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5-10 01: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宇航信息与控制系
航空宇航信息与控制系由沈强长聘教轨副教授担任系主任,庹红娅副研究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拥有教授/研究员7名、副教授/副研究员7名、助理教授1名、讲师/助理研究员5名,其中,“973“首席科学家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家重大专项专家3名,军委科技委专业技术组副组长1名。该系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973,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基础研究和上海市及部委科研项目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研究领域
1、信息控制与仿真领域
研究方向:
1)空间变结构柔性操控;
2)仿生飞行器感知与控制;
3)先进机载系统技术;
4)目标跟踪与信息融合。
科研环境:团队主要从事航空电子、空间柔性操控、多源信息处理研究。与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团队拥有空间柔性操控地面验证系统和航空电子三维视景系统、综合航空电子仿真验证平台等大型设备。
2、导航、制导与控制领域
研究方向:
1)导航抗欺骗技术;
2)GNSS失效场景下的导航系统;
3)GNSS空间服务空域SSV性能研究;
4)Autonomous System;
5)GNSS/INS组合导航。
科研环境:团队主要从事卫星导航信号与系统、组合导航理论与技术、GNC一体化技术研究。与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有合作实验室。拥有带恒温箱单轴伺服转台、姿态模拟器、微纳卫星GNC气浮台测试系统、卫星抛物面伺服跟踪天线等大型设备。
3、先进航空电子与智能信息领域
研究方向:
1)先进航空电子;
2)智能信息处理。
科研环境:团队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航空电子综合研究。与民机试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上海强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有合作实验室。拥有民机座舱仿真平台、物理样机测试电子柜、民用飞机空地一体化试飞验证平台等大型设备。
4、分布式航天器系统技术领域
研究方向:
1)航天器姿态与轨道动力学;
2)航天器精密编队设计与控制;
3)航天器网络体系设计与高效协同规划;
4)地面分布式仿真与评估等领域。
科研环境:团队拥有总面积超过上千平米的十万级净化大厅,创新设计并研制了国际首套分布式航天器设计、全向仿真和评估平台。置有API激光跟踪仪、Renishaw激光干涉仪、RTLab分布式实时仿真系统、诺瓦泰GPS接收设备、NI通讯板卡、DSP/ARM仿真开发板、泰克数字示波器、QNX实时操作系统、视频采集系统等仪器设备。
5、飞行控制与仿真领域
研究方向:
1)鲁棒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
2)人在回路仿真系统的开发及飞行品质的评估;
3)柔性飞行器的建模、控制及验证;
4)智能结构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在飞行器上的应用。
科研环境:学院2017年引进“上海千人”陆蓓教授,成立了该团队,目前实验室在筹建中。
6、智能光电领域
研究方向:
机器学习;
图像识别系统;
航空维修;
航空气象。
科研环境:实验室具有高分辨率成像系统、实时处理开发平台及高性能计算平台,拥有自主研发的图像复原/超分辨率重建、图像识别及测试评估软件;与上海强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建有联合实验室。
7、飞行器控制领域
研究方向:
1)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2)民机先进飞行控制技术与品质评估;
2)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3)近空间飞行器制导与控制;
4)无人飞行器系统开发。
科研环境:飞行器控制实验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飞行模拟仿真平台、主动侧杆及人在回路仿真平台、机电作动器健康管理平台、固定翼/旋翼无人机系统等。并与中国商飞成立“先进飞行控制联合研究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