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回复: 1

列传·左周黄列传 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左周黄列传全文和白话文

[复制链接]

1133

主题

192

回帖

3889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889
发表于 2024-12-1 12: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列传·左周黄列传 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左周黄列传全文和白话文

================================================================
列传·左周黄列传

  左雄 周举 子勰 黄瓊 孙琬

  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也。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

  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上疏陈事曰:

  臣闻柔远和迩,莫大宁人,宁人之务,莫重用贤,用贤之道,必存考黜。是以皋陶对禹,贵在知人。“安人则惠,黎民怀之”分伯建侯,代位亲民,民用和穆,礼让以兴。故《诗》云“有渰凄凄,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及幽、厉昏乱,不自为政,褒艳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故其诗云“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又曰“哀今之人,胡为虺蜴”言人畏吏如虺蜴也。宗周既灭,六国并秦,坑儒泯典,刬革五等,更立郡县,县设令苛救敝,悦以济难,抚而循之。至于文、景,天下康乂。诚由玄靖宽柔,克慎官人故也。降及宣帝,兴于仄陋,综核名实,知时所病,刺史守相,辄亲引见,考察言行,信赏必罚。帝乃叹曰“民所以安而无怨者,政平吏良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吏数变易,则下不安业。久于其事,则民服教化。其有政理者,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以次用之。是以吏称其职,人安其业。汉世良吏,于兹为盛,故能降来仪之端,建中兴之功。

  汉初至今,三百馀载,俗浸雕敝,巧伪滋萌,下饰其诈,上肆其残。曲城百里,转动无常,各怀一切,莫虑长久。谓杀害不辜为威风,聚敛整辨为贤能,以理已安民为劣弱,以奉法循理为不化。髡钳之戮,生于睚眦。覆尸之祸,成于喜怒。视民如寇雠,税之如豺虎。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騊,见非不举,闻恶不察,观政于停传,责成于期月,言善不称德,论功不据实,虚诞者获誉,拘检者离毁。或因罪而引高,或色斯以求名。州宰不覆,竞共辟召,踊跃升腾,超等逾匹。或考奏捕案,而亡不受罪,会赦行赂,复见洗涤。朱紫同色,清浊不分。故使奸猾枉滥,轻忽去就,拜除如流,缺动百数。乡官部吏,职斯禄薄,车马衣服,一出于民,谦者取足,贪者充家,特选横调,纷纷不绝,送迎烦费,损政伤民。和气未洽,灾眚不消,咎皆在此。今之墨绶,犹古之诸侯,拜爵王庭,舆服有庸,而齐于匹竖,叛命避负,非所以崇宪明理,惠育元元也。臣愚以为守相长吏,惠和有显效者,可就增秩,勿使移徙,非父母丧不得去官。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若被劾奏,亡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惩其后。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算,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如此,威福之路塞,虚伪之端绝,送迎之役损,赋敛之源息。循理之吏,得成其化。率土之民,各宁其所。追配文、宣中兴之轨,流光垂祚,永世不刊。

  帝感其言:申下有司,考其真伪,详所施行。雄之所言,皆明达政体,而宦竖擅权,终不能用。自是选代交互,令长月易,迎新送旧,劳扰无已,或官寺空旷,无人案事,每选部剧,乃至逃亡。

  永建三年,京师、汉阳地皆震裂,水泉涌出。四年,司、冀复有大水。雄推较灾异,以为下人有逆上之征,又上疏言“宜密为备,以俟不虞”寻而青、冀、杨、州盗贼连发,数年之间,海内扰乱。其后天下大赦,贼虽颇解,而官犹无备,流叛之馀,数月复起。雄与仆射郭虔共上疏,以为“寇贼连年,死亡太半,一人犯法,举宗群亡。宜及其尚微,开令改悔。若告党与者,听除其罪。能诛斩者,明加其赏”书奏,并不省。

  又上言“宜崇经术,缮修太学”帝从之。阳嘉元年,太学新成,诏试明经者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除京师及郡国耆儒年六十以上为郎、舍人、诸王国郎者百三十八人。

  雄又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民,宣协风教。若其面墙,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明年,有广陵孝廉徐淑,年未及举,台郎疑而诘之。对曰“诏书曰有如颜回、子奇,不拘年齿,是故本郡以臣充选”郎不能屈。雄诘之曰“昔颜回闻一知十,孝廉闻一知几邪”淑无以对,乃谴却郡。于是济阴太守胡广等十馀人皆坐谬举免黜,唯汝南陈蕃、颍川李膺、下邳陈球等三十馀人得拜郎中。自是牧守畏栗,莫敢轻举。迄于永憙,察选清平,多得其人。

  雄又奏征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禄。及汝南谢廉,河南赵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于是负书来学,云集京师。

  初,帝废为济阴王,乳母宋娥与黄门孙程等共议立帝,帝后以娥前有谋,遂封为山阳君,邑五千户。又封大将军梁商子冀襄邑侯。雄上封事曰“夫裂土封侯,王制所重。高皇帝约,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孝安皇帝封江京、王圣等,遂致地震之异。永建二年,封阴谋之功,又有日食之变。数术之士,咸归咎于封爵。今青州饑虚,盗贼未息,民有乏绝,上求禀贷。陛下乾乾劳思,以济民为务。宜循古法,宁静无为,以求天意,以消灾异。诚不宜追录小恩,亏失大典”帝不听。雄复谏曰:

  臣闻人君莫不好忠正而恶谗谀,然而历世之患,莫不以忠正得罪,谗谀蒙幸者,盖听忠难,从谀易也。夫刑罪,人情之所甚恶。贵宠,人情之所甚欲。是以时俗为忠者少,而习谀者多。故令人主数闻其美,稀知其过,迷而不悟,至于危亡。臣伏见诏书,顾念阿母旧德宿恩。欲特加显赏。案尚书故事,无乳母爵邑之制,唯先帝时阿母王圣为野王君。圣造生谗贼废立之祸,生为天下所咀嚼,死为海内所欢快。桀、纣贵为天子,而庸仆羞与为比者,以其无义也。夷、齐贱为匹夫,而王侯争与为伍者,以其有德也。今阿母躬蹈约俭,以身率下,群僚蒸庶,莫不向风,而与王圣并同爵号,惧违本操,失其常愿。臣愚以为凡人之心,理不相远,其所不安,古今一也。百姓深惩王圣倾覆之祸,民萌之命,危于累卵,常惧时世复有此类。怵惕之念,未离于心。恐惧之言,未绝乎口。乞如前议,岁以千万给奉阿母,内足以尽恩爱之欢,外可不为吏民所怪。梁冀之封,事非机急,宜过灾厄之运,然后平议可否。

  会复有地震、缑氏山崩之异,雄复上疏谏曰“先帝封野王君,汉阳地震,今封山阳君而京城复震,专政在阴,其灾尤大。臣前后瞽言封爵至重,王者可私人以财,不可以官,宜还阿母之封,以塞灾异。今冀已高让,山阳君亦宜崇其本节”雄言数切至,娥亦畏惧辞让,而帝恋恋不能已,卒封之。后阿母遂以交遘失爵。

  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被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雄上言“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庠序之仪。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复捶扑者。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迁司隶校尉。

  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悦曰“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卒。

  周举字宣光,汝南汝阳人,陈留太守防之子。防在《儒林传》。举姿貌短陋,而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从横周宣光”

  延光四年,辟司徒李郃府。时宦者孙程等既立顺帝,诛灭诸阎,议郎陈禅以为阎太后与帝无母子恩,宜徙别馆,绝朝见。群臣议者咸以为宜。举谓郃曰“昔郑武姜谋杀严公,严公誓之黄泉。秦始皇怨母失行,久而隔绝,后感颍考叔、茅焦之言,循复子道。书传美之。今诸阎新诛,太皇幽在离宫,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虞,主上将何以令于天下。如从禅议,后世归咎明公。宜密表朝廷,令奉太后,率厉群臣,朝觐如旧,以厌天心,以答人望”郃即上疏陈之。明年正月,帝乃朝于东宫,太后由此以安。

  后长乐少府朱伥代郃为司徒,举犹为吏。时孙程等坐怀表上殿争功,帝怒,悉徙封远县,敕洛阳令促期发遣。举说朱伥曰“朝廷在西钟下时,非孙程等岂立。虽韩、彭、吴、贾之功,何以加诸。今忘其大德,录其小过,如道路夭折,帝有杀功臣之讥。及今未去,宜急表之”伥曰“今诏怒,二尚书已奏其事,吾独表此,必致罪谴”举曰“明公年过八十,位为台辅,不于今时竭忠报国,惜身安宠,欲以何求。禄位虽全,必陷佞邪之讥。谏而获罪,犹有忠贞之名。若举言不足采,请从此辞”伥乃表谏,帝果从之。

  举后举茂才,为平丘令。上书言当世得失,辞甚切正。尚书郭虔、应贺等见之叹息,共上疏称举忠直,欲帝置章御坐,以为规诫。

  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

  转冀州刺史。阳嘉三年,司隶校尉左雄荐举,征拜尚书。举与仆射黄琼同心辅政,名重朝廷,左右惮之。是岁河南、三辅大旱,五谷灾伤,天子亲自露坐德阳殿东厢请雨,又下司隶、河南祷祀河神、名山、大泽。诏书以举才学优深,特下策问曰“朕以不德,仰承三统,夙兴夜寐,思协大中。顷年以来,旱灾屡应,稼穑焦枯,民食困乏。五品不训,王泽未流,群司素餐,据非其位。审所贬黜,变复之征,厥效何由。分别具对,勿有所讳”举对曰:

  臣闻《易》称“天尊地卑,乾坤以定”。二仪交构,乃生万物,万物之中,以人为贵。故圣人养之以君,成之以化,顺四节之宜,适阴阳之和,便男女婚娶不过其时。包之以仁恩,导之以德教,示之以灾异,训之以嘉祥。此先圣承乾养物之始也。夫阴阳闭隔,则二气否塞。二气否塞,则人物不昌。人物不昌,则风雨不时。风雨不时,则水旱成灾。陛下处唐、虞之位,未行尧、舜之政,近废文帝、光武之法,而循亡秦奢侈之欲,内积怨女,外有旷夫。今皇嗣不兴,东宫未立,伤和逆理,断绝人伦之所致也。非但陛下行此而已,竖宦之人,亦复虚以形势,威侮良家,取女闭之,至有白首殁无配偶,逆于天心。昔武王入殷,出倾宫之女。成汤遭灾,以六事克己。鲁僖遇旱,而自责祈雨。皆以精诚,转祸为福。自枯旱以来,弥历年岁,未闻陛下改过之效,徒劳至尊暴露风尘,诚无益也。又下州郡祈神致请。昔齐有大旱,景公欲祀河伯,晏子谏曰“不可。夫河伯以水为城国,鲁鳖为民庶。水尽鱼枯,岂不欲雨。自是不能致也”陛下所行,但务其华,不寻其实,犹缘木求鱼,却行求前。诚宜推信革政,崇道变惑,出后宫不御之女,理天下冤枉之狱,除太官重膳之费。夫五品不训,责在司徒,有非其位,宜急黜斥。臣自藩外擢典纳言,学薄智浅,不足以对。《易传》曰“阳感天,不旋日”惟陛下留神裁察。

  因召见举及尚书令成翊世、仆射黄琼,问以得失。举等并对以为宜慎官人,去斥贪污,离远佞邪,循文帝之俭,尊孝明之教,则时雨必应。帝曰“百官贪污佞邪者为谁乎”举独对曰“臣从下州,超备机密,不足以别群臣。然公卿大臣数有直言者,忠贞也。阿谀苟容者,佞邪也。司徒视事六年,未闻有忠言异谋,愚心在此”其后以事免司徒刘崎,迁举司隶校尉。

  永和元年,灾异数见,省内恶之。诏召公、卿、中二千石、尚书诣显亲殿,问曰“言事者多云,昔周公摄天子事,及薨,成王欲以公礼葬之,天为动变。及更葬以天子之礼,即有反风之应。北乡侯亲为天子而葬以王礼,故数有灾异,宜加尊谥,列于昭穆”群臣议者多谓宜如诏旨,举独对曰“昔周公有请命之应,隆太平之功,故皇天动威,以章圣德。北乡侯本非正统,奸臣所立,立不逾岁,年号未改,皇天不祐,大命夭昏。《春秋》王子猛不称崩,鲁子野不书葬。今北乡侯无它功德,以王礼葬之,于事已崇,不宜称谥。灾眚之来,弗由此也”于是司徒黄尚、太常桓焉等七十人同举议,帝从之。尚字伯河,南郡人也,少历显位,亦以政事称。

  举出为蜀郡太守,坐事免。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甚敬重焉。六年三月上已日,商大会宾客,宴于洛水,举时称疾不往。商与亲昵酣饮极欢,及酒阑倡罢,继以《Ε露》之歌,坐中闻者,皆为掩涕。太仆张种时亦在焉,会还,以事告举。举叹曰“此所谓哀乐失时,非其所也,殃将及乎”商至秋果薨。商疾笃,帝亲临幸,问以遗言。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从事中郎周举,清高忠正,可重任也”由是拜举谏议大夫。

  时,连有灾异,帝思商言,召举于显亲殿,问以变眚。举对曰“陛下初立,遵修旧典,兴化致政,远近肃然。顷年以来,稍违于前,朝多宠幸,禄不序德。观天察人,准今方古,诚可危惧。《书》曰:僭恒旸若。夫僭差无度,则言不从而下不正。阳无以制,则上扰下竭。宜密严敕州郡,察强宗大奸,以时禽讨”其后江淮猾贼周生、徐凤等处处并起,如举所陈。

  时,诏遣八使巡行风俗,皆选素有威名者,乃拜举为侍中,与侍中杜乔、守光禄大夫周栩、前青州刺史冯羡、尚书栾巴、侍御史张纲、兖州刺史郭遵、太尉长史刘班,并守光禄大夫,分行天下。其刺史、二千石有臧罪显明者,驿马上之。墨绶以下,便辄收举。其有清忠惠利,为百姓所安,宜表异者,皆以状上。于是八使同时俱拜,天下号曰“八俊”。举于是劾奏贪猾,表荐公清,朝廷称之。迁河内太守,征为大鸿胪。

  及梁太后临朝,诏以殇帝幼崩,庙次宜在顺帝下。太常马访奏宜如诏书,谏议大夫吕勃以为应依昭穆之序,先殇帝,后顺帝。诏下公卿。举议曰“《春秋》鲁闵公无子,庶兄僖公代立,其子文公遂跻僖于闵上。孔子讥之,书曰:有事于太庙,跻僖公。《传》曰:逆祀也。及定公正其序,经曰从祀先公,为万世法也。今殇帝在先,于秩为父,顺帝在后,于亲为子,先后之义不可改,昭穆之序不可乱。吕勃议是也”太后下诏从之。迁光禄勋,会遭母忧去职,后拜光禄大夫。

  建和三年卒。朝廷以举清公亮直,方欲以为宰相,深痛惜之。乃诏先光禄勋、汝南太守曰“昔在前世,求贤如渴,封墓轼闾,以光贤哲。故公叔见诔,翁归蒙述,所以昭忠厉俗,作范后昆。故光禄大夫周举,性侔夷、鱼,忠逾随、管,前授牧守,及还纳言,出入京辇,有钦哉之绩,在禁闱有密静之风。予录乃勋,用登九列。方欲式序百官,亮协三事,不永夙终,用乖远图。朝廷愍悼,良为怆然。《诗》不云乎:肇敏戎功,用锡尔祉。其令将大夫以下到丧发日复会吊。加赐钱十万,以旌委蛇素丝之节焉”子勰。

  勰字巨胜,少尚玄虚,以父任为郎,自免归家。父故吏河南召夔为郡将,卑身降礼,致敬于勰。勰耻交报之,因杜门自绝。后太太守举孝廉,复以疾去。时梁冀贵盛,被其征命者,莫敢不应,唯勰前后三辟,竟不能屈。后举贤良方正,不应。又公车征,玄纁备礼,固辞废疾。常隐处窜身,慕老聃清静,杜绝人事,巷生荆棘,十有馀岁。至延熹二年,乃开门延宾,游谈宴乐,及秋而梁冀诛,年终而勰卒,时年五十。蔡邕以为知命。自勰曾祖父扬至勰孙恂,六世一身,皆知名云。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香在《文苑传》。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

  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曰:

  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无缺。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自顷征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间者以来,卦位错谬,寒燠相干,蒙气数兴,日暗月散。原之天意,殆不虚然。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臣前颇陈灾眚,并荐光禄大夫樊英、太中大夫薛包及会稽贺纯、广汉杨厚,未蒙御省。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又囚徒尚积,多致死亡,亦足以感伤和气,招降灾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自帝即位以后,不行籍田之礼。琼以国之大典不宜久废,上疏奏

  自古圣帝哲王,莫不敬恭明祀,增致福祥,故必躬郊庙之礼,亲籍田之勤,以先群萌,率劝农功。昔周宣王不籍千亩,虢文公以为大讥,卒有姜戎之难,终损中兴之名。窃见陛下遵稽古之鸿业,体虔肃以应天,顺时奉元,怀柔百神,朝夕触尘埃于道路,昼暮聆庶政以恤人。虽《诗》咏成汤之不怠遑,《书》美文王之不暇食,诚不能加。今庙祀适阕,而祈谷洁斋之事,近在明日。臣恐左右之心,不欲屡动圣躬,以为亲耕之礼,可得而废。臣闻先王制典,籍田有日,司徒咸戒,司空除坛。先时五日,有协风之应,王即斋官,飨醴载耒,诚重之也。自癸巳以来,仍西北风,甘泽不集,寒凉尚结。迎春东郊,既不躬亲,先农之礼,所宜自勉,以逆和气,以致时风。《易》曰“君子自强不息”斯其道也。

  书奏,帝从之。

  顷之,迁尚书令。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吏,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事竟施行。又雄前议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后尚书张盛奏除此科。琼复上言“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帝乃止。出为魏郡太守,稍迁太常。和平中,以选入侍讲禁中。

  元嘉元年,迁司空。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使中朝二千石以上会议其礼。特进胡广、太常羊溥、司隶校尉祝恬、太中大夫边韶等,咸称冀之勋德,其制度赍赏,以宜比周公,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萧何识高祖于泗水,霍光定倾危以兴国,皆益户增封,以显其功。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朝廷从之。冀意以为恨。会以地动策免。复为太仆。

  永兴元年,迁司徒,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延熹元年,以日食免。复为大司农。明年,梁冀被诛,太尉胡广、司徒韩縯、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邟乡侯,邑千户。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举奏州郡素行贪污至死徙者十馀人,海内由是翕然望之。寻而五侯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四年,以寇贼免。其年复为司空。秋,以地震免。

  七年,疾笃,上疏谏曰:

