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6|回复: 0

本科专业 哲学 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哲学类 哲学专业代码 010101

[复制链接]

3948

主题

585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425
发表于 2024-6-24 01: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科专业 哲学 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哲学类 哲学专业代码 010101 授予 哲学学位

哲学本质上是人理解人、人认识人的理性活动, 哲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哲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哲学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以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又对具体学科进行理论指导。
该专业旨在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各级政策研究部门、管理部门、宣传部门,为各类社会工作机构,为大、中、小学培养具有较高哲学素养、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

哲学发展历程
1912年,北京大学成立哲学门,这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
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和1919年“五四”运动到二三十年代,中国形成了现代意义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成立逐步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体系,如1950年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等。
1963年10月,原国家计委、教育部发布了修订后的《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哲学专业属于文科类,专业代码为060011。
1989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暂行规定》,将哲学专业列为社会科学类。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适应社会对哲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各高校对哲学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199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哲学(010101)和伦理学(010103)两个专业调整为哲学专业,专业代码为010101,属于哲学类。
2012年、2020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哲学专业仍属哲学类,专业代码仍为010101。

哲学培养目标
哲学专业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哲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能够运用哲学思维认识、分析理论及现实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人文基础和自然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良好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的专门型或复合型人才。

培养3+X模式
这是哲学本科专业基础主干类课程体系,其中的3是指3门哲学类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X是指哲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

基于生态教育观的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哲学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哲学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多领域、宽口径的研究人才,以及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广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课堂理念生态化: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回归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哲学专业教育教学的课堂理应成为师生知识、情感、行为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成为学生生命得以成长教师专业得以发展的共同体。课程设置的开放性:要求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动态的改变,以实现受教育者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哲学专业教学过程应追求整个教学生态系统的多元动态平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师生之间的生态平衡,必须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二是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平衡,教学必须贯彻教学方式灵活、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环境舒适、教学思想先进的多种教学系统相平衡;三是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平衡,应该尽量还原教育生态链,侧重形成性评价,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发展性原则,鼓励学生从课本知识中解放出来,与人交流、参与对话并倾听来自不同领域、不同隐喻和陈述方式的声音。

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
20世纪90年代初,复旦大学哲学系把本科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涵盖所有哲学二级学科的通识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哲学通识性知识;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交叉课、技能课和专题课,注重培养学生某方面的特长,为其走向社会做好铺垫。安徽大学改变办学思路,引进一些非哲学专业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大适应未来不同行业工作需要的能力。
各高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了如主辅修和双学位制、导师制等辅助性教学措施。主辅修和双学位制是通过主修哲学辅修其他专业,或获取哲学学位和另一个专业的学位,使得学生在哲学专业和其他学科方面都受到比较扎实的训练。
广西大学从1998年开始实施“导师制”,通过学生和老师双向选择的方式,为每一名学生配备导师,导师主要是从三年级开始,指导一年半时间,导师的职责在于为高年级学生巩固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培养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提供指导。同时,也为毕业论文设计做好前期准备,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南开大学从2002年开始在本科教学中推行“全程导师制”,为本科一、二 年级的学生配备班级学术导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每人配备一名指导教师, 具体负责引导学生从事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

哲学人才需求
哲学专业的就业情况比较困难,初入社会的哲学专业毕业生待遇没有热门行业的毕业生高,社会对哲学人才的需求量也没有其他专业那么多。相对而言,哲学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十分有限,与同年扩招的热门专业学生数量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哲学专业继续深造的本科毕业生人数是超过其他专业的,在某些高校,考研人数甚至达到一半以上。
从短时间来看,哲学专业的毕业生有很大一部分选择继续深造,并不是找不到工作,通常只是这些毕业生还处在调适的阶段,是暂时性的。岗位不是没有,也不是哲学专业学生无法胜任那些岗位,只是存在对岗位的满意度与是否愿意就业的情况。

哲学考研方向
哲学专业相近的考研方向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也可以跨专业类别考研。

哲学就业方向
哲学专业毕业生适宜从事国家及各省、市社会政策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哲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国家及省、市县党政机关和宣传部门、各出版社、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杂志社、企业的实际工作,社会服务工作,第三产业的公关、咨询、市场政策分析工作等。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哲学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哲学专业有所帮助。
---------------------------------------------------------------------------------------------------------------------------
中国人民大学 / 哲学院 / 哲学 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中国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学科是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创立。研究方向涵盖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中外哲学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多个方向。迄今在中国哲学范畴与专题、儒家哲学与儒释道关系,宋明理学,近现代哲学,传统哲学文献,中国哲学与文化,中国哲学与东方哲学比较等研究领域中居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中国哲学学科组成人员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梯队结构合理、已形成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科研队伍。现有在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现任教研室主任为刘增光副教授。
中国哲学教师所撰写的学术专著、编撰的教材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多次获奖。拥有良好而广泛的国际学术联系,与亚洲、北美、欧洲等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在教学体制方面,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高低有序、通盘考虑的教学体制。在课程安排方面,形成了一个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层次分明的中国哲学课程系统,教材种类进一步增加,在学生培养方面,通过一些普及性课程加深了全校本科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培养规模,达到迄今为止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规模最大的时期。

