乃劝权,为潘氏男亮纳夫人,亮遂为嗣。夫人立为皇后,以尚为城门校尉,封都亭侯。代滕胤为太常,卫将军,进封永平侯,录尚书事。时全氏侯有人,并典兵马;其余为侍郎、骑都尉,宿卫左右:自吴兴,外戚贵盛莫及。及魏大将诸葛诞以寿春来附,而全怿、全端、全祎、全仪等,并因此际降魏;全熙谋泄见杀:由是诸全衰弱。会孙綝废亮为会稽王,后又黜为候官侯;夫人随之国,居候官。尚将家属徙零陵,追见杀。
孙休朱夫人,朱据女,休姊公主所生也。赤乌末,权为休纳以为妃。休为琅邪王,随居丹杨。建兴中,孙峻专政,公族皆患之;全尚妻即峻姊,故惟全主佑焉。初,孙和为太子时,全主谮害王夫人,欲废太子,立鲁王;朱主不听,由是有隙。凤中,孙仪谋杀峻,事觉被诛。全主因言朱主与仪同谋,峻枉杀朱主。休惧,遣夫人还建业,执手泣别;既至,峻遣还休。太平中,孙亮知朱主为全主所害,问朱主死意。全主惧曰:“我实不知,皆据子熊、损所白!”亮杀熊、损。损妻是峻妹也,孙綝益忌亮;遂废亮,立休。永安年,立夫人为皇后。休卒,群臣尊夫人为皇太后。孙皓即位月余,贬为景皇后,称“安定宫”。甘露元年月,见逼薨,合葬定陵。
孙和何姬,丹杨句容人也。父遂,本骑士。孙权尝游幸诸营,而姬观于道中。权望见,异之,命宦者召入,以赐子和。生男,权喜,名之曰彭祖,即皓也。太子和既废,后为南阳王,居长沙。孙亮即位,孙峻辅政,峻素媚事全主。全主与和母有隙,遂劝峻徙和居新都;遣使赐死,嫡妃张氏亦自杀。何姬曰:“若皆从死,谁当养孤?”遂抚育皓,及其弟。皓即位,尊和为昭献皇帝;何姬为昭献皇后,称“升平宫”。月余,进为皇太后。封弟洪,永平侯;蒋,溧阳侯;植,宣城侯。洪卒,子邈嗣。为武陵监军,为晋所杀。植官至(大)司徒。吴末昏乱,何氏骄僭,子弟横放,百姓患之。故民讹言“皓久死,立者何氏子”云。
孙皓滕夫人,故太常胤之族女也。胤夷灭,夫人父牧,以疏远徙边郡。孙休即位,大赦;得还,以牧为官中郎。皓既封乌程侯,聘牧女为妃。皓即位,立为皇后。封牧高密侯,拜卫将军,录尚书事。后朝士以牧尊戚,颇推令谏争。而夫人宠渐衰,皓滋不悦;皓母何,恒左右之。又太史言:于运历,后不可易;皓信巫觋,故得不废,常供养升平宫。牧见谴居苍梧郡,虽爵位不夺,其实(裔)谪也;遂道路忧死。长秋官僚,备员而已,受朝贺表疏如故;而皓内诸宠姬,佩皇后玺(绂)绶者多矣。天纪年,随皓迁于洛阳。
评曰:《易》称“正家而天下定”,《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诚哉,是言也!远观齐桓,近察孙权,皆有识士之明,杰人之志;而嫡庶不分,闺庭错乱:遗笑古今,殃流后嗣。由是论之,惟以道义为心、平为主者,然后克免斯累邪!