  {臣闻天者务刚其气,君者务强其政。是以王者处高自持,不可不安。履危任力,不可不据。夫自持不安则颠,任力不据则危。故圣人升高据上,则以德义为首。涉危蹈倾,则以贤者为力。唐尧以德化为寇冕,以稷、契为筋力。高而益崇,动而愈据,此先圣所以长守万国,保其社稷者也。昔高皇帝应天顺民,奋剑而王,埽除秦、项,革命创制,降德流祚。至于哀、平,而帝道不纲,秕政日乱,遂使奸佞擅朝,外戚专恣。所寇不以仁义为冕,所蹈不以贤佐为力,终至颠蹶,灭绝汉祚。天绝陵,民鬼惨怆,赖皇乾眷命,炎德复辉。光武以圣武天挺,继统兴业,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擢贤于众愚之中,画功于无形之世。崇礼义于交争,循道化于乱离。是自历高而不倾,任力危而不跌,兴复洪祚,开建中兴,光被八极,垂名无穷。至于中叶,盛业渐衰。陛下初从藩国,爰升帝位,天下拭目,谓见太平。而即位以来,未有胜政。诸梁秉权,竖宦充朝,重封累积,倾动朝廷,卿校牧守之选,皆出其门,羽毛齿革、明珠南金之宝,殷满其室,富拟王府,势回天地。言之者必族,附之者必荣。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木舌,塞陛下耳目之明,更为聋瞽之主。故太尉李固、杜乔,忠以直言,德以辅政,念国妄身,陨殁为报,而坐陈国议,遂见残灭。贤愚切痛,海内伤惧。又前白马令李云,指言宦官罪秽宜诛,皆因众人之心,以救积薪之敝。弘农杜众,知云所言宜行,惧云以忠获罪,故上书陈理之,乞同日而死,所以感悟国家,庶云获免。而云既不辜,众又并坐,天下尤痛,益以怨结,故朝野之人,以忠为讳。昔赵杀鸣犊,孔子临河而反。夫覆巢破卵,则凤皇不翔。刳牲夭胎,则麒麟不臻。诚物类相感,理使其然。尚书周永,昔为沛令,素事梁冀,幸其威势,坐事当罪,越拜令职。见冀将衰,乃阳毁示忠,遂因奸计,亦取侯封。又黄门协邪,群辈相党,自冀兴盛,腹背相亲,朝夕图谋,共构奸轨。临冀当诛,无可设巧,复记其恶,以要爵赏。陛下不加清澄,审别真伪,复兴忠臣并时显封,使朱紫共色,粉墨杂蹂,所谓抵金玉于沙砾,碎珪璧于泥涂。四方闻之,莫不愤叹。昔曾子大孝,慈母投杼。伯奇至贤,终于流放。夫谗谀所举,无高而不可升。阿党相抑,无深而不可论。可不察欤。臣至顽驽,世荷国恩,身轻位重,勤不补过,然惧于永殁,负衅益深。敢以垂绝之日,陈不讳之言,庶有万分,无恨三泉。}

  其年卒,时年七十九。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孙琬。

  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馀,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时司空盛允有疾,琼遣琬候问,会江夏上蛮贼事副府,允发书视毕,微戏琬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琬奉手对曰“蛮夷猾夏,责在司空”因拂衣辞去,允甚奇之。

  稍迁五官中郎将。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京师为之谣曰“欲得不能,光禄茂才”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蕃、琬遂为权富郎所见中伤,事下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韪、畅素重蕃、琬,不举其事,而左右复陷以朋党,畅坐左转议郎而免蕃官,琬、韪俱禁锢。

  韪字子荣,彭城人。后陈蕃被征,而言事者多讼韪,复拜议郎,迁尚书。在朝有鲠直节,出为鲁、东海二郡相。性抗厉,有明略,所在称神。常以法度自整,家人莫见墯容焉。

  琬被废弃几二十年。至光和末,大尉杨赐上书荐琬有拨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迁侍中。中平初,出为右扶风,征拜将作大芹、少府、太仆。又为豫州牧。时寇贼陆梁,州境雕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迁太仆,更封阳泉乡侯。卓议迁都长安,琬与司徒杨彪同谏不从。琬退而驳议之曰“昔周公营洛邑以宁姬,光武卜东郡以隆汉,天之所启,神之所安。大业既定,岂宜妄有迁动,以亏四海之望”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琬竟坐免。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及卓将李傕、郭汜攻破长安,遂收琬下狱死,时年五十二。

  论曰:古者诸侯岁贡士,进贤受上赏,非贤贬爵士。升之司马,辩论其才,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禄之。故王者得其人,进仕劝其行,经邦弘务,所由久矣。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以后,复增敦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敦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以流竞。权门贵仕,请谒繁兴。自左雄任事,限年试才,虽颇有不密,固亦因识时宜。而黄琼、胡广、张衡、崔瑗之徒,泥滞旧方,互相诡驳,循名者屈其短,算实者挺其效。故雄在尚书,天下不敢妄选,十馀年间,称为得人,斯亦效实之征乎。顺帝始以童弱反政,而号令自出,知能任使,故士得用情,天下喁喁仰其风采。遂乃备玄纁玉帛,以聘南阳樊英,天子降寝殿,设坛席,尚书奉引,延问失得。急登贤之举,虚降己之礼,于是处士鄙生,忘其拘儒,拂巾衽褐,以企旌车之招矣。至乃英能承风,俊乂咸事,若李固、周举之渊谟弘深,左雄、黄琼之政事贞固,桓焉,杨厚以儒学进,崔瑗、马融以文章显,吴祐、苏章、种暠、栾巴牧民之良干,庞参、虞诩将帅之宏规,王龚、张皓虚心以推士,张纲、杜乔直道以纠违,郎顗阴阳详密,张衡机术特妙,东京之士,于兹盛焉。向使庙堂纳其高谋,疆场宣其智力,帷幄容其謇辞,举厝禀其成式,则武、宣之轨,岂其远而。《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为恨哉。及孝桓之时,硕德继兴,陈蕃、杨秉处称贤宰,皇甫、张、段出号名将,王畅、李膺弥缝衮阙,朱穆、刘陶献替匡时,郭有道奖鉴人伦,陈仲弓弘道下邑。其馀宏儒远智,高心洁行,激扬风流者,不可胜言。而斯道莫振,文武陵队,在朝者以正议婴戮,谢事者以党锢致灾。往车虽折,而来轸方遒。所以倾而未颠,决而未溃,岂非仁人君子心力之为乎。呜呼。

  赞曰:雄作纳言,古之八元。举升以汇,越自下蕃。登朝理政,并纾灾昏。琼名夙知,累章国疵。琬亦早秀,位及志差。

4552

主题

63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397
发表于 2024-12-10 22: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周黄列传 白话文翻译

后汉书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现代文


左雄,字伯豪,南阳郡涅阳县人。在安帝朝,左雄被举荐为孝廉,稍后担任冀州刺史,冀州属下郡县有许多豪门大姓,喜欢向官员请托,左雄闭门谢客,不与这些豪门来往,而且,左雄还启奏朝廷,严厉查办贪赃枉法的郡府二千石官员,无所回避。

顺帝永建初年,公车署征召左雄,拜为议郎。当时,顺帝刚即位,朝中大臣懈怠,朝政多有缺失,左雄多次上疏,言辞恳切。尚书仆射虞诩认为左雄大公无私,推荐左雄:“臣注意到,朝中公卿及以下官员,大多拱手而治,对于不良之事,以沉默应对,以少结怨敌为好,以树恩为贤,以尽职守责为愚,相互告诫:‘白璧不可为,容人多后福。’议郎左雄,却能够多次密封上书,甚至引用陛下遭受贬谪之事,提出告诫,左雄可谓有忠臣蹇蹇之操守,有周公辅佐成王之风范。应该提拔重用左雄,担任朝廷喉舌,一定会对社稷有所匡扶。”不久,顺帝拜左雄为尚书,既而升任尚书令。左雄就朝政,上疏谏言:

臣听说,怀柔远方,和睦近邻,莫大于息事宁人。息事宁人,莫重于任用贤者,任用贤者之道,对在职官员一定要考核,通过政绩考核,决定升降去留,这是皋陶向大禹提出的谏言,君王贵在知人。“安人则惠,黎民怀之。”朝廷封立诸侯,设立方伯,目的在于替天子安抚百姓。百姓生活安康,礼让之风才会顺利推行。《诗经》讲:“彩云凄凄,兴雨祁祁。雨我公田,惠及私田。”当年周幽王、周厉王政治昏昧,不能亲理朝政,遂有奸臣弄权,七位王子,结党营私,贤愚不分,深谷为陵。《诗经》告诫:“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哀今之人,胡为虺蜴?”意思是说,当时的百姓,畏惧官吏不良,犹如畏惧蛇蝎。宗周灭亡,六国归秦,始皇焚书坑儒,废除五等爵位,改为郡县。设立县令、县长;郡守、郡尉。百姓编为什伍,施行残酷刑法。大汉接受天命,虽然并未复古,然而,在任命官员时,仍然十分谨慎。免除苛政,抚恤百姓,以安抚百姓为要。在文帝、景帝朝,天下安宁、祥和,朝廷以宽厚施政,慎重选择仁厚官员。及至宣帝即位,由于宣帝曾经在民间生活,了解百姓疾苦,故强调循名求实。宣帝深知酷吏虐民的危害,任命的州部刺史、郡守、国相,在赴任之前,宣帝都要亲自接见,通过面试,再通过上任后的政绩,予以赏罚。宣帝感叹:“百姓之所以能够安分守己,毫无怨言,还是在于仁慈、宽厚的官员治理,官员善良很重要。能够与我共同治理天下者,依然要依靠二千石郡府官员!”宣帝认为,官吏如果经常变更,对治理地方不利,官员在一个地方长期留任,向百姓推行教化,才会有好的治理效果。官员有政绩,宣帝会以玺书形式予以勉励,或增加俸禄,或赏赐金钱,甚至拜授爵位,爵位高者可至关内侯。朝中公卿缺位,也会从有政绩的官员中选拔。当时的官员,大多称职,对于所处位置比较安心。汉代良吏,以宣帝朝为最多,当时,有许多祥瑞嘉兆出现,宣帝建立中兴之功。
汉朝建立至今,已经有三百余年,凋敝之风浸润,巧伪萌生,下面的人多以诈伪,上面的人多以酷虐。掌管百里的官员,升迁并无常法,官员心存权宜之计,没有长远规划。不良官员以残害无辜逞其威风,以聚敛钱财表现贤能。严于律己、安抚百姓的官员,反而会被视为孱弱;奉法守职、推行教化的官员,会被视为无能。以至于,蒙受髡钳之徒,仅为睚眦之怨;覆尸亡命之祸,起于喜怒之间。不良官员视百姓如寇仇,征缴赋税如豺狼。监察官员形同虚设,与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看到赃官不能举报,听闻恶行不能弹劾,朝廷了解地方治理,仅凭驿站传递信息,政务仅是督促征缴赋税。所谓的良吏,并无德行;所谓的功劳,查无实据。以虚诞邀功者,可以获奖;奉法守职者,反遭毁誉。有的官员因为有罪遭贬谪,反而会自命清高;有的官员弃官退隐,以此博取名望。州部刺史不能尽职守责,竞相征聘无为士人。无行之徒腾跃,荣膺提拔,越级升职。甚至有的官员犯法却拒不认罪,亡命天涯。一旦遇上大赦,或向官员贿赂,就可以洗去罪名。一时间,官员贤愚混杂,朱紫同色,清浊不分。故使得奸吏猖獗,轻忽去就。朝廷拜官授职,如同流水。缺编的官员,达到百数。乡间的小吏,俸禄微薄,肩负的责任重大,使用的车马衣服,皆取之于百姓,清廉者取足,贪婪者充家。横征暴敛,不绝于耳;被免职的官员,送往迎来,花费巨大,既损政,又劳民。民之和气,尚未融洽,上天降灾,接踵而至,其问题就在这里。如今的墨绶官员,犹如古时的诸侯,在朝廷接受职务,拜受爵位,身穿蟒袍玉带,道德却向平民看齐,违背诏命,回避责任,这不是崇尚道义辨明是非的态度。这样的官员,如何施惠予民?臣愚以为,郡守、国相、县长、县吏,如果能够恪尽职守,施惠予民,政绩卓著,就可以增加俸禄。朝廷不要随意调换官员,不是为父母服孝的大事,不得轻率离任。对不能遵守法令,谨奉职守者,予以禁锢,不得出仕为官。即使有大赦令,也不能赦免。一旦遭到弹劾,官员畏罪潜逃,要将其家属流放,以儆效尤。基层官员,选用亲民的儒生,有清白操守者担任,减免赋税及人口税。增加官员的俸禄,官员任职期满,州宰、郡府要及时举荐。这样一来,作威作福的不良官员,就不敢再为所欲为,奸诈虚伪之徒,则会断绝仕途。官员免职,送往迎来的花费及徭役,也会相应减少。赋税减少,让遵循义理治民的官员向民众推行教化,安心守职。陛下按照文帝、宣帝朝治理,流光溢彩,福祚绵延,将为后世人所敬仰。

顺帝读了上疏,深受感动,诏令有关官员,对照左雄的上疏,检查施政中的过失,予以纠正。左雄上疏所谈内容,大多有关政治改革。当时宦官在朝中弄权,很多建议并未施行。此后,官员的选调、升降,依然很频繁,每个月都有县令、县长被更换,致使县衙送旧迎新,扰攘不已。有些县邑官员空缺,无人处理政务;有些县邑施政环境恶劣,官员弃职逃亡。

顺帝永建三年,京师、汉阳郡发生地震,地下水涌出。永建四年,司州(注:司隶校尉部)、冀州发生水灾。左雄分析灾异频发的原因,认为这是臣下背叛朝廷所致。左雄上疏谏言:“应该早作准备,以防止不测发生。”不久,青州、冀州、扬州,频繁有贼寇叛乱,数年之间,海内动荡。再后来,朝廷颁发大赦令,贼势稍有缓解,然而官员为政懈怠,流民滋扰生事,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数月之间贼寇叛乱迭起。左雄与尚书仆射郭虔上疏:“贼寇连年滋扰,民众死伤、逃亡大半,一人犯法,举族逃亡。朝廷应该宽宥小罪,令犯罪百姓思过悔改。如有人告发同党,还可免除其罪行;能斩杀贼首者,明令予以嘉奖。”奏书递上,没有引起重视。

左雄上疏言事:“应该重视经学,修缮太学。”这一次,顺帝采纳左雄的谏言。顺帝阳嘉元年,新太学修葺完毕,顺帝下诏,通过经学考试的儒生,补为太学生,增加甲乙二科,每科增加员额十人。在京师及郡、诸侯国,年满六十岁的老者,可以任命为郎吏、舍人、诸侯王的侍郎,选任一百三十八人。

左雄上疏谏言:“郡、国举荐的孝廉,犹如古时的贡士,出仕为官,负责治理百姓,代表朝廷宣示教化。如果只是面对墙壁诵读经文,毫无施政能力,则难以发挥作用。孔子讲‘四十不惑’,《礼经》讲‘强仕’。奏请陛下,以后郡、国举荐孝廉,年龄不满四十岁者,不得举荐。被举荐的孝廉,一律要到三公府报到,儒生考试经学,文吏考试文章、奏书,先在端门实习,以观察其学问、施政能力,是否能够美风化俗。如果不按照条件举荐,依法治罪。有特殊才能,品学兼优者,可以不受年龄限制。”顺帝采纳建议,之后将奏议颁发至郡、国。第二年,有广陵郡孝廉徐淑,没有达到举荐规定的年龄,宫中郎官心存疑惑,诘问徐淑。徐淑答:“诏书讲:‘有像颜回、子奇一样品行的士人,可以不受年龄限制。’因此,本郡举荐臣。”郎官难以驳倒徐淑。左雄驳斥:“颜回闻一知十,孝廉闻一知几?”徐淑无言以对,被遣送回本郡。济阴郡太守胡广等十余人,因为把关不严,妄加举荐,被免职。汝南郡人陈蕃、颍川郡人李膺、下邳郡人陈球等三十余人被举荐,受拜为郎中。从此以后,州牧、郡太守开始谨慎,不敢再随意举荐。到了顺帝永熹年间,朝廷以公平、公正举荐选拔士人,选拔出一批人才。

左雄上奏,朝廷应该在海内征召名儒担任博士,让朝中公卿的子弟,跟随博士学习。有操行、胸怀大志的学生,还可以增加俸禄。汝南郡人谢廉,河南郡人赵建,年仅十二岁,已经通晓经术,左雄上奏朝廷,让这两个孩子受拜为童子郎。谢廉、赵建背负行李,来到京师求学,一时间,京师云集了一批有志学者。

最初,顺帝刘保被废黜太子位,贬为济阴王。乳母宋娥与黄门孙程等共同商议,拥立刘保为皇帝。刘保即位,认为宋娥有拥立之功,封宋娥为山阳君,享受食邑五千户。又封了大将军梁商的儿子梁冀为襄邑侯。左雄密封上疏:“朝廷裂土封疆,分封诸侯,是很重要的大事。高帝生前约定,非刘氏者不能封王,非有功者不能封侯。孝安皇帝封了江京、王圣等,此后,地震发生。永建二年,拥立陛下即位的有功之臣,受封为列侯,又有日食发生。士人均以为,这是陛下分封不当所致。如今,青州饥馑,盗贼尚未平息,百姓生活艰难,恳请朝廷向百姓借贷粮食度荒,陛下为此而竭尽思虑,为灾情而操劳。此时,更应该遵循古制,乞求上天帮助,以消除灾异,绝不能追录小恩,损害国家法典。”顺帝不听。左雄再次上疏:“臣听说,人君莫不赞赏忠正,厌恶邪佞。然而,历朝历代的教训,忠正之臣获罪,谄谀之臣受到奖赏,可见,忠言难听,谄谀易闻。受到刑罚惩治,是人臣所害怕的;受到皇帝恩宠,是人臣所想要得到的。按照人情世故,为忠者少,为谄者多。所以,人主听到的,大多是赞美之词,很少能听到直言进谏,以至于痴迷不悟,直至危亡来临,才会省悟。臣注意到,陛下顾念阿母的私恩,欲给予褒赏。按照宫中档案记录,没有乳母享受封邑的旧例。在先帝朝,阿母王圣受封为野王君,王圣制造谗言,酿成废立之祸,生前被天下人诅咒,死后为海内所厌弃。想当年,桀、纣贵为天子,庸仆也羞与其同列,因为桀、纣不义。伯夷、叔齐贱为匹夫,而王侯争相与其为伍,因为见贤思齐。如今,阿母躬行俭朴,以身垂范,朝中百官及庶民,莫不仰望。一旦与王圣一样,受到封赏,臣担心,会违背阿母的初衷,对阿母的形象有损。臣愚以为,人所思所想,其道理并无不同,古今一样。吏民仍然担心有王圣倾覆之祸,犹如累卵叠加,常担心,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担忧之心,未曾缓解;恐惧之言,不绝于口。恳请陛下,按照此前的廷议,每年拿出一千万钱,奉养阿母。对内,足以表达感恩之心;对外,不使吏民有所猜疑。梁冀受封为列侯,并非当务之急,应该在灾异消除后,再从容决定。”恰好,地震又发生,缑氏县山陵崩塌,左雄上疏:“先帝封王圣为野王君,汉阳郡发生地震;如今,陛下封阿母为山阳君,京城发生地震。朝政一旦被妇人左右,灾异恐怕会加大。臣此前反复谏言,分封之事事关重大,帝王可以用财货赏赐,不可以授予爵位,应该撤销对阿母的封赏,以消除灾异。如今,梁冀已经辞让,山阳君也应该有高风亮节。”左雄言辞恳切,切中要害。宋娥对此也有畏惧感,不得不辞让。顺帝仍然不能忘怀,最终,还是封了宋娥为山阳君。再后来,宋娥诬陷他人,被撤销爵位。

