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9|回复: 4

天狮医学院简介及学科建设与专业简介

[复制链接]

6507

主题

124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822
发表于 2024-9-28 23: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狮医学院简介及学科建设与专业简介

天津天狮学院医学院成立于2017年,其前身是2012年创办的护理学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药学4个本科专业和1个医学实验中心,现有在校生1600余人。

医学实验中心拥有70多间实验室,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承担了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药学4个本科专业的70余门实验课程。同时拥有30余个稳定的、高水平的校外实习教学基地,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践要求和就业需求。

学院聘请多名专业知识丰厚的教授任教并引领学科发展,现已形成了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相对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创新”的院训精神,立足天津、服务京津冀、面向全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天狮医学院学科建设

护理学(本科  学制四年  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和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具备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管理、科研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及护理伦理学等。

【就业前景】
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工作。当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护理人员的需求量增大,护士成为紧缺的人才之一。此外,护理职业也是国际上待遇较高、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之一,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政策。因此,护理专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康复治疗学(本科  学制四年  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康复治疗的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或疗养院从事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工作, 以及在康复医学工程研究机构、公司从事研发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康复医学。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局部解剖学、临床医学、康复评定学、运动疗法学、理疗学、作业疗法学、言语治疗学、康复心理学、康复工程学、生物力学、临床康复医学、社区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神经病学、中医学基础、针灸学、推拿学等。

【就业前景】
毕业后可在各级医院的临床康复科室、残疾人康复中心、社会康复医学中心、各级职业运动队、运动训练基地、职业运动俱乐部、健康休闲俱乐部、社区、健康与康复科研所、体育与卫生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康复医学治疗、康复健身指导、运动医务监督、卫生保健、医疗监督、科学研究及行政管理等相关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


药学(本科 学制四年 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我校“国际化、多元化与差异化”的发展理念,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质健康、人格健全、兼备人文情怀与科学素养,掌握药学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可在药学相关领域从事药物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以及临床药学、医药营销、医药企业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药学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等。

【就业前景】
毕业生拥有广泛的择业范围,既可以在制药企业或医药贸易公司从事药品生产、检验、流通及销售等工作;也可就职于医药研究所、药检所及医院、药房等医疗机构,从事药物的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管理等工作;还可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创新与创业。学生可报考执业药师或药学职称考试等,取得相应执业资格。


口腔医学技术(本科  学制四年  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学和口腔材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口腔修复体设计、制作等专业基本技能,能在口腔专科、口腔义齿加工中心及企业等单位,从事各类口腔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材料学、口腔修复工艺学、系统解剖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材料学、口腔设备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全口义齿工艺学、固定义齿工艺学、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工艺学、数字化技术等。

【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较宽,可在医疗卫生机构、义齿加工企业和大专院校从事各类义齿的生产加工、科研、教育、数字化设计及企业商业运作、管理等工作。


6507

主题

124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82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3: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基础课

FNUR1101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72学时3.5学分

课程简介:人体解剖学是护理学专业学科教育基础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按照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它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医学中大量的名词、术语均来源于解剖学。因此,人体解剖学是学习护理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不可动摇的基石。

FNUR1102组织学与胚胎学(Histology and Embryology)24学时1.25学分

课程简介:组织学与胚胎学是护理学专业学科教育基础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该课程在临床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也是我院医学各专业、各层次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后续医学课程的奠基石。与其他医学基础和临床课都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与解剖学、人体机能学、病理学等课程关系甚密。其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获取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和相关生理功能的知识,更好地分析、理解人体生理过程与病理现象,为学习后续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FNUR1103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Medical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 24学时 1.5学分

课程简介: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护理学专业学科教育基础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医学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性状、致病机理、特异性诊断和防治。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体现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和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和创新思维。