妃嫔传 翻译
============================================================
孙坚吴夫人,是吴国君主孙权的母亲。她本来是吴郡吴县人,后来迁居本郡的钱唐县。很早就死了父母,与弟弟吴景在一起生活。
孙坚听说她才貌双全,想娶她为妻。而吴家的亲戚嫌孙坚轻率狡猾,准备拒绝他;孙坚非常羞愧遗憾。夫人对亲戚们说:“何必因为爱我一个女子而招取灾祸呢?如果和他生活不幸福,那也是命中注定的事啊!”于是同意与孙坚结婚,婚后生了四男一女。
她的弟弟吴景随孙坚南征北战有功,被任命为骑都尉。袁术上表朝廷后委派吴景兼任丹杨郡太守,让他进攻当时的太守周昕,占据了丹杨郡。孙策与孙河、吕范,去依附吴景,招集人马一同进攻泾县山区的叛军首领祖郎;祖郎大败而逃。后来碰上刘繇逼迫,吴景又北渡长江去投靠袁术。袁术任命他为督军中郎将,与孙贲一起去攻打驻扎在横江的刘繇部将樊能、于麋;又到秣陵县袭击笮融、薛礼。
当时孙策在牛渚之战中受伤,已经投降的敌军又再度反叛;吴景指挥人马作战,把叛军全部擒杀。吴景随孙策讨伐刘繇,刘繇逃往豫章。孙策派吴景、孙贲到寿春,去向袁术报告战况。当时袁术正在和刘备争夺徐州,就委派吴景为徐州的广陵郡太守。袁术后来非分地称帝,孙策写信劝告袁术,袁术拒不听从;孙策立即封锁长江沿岸渡口,断绝与袁术的交往,同时派人赶去通知吴景。吴景立即弃官回到江东。
孙策又让他当了丹杨郡太守。这时汉朝派遣议郎王誧带着使命南下到江东,上表朝廷任命吴景为扬武将军,依旧兼任丹杨郡太守。
到了年轻的孙权继承哥哥孙策统管大业,吴夫人帮助儿子治理军队和国家,在弥补不足方面很有成绩。
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她在临死之前,引张昭等人到卧房见面,把身后的事情嘱托给他们。她死后与孙坚合葬在高陵。
建安八年(公元 203),吴景死在任上。儿子吴奋被授给兵马担任将领,封新亭侯。后来也去世,吴奋的儿子吴安继承了他的爵位。吴安因为亲附鲁王孙霸,被治罪处死。吴奋的弟弟吴祺又继承吴奋的爵位,改封都亭侯。之后去世,吴祺的儿子吴纂继承爵位。吴纂的妻子,就是滕胤的女儿。滕胤被诛杀时,也一并处死。
孙权谢夫人,会稽郡山阴县人。她的父亲谢',在汉朝任尚书郎、徐县县令。孙权的母亲吴夫人,为孙权聘娶谢氏为妃,孙权很宠爱她。后来孙权又娶了姑母的孙女徐氏,想让她屈居徐氏之下;她坚决不肯,因此失去孙权的欢心。她也早早去世。
她去世之后十多年,弟弟谢承被任命为五官署的郎中。逐渐升到长沙郡东部都尉、武陵郡太守。他撰写了《后汉书》一百多卷。
孙权徐夫人,吴郡富春县人。祖父徐真,与孙权父亲孙坚很亲热;孙坚把妹妹嫁给徐真,生下了徐琨。
