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警工程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解放军44所军事院校名单及介绍
解放军武警部队直属院校 副军级建制
面向高中进行招生,武警部队唯一指挥与技术并重、工程与管理结合、教学与科研一体的综合性大学,位于西安市。
武警工程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八百里秦川逶迤奇丽,造化万千,得华山之壮美;
五千年历史人杰地灵,浩浩荡荡,育华夏之文明。
如果说中国是一棵参天大树,西安无疑是树根。十三朝古都、3100多年建城史、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这里,铭刻着华夏文明久远的璀璨荣耀。全军2110重点建设院校、武警部队唯一综合性大学,就坐落在这历史与未来相互交织与碰撞的城市中。
★校训:忠于党和人民 造就现代警官★
历史沿革
武警工程大学坐落在古城西安秦阿房宫遗址上,原名武警技术学院,1983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1998年9月更名为武警工程学院,2011年7月改建为武警工程大学。主要担负武警部队指挥类、工程技术类干部的学历教育和任职培训任务。大学是武警部队最早组建、最早开办本科和硕士教育、最早被确定为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军事院校,培养层次最多、学科门类最全、培训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唯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唯一全军现代化教学工程试点,唯一指挥与技术并重、工程与管理结合、教学与科研一体的武警综合大学。
学科专业
大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先后创建武警信息工程、武警装备技术、非致命武器等特色学科群,军事通信学、军事装备学被列为全军重点学科,《计算机密码学》和《非致命武器与警用器材》被评为全军优质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装备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个期刊编辑部,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指挥类和技术类专业,形成了关联度高、渗透力强、优势互补、内涵充实的学科集群。
师资力量
大学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治学严谨,教学科研能力强,办学水平高。现有200余名教授、副教授,300余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教员,79名研究生导师,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62人享受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36人被评为全国、全军和武警部队优秀教师,35人获全军杰出人才奖和育才奖,涌现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罗海宁、一等功臣王兴田、著名军旅作家冯骥、新时期模范政治指导员万四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徐孝达、“全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战仁军、“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王炳和、“全军学习成才标兵”韩益亮、“武警部队教学名师”李可人、张敏情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科研成果
大学学术空气浓郁、科研力量雄厚,建校30多年来,先后出版各种专著、译著40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000余篇;完成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100多项通过省部级鉴定,100多项获军队、省级科技进步奖或国家专利。大学实行开放式教学,与30多所军地知名高校、20余个总队(师)、256个支队(团)、20余个地方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先后有美国、英国、伊朗、意大利、阿根廷、智利等外国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参观访问。与国家西北工业大学、兵器雷达集团、某特种车辆厂建立科研合作机制,逐渐形成广泛合作、深度交流、融合提升的发展格局。大学师生300余项科研学术成果荣获国家、军队和武警部队奖励,是武警部队科技创新生力军,已成为武警部队现代警官的摇篮、对外交流的窗口、科研学术的研发园地。
教学保障
大学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生活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校园绿化、美化、亮化、文化、正规化、信息化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生活保障体系。建有藏书100多万册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研究与安全、移动通信网络、非致命武器等全军重点实验室,设有电化教研室、外语语音室、计算机网络中心、指挥自动化培训中心和20多个基础教学实验室,以及占地500亩的野外综合演练训练基地。云课堂建设走在全军前列。建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游泳馆、射击场和室内体育馆,多功能俱乐部,各具特色的学员队文体活动中心,公寓式学员宿舍,综合食堂,附属医院具有齐全医疗设备和较高医疗水平,为学员的生活、训练、业余活动和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武警执勤分队指挥专业介绍(合)
招考方向武警分队指挥包括哲学、法学、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应用心理学、机械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战指挥、军事大数据工程、指挥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武警分队指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专业素养,适应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条件下遂行多样化任务需要,系统掌握武警军事理论、精通武警战术勤务,能够胜任武警部队初级指挥需要的复合型指挥人才。该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69人,85%以上教员有部队任职或代职经历,30余名教员获得全军、武警部队优秀教员称号,19人获得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26人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积极进取的教学科研队伍。近三年,获全军军事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23篇,15篇被三大检索收录,为培养高素质作战指挥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招考方向:武警执勤分队指挥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通信工程专业介绍
通信工程是信息技术学科中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通信工程专业旨在为武警部队培养具有高信息化素养的武警分队指挥和技术人才,具备优良的作风纪律素养,具备良好的武警信息通信保障组织与实施的指挥能力,胜任武警信息通信分队管理岗位的分队指挥警官和熟悉武警信息通信部门工作的参谋人员,以全面提升武警部队执勤处突的体系作战能力。该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19人,博士比例高达78%,90%以上教员曾在一线代职或参与过部队重大信息化建设活动,教学经验丰富、理论造诣深厚,学科带头人罗卫兵等在武警部队和学术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近三年,完成各类课题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哨位联动报警系统”、“武警机动三级网”等一批科研成果获得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并转化为战斗力。拥有武警移动通信实验室、武警融合通信实验室、通信指挥要素实验室等实验室群,极大地推动了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招考方向:武警通信技术与指挥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信息安全专业介绍
信息安全专业以培养适应新形势、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武警部队密码应用、管理和科研人才为目标,凝练了武警通信网密码保障理论与技术、机要指挥与管理、密码装备技术与管理、军事信息隐秘与信息对抗理论技术等成熟稳定的学科专业方向。该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27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0人,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8人分别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中国科协“求是”奖。先后承担国家、军队和武警部队研究课题86项,获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产生了良好的军事和经济效益。建成了以武警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以云计算与云安全、网络安全防护等为核心的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模拟仿真实验环境。