当时,大司农刘据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受到谴责,被召到尚书省问罪。宫中侍卫大声呵斥,快些走!刘据遭到鞭打。左雄为此事上疏:“九卿地位仅次于三公,作为朝廷大臣,行走有环佩玉器叮当,行动有庠序之礼约束。孝明皇帝在位,也曾经殴打大臣,这些都不符合礼制。”顺帝采纳左雄的谏言,再以后,九卿有罪,不再挨鞭子抽打。自从左雄执掌纳言,对朝政多有裨益。每次递上奏章,提出谏言,宫中台阁都会认真对待。提出的施政措施,会当作朝廷施政的范式。后来,左雄改任司隶校尉。

最初,左雄举荐周举为尚书,在任上,周举很称职,受到众人好评。及至左雄担任司隶校尉,又举荐原冀州刺史冯直为军中将帅,此前冯直在任上,因为贪赃受到过惩治,周举为此弹劾左雄。左雄高兴地说:“臣曾经侍奉冯直的父亲,而且与冯直的关系很好。如今,周宣光因此事弹劾臣,这是春秋晋国大夫韩厥之壮举。”朝中上下,对左雄大公无私,深感钦佩。第二年,因为某事触犯法律,左雄被免职,后来,又担任尚书。顺帝永和三年,左雄在任上去世。

周举,字宣光,汝南郡汝阳县人,是陈留郡太守周防的儿子。周防在《儒林传》有记载。周举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但是知识渊博,博学洽闻,为当时儒学宗师。京师人称赞周举:“《五经》纵横周宣光。

”安帝延光四年,周举接受司徒李郃征召,在司徒府任职。当时,宦官孙程等拥立顺帝刘保即位,诛杀阎氏。议郎陈禅认为,阎太后与顺帝没有血缘关系,应该移居其他宫殿,皇帝不宜再朝见阎太后。朝廷群臣在廷议时,均同意陈禅的意见。周举对司徒李郃说:“在往昔,郑武公的夫人姜氏,谋害大儿子郑严公,严公发誓,不到黄泉路,不再与母亲相见;始皇怨恨母亲淫乱,与母亲断绝来往。后来在颍考叔、茅焦的劝谏下,二位君主才与母亲改善关系。史书将这些传为美谈。如今,阎氏被杀,阎太后被幽禁在离宫,如果因悲愁而患病,一旦有不测发生,明公将如何面对天下?按照陈禅的建议,后世人将会把过错归咎于明公。明公应该上表朝廷,劝谏皇上继续侍奉太后,垂范群臣,像往日一样朝觐太后,以满足孝道之心,以符合人望。”李郃将周举的谏言,上奏顺帝。第二年正月,顺帝继续在东宫朝见阎太后,太后这才安下心来。

后来,长乐宫少府朱伥代替李郃,担任司徒(丞相),周举仍然担任司徒府掾史。当时,孙程等人带着奏章在殿上争功,招致顺帝发怒,被流放至边郡县邑抵罪。顺帝诏令洛阳令,尽快催促孙程等人启程。周举劝说朱伥:“朝臣在西钟下讨论时,如果不是孙程等人,陛下怎能顺利继位?即使有像韩信、彭越、吴汉、贾复之功劳,也难以与之相比!如今,忘却大德,记住小过,他们一旦在流放途中死亡,则会陷皇上于杀害功臣之讥讽。趁着还未上路,赶快上表,奏请皇上。”朱伥说:“皇上发怒,二位尚书已经奏明此事。我单独上表,恐怕会被皇上谴责。”周举说:“明公年过八十,位至宰相,不在今日竭尽忠诚,报效国家,反而爱惜名誉,欲有何求?即使禄位保全,还是会遭到朝廷群臣讥讽;即使劝谏皇上获罪,仍然会有忠贞之名。如果臣的建议不值得采纳,臣请从此告别。”于是,朱伥上表劝谏,顺帝逐渐消解怒气。

后来,周举被举荐为茂才,担任平丘县令。在任上,周举上书,就地方官员执政中的得失提出谏言,言辞恳切,切中时弊。尚书郭虔、应贺看了上书,为之叹息,一起上疏,称赞周举正直,为官忠诚,并建议皇上把周举的上书放置在御座旁,作为规诫。

后来,周举改任并州刺史。并州属下的太原郡,有一个旧风俗。春秋时,晋国大夫介子推在介山上被烧死,在忌日,民间禁止用火煮食。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个月,据传闻,神灵不乐意百姓举火,因此官吏、百姓会在每年的冬天,长达一个月吃寒食,不敢举火做饭。老人和孩子不堪忍受,每年有许多人因为陋习而得病死亡。周举上任,首先在介子推的祠庙祭祀,将祭文放在介子推的祠庙,祭文讲,冬季严寒,不能举火做饭,会影响百姓的健康,导致人生病、死亡,这样做,并非圣贤本意。同时,周举劝谕百姓,在祭祀的这个月,还是要举火做饭,吃热食。从此以后,百姓的困惑解除,风俗为之改变。

再后来,周举改任冀州刺史。顺帝阳嘉三年,司隶校尉左雄举荐周举,朝廷征召,拜为尚书。周举与仆射黄琼在朝中同心辅政,名重当时,朝廷上下,莫不忌惮周举。这一年,河南郡、三辅大旱,五谷歉收。顺帝坐在德阳殿东厢露天求雨,下诏司隶校尉管辖的地域、河南郡,负责祭祀黄河神、名山、大川。顺帝认为,周举学识渊博,特地诏问周举:“朕以不德,继承三统,思虑万端,夙兴夜寐,谋求国家昌盛。近些年,旱灾频频发生,禾苗枯焦,百姓饥困。五德不睦,教化难以推行,朝中群臣尸位素餐,不能尽忠守责。朕虽然罢黜一些官员,仍然不能阻止灾害发生,问题究竟出在那里?根据情况,分别对策,不要有所顾忌。”周举对策:“臣听说,《易经》讲:‘天尊地卑,乾坤已定。’阴阳交构,万物乃生。万物之中,人为贵。因此,圣人作为国君,顺应四季,向百姓推行教化;按照阴阳,男女婚配不应该错过时间。朝廷以仁德感化百姓,以教化引导百姓,上天以灾异警示国君,以祥瑞嘉奖政绩。这是先圣奉天承运,治理天下的要旨。阴阳阻隔,二气闭塞;阴阳闭塞,百姓繁育,就会受到影响;百姓繁育不旺,风雨就不能应时而至;风雨不能应时,水旱灾害就会频发。陛下处于尧舜之位,却未能像尧舜那样施行德政。近些年的朝政,违背文帝、世祖的做法,走的是亡秦奢侈淫靡之路。宫中还有许多未嫁的怨女,宫外还有许多未娶的旷夫。如今,皇室生育不旺,太子迟迟不能确立,一定与悖逆天理,阻断男女婚配有关。陛下德行有误,宫内宦官借皇家权势威逼利诱良家女子,宦官不能行使人道,还要强娶女子为妻,使得这些女子直至白首不能与男子交媾,更加违逆天心。在往昔,武王伐纣克殷,进入殷商都城,首先释放宫中的女子;成汤遭难,以六件事虚心克己;鲁僖公遇上旱灾,反躬自省,向上天求雨。这些,都是以精诚感动上天,转祸为福的例子。如今,连年干旱,经年累月,没有听说陛下有改过之意,作为至尊,只是暴露在风尘里,这样做,并无益处。陛下诏令州郡,向神灵求雨,毫无灵验。在往昔,齐国遭遇大旱,齐景公欲向河伯祈祷。晏子劝谏:‘不要这样做。河伯以水为城郭,以鱼鳖为臣民,水尽则鱼枯,怎么会不肯下雨?也是无可奈何罢了。’陛下所做的努力,徒有其表象,并无实际效果,犹如缘木求鱼,退行而欲进。应该拿出诚意,致力于改革,弃旧图新,崇尚正道,抵制迷惑,把后宫从未临幸过的女子,释放出宫。还要清理天下冤狱,减少太官珍馐美味的供给。五德不能教化,责任在司徒,这是朝廷用非其人,应当罢黜。臣从藩国来,受朝廷擢拔为纳言,学识浅陋,不足以应对陛下的策问。《易传》讲:‘阳气感应上天,不到一日,就会有效应。’愿陛下留意省察。”顺帝召见周举、尚书令成翊世、仆射黄琼,向他们咨询朝政得失。周举等人认为,朝廷应该慎重选拔官员,戒除贪污,远离邪佞,像西汉文帝朝一样崇尚俭朴,像孝明皇帝那样重视教化,上天一定会落下时雨。顺帝说:“百官贪污、邪佞者,都有谁?”周举答:“臣从州郡上来,备位机要,不足以甄别朝中大臣。然而,朝中大臣有许多人敢于直言进谏,为臣忠贞;阿谀苟且取容的官员,就是邪佞之臣。司徒在位六年,从未听说有何忠言嘉谋,臣愚以为,问题就在这里。”再后来,因为某事,顺帝免去司徒刘崎的职务,任命周举为司隶校尉。