专业必修课

FNUR1201护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Nursing)32学时1.75学分

课程简介:护理学导论是护理学专业学科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引导学生了解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介绍了当前护理学中先进的专业思想、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主要围绕人的健康与疾病及生命过程,根据护理概念的基本内涵来组织课程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而全面地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并明确其它相关学科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在这些理论及模式的指导下如何应用护理程序来满足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需要。为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学生在以后的专业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FNUR2202基础护理学(1)/ FNUR3101基础护理学(2)(Basic Nursing)(1)/(2)32学时2学分/32学时2学分

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学科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内容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问题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灵活应用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服务,解决健康问题。强调以护理程序理论为框架的教学模式,将护理技术操作融入到相应的理论中,并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护理目标,使护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训练学生用这种理念和模式、以全面系统的观点认识病人的需要,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以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该课程为后续所学的护理专业课做好铺垫,打下坚实的基础。

FNUR2106基础护理学实验(1)/FNUR3102基础护理学实验(2)(Basic Nursing Experiment)(1)/(2)40学时1.25学分/40学时1.25学分

课程介绍:基础护理学实验是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为目的,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及人文关爱等综合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今后走向临床的实习和工作,主要是在基础护理学理论课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主要包括铺床法、氧气吸入法、导尿术、灌肠术、口服给药、吸入给药、注射基本知识、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静脉输血、标本采集、集体注射等,以及通过与临床知识相结合模拟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为以后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操作基础。

FMDN2201内科护理学(1)/FMDN3102内科护理学(2)(Medical Nursing)(1)/(2)48学时2.5学分/80学时4.5学分

课程简介: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学科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包括了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能获得相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目的在于掌握和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护理程序,去认识、思考、计划、实施和评价患者各种疾病病人的护理。

FSUN2201外科护理学(1)/FSUN3104外科护理学(2)(Surgical Nursing)(1)/(2)48学时2.5学分/80学时4.5学分

课程简介: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学科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学基础理论,是针对外科疾患进行整体护理的一门应用性科学。通过对该课程的整体学习能与其他医务工作者在病房、手术室对各类外科病人,根据病人身心健康需求、社会家庭文化需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应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主要涉及外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的整体护理,其内容具有系统性、应用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充分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专业选修课

FCNO3104临床营养学(Clinical Nutriology)24学时1.5学分

课程简介:临床营养学是护理学专业的选修课程,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影响的科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营养、食品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患病人群的合理营养及其护理,了解科学发展方向及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为改善人民营养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增进人民体质做出贡献。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和了解临床营养学的国内外进展。

FTCM3204中医护理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44学时2.25学分

课程简介: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选修课,中医是我国独有的学科,既是护理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医学基础护理技术的主要课程,各种中成药、针灸、刮痧、火罐、推拿等及其毒副作用少、自然疗法而被广泛应用,并发扬光大,走向世界。经过长期的中医护理实践,形成了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的护理模式,其任务是将中医的精华内容充实于临床护理之中,使医学护理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拓宽思路、提高水平起积极作用。

6507

主题

124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82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3: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基础课

MRET1108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32学时2学分

人体解剖学是康复治疗学的基础学科课程,人体解剖学是古老而又经典的医学基础课之一,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形态学的范畴。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与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MRET1107  生理学(Physiology) 48学时2.5学分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医学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也是医学生完成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等形态学课程后首次接触的功能学学科。其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应对内、外环境变化时对这些活动的调节,是有关生命之逻辑的学问。为医学生开设的是人体生理学,其任务是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器官及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特别是各个器官、细胞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并阐明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部分的功能活动是如何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是我们理解疾病、防治疾病的基础。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生理、循环生理、呼吸生理、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觉器官、神经生理、内分泌生理、生殖生理。

MRET2239 临床疾病概要(Summary of clinical diseases) 96学时5学分

临床疾病概要在内容上以人体各器官系统为中心、以内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和肿瘤等各学科知识,简明扼要地论述了临床诊断和防治的思路、原则、方法以及各科常见病的诊治原则。本课程是医学技术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后期学生学习疾病康复知识的基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①识记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②实施基本的体格检查、心肺复苏、心电图等操作;③能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常见病的病例分析,提炼病例中的有效信息,做出准确的诊断,提出治疗原则;④熟悉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能够分析疾病的临床诊治方案,为后期口腔疾病或疾病康复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⑤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初步形成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临床思维,具备以人为本、医者仁心、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尊重平等、廉洁行医、诚实守信、互尊互学、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

