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6|回复: 1

人文学院(应天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应天书院研究中心

[复制链接]

1577

主题

388

回帖

569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693
发表于 2024-6-3 11: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文学院(应天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应天书院研究中心

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应天书院)成立于2016年11月,由原文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现有汉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文化产业管理系和秘书学系,在校生1800余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7人,博士49人;有河南省模范教师1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四个一批”人才1人,河南省先进社科工作者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6人,商丘师范学院教学奉献奖3人,商丘师范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奖6人,商丘师范学院校长教学质量奖2人。

近年来,学院教师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全国古籍整理项目20项,其他省部级项目8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在核心期刊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省级优秀社科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学院教师主编的《普通话教程》《大学语文》入选河南省规划教材;学院教师主持30余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获教学成果奖10余项。

2022年,历史学专业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3年获评河南省B-专业,实现一本线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2年10月,汉语言文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政治史、文化产业管理学、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等课程为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外国文学史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外国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为河南省精品课程;文学经典中的情感人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为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为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国文学演变与文化转型研究创新团队”为省级科研团队;应天历史文化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群、师范生人文素养与教学技能综合训练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群为河南省第二批本科高校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群。

学院现有“汉梁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河南省国学文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三个省级科研平台;有应天书院研究中心、庄子与道家文化研究中心、商文化与火文化研究所等多个校级科研平台,商丘古城文化研究会挂靠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实验教学体系日趋完善,现有应天国学堂、综合多功能厅、文化产业创意实训中心、文秘实训室、语音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室、书写技能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习实训实验室。

学院注重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向好,一大批同学先后考取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名校研究生;多名同学由国家汉办委派到世界各地从事汉语教学和推广工作;各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全国“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并屡创佳绩;其中,2021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许源哲同学获第七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022年历史学专业张博文同学获第八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2023年陈佳伟同学获第九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学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多次被学校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元,有应天读书会、方舟文学社、采薇文学社、莫夕话剧社、光明学社、未晞汉服社、长河文史学社、绿枫诗社、汉韵雅仪文化社、JD舞蹈协会、Players玩行社、听涛阁等10余个学生社团,成为学院和学校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办有《应天文化季刊》杂志,开辟有“应天史话”“书院研究”“文学沙龙”“人文往事”“学术论坛”“教学天地”“学子文苑”“艺术空间”“学术动态”等栏目,为学院师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

应天书院建在商丘,系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应天书院文脉薪火相传,培养了一批批社会栋梁。人文学院秉承应天书院精神,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让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使之成为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同时加强校地合作,积极引领商丘文化发展方向,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人文学院(应天书院):https://rwxy.sqnu.edu.cn/

1577

主题

388

回帖

569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693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1: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dzhouhong 于 2024-6-3 11:37 编辑

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与文学并重 德性与学问相兼——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商丘师范学院首批本科专业,于2000年9月开始招生,其前身是设置于1978年的语文教育(专科)专业。本专业是河南省一流专业、省特色专业、省首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有河南省非物质遗产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级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所依托的汉语言文学系是2020年度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现有在校生826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豫东地区丰富的人力与教育资源,“面向基础教育,突出师范特色”,着力构建“3515”师范生教育新模式,第一个3是指三个深度融合,即“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校内与校外”深度融合;5个“化”,即“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场景多样化、实践教学真实化、素质教育全程化、技能训练常态化”;1个“中心”,即“师范技能”;最后一个5是指人才培养的五个特征,即培养“执教有能力、教学有方法、视野有高度、发展有后劲、深造有基础”的高素质师范教育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5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8人,硕士学位者13人。1人具有埃及孔子学院教学经历,2人被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授予“教学标兵”称号,2人被授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逐渐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职称、学历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聘请河南省实验中学、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商丘市第六中学多名中原教学名师定期走进课堂,形成“专业教师+中原名师”双师结合的开放式师资结构。

2013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迎来发展高峰,教学与科研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收录52篇,教研论文17篇。出版学术著作18部,主编本专业教材10部。主持各级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部委项目20余项,省级以上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12项。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6项。获得省哲学社科、本科教学等各级奖励23项。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连续多年在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取得佳绩,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商丘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十余年来,本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一线教师、学者、作家、记者等专业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追踪调查,这些毕业生中有超过百分之八十已成为工作单位的骨干或拔尖人才,为河南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秘书学专业:秘府擢文 书承信见——人文学院秘书学专业简介

商丘师范学院秘书学专业是人文学院(应天书院)重点发展专业和学科,前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方向,2017年正式以秘书学专业招生。本专业突出办文办会技能教学和秘书实践训练,让每一位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办文办会、处理事务、参谋咨询、调研协调等秘书工作基本能力。毕业生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管理、公关、宣传等工作。深厚的学术氛围、强大的学术背景和优秀的师资力量,让商丘师范学院秘书学专业走出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构建“智圆行方”特色课程体系

