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9-21 23: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生教育 >> 专业设置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专业代码:081102 二级学科名称: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一、 研究方向及指导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
1.过程信息检测与智能系统
2.复杂流体建模、测试与分析
3.生物系统建模、检测与调控
4.生物信息检测与调控系统
5.智能机器人检测与控制
6.复杂系统建模、分析与控制
7.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与应用
博士指导教师:
金宁德;王江;孟庆浩;董峰;王超;马书根;徐英;王一晶;邓斌;高忠科;谭超;魏熙乐;薛婷
硕士指导教师:
金宁德;王江;孟庆浩;董峰;王超;马书根;徐英;王一晶;邓斌;高忠科;谭超;魏熙乐;薛婷;孙宏军;孙立军;曾明;许燕斌;郑丹丹;张镇;崔自强;于海涛;任尚杰;孙彪;翟路生;丁红兵;任超;刘晨
名单持续更新中,更多导师名单请见http://www.tju.edu.cn/seea/yjsjx/wj/201708/t20170821_297671.htm
二、专业特点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自上世纪50年代建立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是国内本专业领域首批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学科点,1986年获得硕士是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依托本学科建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工作流动站、“电气电子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虚拟仿真国家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市过程检测与控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及“天津市工业4.0示范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基地。
本学科培养以实际科研课题为驱动,采用理论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同时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位研究生的基础、特点和职业发展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为其毕业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科现有研究生导师27人,其中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市“创新人才”、天津大学“北洋学者”等各类人才计划15人。
三、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养学制4年,全日制学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学制2.5年。
本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数学、物理等基础理论知识;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利用等专业知识;外语、计算机技术等工具性知识。本学科主要开设:
(1)基础理论课程:应用泛函分析、非线性数学、矩阵论、工程与科学计算、随机过程基础、数理方程、应用统计学、最优化方法、电磁场理论、流体力学、物理学知识与高新技术等;
(2)专业知识课程:线性控制系统、现代检测技术与参数估计、系统辨识与控制(双语)、非线性信息处理、多传感器融合、智能机器人系统、自主机器人感知与导航、脑认知与信息处理、过程层析成像技术与应用、多相流传感技术与流体流动、计算机控制系统、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双语)等;
(3)方法工具类课程:专业学术研究方法论、国际学术交流方法与技巧(双语)、自动化系统综合设计、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学术交流英语、英语翻译、高级听说、软件体系结构、国际知识产权法、信息检索与分析、专利实务与专利情报分析等。
本学科硕士、博士生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工作、学位论文的创新型及撰写的规范性等,要满足国务院学位办颁发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需满足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学位分委会(第五分委员会)对研究生申请学位达到的成果要求。
四、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针对石油化工、燃气输送、电力生产、流程工业装备、智能机器人与智能生物等领域的信息智能获取与利用问题开展研究;以跟踪国际科技发展前沿、满足国家建设需要为目标;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果。
(1)针对石油、化工、能源等生产过程中,非常规或困难条件下,过程参数的检测原理、技术与系统开展研究。建有高校中水平较高、功能完备的过程参数检测实验室,拥有各类大、中型实验装置30余台套,价值2000余万元;与国际同步、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互相关测量技术、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等研究。其中,在单、多相流检测方向上,所获得的研究及开发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珠峰科学考察”、“大型水利工程流量检测”及中石油、中海油等实际油、气田生产测试和建设工程中,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国家科技部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等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承担其他各类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及与企事业单位委托各类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与工程应用项目50余项,曾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2)运动体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以增强国防安全,提高对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救险的能力为目的,以高超声速飞行器、无人机、嗅(视)觉移动机器人、生物信息传导等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构建数字及实物仿真模拟平台,对多变量、强耦合、强非线性、快时变及不确定等复杂特性综合影响下系统的智能感知与自主协调控制等问题开展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国家、省部级科研及企事业单位委托各类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与工程应用项目20余项。
(3)生物信息智能处理与应用:针对智能化医疗信息处理等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国家、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的支持下,应用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等开展研究,取得的成果成功应用于智能医疗建设等领域,为国家规划的“城镇医疗体系”建设等社会发展服务。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及企事业单位委托各类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与工程应用项目30余项,曾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五、就业方向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培养的研究生适合在各行业、领域中,从事信息检测、处理、分析及控制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建设及科研管理等工作。近年来,主要就业方向包括:从事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冶金制造、智能建筑、环境保护、生物医疗等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政府机关和公司、企业等单位。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专业代码:081101 二级学科名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一、 研究方向及指导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
1.非线性系统分析与控制
2.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
3.智能控制理论与系统
4.多智能体协调控制
5.混杂系统控制理论
6.网络控制系统理论
7.飞行器设计与控制
8.动力系统稳定性理论与应用
9.广义系统控制理论
10.信息物理系统决策与控制
博士指导教师:吴爱国、张国山、李冬辉、宗群、史婷娜、程泽、左志强、鲜斌、齐俊桐、胡超芳
