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4|回复: 2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设置介绍(智慧能源•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简介

[复制链接]

4346

主题

62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743
发表于 2024-5-17 12: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智慧能源•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是湖南工程学院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院部,其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隶属于中央机械工业部的湘潭电器工程学校,当时就设有电机制造、电器制造、电瓷等专业。2000年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为湖南工程学院,组建成立了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60多年来,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为社会输送了2万多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在电气行业中享有盛誉。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19人,专任教师111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36人。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3人、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4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5人。学院卓越计划专业聘请企业导师150人。形成了一支治学严谨、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目前设有电气工程(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2019教育部新增新工科专业)6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已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即将迎来专业认证现场考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已获得专业认证受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是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为湖南省一流建设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本学院卓越计划专业改革成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改革十大典型案例”。

学院的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为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学校“双一流”应用特色培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学校的高峰学科,电气工程学科为学校领雁学科。学院拥有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风电装备与电能变换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风电机组及控制、基于多智能体理论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1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力复杂网络安全与保护),1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现代机电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1个湖南省海智工作基地。学院与335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60余项目,完成横向科研项目200余项,横向到账经费超过8000万元,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1项。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拥有较为完备的实验设备和优良的实验实习条件,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电气与信息基础实验中心”,此外还包括ABB工程中心、电机原理与电机控制实验室、电器原理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智能微电网实验室、风力发电技术实验室、电机电器型式试验室、高压电器与电气绝缘实验室、PLC及控制网络实验室、自控原理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通信原理与高频电路实验室、集成电路CAD实验室、光电检测实验室、机器人工程实验室以及自动化工程实训中心等二十多个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实验室面积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电气与信息基础实验中心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示范基地(湘电集团)、1个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9门省级一流课程或省级精品课程。学院与三百多家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学院始终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紧紧围绕“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电气信息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多项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毕业生“不事张扬、踏实做事”的专业精神和“肯干、实干、会干”的显著特点,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目前,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在校学生人数3100余人。近3年来,在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英语演讲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86项,其中,获全国一等奖13项、全国二等奖9项、全国三等奖2项;省一等奖19项、省二等奖12项目、省三等奖31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国家级9项、省级26项。近几年,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每年毕业生800余人,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智能电网、智慧能源、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4.0、物联网、先进装备制造等热门领域从事设计和管理工作,主要就业区域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长株潭等地区,往届毕业生中有许多入职国家电网、中车、中广核、华为技术、上海良信、深圳盛弘、德力西、正泰电气、卧龙电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湘电集团、湘钢集团等大型企业。考研氛围浓厚,近几年部分学生考取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的研究生。

(数据更新至2024年4月)


网址:http://dqxy.hnie.edu.cn/

4346

主题

62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74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2: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源动力学位点简介
1.简介
本学位点紧密围绕能源动力产业领域发展战略和湖南省制造强省建设需要,以能源动力领域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能在能源动力领域承担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改造等方面的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
我校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点自201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该学位点依托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是综合我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学院优势资源组建而成,拥有“风电装备与电能转换”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风力发电机组及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汽车动力与传动系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风电运维与测试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绿色低碳建筑节能与材料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电气控制”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工程学院-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10余个教学和科研平台。本专业学位点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与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深圳盛弘电气有限公司、湖南世优电气有限公司、九华时代风电有限公司等50余家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并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为我校研究生企业导师,联合培养能源动力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为能源动力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特色与优势
本学位点起源于我校办学之初设立的电机制造、电器制造等能源动力相关专业,已有近70年工程教育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在能源动力产业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现有3个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9个省级科研平台,与50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密切合作。自2011年起,已完整培养7届157名硕士研究生。围绕能源变换、装备制造和能源利用,在电能变换与电气装备、能源动力系统与智能控制、动力机械设计与制造、能源利用与能源开发4个方向开展研究。现有校内导师59人,校外导师45人。本学位点的设置正是面向全国、立足服务湖南省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优化我省专业学位点布局,满足我省及地方能源动力领域关键技术发展对高层次工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
1.2主要研究领域方向
1.电气工程:包括新能源发电及控制、新型电机与智能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驱动、电能变换与控制、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现代智能控制技术及应用、电气测控及故障诊断等。
2.机械工程:包括风电装备设计与制造、能源动力系统动力学分析与可靠性评估、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技术、结构轻量化与成型技术等。
3.动力工程:包括太阳能与地热能高效利用、空调、制冷及低品位热能利用、绿色低碳建筑节能技术与应用等。