★招考方向:密码装备技术与保障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军事大数据工程专业介绍
军事大数据已成为国防建设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前瞻性战略高地。该专业主要为武警部队培养满足部队信息化作战需求具有多学科交叉能力的“数据工程师”,能胜任数据分析与挖掘和大数据系统开发管理的研究型和技术型的作战数据保障岗位初级警官。现有教授、副教授26人,博士比例高达69%。有武警部队军事通信学领域专家5人,武警部队高层次学科拔尖人才3人,武警部队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3人、银奖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人。该专业教学资源丰富、设施完善,拥有基础型、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室30个,其中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4个,军地联合实验室1个,信息化作战装备应用与模拟实验室3个。
★招考方向:作战数据保障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主要学习数学、力学、控制与信息技术、航空宇航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导弹与火箭总体、气动、结构、推进、控制、测控等方面设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专业技能,具备从事导弹与火箭论证、总体设计、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初步能力。
★招考方向:军需勤务
★体检标准:其他专业合格
机械工程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专业以现代化建设条件下武警部队初级指挥人才对装备的管理、使用、维护等机械工程专业知识需求为重点,培养适应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和遂行任务需要的集技术、管理、指挥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素质分队指挥警官。该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23人,博士比例达62%。现有武警部队军事装备学领域专家4人、武警部队高层次学科拔尖人才3人,非致命性武器研究课题组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该专业拥有激光致盲实验平台、天幕靶、光幕靶、高速摄影机、烟雾浓度测试仪、振动试验台、摆式摩擦感度仪、撞击感度仪、静电火花感度仪、静电积累仪、差动热分析仪、自动量热仪、交变湿热试验箱等先进教学设备115台,可以进行速度、膛压、浓度、温湿度、震动、感度等专项实验。
★招考方向:武警装备保障管理
★体检标准:指挥专业合格
战仁军
装备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1963年3月出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和军队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预选对象和中国科协“求是奖”候选人,武警部队第一届党代会代表。曾获第六届“中国十大忠诚卫士”提名奖,享受全军特殊岗位一类津贴和国务院特殊津贴,被四总部表彰为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军爱军精武标兵,2012年被评为武警部队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2014年被评为军队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对象,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武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武警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9项,发表论文50多篇,编写专著和教材16本。
李其祥
装备工程学院装备保障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技术7级。1995年毕业于中北大学弹药工程专业。多次被大学评为优秀教师、先进教研室主任,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长期从事装备管理与保障教研和科研工作,先后为研究生match、本科生、短训班主讲《军事装备学》《武警装备保障》《武警装备工作》《武警基层常用装备使用与管理》等课程。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研究课题15项,其中获得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武警科技进步奖4项、武警军事理论研究成果奖4项,获得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56篇,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多次参与武警部队装备规划论证、装备法规起草修订和装备采购招标评审工作,组织指导多个总队(师)销毁废旧防暴弹药10余万发。
庄弘炜
装备工程学院非致命武器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军事装备领域专家、学科带头人,全军高层次科技创新拔尖人才,武警部队优秀教师,获军队院校育才金奖;201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人才津贴;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被表彰为全军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奖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获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研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出版著作、教材6部,发表论文80余篇;被国际检索机构SCI、EI、ISTP检索收录30余篇。
罗卫兵
通信工程系通信指挥教研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武警部队优秀教师、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和高层次人才。先后承担国家和武警部队重点科研项目18项,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全军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大量科研成果从课堂、实验室走向部队,形成了教学研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多次承担武警部队重大技术项目改造任务,微小型无人机、机动三级网、融合通信系统等多项科研成果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
张敏情
电子技术系主任,密码工程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国家教育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军队育才奖“金奖”,军队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武警部队高教、工程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出版教材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收录48篇。
杨晓元
电子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军院校育才金奖;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武警部队信息网安全保密系统技术专家、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入库专家、武警部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荣立二、三等功各一次。长期从事军事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密码科学技术项目1项、军队“十二五军事预研项目”1项;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武警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2013年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军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5获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出版专著译著2部;近5年发表论文31篇,其中被SCI、EI检索收录24篇。
单位:武警工程大学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29—84563227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信息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报效国家的有志青年和军官参考了解(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正式招生文本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