硕士指导教师:吴爱国、张国山、李冬辉、宗群、史婷娜、程泽、左志强、鲜斌、齐俊桐、胡超芳、窦立谦、田柏苓、穆朝旭、杨雄、董娜、刘丽萍、吕伟杰
名单持续更新中,更多导师名单请见http://www.tju.edu.cn/seea/yjsjx/wj/201708/t20170821_297671.htm
二、专业特点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在工业信息物理系统检测与控制、重大装备非线性多变量优化与控制、智能机器人自适应控制、新型能源动力优化、航空航天导航与制导、单旋翼与多旋翼飞行器、水下机器人、智能建筑优化控制与信息集成以及复杂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系统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已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一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本学科以复杂工业系统和军事装备为对象,重点研究非线性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和各类先进控制理论,提升了现代工业和军事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智能化水平。本学科拥有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6人,教育部新型飞行器联合研究中心、天津市“过程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锻压设备技术工程中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多个研究基地。本学科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科研院所开展了全方位的国际合作,霍尼韦尔、西门子、三菱等多家国际跨国公司,先后出资1500余万元建立联合实验室,与本学科的相关领域开展科研合作。年青教师均有一年及以上的出国经历,每年参加数十次以上的国际学术会议。
三、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研究生以非线性数学为主要基础课程,熟悉和掌握非线性控制理论和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重点学习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多变量强耦合系统设计、非线性鲁棒控制系统和随机过程建模与控制课程。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能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的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应取得三个创新性成果,发表一篇SCI和二篇EI收录的期刊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应取得一个创新性成果,发表一篇EI收录的期刊论文。
四、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
科研项目方面,获批国家级项目余20项,包括国家“973计划”1项、科技专项2项、“863计划”2项、国际合作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教育部计划课题3项;天津市计划课题10余项;其他部委计划课题10余项。与企事业合作课题80余项。合同经费近3000万元;实到经费2000余万元。发明专利方面,共申请专利150余项,授权60余项,专利的实际转化与应用大幅度增长。发表论文方面,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EI收录180余篇。科研获奖方面,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等多个奖项。
五、就业方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研究生全面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并在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成果,具有主持大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能力。
就业方向:为国家与地方行政管理和规划建设部门,国家级航空航天、导航与制导、军事科学、工业与信息产业、船舶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等领域研究院和研究中心,国家和省部级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建筑、邮电与通讯设计院和检测检验部门,国家级重点集团与企业,国际跨国集团与外资公司,国内大型上市公司和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专业代码:081104 二级学科名称: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一、研究方向及指导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
1.气象科学研究及其软件系统开发
2.电力系统运行控制
3.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
4.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5.生物信息检测技术
6.智能交通技术
博士指导教师:王萍路志英岳士弘
硕士指导教师:张军杨正瓴薛军滔朱新山
名单持续更新中,更多导师名单请见http://www.tju.edu.cn/seea/yjsjx/wj/201708/t20170821_297671.htm
二、专业特点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是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仿生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技术融合的产物。这一学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到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界的极大重视,被称为面向新世纪的控制科学,是“中国制造2025”的最核心研究领域。本学科以各种传感器为信息源,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统或装置的方法、途径与实现,以提高系统性能。
三、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学科分支。本学科校内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以天津市气象局、天津市交通局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为主要合作单位, 培养IT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人才和应用人才。
本学位点主要培养具有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理论、微智能执行器及智能控制系统等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系统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硕士研究生需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归纳总结的能力。具备独立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对实验结果概括处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技文献写作能力,能够完成学术论文以及学位论文的写作。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内的外文资料,具备较好的外文论文写作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模式识别、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模糊理论、并行计算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等。
四、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
近年来,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参加国家973和863项目各2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一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一百二十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
在各类已完成的项目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奖等。
五、就业方向
本二级学科近年来就业范围广泛并广受欢迎,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大类:
1)与智能技术直接有关的行业:华为通讯技术公司、中兴通讯、中国移动、霍尼韦尔、北京暴风影音、58同城等等:
2)银行与研究所:渣打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海信集团、中国石油、中海油、天津市政设计院、天津天晨设计院、中广核、北京704所、铁三院、中电54所、沈阳飞机发动机研究所;
3)高校与其它事业单位: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部分中等学校、天津市社保局、天津市档案局等;
4)天津电网、国家电网和国内电力公司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