MRET2117  人体运动学(Kinesiology) 32学时2学分

人体运动学课程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该课程主要指人体的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部分运动生物力学。功能解剖学主要是研究运动器官的结构如何适应其生理功能的学科,生物力学则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物体的运动、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运动生物力学则是研究运动中人体和器械运动力学规律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对运动的本质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充分理解运动在维持人体健康和疾病康复中的作用,一方面从自身树立一个科学运动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应用所学指导他人科学的锻炼和积极的康复。

MRET2117  人体运动学(Kinesiology) 32学时2学分

人体运动学课程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该课程主要指人体的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部分运动生物力学。功能解剖学主要是研究运动器官的结构如何适应其生理功能的学科,生物力学则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物体的运动、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运动生物力学则是研究运动中人体和器械运动力学规律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对运动的本质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充分理解运动在维持人体健康和疾病康复中的作用,一方面从自身树立一个科学运动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应用所学指导他人科学的锻炼和积极的康复。

MRET2112  人体发育学(Human development science) 32学时2学分

人体发育学属于发展科学的分支领域,是研究人生发展全过程,包括人体成长发育各个阶段的运动功能、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人格特征等发生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康复治疗技术的建立和发展都是以人体结构和功能发育为理论基础的,中枢神经的恢复与发育过程有着十分相似之处,因此,学习人体发育学对于加深理解康复治疗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和促进康复治疗技术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人体发育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从胎儿期到青春期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及发育特点,牢记从婴幼儿期到老年期生理及心理发育特点及常见的异常发育和影响因素,能够使用常用的评定方法及评定量表。


专业必修课

MRET2220  康复功能评定学(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48学时3学分

功能评定是康复治疗学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是制订出好的治疗计划的基础。只有通过全面的、系统的和详尽记录的康复评定,才有可能确定病人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评定可提供有关的信息,以资对治疗过程进行比较和评估。病人、治疗师和医生可藉此清楚的了解到病情是在好转、恶化还是维持原状。并对如何进一步进行治疗、对是否应改变或停止治疗作出合理的决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复述康复评定相关基本概念,能独立准确使用康复评定量表和设备,为神经系统、肌骨系统等疾病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功能评定,能在评定过程中和患者有效沟通,具备慎思笃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

MRET2221  康复功能评定学实验(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experiment) 80学时2.5学分

康复评定学是研究各种障碍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现代康复医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现代康复评定学集中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社会学以及多种边缘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多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康复评定学自身的理论和评定诊断技术体系。康复评定学贯穿于康复医疗的全过程,临床实践已充分证实康复评定在康复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关键性作用。本课程主要介绍康复评定的基本技能、人体主要障碍和常见疾病(脑卒中、小儿脑性瘫痪、脊髓损伤和常见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评定方法,人体主要障碍评定包括躯体功能(发育、躯体感觉、疼痛、平衡、协调、心肺、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步态)、神经电生理、言语-语言功能、吞咽功能、心理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使学生掌握康复评定的相关内容的评定技术及操作方法。

MRET2235  物理治疗学(Physical therapy) 48学时3学分

物理治疗学是面向康复治疗学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一流康复人才重要的特色课程,更是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依据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以培养具有坚实的物理治疗学知识基础,具备针对临床疾病精准实施物理治疗的能力,能以创新性思维迎接未来大健康挑战的优秀康复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思政”四维一体的课程体系,学生能够达到:①能够在康复治疗学领域应用基本知识和最新知识解释常见疾病的功能障碍;②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准确的评价,根据患者的康复评定结果选择合理的物理治疗技术;③形成以功能为导向的康复临床思维,具有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求真务实的态度;④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形成医者仁心的价值取向。