2.培养条件
本学位点依托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拥有“风电装备与电能转换”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风力发电机组及控制”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7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有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近5年来学校先后投入1922万元(历史总投入9854万元),为本学位点建成了较为完备的专业实验室,为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学位点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的,以知识、能力、素养提升为核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设置了研究方向课程、企业课程、前沿讲座等特色课程,强调专业性和应用性,促进学生职业化和个性化培养。
为激励研究生争先创优,刻苦钻研,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设立了100%覆盖面的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和研究生“三助”岗位等资助体系;设立了新生入学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学年综合奖学金等优秀学生奖学金;设立了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为研究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学校于2011年设立“研究生工作处”,成立了工程领域学位点,分设学位点负责人和秘书各1名。依据上级有关研究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湖南工程学院学位点管理办法》等30多个规章制度与实施细则,涵盖招生培养、学籍学位、学风建设、师资队伍等培养全过程,为培养的规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学校图书馆收藏能源动力领域相关中外图书、期刊、视频音频、报纸、光盘、数据库资源等多种类型的文献资料,其中纸质图书50.9万余册、期刊473种,电子期刊及图书34.2万余册(种),数据库47个,主要有中国知网、维普、超星等中文网站,以及Springer(摘要)、国道外文等多种网络资源,包括本领域相关学术期刊、博硕学位论文、科技信息、国家专利、中外标准、多媒体课件等。同时,积极拓展文献资料和数据库来源渠道,参与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并共享其所有资源,以CALIS、CASHL为主要依托,采用分馆模式实施学科专业资料室自动化管理,积极开展文献传递服务活动,逐步实现全校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共知共享。


4346

主题

62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74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2: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动力工程(风电技术方向)硕士点概况
一、学科专业简介
本专业领域是综合电气信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学院优势资源组建而成,自201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该专业依托“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机与电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支撑,有“风电装备与电能转换”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电气控制”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工程学院-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产学研基地。与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大唐华银城步新能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集团、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聘请这些企业的工程师为我校研究生企业导师,联合培养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
近5年来,学位点教师承担国家级教研教改项目5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2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主持动力工程领域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完成横向科研项目68项,合同经费累计7112万元,实现科技成果转让6项。
本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
1.风电装备设计与制造:包括风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新型风力发电机研究,
新型电机与智能电器,海上风力发电技术。
2.风电系统控制技术:包括风电机组自动控制,风电场运行与监测。
3.风电电能变换技术:包括风电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分布式发电系统与
微网技术,新能源接入并网技术。
4.动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包括动力机械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机电系统动力学与振动控制,新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
5.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及风光互补,地热能利用与建筑环境节能。
二、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掌握风电装备设计与制造、风电系统控制与监测、电能变换技术、动力机械设计、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相应领域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安装施工、调试、检测、工程管理和风力发电企业、风电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维护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三、培养方式和培养要求
1. 培养方式
(1)采用“1+1.5”培养模式,即1年在校课程学习,1.5年进行实践环节学习,完成学位论文。
(2)“双导师制”:每个学生安排两个指导教师,一个是学校指导教师,另一个是联合培养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学校外聘的技术专家。其中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部分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3)“项目制”:企业学习阶段采用“项目驱动”模式,包括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都是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围绕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
2.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发展观,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动力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扎实的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备从事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四、学习年限
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5年。研究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若提前修完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取得毕业所需的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可准予提前毕业,但最短不得少于2年;也可延长在校年限,但最长不能超过4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11-11 05:20 , Processed in 0.0729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