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7|回复: 2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简介/数字化制造学院简介

[复制链接]

7243

主题

165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964
发表于 2024-5-28 16: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简介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依托特色学科和行业优势,在面向工程认证的CDIO-OBE工程教育模式等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指导下,将工程意识、工程经历、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地方政府、名校名企合作,密切行业企业深度联合办学,把专业精神及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较好地实现了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毕业生综合素质好,考研、就业成效突出,形成了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办学格局。

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校企共建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我校品牌优势专业。目前在校生人数1900余人。

我院机械类专业主动对接智能制造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对高素质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在垂直架构上需要掌握制造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实现流程上需要掌握产品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多个阶段的横向知识与技能,在思维意识上需要具备包括工具、方法、原则、理念等多个层级的思考能力等新要求,服务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用系统的机械学科相关理论、方法和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仿真与数字孪生、面向未来的自动化等智能制造前瞻实现技术培养时代新人。产教融合,多证引领,成果突出,毕业生就业率高,获得企业广泛赞誉。

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坚守为电力行业培养运行管理、工程设计、安全施工、科研开发、设备制造、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定位,为电力工业进入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特高压、自动化、信息化发展新时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和人才支持。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业特色明显,与南瑞集团、国电南自、省送变电公司、南京供电公司等电力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包括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全面融入企业努力实现利益共享、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等卓有成效的的合作关系与“实习-实训-就业-定向培养”一体化育人平台,有效推动了电力行业大国工匠的培养工作。

学院紧密依托东南大学及在宁高校的学科优势、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立足错位发展,致力于内涵和特色建设,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摸索。学院逐步建成一支由高水平学术带头人领衔、中青年学术骨干支撑、企业行业教师补充的优质教科研团队和精干高效的学生管理队伍。东南大学许映秋教授担任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东南大学黄学良教授、汤文成教授、李扬教授、殷国栋教授、王兴松教授、高赐威教授等高水平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引领专业方向,制定专业规划,推动专业发展。

学院努力搭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立项、毕业设计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除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外,还积极开展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苏省机器人大赛”、“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等全国及省级学科赛事中获奖238余人次,获省级、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86项。

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好,连续多年考研率达到1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率达到20%以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专业吻合度高,就业稳定性强,形成了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办学格局。

多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产教融合、教学科研等方面硕果累累。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在服务区域地方经济发展中培育办学特色,开展了“西门子工业软件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等项目教学改革,积极推进“3+1”校企联合培养,在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教材课程共创、教学成果检验、学生能力认证、职业素养日常提升等方面收获了成果和重要经验。

勤耕不辍笃行致远,今天的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已形成“厚扎基础、做强实践、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的学生通识素质过硬、专业素质扎实、创新素质突出,为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也为母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数字化制造学院简介

2014年,我院机械工程专业参与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基于西门子工业软件,培养制造业企业急需的熟练掌握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2015年以来,学院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先后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2017年,启动中德合作“太仓双元制人才项目”,该项目是列入了江苏省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合作项目,形成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学交替为特色的国际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和协同创新模式。2018年11月,与西门子共建的数字化制造学院揭牌成立。经过四年多实践,数字化制造学院形成了以“中德合作双元制太仓班”、“西门子共建行业学院”为代表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和取得显著提高。

学校与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合作史

2014年,学校机制专业参加“教育部—西门子教育合作项目”,成为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GO PLM计划的合作伙伴。

2018年,面对在《中国制造2025》引导下,企业对掌握西门子工业软件的智能设计制造工程师的迫切需求,学校与公司签订深度融合开展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协议,联合共建数字化制造学院(以下简称学院)。

西门子工业软件简介

NX是产品及工艺设计过程中创建产品及加工过程可视化三维模型,具备基于知识进行产品设计制造自动化、智能化设计与质量仿真验证功能,实现设计效率与质量提升的软件工具。

TC软件消除产品全生命周期业务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具备设计数据有序互联互通,设计数据与设计知识自动化、智能化应用的功能,实现了企业设计知识积累、知识共享,提高设计信息传输质量与效率。

Tecno软件具备机械加工、装配生产线数字化规划、设计与仿真验证功能,是实现从工艺布局规划、设计及工艺过程仿真与验证,到制造执行集成性创新的有效工具。

数字化制造学院的历史使命

数字化制造学院在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参与支持下,面向《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的人才需求,强化西门子工业软件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推进教学过程全方位深层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将诞生并成熟于工业社会的传统机械类专业,改造升级为具有信息社会时代特质的新型机械类专业。培养具有扎实机械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良好信息技术素养,掌握基于西门子工业软件智能设计制造技术,具备信息时代特质的新一代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师。

数字化制造学院的专业设置

数字化制造学院依据学校的办学定位,遵循“产出导向”的国际工程教育论证理念,根据制造业企业基于西门子工业软件的智能制造技术岗位需求,设置机械工程专业与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数字化制造学院:http://jxys.cxxy.seu.edu.cn/


7243

主题

165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96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6: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械工程系专业设置及专业介绍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介绍——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介绍——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介绍——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拥有智能制造创新团队,建有机器人应用实验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生产运维管理实验室等,构建了从培养目标到培养体系、培养过程以及培养评价的校企深度融合全方位协同育人模式。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智能制造战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宽口径、厚基础、促交叉、重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掌握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领域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思维、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从事相关产品设计与制造、系统集成、研究开发、工程应用、技术管理及智能运维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三维建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工程力学(I)、工程力学(II)、控制工程基础、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基础、智能制造生产管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基础、数字化工厂技术等。
专业特色: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融合了“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技术元素,具有多学科交叉复合、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等特征。本专业聚焦以机器人系统、电力保护和控制产品制造系统、集成电路制造系统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以3D打印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以人机料法环测为基础的智能管理及运营,以工程项目为驱动的智能制造工程实践训练,着力培养掌握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一定科学思维、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从事相关产品设计与制造、系统集成、研究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及智能运维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随着智能制造在制造业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智能制造工程师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阔,这为从事智能制造工程的人员供给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具体地,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汽车与高铁、海工装备、现代能源、医疗装备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从事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运行与维护,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生产线的设计与制造,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生产管理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工作。