MRET2236  物理治疗学实验(Physical therapy experiments) 80学时2.5学分

物理治疗学实验是面向康复治疗学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一流康复人才重要的特色课程,是配合理论教学的独立实验课。本课程涉及多种康复治疗的具体操作手法,主要包括运动疗法技术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两大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真正把服务对象视为有机整体,面对不同类型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能准确地对患者的功能障碍等产生准确的评估,能够独立、正确处理与专业相关的康复常见实际问题,帮助患者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MRET3126  作业治疗学(Occupational therapy) 48学时3学分

作业治疗基础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具有某种目的性的作业治疗活动,来促进人们健康地生活,是功能障碍者回归家庭正常生活、重返社会的桥梁。作业治疗学是研究作业治疗理论、方法的科学。本课程作为康复治疗学的一门主干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们认识作业治疗的发展历史及趋势;作业治疗的目的、特点、服务对象及范畴;阐释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常用模式;识记作业疗法的基本评定方法、评定内容、传统及现代作业治疗技术,具备日常生活活动分析与训练、功能康复、认知障碍康复、感觉统合等所需要的技能;了解矫形器、压力衣、辅助具(包括轮椅、助行器)等制作与应用技术;具备职业康复、环境改造及社区作业治疗应具备的能力等。在学习课程内容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作业治疗师工作思维,以ICF为临床工作的框架,并力求在作业治疗临床实践中创造性、灵活地应用。

MRET3127  作业治疗学实验(Occupational therapy experiments)  80学时2.5学分

作业治疗学技术作为康复医学技术中核心治疗技术之一,在康复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业治疗课也是每一位治疗师提高作业临床技能的必修课。作业治疗技术实验课目的是让治疗师掌握有选择的,有目的的作业活动促进患者功能和能力的恢复,使之回归家庭、重返社会。本实验课包含作业疗法的多方面内容:作业疗法的定义、种类、对象、基本理论和评定、治疗方法以及各种临床常见疾病的概况、诊断、功能障碍特点、作业疗法评定以及作业治疗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理论与实操视频进行学习,通过教学使学生们掌握常见功能障碍的作业疗法,包括:日常生活能力、感觉统合、认知和感知等方面的作业手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接诊病人、为病人做完整作业治疗计划及实施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作业疗法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能独立完成患者作业评定、治疗计划制定及作业治疗的能力。

MRET3134  语言治疗学(Language therapy) 40学时2.5学分

语言治疗学是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内容包括对各种言语障碍进行评定、诊断、治疗和研究,对象是存在各类言语障碍的成人和儿童。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症、构音障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发声障碍、吞咽障碍和口吃等。语言治疗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言语治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见的言语障碍的评定、康复治疗等内容。使学生对各种类型言语障碍的特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言语功能障碍基本评定方法和治疗原则、治疗技术能较熟悉掌握。要求达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言语康复的理论和治疗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本专业未来从事言语治疗工作的言语治疗师奠定理论基础。

MRET3135  语言治疗学实验(Language therapy experiments) 64学时2学分

语言治疗学实验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各种言语障碍和交往障碍进行评定、治疗和研究的一门学科,使学生对各种类型言语障碍的特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言语功能障碍基本评定方法和治疗原则、治疗技术能较熟悉掌握。要求达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言语康复的理论和治疗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进而进行实际的评定与治疗。本实验课需要学生掌握语言治疗学中各类量表的评定过程,掌握失语症、构音障碍、吞咽障碍等言语问题的治疗方法。

MRET2126  传统康复方法学(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methodology) 48学时3学分

传统康复方法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伤病早期介入,以保存、改善和恢复患者受伤病影响的身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为目的的传统治疗方法和措施,是康复医学的一种治疗手段。传统康复方法学包括中医传统康复基础理论、传统康复评定、经络腧穴、针灸推拿、中药、临床常见功能障碍的传统康复治疗等内容,让同学能够熟悉和了解传统康复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康复治疗专业的同学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传统康复方法学课程属于康复治疗学的专业教育必修课。通过学习传统康复方法的概述、原则和评定,结合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中药疗法以及传统运动疗法等,本课程要求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除了能够掌握现代康复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够熟悉中国传统医学对于现代康复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掌握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干预方法,以及传统康复方法在常见的疾病康复中的运用。

