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2|回复: 0

西南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简介及专业设置与介绍

[复制链接]

4966

主题

80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061
发表于 2024-10-6 22: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南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简介及专业设置与介绍
      http://zhibao.swu.edu.cn/
==================================================================================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前身是西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是西南农学院最早建立的六个骨干系科之一,至今已走过了70余年的光辉历程。何文俊、蒋书楠、李隆术、颜思齐、赵志模等知名学者先后在本学院任教,逐步奠定了深厚的学科基础,凝练出今日之院训:崇德尚学,务本致远。

学院拥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和生物安全专业4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植物保护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和重庆市一流建设学科,是西南大学“生物学学科群”双一流建设核心支撑学科之一。学院设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3个系;现有植物保护1个本科专业,该专业是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依托专业、重庆市高等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依托专业。

学院拥有强劲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平台。共建有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江上游农业生物安全与绿色生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柑桔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拥有国家外专局、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国-比利时作物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昆虫学及害虫控制工程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基础昆虫学重庆市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植物病害生物学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果树害虫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柑桔危险性有害生物检测鉴定中心等省部科技创新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一支具有求实创新和团结奉献精神以及国际化视野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7人,在站全职博士后13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含教授22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19人;国家级人才7人次,省(市)部人才30余人次,全国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1个,重庆市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1个,重庆市博士后创新导师工作室1个。

学院坚持创新育人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搭建多形式、多层次的产教研融合协同育人平台,推动产教研融合纵深发展。先后获批重庆市市级精品课程4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普通昆虫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农业昆虫学》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入选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近五年来,本科生获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9项、市级8项、校级28项;发表学术论文61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4篇;在各类国家级学生竞赛项目中获二等奖3项。研究生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20余篇,5人获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人获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学院本着“勤恳求实、无私奉献、以人为本、学术立院”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学院科学发展。70年来,已为社会培养本科生5900余名、硕士研究生800余名、博士研究生150余名、博士后60余名等高层次人才,他们胸怀梦想,根植三农,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依托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技术支撑平台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成果丰厚,创新力、竞争力不断提高。近五年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青年项目及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350余项,科研到位经费约1.3亿元;以第一单位发表学术论文447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PNAS、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等知名学术刊物上;获授权专利39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3项,其中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学院注重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尤其对柑橘、烟草、中药材等作物的重大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和控制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与技术示范推广,研发的生防产品和创建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重庆、四川、云南等地区推广应用近1.5亿亩次;连续15年承办农业部“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技术培训班”,为西部15省市培养技术骨干800余人。

学院重视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学院与国内外40多所科教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160余人次前来学院讲学或开展合作研究,派出专家教授80余人次前往美、英、德等10多个国家进行合作研究;与比利时根特大学建立了“中国-比利时作物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近5年成功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4年9月)


植物保护专业介绍

植物保护专业为我国农林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贸易与植物检疫等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西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是其前身之一原西南农学院建校时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治学态度严谨、学科发展强劲,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国家首批特色专业、重庆市首批一流建设专业、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和西南大学首批优势专业。该专业支撑学科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可实现专业内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全程化培养。西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特色是在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精品化培养植物保护高素质人才,是一流的学科建设与一流的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互相促进。

植物保护专业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专业服务我国乡村振兴、农业生产力提升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绿色高效高值农业发展等战略,为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西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是学校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发展强劲,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建设成为国家首批特色专业、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西南大学首批优势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和重庆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依托的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专业内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完整教育体系。本专业的特色是在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精品化培养植物保护专业的新农科高素质人才,实现一流的学科建设与一流的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培养目标
以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对新时代农科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深厚的“三农”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植物病、虫、草等有害生物识别鉴定、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型及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毕业后能够从事植物保护和农业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研发与推广,以及行政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工作。
目标1:品德高尚,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具备深厚的“三农”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与奉献精神;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目标2:具备植物保护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和研究技术;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在国内外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的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继续深造的潜力;能胜任本专业及农业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工作。
目标3: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管理与协调能力,能在农业、林业、草业、农药生产与经营、园艺园林、环境资源保护、商业贸易、卫生、海关、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等行业与部门从事有害生物防治相关的技术推广、行政管理和企业经营等工作。
目标4: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成为相关行业的高素质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经过 3-6年的培养,应达到如下要求:
毕业要求1(品德修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具备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意识;能够在植物保护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坚守职业规范,履行相关责任,承担应尽的义务。
毕业要求2(人文素养):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备深厚的人文情怀和一定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具有科学奉献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毕业要求3(三农情怀):具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树立生态文明、绿色植保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毕业要求4(知识整合):具有扎实的数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能力,掌握植物保护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对植物保护领域复杂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毕业要求5(专业综合):能够整合植物保护专业所学知识系统分析植物保护领域发生的现象,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或形成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6(审辨思维):具备批判性思维,结合专业知识,研究植物保护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创新性的见解或解决措施。
毕业要求7(沟通交流):具有较强的表达、沟通交流能力,能够与同行、社会大众和管理部门就植物保护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毕业要求8(团队协作):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具备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毕业要求9(学习发展):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创新创业的意识,具备创造性工作能力,具备不断提升自我与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10(全球视野):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总体进展趋势,能够进行外文文献阅读、写作等,具备参与植物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 4 年,学习期限为 3-6 年。
四、毕业与授位
学生在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达到《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西校〔2021〕385 号)规定的毕业条件,准予毕业;符合《西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修订)》(西校〔2021〕33 号)规定的学位授予基本要求,授予学士学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4-10 23:54 , Processed in 0.0728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