徐琨从年轻时起就在本州本郡的政府中做事。汉朝末年天下动乱,他辞去职务。随舅父孙坚四处征战有功,被任命为偏将军。孙坚去世,他随孙策到横江进攻樊能、于糜,又在当利口袭击张英;当时部队中船只很少,孙策准备停下来派人四处去收集船只。徐琨的母亲孙氏当时在军队中,对徐琨说:“恐怕扬州政府会大量调派水军来阻击我们,这样形势就不利了,怎么能停下来呢!应当砍伐江边的芦苇用来做成筏子,系在船边送军队渡过长江。”徐琨把她的建议向孙策报告,孙策立即施行,部队全部渡过长江到达南岸;于是击溃张英,打跑笮融、刘繇。
平定了江东奠定基业,孙策上表朝廷让徐琨兼任丹杨郡太守。碰上这时吴景丢下广陵郡回到江东,再度担任丹杨郡太守;徐琨改任督军中郎将带领军队。徐琨随从孙策攻破庐江郡太守李术,封广德侯,升任平虏将军。
后来他随从大军进攻黄祖,被流箭射中而去世。
徐琨是徐夫人的生父,她起初嫁给同郡的陆尚。陆尚去世,孙权担任讨虏将军驻扎在吴县;聘徐氏为妃,让她作为养母哺育长子孙登。后来孙权对徐氏的宠爱发生转移,因为她的妒忌,把她从自己身边送出去安置在吴县居住,一直过了十多年。孙权当上吴王后来又称帝,孙登被立为太子,群臣都请求立徐氏为王后、皇后;而孙权的意思要立步氏,所以始终不同意。之后徐氏因病去世。
徐氏的哥哥徐矫,继承了父亲徐琨的爵位。领兵讨伐平定山越,被任命为偏将军。他在徐夫人之前去世,没有儿子。徐矫的弟弟徐祚继承了徐琨的爵位,也因立下战功而升到芜湖战区的军事指挥官、平魏将军。
孙权步夫人,临淮郡淮阴县人。与丞相步骘同宗族。汉朝末年,她的母亲带她迁居到庐江郡。庐江被孙策攻破,当地人民都被迁到江东。她因为容貌美丽而得以嫁给孙权,在后宫中受到的宠爱无人可比。她生了两个女儿:长女名鲁班,字大虎;前夫是周瑜的儿子周循,后来又嫁给全琮。小女名鲁育,字小虎;前夫是朱据,后来又嫁给刘纂。步夫人生性不妒忌,向孙权推荐引进了不少女子,所以长久受到宠爱和厚待。
孙权当了吴王,后来又称帝,心里一直想立她为王后、皇后;而群臣的议论却集中在徐夫人身上,孙权对此十多年犹豫不决。不过皇宫之内都称步氏为皇后,孙氏亲戚向孙权上奏时提到她也用“中宫”的代称。
步夫人去世时,臣僚依照孙权的心意,请求为她追正名号。于是孙权赠送她皇后的印章、绶带,并下达册立皇后的文书说:“赤乌元年(公元238)闰十月初一日戊子,皇帝说:唉呀皇后!想起您禀受天命辅佐朕,共同承当对天地的祭祀;日夜虔诚恭敬,与朕平均分担劳苦。您使宫内的教化振兴整肃,没有人违背礼义;您为人宽容仁慈广施恩惠,具有贤淑美好的品德:您受到民众臣僚的遥遥仰望,远近的人都衷心拥护您。朕因为世间上的祸难还没有平定,天下还没有统一;又因为皇后您素来有高雅志向,常常抱着谦退自抑的态度;所以在当初没有授予您皇后的名号。再说也认定皇后您寿命长久,将永远与朕显扬上天赐给的庇荫。不料您在忽然之间,生命就告终止;朕既恨自己的本意没有及早显示,又悲伤皇后您永别人间,没能完全享受到上天的赐福。朕真是怜悯哀痛,伤心到了极点!现今派丞相、醴陵侯顾雍,持有节杖,带着文书前来授予您皇后称号,并让您陪同已故的皇太后一起享受祭祀。您的魂如有灵,将会喜欢这样的荣宠。呜呼哀哉!”