顺帝永和元年,灾异频发,顺帝心中烦恼,诏令三公九卿、中二千石官员、尚书到显亲殿。顺帝问话:“朝中言事者说,在往昔,周公代替天子摄理朝政,及至去世,成王欲以三公礼厚葬,上天为之动怒。成王以天子礼改葬,风向才转变,刮倒的麦子又重新复位。北乡侯做过天子,以诸侯王礼丧葬,招致灾害发生。是否应该增加尊谥,在祖庙列于昭穆。”在场的大臣认为应该遵照皇帝的旨意,周举却认为:“在往昔,周公代替天子,奏请上天赐福,为周室创立太平,皇天受到感动。在丧葬时,因为规格不够,上天动怒,以此来彰显周公圣德。北乡侯并非皇室正统,为奸臣所立,在位不到一年,纪元年号未曾改变,皇天不佑,不幸早夭。《春秋》记载,王子姬猛去世,没有称驾崩,鲁襄公的儿子姬野去世,史书没有写下葬。北乡侯并无懿德,以诸侯王礼下葬,葬礼已经属于优待,不宜再加谥号。灾异出现,原因不在这里。”司徒黄尚、太常桓焉等七十人赞同周举,顺帝采纳周举的谏言。黄尚,字伯河,南郡人,年轻时担任过几个显要职务,以熟悉政事著称。

后来,周举出任蜀郡太守,因为某事被免职。大将军梁商上表,举荐周举为将军幕府从事中郎,对周举很尊重。顺帝永和六年三月上巳日,梁商大会宾客,在洛水上设宴,周举称病,没有赴宴。梁商与亲信在酒宴上举杯畅饮,极尽欢乐,及至酒宴将尽,倡优演唱结束,梁商唱《诗经·薤露》,在座的人听着歌声,不禁掩袖涕泣。太仆张种在座,回来后,把这件事告诉周举。周举叹息:“这是哀乐,梁商唱《薤露》,时间不对,地点不合适。会有祸殃吗?”梁商在秋天去世。梁商在病重时,顺帝亲自来探视,问梁商有何遗言。梁商答:“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的幕府从事中郎周举,为人清高,为臣忠诚,可以委以重任。”顺帝拜周举为谏议大夫。

当时,灾异频发,顺帝想起梁商在世时的谏言,召周举到显亲殿,亲自向周举询问对策。周举回答:“陛下即位,遵循旧典,致力于教化,修明政治,远近肃然起敬。近些年,稍微有些懈怠,朝中多有受到宠幸的近臣,一些官员位不称德。仰观天象,俯察人事,对比古今,已经有令人恐惧的苗头。《尚书》讲:‘僭越制度,会有旱灾。’君王僭越制度,施政有过失,政令就难以推行;臣下行为失当,朝廷不加制止,臣下就会背弃礼仪。应该严令州郡督查地方豪强及大奸大恶之人,予以压制。”再后来,江淮地区贼寇周生、徐凤等人造反,正如周举此前判断的一样。

顺帝诏令,派遣八位特使到各州郡巡视,考察民风民俗,选择的官员都很有威望,顺帝拜周举为侍中,与侍中杜乔、代理光禄大夫周栩、前青州刺史冯羡、尚书栾巴、侍御史张纲、兖州刺史郭遵、太尉府长史刘班兼光禄大夫一起,巡行天下。发现州部刺史、郡府二千石官员有贪赃枉法者,立刻逮捕法办,通过驿站,将奏章送往京师;墨绶以下官员,可当场逮捕处置。发现有清廉、忠诚,施惠于百姓,为百姓称道的官员,予以表彰,奏报朝廷。八位特使在朝堂上受拜,天下人称之为“八俊”。周举弹劾贪官污吏,上表举荐清廉官吏,受到朝廷肯定。周举改任河内郡太守,又受到征召,担任大鸿胪。

后来,梁太后临朝称制,梁太后下诏,认为殇帝年幼驾崩,其在宗庙的位置,应该在顺帝后面。太常马访上奏,按照诏书执行。谏议大夫吕勃认为,按照昭穆位序排列,殇帝应该排在前面,顺帝应该排在后面。太后下诏,让朝中公卿廷议。周举谏言:“《春秋》记载,鲁闵公没有儿子,庶兄鲁僖公继位,鲁僖公的儿子鲁文公,此后把鲁僖公在太庙的位置,排在鲁闵公的前边。孔子对此讥讽:‘在太庙祭祀,鲁僖公越位。’《左传》讲:‘这不符合祀法。’及至鲁定公即位,才将位序又改正过来。《春秋》讲:‘按照位序,祭祀先公。’这是万世大法。而今,殇帝在前边驾崩,按照位序,为父,顺帝在后边即位,按照位序,为子,先后之义,不可更改,昭穆位序,不能紊乱。吕勃的意见是对的。”太后下诏,按照周举的谏言执行。后来,周举改任光禄勋,恰逢母亲去世,周举为母亲服丧,辞去官职,服丧完毕,受拜为光禄大夫。

桓帝建和三年,周举去世。朝廷认为,周举生前为官清廉,公正无私,正要任命周举为宰相,不幸去世,深感痛惜。于是,桓帝诏令光禄勋、汝南郡太守:“在前朝,朝廷求贤若渴。武王伐纣克殷,首先为贤者封墓,修饰贤者居住过的闾巷,借以尊崇贤者。公叔文子去世,卫灵公为其撰写诔文,尹翁归施仁政与民,汉宣帝下诏褒奖,都是为了表彰忠臣,厉风化俗,为后世人树立榜样。原光禄大夫周举,品行堪比伯夷、史鱼,忠贞超越随会、管仲。此前,周举担任州牧、郡守,后来又在朝廷担任纳言,在京师内外,均有政绩。周举在宫禁任职,严守宫中机密。朕褒赏周举,擢拔为九卿。正要拜周举为宰相,统领百官,辅佐朕处理朝政,不幸过早去世,未能大展宏图。朝廷深为哀悼,令人凄怆。《诗经》不是讲吗:‘记载大功,赏赐禄位。’诏令朝中大夫以下官员,在发丧日,前去吊唁。加赐丧礼钱十万,以旌表周举,品德高尚。”周举的儿子周勰。

周勰,字巨胜。年轻时,周勰崇尚道家玄虚之说,因父亲的职务,周勰在宫中担任侍郎。周勰辞职回家,父亲过去的部属河南郡人召夔在郡府担任将军,向周勰卑身施礼,表示尊敬。周勰认为,从父亲的旧属那里得到尊敬,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此后杜门谢客。后来,郡太守举荐周勰为孝廉,周勰以有病推辞。当时,梁冀在朝中很尊贵,受到梁冀征召的士人,不敢不接受,只有周勰三次拒绝应召,始终不肯屈服。后来,周勰被举荐为贤良方正,周勰依然推辞。公车署再次征召,准备玄纁厚礼,周勰坚决辞让,坚称身体有病。此后,周勰躲藏在民间隐居,周勰羡慕老子的清静无为,谢绝人情世故。周勰居住的闾巷,长满荆棘,前后十几年,一直到桓帝延熹二年,周勰才打开房门迎客,与客人把酒言欢。当年秋天,梁冀被杀,在年终时,周勰去世,享年五十岁。蔡邕认为周勰懂得天命。从周勰的曾祖父周扬到周勰的孙子周恂,六世单传,都是当时的知名士人。

黄琼,字世英,江夏郡安陆县人。黄琼是魏郡太守黄香的儿子,黄香在《文苑传》有记载。最初,因为父亲的职务,黄琼做了太子舍人,后来,黄琼坚称身体有病,辞去职务。父亲去世,黄琼为父亲服丧,服丧期满,朝廷五府(注:三公府和将军府)征召黄琼,连续几年,黄琼不肯应召。

顺帝永建年间,朝中公卿多人举荐黄琼。黄琼与会稽郡人贺纯、广汉郡人杨厚一起,接受公车署征召。黄琼走到纶氏县,称身体有病,不肯再往前走。有关官员弹劾黄琼“不敬”。顺帝下诏,当地县衙以礼抚慰黄琼。不得已,黄琼只好继续前往京师。在此之前,朝廷征召的民间士人大多与名望不符,李固素来仰慕黄琼,写信给黄琼,派人在黄琼前往京师的路上送给黄琼。信中讲:“听说先生已经渡过伊河、洛水,快要到万岁亭,莫非先生已经改变此前的想法,谨奉王命,将要从政?君子以为,伯夷偏执,柳下惠不恭,《论语》讲:‘不学伯夷,不学柳下惠,可否在二人之间,选择做人。’这应该是贤士安身立命的选择。一个人,如果要隐居山林,就应该像巢父、许由,避世隐居,这才叫隐士;如果还想着辅佐朝廷,入朝为官,以济民为务,也可谓正当其时。自从有生民以来,善政少,乱世多,一定要等待尧舜圣君,志士仁人,将永无出头之日。常听人讲:‘峣峣者易折,皦皦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来,鲁阳县人樊君,被征召至朝廷,朝廷设置专席,奉若神明。虽然并无超过常人之处,其言行、操守,也并无大的缺憾。然而,毁誉之声,已经到处传扬,随着时间推移,声名一定会受到损伤。旁观者期望太高,盛名又遭受贬议,岂不是为名声所累?自从朝廷征聘贤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欲在朝廷建功立业,其后,所任职务并无可赞誉之处。世人又有议论,隐士也不过尔尔,不过欺世盗名罢了。愿先生深思,做一些令众人钦佩之事,一雪此前对隐士的非议。”黄琼来到京师,受拜为议郎,稍后,升任尚书仆射。