秘书学专业配备有三十余名导师,有两名教授,十六名副教授,教师博士学位获得者占46%。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的努力下,秘书学专业塑造了“高层次、多维度”的教学体系,构建了“智圆行方”的特色课程体系。通过中国文学、应用写作、秘书学概论等课程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基础底蕴和人生智慧,通过社交与礼仪、实用书法和秘书实践等课程与活动培养学生的秘书技能和行事方式。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桎梏,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培养,打造“会做事、会做人、会思考、敢行动”的新时代秘书人才。

◎探索“职场化”情境教学模式

经历多年沉淀,秘书学专业打破经典的“范例式教学”模式,结合秘书职业实际,将“讲实例、创情境、深思考、细分析、稳解决”的“职场化”教学模式深度融入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一览职场全貌,零距离接触职场情境,做到“发现问题——自主思考——合作解决”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思考与合作、探究与应变的高素质秘书职业能力,锻造“职场优势”。

◎打造“走出去”实践教学特色

创新秘书学教学模式,通过认知实习、项目科研、参加比赛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能力,通过“多维创新、广角视域、深入探索”促进理论有效互动和能力创新发展,通过“实例精炼、现象探究、模式规整”增强案例精炼学习和多元知识获取,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多元维度下对学科进行创新,积极开拓第二课堂,通过“走出去”访名校、进职场等活动拓展实践能力,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树立“以赛促教”全新专业品牌

在构建校特色课程体系和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通过组织和参加秘书专业技能比赛来发现不足、促进提高。在课堂实践和实习环节,采用“秘书实训比赛”方式,两个年级的同学分别出题、答题,从“组织、策划、举办”到“答题、实操、竞赛”,既考验了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素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组队参赛获得2018年高校秘书专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和2019年第九届全国商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学生参加高级商务秘书水平证书考试,一次通过率达85%。

梁园多景,应天独秀。商丘师范学院秘书学专业正如英姿勃发的少年,继承前辈学人的优秀传统和厚重积淀,踌躇满志,一路前行。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文化旅游相生 助力乡村振兴——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简介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商丘师范学院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其前身为历史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方向,2013 年独立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9人,助教2人,博士6人,硕士8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人,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职称梯度合理、知识结构互补的教师队伍。目前文管专业拥有一个文化创意实验室、2个专业社团,并在永城芒砀山汉文化景区、商丘市博物馆、宁陵县石桥镇建立实训基地,同时与方塘智库、智行人生研学基地、蜗牛小镇等文化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以满足文化产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文化+旅游为重点发展方向,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专业特色明显。本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文化产业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能够对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及开发,具有从事文化产业相关行业所需的创意、策划及规划等能力,熟知国际文化产业的先进理念与运作模式、文化产业营运特性和基本运作规律,掌握文化行政管理、文化资本运作、文化企业经营、文化政策和法律等专业知识,为旅游、会展等文化企业公司或事业单位培养管理、运营、创意、策划、规划等文化产业管理人才。


历史学专:阐幽抉微,国学之光 ——人文学院历史学专业简介

历史学专业设置于1984年,2001年招收本科生,学生规模300人。现有专业教师29人,教授9人,副教授14人,博士占90%以上。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是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中国古代史是河南省精品课程,中国近代史是河南省优秀课程。历史学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16项、省部级教改项目14项,获省部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励14项,出版教材、专著21部。

本专业聚焦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熟悉教育理论、计算机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研究的中学历史骨干教师。

本专业实行2110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2年基础知识学习、1年中学名师指导、1年中学顶岗实习,实现0距离就业上岗),实行导师制,小班上课,通过“中学名师指导+基地顶岗实习”实践机制,中学名师进高校指导师范生教学实践1年,师范生进中学顶岗实习1年,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实现师范生毕业即可就业上岗。培养的学生多人获河南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一、二等奖,获批省级以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多项,考研率最高到达40%。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史料学基础、考古学概论、中国历史地理、国学通论、西方文明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断代史、专门史、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商丘历史文化专题、历史教学论等。


语文教育专业(专科)简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21世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胜任初中语文和相关学科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并为其进一步接受高层次学历教育奠定基础。

二、基本规格要求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品质和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能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能阅读一般古典文献,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甲等水平,能书写规范的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英语达到三级水平,具有使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的能力。

3.掌控教育基本理论,了解教育与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班级组织管理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劳动观,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

三、主要课程

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语文教学论、逻辑学。

四、学制:三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9-16 04:42 , Processed in 0.0588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