她的遗体被安葬在建业东郊的蒋陵。
孙权王夫人,琅邪郡人。她因为被选中而进入宫廷,在黄武年间得到孙权的宠爱;生下儿子孙和,得宠程度仅次于步氏。
步氏去世之后,孙和被立为太子,孙权将要立王夫人为皇后;而孙权的大女儿,也就是嫁给全琮的公主鲁班,素来憎恨王夫人,就不断对她进行诬陷诋毁。孙权卧病在床时,公主鲁班又说她脸上有喜悦的神色;为此孙权大为愤怒对她痛加斥责,她在忧恐中很快去世。孙和的儿子孙皓被立为皇帝之后,追尊王夫人为大懿皇后,封她的三个弟弟为列侯。
孙权王夫人,南阳郡人。她也因为被选中而进入宫廷,在嘉禾年间得到孙权的宠爱,生下儿子孙休。孙和被立为太子之后,孙和的母亲地位变得尊贵重要;所以平常受到孙权宠爱的小妾们,都被送出皇宫到外地居住:王夫人被送到公安,在那里去世。
孙休即位为皇帝,派使者去追尊她为敬怀皇后,并改葬在敬陵。王家没有后代,孙休封她的同母异父弟弟文雍,为亭侯。
孙权潘夫人,会稽郡句章县人。她的父亲曾在官府中当差,因犯法被处死。她和姐姐,因此被送到皇宫中的纺织作坊做苦工;孙权看到她后认为很不寻常,召她补充为皇宫的宫女。得到孙权的宠爱后她有了身孕,这时她梦见有人拿了一只龙头给她,她用自己的围裙去接住,后来就生下了孙亮。
赤乌十三年(公元 250),孙亮被立为太子。请求把潘夫人的姐姐放出皇宫另嫁人,孙权表示同意。第二年,孙权宣布立潘夫人为皇后。
她的性情凶险妒忌,善于取悦献媚,从开始到她去世,诋毁陷害袁夫人等许多人。孙权病重,她派人到中书令孙弘那里去询问从前吕后独断政事的事例。侍候重病的孙权过分疲劳,她因此身体虚弱而生病;宫女们等她昏睡之后,一齐上前把她勒死,然后谎称她受到恶鬼伤害。后来事情败露,因此治罪处死的有六七人。孙权接着也去世,两人合葬在建业的蒋陵。
孙亮即位为帝,委任潘夫人的姐夫谭绍为骑都尉,授予兵马。孙亮被废黜,谭绍及其家属被押送回家乡庐陵郡。
孙亮全夫人,是全尚的女儿。全尚的从祖母,也就是孙权的大女儿公主鲁班,对她非常疼爱,每次进宫见孙权都要带着她。潘夫人母子得宠之后,公主鲁班因为自己与孙和的母亲王夫人有矛盾,所以竭力劝孙权为潘夫人的儿子孙亮娶全氏为妻,后来孙亮终于当上继承人。
孙亮登上帝位立全夫人为皇后,任命全夫人的父亲全尚为城门校尉,封都亭侯。又代替滕胤任太常、卫将军,晋封永平侯,总管尚书台的公务。当时全氏家族有五人封侯,而且都负责统领军队;其余的人也担任侍郎、骑都尉,在皇帝左右充当侍卫:自从吴国兴起,孙氏皇族的后妃之家没有谁家比得上全家的尊贵兴盛。
后来魏军大将诸葛诞献上寿春城投降,而全怿、全端、全祎、全仪等人,都在这时投降魏国;全熙又在密谋败露后被处死:从此全氏势力衰弱。碰上孙綝废黜孙亮为会稽王,之后孙亮又被贬为候官侯;全夫人跟从他一起前往封地,居住在候官县。而全尚及其家属则被流放到零陵郡,途中他被朝廷追派来的使者杀死。
孙休朱夫人,是朱据的女儿,孙休姐姐鲁育公主所生。赤乌年间的末尾,孙权为孙休娶朱氏为妃。孙休封琅邪王,她随从丈夫住在丹杨郡。孙亮当皇帝的建兴年间,孙峻专擅朝政,孙氏皇族都对他不满;由于孙峻的姐姐是全尚的妻子,而全尚是孙权大女儿鲁班丈夫全琮的侄儿,所以只有公主鲁班帮助孙峻。
当初,孙和当太子时,公主鲁班诋毁陷害孙和的母亲王夫人,想让孙权废黜太子孙和,改立鲁王孙霸为太子;鲁班的妹妹鲁育,也就是孙休朱夫人的母亲,不同意这样做,从此两姐妹关系出现裂痕。孙亮五凤年间,孙仪密谋诛杀孙峻,事情被发觉,孙仪遭孙峻杀死。大公主鲁班借此说小公主鲁育与孙仪同谋,孙峻又冤枉杀了小公主鲁育。这时作为鲁育女婿的孙休心中害怕,只好把朱夫人送回建业,两夫妇流着泪握手分别;朱夫人到达建业后,孙峻又放过她让她回孙休那里。