最初,黄琼跟随父亲,在宫中的显要部门任职,熟悉宫中的行事方式,此次又在宫中担任要职,做事情练达,在朝堂上与官员们争论,毫不示弱。当时,灾异频发,黄琼上疏:“近些时,卦象乖谬,冷热交错,阴霾之气多次出现,白日昏暗,月光暗淡。出现这些异象,推断上天之意,不会无缘无故。陛下应该打开石室,按照河图、洛书,探究其原因,同时诏命史官,逐条查询永建以前,直至汉建国初的灾异,与永建以后的灾异相比较,孰多孰少。再召见朝中公卿,让近臣、儒生就政事谏言得失。对于没有功德,尸位素餐者,一律罢黜。此前,臣多次提醒灾异,推荐光禄大夫樊英、太中大夫薛包及会稽郡人贺纯、广汉郡人杨厚,陛下未曾留意。臣注意到,隐士巴郡人黄错、汉阳郡人任棠,皆为耆老宿儒,有伯夷、叔齐七位贤者之德行。应该将他们召至朝廷,辅佐陛下,推行教化。”顺帝下诏,由公车署征召黄错等人。

顺帝永建三年,发生大旱,黄琼再次上疏:“在往昔,鲁僖公曾经碰上大旱,举出六件事情,自我检讨,反躬自省。随后厉行俭朴,疏远女色,斥退邪佞之臣十三人,诛杀贪赃官吏九人,退避南郊居住,上天很快降下澍雨。如今,陛下也应该检讨政事,是否有缺失,务必坚持俭朴,以改变世人对朝廷的看法。宫中尚方署、御府,应该减少不应有的花费,明确诏令近臣遵守朝廷法令,如果仍有执迷不悟者,应予以惩治。还要召见公卿,招贤纳士,广采善言,明确得失。还有,狱中囚犯过多,很多犯人濒临死亡,这也会伤害和气,招来灾异。倘若陛下能够及早纠正,从善如流,选用善言嘉谋,灾异很快就会消除,福瑞很快就会降临。”奏书递上,顺帝在德阳殿召见黄琼,派中常侍把黄琼的奏书交予有关部门执行。

顺帝即位以来,没有举行过藉田耕作的典礼。黄琼认为,皇帝在藉田耕作,是国家大典,不应该废弃,于是上疏谏言:“自古以来,明王圣君,莫不敬祀鬼神,祈盼福瑞降临。还要到郊外祭祀,亲自在藉田耕种,率身垂范,劝勉农耕。在往昔,周宣王没有在千亩安排藉田,虢文公为此劝谏宣王,宣王不听。此后,王师在千亩败于姜戎,宣王中兴之名受损。臣注意到,陛下遵循古礼,践行圣王之宏业,身体力行,虔诚敬祀上天,顺应时令变化,重视元年初始,敬祀百神。朝夕间,陛下忙碌于政事,夙兴夜寐,勤于政务。即使如《诗经》赞颂的成汤,也不过如此,《尚书》赞誉的文王,也只是日不暇给,废寝忘食,陛下也同样做到了。如今,宗庙祭祀已经结束,乞求来年丰收,斋戒祭祀谷神,就在近日。臣担心,陛下身边的近侍,担心陛下劳累,不想让陛下启动大驾,举行农耕典礼,致使藉田耕作之礼荒废。臣听说,先王制定典章,包括藉田耕礼。司徒布告天下,司空负责清扫祭坛,还要提前五日,此后有和风之祥应。帝王进入斋宫,浇洒醇酒,奉上祭品,启动犁铧,以表示庄重。自从癸巳以来,西北风频仍,雨水不多,天气寒凉。在东郊迎春之礼,陛下没有参加,先农坛之礼,陛下应该参加,以此招来和顺之气,迎来时至之风。《易经》讲:‘君子自强不息。’就是这个道理。”奏书递上,顺帝采纳黄琼的谏言。

过了不久,黄琼升任尚书令。黄琼认为,此前,左雄上疏举荐孝廉,大多是专门攻读经书的文吏,按照取士要义,还有疏漏。黄琼上奏,应该增加孝悌及有能力的施政官员,规定四科人选,这件奏议得到批准。除此以外,左雄此前建议,举荐官员,要先在三公府考核,再送入端门试用。后来,尚书张盛上奏,建议除去这些烦琐的选拔程式。黄琼上疏谏言:“复试的做法,为的是辨明真伪,甄别虚实,不应该废除。”顺帝没有采纳张盛的谏言。再后来,黄琼出任魏郡太守,又被朝廷召回,担任太常。桓帝和平年间,黄琼经过选拔,在宫中为桓帝侍讲。

桓帝元嘉元年,黄琼升任司空(御史大夫)。桓帝欲尊崇大将军梁冀,让朝中二千石及以上官员廷议如何为梁冀增加恩赏。享受特进礼遇的胡广、太常羊溥、司隶校尉祝恬、太中大夫边韶等人,均以为梁冀的功劳很大,按照制度封赏,应该与周公一样,加九锡,赏赐山川、土地,在封国内设置附庸。黄琼谏言:“此前,梁冀以拥立陛下有功,已经增加食邑三千户,而且,梁冀的儿子梁胤也得到封赏。在往昔,周公辅佐成王,制作礼乐,推行教化,谋求天下太平,以这样的大功大德,封土面积才得到扩大,有封国七百里。如今,诸侯的食邑,都有制度规定,不能以里数作为封国。萧何在泗水之滨,追随高祖,霍光为汉室匡扶倾危,奠定中兴,受到增加食邑的封赏,以此彰显二人的功绩。梁冀只可与邓禹相比,最多可享受四个县的食邑。赏赐的等级,参照霍光,让天下人知道,赏必当功,爵不逾德。”桓帝采纳黄琼的谏言。为此,梁冀忌恨黄琼,恰逢地震发生,梁冀奏请桓帝,免去黄琼的司空职务。黄琼改任太仆。

桓帝永兴元年,黄琼升任司徒(丞相),后又转任太尉。梁冀向黄琼请托的人,黄琼一个也没有用。即使是好人,由于是梁冀推荐,黄琼也不肯征用。桓帝延熹元年,天上出现日食,黄琼被免去职务,改任大司农。第二年,梁冀被杀,太尉胡广、司徒韩演、司空孙朗因为阿附梁冀,被免职,桓帝任命黄琼为太尉。因为此前在宫中侍讲,做过桓帝的师傅,又不愿意阿附梁冀,桓帝封黄琼为邟乡侯,享受食邑一千户。黄琼称身体有病,谢绝封赏,密封上书六七次,言辞恳切,桓帝这才准奏。梁冀被杀以后,黄琼在朝中位居三公,弹劾州部、郡县贪赃枉法的官员,有些被处以死刑,有些被流放,有十余人,海内官员为此畏惧黄琼,不敢放肆。不久,宫内五位享有列侯位的宦官擅权,权势震动朝野。黄琼忖度,难以匡正时弊,于是称病,不再处理政事。桓帝延熹四年,贼寇作乱,黄琼被免去职位。当年,又担任司空,秋天,发生地震,黄琼再次被免职。

桓帝延熹七年,黄琼病重,上疏谏言:“臣听说,上天以阳刚显示圣德,君王以果断彰显权力。帝王身处高位,应该乾纲独断,不能优柔寡断。帝王履行君权,任重而道远,不可张皇失措。帝王不能把握权力,朝纲就会倾覆,不能乾纲独断,处境就会危险。因此,明君圣王身处高位,一定要以德义为先;涉危履险,一定要重用贤者辅佐。唐尧以德行、教化统领天下,在当时,后稷、契为股肱大臣。身处君位者,一定要崇尚德行、教化,天下动荡,更要重用贤者,这是先圣守护万国,安定社稷的要诀。在往昔,高祖顺应天命,奋起三尺之剑,推翻暴秦,平定项王,革命创制,将恩泽惠及万世。到了哀帝、平帝朝,由于皇帝不能乾纲独断,朝政变得混乱,遂有奸臣弄权,外戚专横。朝纲不能以仁义为先,朝政不能以贤者辅佐,最终汉室倾覆,汉祚绝祀,纲纪废弛,百姓遭难。幸赖皇天护佑,汉室炎德再次复兴。世祖以圣武之才,继承大统,辉煌圣业,再创帝业于荆棘,创立功绩于动荡,擢拔贤者于草莽,建立功勋于战场,崇尚礼义于征途,尊崇教化于乱世。从此以后,皇帝身处高位而不倾,任用贤者而不误,复兴宏业,再建中兴,光被八极,垂名后世。然而到了中叶,又出现衰微之象。陛下从藩国到洛阳登基,继承大统,天下拭目以待,渴望重现太平。但是,陛下即位以来,并未改善政治。梁氏把持大权,宦官耀武扬威,受到陛下封赏,其威势撼动满朝文武。致使朝廷官员、州牧、郡守皆出自梁氏、宦官门下,羽毛齿革、明珠南金充斥梁氏、宦官的府库,其富有可比埒皇室,其权势可扭转乾坤。有谏言者,必遭诛杀,愿阿附者,即获殊荣。忠臣惧死,闭口不言;万夫惧祸,麻木不仁。陛下耳目失聪,变成聋瞽之主。原太尉李固、杜乔忠心为国,以德辅政,看到国家岌岌可危,不顾杀身之祸,殒命毁家,也要直陈利弊,最终横遭惨死。其下场使得天下贤愚莫不哀痛。前白马县令李云,直指宦官祸国,罪不容诛,激愤之言,代表民意,以杯水挽救厝火积薪。弘农郡人杜众,知道李云所言皆发自肺腑,又担心李云因为忠言而获罪,于是上书朝廷,为李云申辩,乞求与李云同日受刑,欲以此感化朝廷,赦免李云。李云被杀,杜众也同时蒙难,天下人对于这样的结果,莫不义愤填膺,怨愤之心郁结,无法纾解。从此以后,朝野之人遂以忠心为忌讳。在往昔,赵简子杀害鸣犊,孔子走到黄河边,随即返回。巢穴倾覆,鸟卵毁弃,凤凰不再来仪;剖开畜腹,探取胎儿,麒麟不再游弋。正可谓物伤其类,情同此理。宫中尚书周永,此前担任沛县县令,阿附梁冀,借助梁冀权势触犯王法,本来应该伏法受死,反而拜受县令。梁冀将要衰败,周永又假意诋毁梁冀,以此向朝廷表示忠心,奸计得逞,受封为列侯。还有,中黄门助纣为虐,结为同党,梁冀兴盛以来,与梁冀相互勾结,图谋不轨,共同施展邪谋。梁冀倒台,将要被杀,宦官无计可施,又落井下石,以此邀功请赏。陛下不分清浊,让这些邪僻之人与忠臣同时封赏,使得朱紫混为一色,粉墨杂糅一团。正所谓,金玉混于泥沙,珪璧涂抹墙壁。四方士人听说后,莫不唏嘘哀叹。在往昔,曾子是大孝子,慈母听到流言,丢下机杼逃走;伯奇是大贤士,最终遭受流放。邪佞之辈举荐之人,可以攀附高位;阿附梁冀之徒,构陷他人,能够获得晋升,朝廷为何不能明辨善恶?臣性情驽钝,蒙受国恩,身轻位重,难以补过,臣担心,臣死之日,负罪更重。臣斗胆在垂死之日,向陛下倾诉不讳之言,希望能起万分之一的作用,让臣在九泉之下,不留遗恨。”当年,黄琼去世,享年七十九岁。桓帝赐予车骑将军印绶,赐黄琼谥号为忠侯。黄琼的孙子黄琬。