MRET2127  传统康复方法学实验(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methodology experiments) 64学时2学分

传统康复方法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伤病早期介入,以保存、改善和恢复患者受伤病影响的身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为目的的传统治疗方法和措施,是康复医学的一种治疗手段。本课程包括腧穴的定位、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推拿、传统运动疗法等实训内容,掌握其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传统康复方法学实验属于康复治疗学的专业教育必修课。本课程强调操作性,内容繁多,要求同学掌握常见腧穴的定位、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常见的针刺补泻手法、留罐法、闪罐法、走罐法、间接灸法、常见推拿手法、刮痧法、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操作方法,熟悉以上操作方法的临床应用范围,了解其研究现状。专业训练的重点是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培养职业情感,学做结合,知行统一。

MRET3238  肌肉骨骼康复学(Musculoskeletal rehabilitation) 48学时3学分

肌肉骨骼康复学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基本包括了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和常见的康复问题。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基本概念,肌肉骨骼系统伤病的临床与康复,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的伤病和功能障碍的康复。并将临床与康复有机结合,使学生了解每一疾病的基本概念、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提高肌肉骨骼疾病的康复治疗效果,学生通过学习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病人创新设计康复治疗方案,从整体突出康复的个性化治疗特点。

MRET3239  肌肉骨骼康复学实验(Musculoskeletal rehabilitation experiment ) 64学时2学分

肌肉骨骼康复学实验主要学习骨骼、关节、肌肉、韧带、软组织等损伤与疾病的康复。通过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学生能够结合康复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中医传统康复治疗等方法解决或改善急、慢性肌肉骨骼系统损伤或疾病所致的疼痛、躯体结构异常及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回归家庭及社会。本课程注重学生实操能力,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动手评估并进行实操演示,同时将相关疾病的病例进行具体分析并设计治疗方案,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及创新能力。

MRET3240  神经康复学(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48学时3学分

神经康复学是面向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其知识结构中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应用型康复治疗人才重要的支撑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脑卒中、颅脑外伤、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脊髓炎、脑炎和脑瘤及周围神经疾病等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结局和健康教育。通过架构“知识-能力-思维-价值”四维度一体化高质量一流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掌握神经康复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知识;应用ICF框架分析神经系统疾病的功能障碍并进行全面的功能评价;运用临床推理的思维模式选择性应用神经康复技术,了解前沿神经康复技术,制订符合患者及家属意愿的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综合性康复方案,解决神经康复中复杂的临床问题,具备知识迁移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开展有效的自主与合作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热爱生命、造福大众健康的医者情怀。

MRET3241  神经康复学实验(Neurorehabilitation experiment)  64学时2学分

神经康复学实验是面向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应用型康复治疗人才重要的支撑课程,神经康复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各类神经系统疾患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量表的使用和康复治疗的操作手法,了解康复结局和健康教育。如能运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基本知识,对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结合各类神经系统疾患的临床特点,合理运用康复评定量表,实施康复治疗方法,预知康复结局。如能运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基本知识开展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MRET3242  儿童康复学(Children's rehabilitation) 32学时2学分

儿童康复学是面向康复治疗学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一流康复人才重要的特色课程,更是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依据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以培养具有坚实的儿童康复学知识基础,具备针对临床疾病精准实施康复治疗的能力,能以创新性思维迎接未来大健康挑战的优秀康复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思政”四维一体的课程体系,学生能够达到:①能够在康复治疗学领域应用基本知识和最新知识解释常见疾病的功能障碍;②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准确的评价,根据患者的康复评定结果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③形成以功能为导向的康复临床思维,具有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求真务实的态度;④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形成医者仁心的价值取向。


专业选修课:

MRET2117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32学时2学分

预防医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用预防为主的思想针对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运用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查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应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制定防治对策;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防止伤残和夭折的目的。本门课程是医学技术类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①树立预防为主的概念、熟练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②初步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③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④具备知识迁移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开展有效的自主与合作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热爱生命、造福大众健康的医者情怀。