中德合作双元制本科项目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
中德合作双元制本科项目由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政府、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德国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DHBW)、太仓欧商投资协会四方共同举办,采取“1+3”的培养模式,其中第一年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三年按照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直接为德企“量身定制”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该项目列入了江苏省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政府合作项目,在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立足国情校情,把“工匠精神”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形成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学交替为特色的国际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和协同创新模式。项目依托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培养平台,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经验,将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以机械行业为支撑,构建与企业“同频共振”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了“双元制”本土化的创新,丰富了“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1.培养模式
通过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应用技术大学的教育合作,在引进、消化、吸收德国双元制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改造,采取“1+3”的培养模式,其中第一年为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后三年按照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三个月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三个月在企业进行实训,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训循环交替进行,将企业文化和管理融入人才培养、将企业项目实践和融入教学过程,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
2.专业设置
根据太仓地区德资企业的需求,设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工业工程)方向,培养既拥有专业知识又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太仓地区德企乃至更多地区的同类型企业培养高层次的技术管理人才。
3.课程体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业工程方向),课程包括通识教育模块、科学基础模块、机械专业模块、经济管理模块和企业实践模块,培养既拥有机械专业知识、又懂经济知识、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形成“中德合作双元制本科项目”的办学特色。(教学计划附后)
4.项目实施情况
2014年开始酝酿筹备该项目,经过充分的调研考察,2017年正式招生,目前在校生50多人,合作企业12家。我校与以克恩里伯斯、海瑞恩、亿迈齿轮为代表的德资企业达成了深度合作关系,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在学生选拔、课程教学、实习环节安排、考核评价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
中德合作双元制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形成了政府、企业、行业、学校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介绍——机械工程专业
机械工程专业是集机械、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复合型专业。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面向智能制造领域,以先进的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的应用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两大办学特色,培养制造业企业急需的熟练掌握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目标:面向现代机械工程及可持续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机械工程专门知识及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掌握数字化、智能化产品设计制造技术的原理与方法,能在现代制造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产品数据与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并能胜任解决现代制造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三维建模、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制造工程学、工程力学(I)、工程力学(II)、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传感与检测技术、PDM原理与应用、有限元分析与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工厂技术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与西门子联合培养,依托西门子工业软件,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旨在提升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竞争条件,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毕业生可到相关制造企业、设计院所或学校等单位,从事数字化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数控编程、运行维护、企业策划、软件开发及针对行业或产品的软件二次开发,教学科研等技术和管理工作。本专业目前就业形势良好,前景广阔,连续多届毕业生就业率高。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一流专业,以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突出“三维数字化”设计能力及机器人应用能力,培养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通晓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机械工业及其他工业领域,从事装备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产品数据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通晓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机械工业、汽车制造工业及其他工业领域,从事装备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产品数据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与三维建模、工程力学I、工程力学II、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材料、热工原理与热加工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编程与CAM技术、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设微机原理与应用、PDM原理与应用、机器人技术、机器人传感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设计、先进电动汽车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
专业方向:本专业分为机电一体化、汽车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尊重学生的专业意愿,结合学生个人兴趣、职业规划等因素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分专业学习。
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培养系统掌握智能制造领域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工业机器人编程与应用、运行控制、智能制造和计算机等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宽口径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
汽车工程专业方向培养机械工业及智能制造领域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品设计、汽车电器设备与电子控制、电动汽车驱动及产线工艺设计与制造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
就业去向: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思路开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毕业生可到机械、汽车、家电等诸多先进制造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领域从事装备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产品数据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及经营管理工作,就业范围十分广阔。本专业前景广阔、就业形势好,连续多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7243

主题

165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596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6: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气工程系专业设置及专业介绍

本专业根据国家电力工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依托东南大学的学科和教学优势,以培养理论基础全面、应用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专业根据电力行业不同岗位的需求,设置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智能电网输配电技术等三个专业方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侧重于培养能从事现代化大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运行、设计和电气设备的检修、安装、调试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方向---侧重于培养能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等二次系统的研发、运行、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智能电网输配电技术方向---侧重于培养服务于新基建国家战略,掌握配网自动化和电力系统输配电工程设计、施工、调试、检修、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电机、电力电子、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智能电网概论等为核心课程,作为本专业三个专业方向的所有学生必修的内容,其一致既保证了三个专业方向的互通性,突出了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也使所有专业方向的学生考研无障碍。该专业学生考研率高,连续数年考研率达20%以上;就业形势好,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均名列前茅。


专业特色:紧扣电力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深化产教融合,基于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创建“学生→实习生→准员工→员工→创业者”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双元协同育人的实践技能训练体系;按照企业对接学校、工厂对接基地、产业对接专业、师傅对接教师、岗位对接课程的“五个对接”原则,以电力产业实际生产工作岗位为主线,以主要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基础,依据电力行业职业资格标准,锤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设置对接电力行业全链条的专业方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多途径多形式的工学结合,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毕业生质量高,深受电力行业欢迎和好评。


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在发电厂、设计院、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力系统一、二次设备的运行管理、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等技术工作;可在各行各业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技术工作。部分毕业生可继续深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网与国学网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10-25 03:44 , Processed in 0.06799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