太平年间,当了皇帝的孙亮得知小公主鲁育受到大公主鲁班的陷害,就向鲁班追问鲁育的死亡原因。心中害怕的鲁班推诿说:“我确实不知道,都是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告的密的。”孙亮随即处死朱熊、朱损兄弟。而朱损的妻子是孙峻的妹妹,所以接替孙峻权位的孙綝就更加顾忌孙亮;于是把孙亮废黜,改立孙休为皇帝。
永安五年(公元 262),孙休立朱夫人为皇后。孙休去世,群臣尊称她为皇太后。孙皓即位为帝一个多月之后,把她贬为景皇后,代称为“安定宫”。
甘露元年(公元 265)七月,她被孙皓逼死,与孙休合葬在定陵。
孙和何姬,丹杨郡句容县人。她的父亲何遂,本来是一名骑兵。孙权有一次巡游各军营,何姬在路边看热闹。孙权望见她,觉得很出众,命令宦官召她进宫,赐给儿子孙和。不久她生了一个男孩,孙权非常喜欢,取名为彭祖,就是孙皓。
太子孙和被废黜,后来改封为南阳王,居住在长沙郡。孙亮即位为帝,孙峻辅政,孙峻素来向大公主鲁班献媚讨好。而鲁班与孙和的母亲有矛盾,所以鲁班劝孙峻把孙和流放到新都郡;又派使者赐孙和死,孙和的嫡妃张氏也自杀。这时何姬说:“如果都随丈夫去死,谁来养育孤儿呢?”于是独自抚育孙皓,以及孙皓的三个弟弟。
孙皓即位为帝,追尊孙和为昭献皇帝;尊称何姬为昭献皇后,代称为“升平宫”。一个多月后,又进位为皇太后。孙皓还封何姬的弟弟何洪为永平侯,何蒋为溧阳侯,何植为宣城侯。
何洪去世之后,儿子何邈继承了他的爵位。何邈曾担任武陵监军,后来被晋军杀死。何植官做到司徒。吴朝末年政治昏乱,何氏家族骄傲不守本分,子弟横蛮放纵,百姓对他们极为不满。所以民间有错误的传言,说“孙皓很久前就死了,被立为皇帝的是何氏的儿子”等等。
孙皓滕夫人,是已故太常滕胤的同族女儿。滕胤被诛灭三族之后,滕夫人的父亲滕牧,作为滕胤关系疏远的亲属,被惩处流放到边远的郡。孙休即位为帝,宣布大赦;滕牧才得以回到京城,担任五官署的中郎。
孙皓封为乌程侯之后,聘娶滕牧的女儿为妃。孙皓继承帝位,立滕氏为皇后。封滕牧高密侯,任命他为卫将军,总管尚书台公务。后来朝廷的官员因为滕牧是尊贵的外戚,竭力推举让他去劝谏孙皓。这时滕皇后已经逐渐失宠,由于滕牧的直言劝谏,孙皓对滕皇后更加不喜欢;幸亏孙皓的养母何太后,总是保护着她。再者太史令报告,说是从气运历数上看,皇后不能改换;孙皓相信巫师的话,所以滕皇后得以免遭废黜,长期在皇太后宫中侍奉何太后。
后来滕牧受到谴责被送到边远的苍梧郡居住,虽然没有剥夺他的爵位官职,其实就是贬谪流放了;所以他在途中忧愁而死。至于滕皇后的宫中官员,也只是充数而已,平时她依然以皇后身份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章;但是孙皓宫内所宠爱的妃嫔中,佩带皇后玉玺、绶带的可就多了。
天纪四年(公元280)吴国灭亡,她随孙皓迁到洛阳。
评论说:《周易》有“治理好家庭而后天下安定”的说法,《诗经·思齐》一诗也写道:“给嫡妻作示范,然后是兄弟,从而治理国家。”这些话,确实说得好啊!远看齐桓公,近看孙权,都有识别人才的明智,英雄豪杰的志向;然而又都不分嫡庶,后宫关系错乱:在古今历史上留下笑柄,使灾祸落到后代的头上。由此说来,只有心中坚持道义,处理事情以公平一致为原则的,才能免除这方面的毛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