6507

主题

124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82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3: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学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基础课

MPHM1205 / MPHM2107有机化学1/2(Organic Chemistry) 48/40学时 3/2.5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教育基础课程之一, 是研究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及其规律的学科,与(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关系密切。该课程分为《有机化学1》和《有机化学2》两部分。《有机化学1》主要介绍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以及立体化学和波谱学基础。《有机化学2》主要介绍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胺、杂环化合物、硫磷类化合物、油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糖类、核酸等。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及其规律和立体化学特征,熟悉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历程及研究方法,了解各类代表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并掌握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MPHM1208/MPHM2111有机化学1/2实验(Experiments for Organic Chemistry I/II) 24/24学时 1/1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教育基础课程之一, 与有机化学1/2所介绍的基本理论相对应。该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包括了有机物(例如正溴丁烷、乙酸乙酯、乙酰水杨酸、甲基橙)的合成、分离、纯化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和鉴定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与概念的理解,增强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养成严肃认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为后续相关课程和将来的工作、科研打下基础。

MPHM2108  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 64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教育基础课程之一, 与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学科关系密切,是一门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来研究物质变化及与化学变化相关的物理变化中所遵循的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学科。该课程主要包括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原理、方法,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的热力学,唯象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反应速率理论、催化作用、电化学基础、表面现象及胶体化学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框架,掌握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知识要点,熟悉药物的化学合成、制剂及药物的分析等所涉及的各种化学过程所涉及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逐步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MPHM2112  物理化学实验(Experiments for Physical Chemistry) 24学时 1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教育基础课程之一, 与物理化学所介绍的基本理论相对应。该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涵盖了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实验等内容,具体包括燃烧热的测定、酸碱反应热的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分配系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电导滴定、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等。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相关实验的操作技能,提高观察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拓宽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熟悉从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的方法,并具备根据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科学方法。

MPHM2109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56学时 3.5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教育基础课程之一, 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学科关系密切,是一门应用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该课程系统介绍了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质、酶、核酸、聚糖等)的分子结构、主要理化性质,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物质代谢(包括糖类、脂类、氨基酸、核苷酸、非营养物质代谢及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的代谢变化,基因信息的传递(包括复制、转录、翻译及基因表达调控),分子生物学技术(DNA重组及重组DNA技术,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与生长因子、生物大分子检测技术,生物信息等)的知识要点。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生化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为药学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MPHM2113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Experiments f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4学时 1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教育基础课程之一, 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所介绍的基本理论相对应。该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重点介绍了常见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体包括蛋白质的沉淀、变性及等电点的测定、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质粒DNA的提取、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聚合酶链反应体外扩增DNA等。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相关的实验技巧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并逐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的思维方法,规范实验报告论文的书写等,并且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必修课

MPHM2213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 56学时 3.5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之一, 与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学科关系密切,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化学、构效关系、生活活性以及发展新药的学科,也是有机化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该课程以新药寻找和发现为主要内容,具体包括新药设计、发现和发展的过程,经典药物化学结构类型、生物效应、构效关系、构代关系、构毒关系、制备原理和合成路线等,也概括介绍了重大疾病创新药物研究,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和活性筛选,酶抑制剂的研究,天然化合物的修饰和改造、仿制药工艺合成研究等领域的状况。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从事新药研究所必需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药学专业知识和从事药学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MPHM2216 药物化学实验(Experiments for Medicinal Chemistry) 48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之一, 与药物化学所介绍的基本理论相对应。该课程主要包括了有机药物分子的制备和鉴别等内容,系统讲解了它们的合成路线、合成原理、合成操作、后处理方法以及一些药物在工厂中的生产工艺;其具体包括苯妥英钠的合成、苯噁丙嗪的合成、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稳定性实验、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合成等。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提高综合运用药物化学、有机合成、有机化学等各门课程知识的能力,并激发对新药研发的兴趣,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创新思维,培养初步的实验能力,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素质、创新精神,为今后用药物化学方法解决本学科的问题打好基础。