黄琬,字子琰,年幼时丧父,黄琬聪明,从小口才就很好。祖父黄琼,起初担任魏郡太守,桓帝建和元年正月,天上出现日食,京师看不到太阳,黄琼向朝廷奏报异象。太后下诏询问,日食被食多少,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又难以描述得清楚。黄琬当年七岁,在祖父身边,说:“为何不说日食剩余部分,犹如月牙?”黄琼大惊,即以黄琬的回答奏报太后。从此以后对黄琬特别爱护。后来,黄琼担任司徒,黄琬以三公的孙子受拜为童子郎,黄琬推托身体有病,没有就职,闻名京师。当时,司空盛允有病,黄琼派黄琬前去探视,恰逢江夏郡呈报有关蛮夷贼寇的副本,送到司空府,盛允打开副本看完,与黄琬开玩笑:“江夏郡是一个大邦,可惜蛮夷太多,士人太少。”黄琬拱手回答:“蛮夷危害华夏,责任在司空。”说罢,拂衣辞别。盛允对黄琬的敏捷回答,颇为惊讶。

后来,黄琬升任五官中郎将,陈蕃担任光禄勋,二人惺惺相惜,多次在一起议论时政。按照汉朝制度,光禄勋可以举荐三署郎官,以有功、长期任职、有才华、品德优秀,作为茂才四科举荐。当时,有很多权贵子弟因为朝中有人得到举荐;而家中贫困,胸怀志向的士人,因为贫穷却遭到埋没。京师人为此编出歌谣:“欲找无能之辈,光禄寺茂才皆是。”黄琬、陈蕃同心协力选拔志士仁人,平原郡人刘醇、河东郡人朱山、蜀郡人殷参等,都是以才华、德能兼备,受到举荐。陈蕃、黄琬因此被权贵子弟中伤、诬陷,朝廷将案子交予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审理。刁韪、王畅素来敬重陈蕃、黄琬,没有构陷二人。桓帝身边的近侍又诬陷王畅、刁韪是朋党。王畅被贬为议郎,陈蕃被免去职务;黄琬、刁韪被终身禁锢。

刁韪(wěi),字子荣,彭城人。后来,陈蕃再次被征召,朝中议事者多为刁韪鸣冤。刁韪受拜为议郎,又担任尚书,在朝中有骨鲠之臣的美誉,又出任鲁国相、东海郡太守。刁韪性情刚烈,有胆识,所任官职受到官吏、百姓称誉,被称为“神人”。刁韪以法律端正自身,家里人从未见过刁韪有怠惰的表现。

黄琬被禁锢近二十年。直到灵帝光和末年,太尉杨赐上疏,推荐黄琬,说黄琬有拨乱反正的才干,朝廷征召黄琬,拜为议郎,擢拔为青州刺史,后来又召回宫中,担任侍中。灵帝中平初年,黄琬出任右扶风,又被召回,受拜为将作大匠、少府、太仆,出任豫州牧。当时,贼寇肆虐,豫州全境残破不堪,黄琬率领军队平叛,名声大震,加上政绩优异,成为天下官员的表率,受赐爵关内侯。

及至董卓在朝中掌权,认为黄琬是名臣,征召黄琬,拜为司徒,转任太尉,封为阳泉乡侯。董卓提议迁都长安,黄琬与司徒杨彪极力反对,劝谏董卓,董卓不听。退朝后,黄琬驳斥迁都之议:“在往昔,周公营建洛邑,以安定天下,光武帝卜筮,定都洛阳,中兴汉室,此乃天之所启,神之所安,大业既然奠定,怎能随意迁都,令天下人惊恐?”大家都害怕董卓,担心董卓盛怒之下会加害黄琬,纷纷劝说。黄琬回答:“在往昔,白公胜在楚国作乱,屈庐甘冒危险,挺身而出;崔杼弒杀国君,齐国相晏婴不惧死亡,拒绝俯首。我虽然不德,也仰慕古人的气节。”结果,黄琬被免职。董卓还是敬畏黄琬有名臣的美誉,又是世家大族,不敢加害。后来,黄琬与杨彪一起受拜为光禄大夫,及至迁都长安,黄琬转任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共谋,欲诛杀董卓。及至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攻破长安,黄琬被捕入狱,死在狱中,享年五十二岁。

评论如下:古时候,诸侯每年要向天子进献士人,若进献的是贤士,受到奖赏,若进献的不是贤士,则受到处罚,甚至遭贬黜。进献的士人,集中在司马府,通过答辩,考察其才能,量才录用,有了官职,就可以享受俸禄。因此,帝王事业是否兴旺,在于得人。官员在任上恪尽职守,辅佐帝王治国理政,这种选用官员的方法,由来已久。汉建国初,高祖下诏,要求地方上举荐贤良、方正,州郡举荐孝廉、秀才,这是向朝廷进献士人的途径。光武中兴以后,又增加敦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敦厚等方面的士人。选拔士人的途径,更加广泛。各种人才,难以裁定,有些人盗世欺名,参加举荐选拔。权门贵戚,请托之风盛行。从左雄任事以来,朝廷选拔官员,提出年龄限制,还要经过考试,虽有不完善之处,还能够因时制宜。黄琼、胡广、张衡、崔瑗等,坚持左雄的选官办法,相互驳议,莫衷一是,循名者强调长处,求实者讥讽才华。在左雄担任尚书时,天下州郡不敢随意举荐官员,十余年间,朝廷获得一批人才,这不正是实事求是,选拔人才的结果?顺帝以幼童即位,继承大统,号令天下,政由己出,懂得知人善任,官员在此期间充分发挥才能,天下士人,莫不仰望。当时,朝廷准备玄纁玉帛,以礼聘请南阳郡人樊英,天子亲自走下寝殿,设置专席,尚书引领至玉寝殿,天子虚心询问朝政得失。以进用贤士为要务,以虚心降己为尊贤,于是乎,乡间隐士、荒村儒生忘记拘谨之礼,摘下拂巾,脱去衽褐,摩拳擦掌,等待朝廷征召,以至于,英才承风,俊杰任事。像李固、周举等,学问渊博,深谋远虑;像左雄、黄琼等,坚持原则,坚守正义;像桓焉、杨厚等,以儒学进身,受到重用;像崔瑗、马融等,以文章,显示才能;像吴佑、苏章、种暠、栾巴,皆为治民的良吏;像庞参、虞诩等,皆为将帅之英才;王龚、张皓虚心纳谏,推举贤士;张纲、杜乔坚持正义,纠察不法之徒,郎縯以阴阳术,谋划周到;张衡以机械术,巧夺天工。洛阳的士人,在当时,颇为兴盛。如果庙堂能够始终如一,采纳这些贤士的良言嘉谋,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帷幄之中,包容他们的直言进谏,按照他们的建议行事决策,那么,武帝、宣帝朝的兴旺景象,岂不是又可以再现?《诗经》讲:“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甚为可惜!及至桓帝即位,健硕有德之士,仍然后继有人。像陈蕃、杨秉,在朝中可谓贤能宰相;皇甫规、张奂、段炯,可谓一代名将;王畅、李膺勇于弥补缺失;朱穆、刘陶敢于匡正时弊;郭有道品鉴人物,陈仲弓弘扬教化。其余饱学鸿儒,心胸旷达,高心洁行,激扬风流者,更是不可胜计。然而,汉室衰微,福祚难以延续,文武官员凋零,官员坚持正义,会遭到诛杀,会士人因言获罪,遭到禁锢。前车损毁,后车在途。汉室倾斜,而迟迟未倾覆;堤坝破损,而尚未溃决,莫非就是这些仁人君子,尽心竭力的结果?呜呼!

赞辞如下:雄作纳言,古之八元。举升以汇,越自下蕃。登朝理政,并纾灾昏。琼名夙知,累章国疵。琬亦早秀,位及志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12-27 20:56 , Processed in 0.0851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