MPHM3220  药剂学(Pharmacy) 64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之一, 是一门研究将药物制成各种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的综合应用技术科学,与(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学科关系密切。该课程主要介绍了药剂学的基本理论(例如剂型的分类、分散系统和给药途径等)、提高药物制剂的生产技术水平的措施、保障药物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方法、以及新辅料、新机械、新设备、新技术制剂并中药新剂型的研发情况,特别是当前的新型靶向给药系统、载体给药系统、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等。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学习药剂学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各种制剂的基本方法和特点,为今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必要的基础。

MPHM3224  药剂学实验(Experiments for Pharmacy) 48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之一, 与药剂学所介绍的基本理论相对应。该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涵盖了各种剂型的制备及其质量检查,具体内容包括溶液性液体制剂的制备、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软膏剂的制备、乳剂的制备、滴眼剂的制备、片剂的制备、膜剂的制备、栓剂的制备、常见中药制剂的制备等,并以此为契机,探讨新型药剂的特性、应用和发展前景。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印证、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掌握常用剂型的处方设计、制备、质量检查、评价分析方法等基本操作,同时也为将来药剂学专业的科研和工作培养所需的科学思维、积累基本的实验技能。

MPHM3221  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 48学时 3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之一, 是一门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一门学科,与(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等学科关系密切。该课程主要介绍了药物的一般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典型药物的分析、制剂分析、中药分析、生物药物分析、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中的质量考察、体内药物分析以及药物分析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药物分析的一般规律和相关方法,熟悉药物分析新技术,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为今后在药品部门及相关机构从事药物分析、药事与企业管理、分析、策划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MPHM3225  药物分析实验(Experiments for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48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之一, 与药物分析所介绍的基本理论相对应。该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主要涵盖了不同的药物结构与其分析方法,具体包括对不同的分析手段(例如HPLC、GC等)的介绍、苯甲酸钠的分析、复方丹参片的TLC分析、HPLC法测定头孢氨苄胶囊含量、GC法测定维生素E软胶囊含量、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苯磺酸氨氯地对映体等。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巩固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掌握药物分析时药物成分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熟悉相关鉴别和测定方法的实际应用,了解药物分析领域的新技术,为专业相关课程积累必要的实验技能,也为将来从事相关的工作和科研打下基础。

专业选修课

波谱解析 

本课程是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包括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MS等四谱及联用技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个专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学会运用四大波谱技术,搞清有机化合物结构和四大波谱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波谱方法在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的应用,方便地解决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

新药设计与开发 

本课程着重阐述了药物发现所涉及的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创新药研究所需的药物设计的基本方法, 新药研究中的方法、原理及近年来药物设计学的前沿热点领域。研究内包括先导化合物的发掘、药效团的确定,定量构效关系的分析以及生物大分子靶点的计算机建模和分子多样性组合化合物库的构建与高通量、高内涵虚拟筛选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药研究和开发的程序,熟悉新药(先导化合物发现途径,掌握药物设计与发现的理论和方法和技术,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性,成为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开拓型人才。

文献检索

该课程主要包括药学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中外文医药检索工具,专利文献及其检索、常用药学工具书、互联网上的药学资源检索及药学论文的写作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具备敏锐的网络信息意识,熟练掌握药学文献与信息情报资源的各种检索工具检索途径、方法和手段,掌握如何对药学信息进行筛选、甄别并高效整合应用到各自科学研究之中。本课程对加强药学各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开阔学生视野与知识宽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具有重要意义。

6507

主题

124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822
 楼主| 发表于 2024-9-28 23: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基础课

OMTE2113 口腔组织病理学(Oral histopathology) 48学时 2.5学分

该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包括口腔组织胚胎学及口腔病理学两部分,口腔组织胚胎学研究口腔颌面部各组织和器官的发生、发育过程及其机制,以及其形态结构与相关功能的改变。口腔病理学通过研究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形态改变,以阐明疾病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从普通医学学习过渡到口腔医学学习的必修课程,是口腔医学临床对疾病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OMTE2112 口腔解剖生理学(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56学时 3学分

本课程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阐述口腔颌面部颈部骨、关节、骨骼肌的形态特点,血管神经分布,及各局部解剖结构特点等,介绍与颌位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注意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从而为学习其它口腔基础课程和口腔临床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医学基本素养,而且为今后相关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专业必修课

OMTE3122 全口义齿工艺学(Complete Denture Prosthodontics) 40学时 2.5学分

《全口义齿工艺学》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目标是培养学生能运用全口义齿修复工艺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全口义齿修复的基本技能,具备制作全口义齿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能较熟练的制作各种全口义齿,具有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同时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以适应于岗位需求。本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以此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并培养职业能力。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全口义齿的相关理论知识、制作工艺、义齿戴入后的问题及义齿的修理等内容,并具有独立制作全口义齿的能力。

OMTE3123 全口义齿工艺学实验(Experiments for Complete Denture Prosthodontics)82学时 2.5学分

本课程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开设的校心技能课程。旨在培养口腔技师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即在培养学生制作口腔固定修复体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学习、设计、分析、协作培训及管理能力,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并可持续发展的口腔技师。以实际操作为主,辅以演示和理论讲解。通过全口义齿的制作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全口义齿制作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全口义齿的基本理论,培养专业的口腔医疗技术人员。

OMTE3125 固定义齿工艺学(Fixed Denture Prosthodontics) 48学时 3学分

《固定义齿工艺学》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目标是培养学生能运用固定义齿修复工艺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固定义齿修复的基本技能,具备制作固定义齿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能较熟练的制作各种义齿,具有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同时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以适应于岗位需求。本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以此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并培养职业能力。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固定义齿的相关理论知识、制作工艺、义齿戴入后的问题及处理等内容,并具有独立制作固定义齿的能力。

OMTE3126 固定义齿工艺学实验1、2(Experiments for Fixed Denture Prosthodontics) 80学时 2.5学分  

《固定义齿工艺学实验》是面向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依据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具有坚实的口腔医学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针对临床各类牙体缺损和牙列缺损疾病精准实施诊断和治疗的能力,能以创新性思维迎接未来牙体健康挑战的优秀口腔人才为目标,通过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思政”四维一体的课程体系,学生达到:①能够在口腔医学技术的领域应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评估患者的牙体健康问题;②能够运用口腔医学技术的基本技术制作出符合生理、并能复原、重建口颌系统正常形状、功能及审美要求的各种固定修复体以促进患者的健康;③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临床口腔思维,具备一定的培训与管理能力:能发现修复技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并进行纠正:能在演示操作方法的同时讲述操作要点,能对口腔固定修复体制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及检验;④能够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慎独创新的精神。

OMTE3230可摘局部义齿工艺学(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Prosthodontics) 40学时 2.5学分

该课是医学技术本科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解以常见的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工艺制作为主。主要内容有:概论 模型、固位体的制作、支架的制作、人工牙列和蜡基托到塑形、义齿的完成及试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到了可摘局部义齿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制作工艺,掌握了各种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制作的基本工艺,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OMTE3231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学实验(Experiments for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Prosthodontics) 64学时 2学分

该课是医学技术本科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操作常见的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工艺为主。本课程包括的模型制作、观测模型及设计、固位体的制作、铸造支架的蜡型包埋与铸造、金属支架打磨抛光 、人工牙排列和蜡基托到塑形、包埋填胶、热处理的义齿完成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实习,使学生 掌握了各种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制作的基本工艺,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专业选修课

OMTE2216 口腔设备学(Experiment of Oral Equipment)32学时 2学分

口腔设备学课程是为口腔医学专业设立的拓展知识体系的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口腔设备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了解口腔设备的制造、发展、使用、保养、维护和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应的技术,将口腔相关设备使用和口腔医疗技术应用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临床应用各种口腔设备的操作能力,为毕业后更好地开展口腔医疗和管理奠定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7-4 09:54 , Processed in 0.07776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