外国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学科是国内外国哲学学科领域的重镇,是国内相关学科领域中配置最齐全的学科,研究方向涵盖了从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所有学科领域。学科建设主要依托外国哲学教研室,教研室自1961年成立,已经走过了六十余年的历程。
外国哲学学科坚持已故苗力田、庞景仁先生开创的爱智慧、尚思辨、学以致知传统,形成一支充满活力的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学术共同体。现有在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现任教研室主任为周濂教授。
外国哲学学科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近代早期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现代法国哲学,以及分析哲学和政治哲学等研究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亚里士多德全集》和《康德著作全集》两套译著尤获好评。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成立,聚集了人大哲学院的外国哲学研究力量,现有研究人员18人,在外国哲学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山东大学 /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哲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哲学专业介绍

哲学乃爱智之学,她的主要探索活动就是对人们习以为常的各种信念原则进行批判性的审查。她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数千年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她鼓励人们独立思索,培养人们思维的敏感度和深邃感。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她对天、地、人、神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她对古今中外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企业界精英和所有学术大师都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在这里,你将学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叔本华、老子、孔子、孟子、孙中山、毛泽东等伟大哲学家的无穷智慧。我校于1960年开始招收哲学专业本科生,1964年招收研究生,是专业基础十分深厚成熟的基础专业,易学、儒学、中外比较哲学、犹太哲学、社会发展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学者教授,教学力量强,科研水平高。哲学专业毕业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研究、策划等工作,也可以在新闻机构从事新闻宣传工作。

主要课程:哲学导论、知识论、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美学、逻辑学、政治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应用伦理学等57门课。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哲学学士

---------------------------------------------------------------------------------------------------------------------------

南京大学 / 哲学系 / 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4修订版]

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个人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科研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哲学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介绍
中国哲学是研究中国哲学的发展及其特点与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
1. 博士生:(1)中国佛学; (2)儒家哲学 ;(3)宋明理学;(4)佛教伦理;(5)道家与道教哲学; (6)中国近现代哲学; (7)佛教与中国民间信仰关系史。
2. 硕士生:(1)先秦哲学;(2)儒佛道三教与中国哲学; (3)儒道与天人之学 (4)宋明理学研究; (5)中国近现代哲学;(4)佛教文化艺术。
师资力量:本学科有教授、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2名。其中,五十至六十岁之间的教授2名,四十多岁的教授4名。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6名博导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影响。
科研水平:本专业以儒学、佛学、道家道教及三教关系研究为其特色。其中,中国佛学以及三教关系研究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其科研、教学力量等方面在国内学术界名列前茅。多年来,由本专业的教师撰写的多种专著已经成为各自领域内的必读参考书。赖永海教授的佛教研究、佛儒关系研究、宗教学理论研究,洪修平教授的禅宗思想史研究、三教关系研究,徐小跃教授的老庄研究,李承贵教授的儒学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王月清教授的佛教伦理研究、先秦典籍研究,白欲晓教授的现代新儒学研究,程恭让教授的佛教与中国民间信仰关系研究、沈文华副教授的道教研究,尚荣副教授的佛教文化艺术研究等,都在学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多年来,本学科点出版学术专著30余种,并且出版大型学术丛刊《禅学研究》一种。
近期科研项目:赖永海教授主持的江苏省高校重大项目“南京佛教通史”;洪修平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佛教精华”;徐小跃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中国民间宗教与佛道二教关系研究”;李承贵教授主持的江苏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学概念、问题、价值综合研究”。本学科点于2000年在海峡两岸同时出版了十一卷本《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出版了全球首部《中国佛教通史》(700万字),荣获中国政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等多个奖项。以上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和相关成果,把本学科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招生对象
1. 博士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及应届硕士研究生。
2. 硕士生: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
1. 博士生:三年
2. 硕士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这三门任选一门)                                 (1学分)
公共外语                                                  (4学分)
B类:
哲学动态与评论                                            (3学分)
C类:
中国哲学专题研究 (核心)                                (3学分)
佛教概论                                                  (3学分)
儒道与天人之学                                            (3学分)
儒学概论                                                  (3学分)
儒佛道三教关系史与论                                    (3学分)
D类:
中国近现代哲学专题                                        (3学分)
道教概论                                                  (3学分)   
佛教概论                                                  (3学分)
宗教艺术(宗教艺术方向必修)                              (3学分)
现代新儒学专题研究                                        (3学分)
宗教与文化                                                (3学分)
佛教教义学                                                (3学分)
信仰与文化研究                                            (3学分)
中国民间宗教与信仰                                        (3学分)
犹太教与世界文明                                          (3学分)
基督宗教研究                                              (3学分)
希伯来语基础                                             (3学分)
犹太教文献选读                                            (3学分)
道家道教经典选读                                         (3学分)
佛教经典研究                                              (3学分)
宗教与现代社会                                            (3学分)
基督教史                                                  (3学分)
现代西方宗教哲学                                          (3学分)
希伯来语(一)                                            (3学分)
希伯来语(二)                                            (3学分)
圣经诠释学                                                (3学分)
佛教艺术研究                                              (3学分)
跨一级学科选课                                            (3学分)

(二)博士阶段:
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中国佛学                    
先秦诸子研究               
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         
佛教原著精读               
道家经典研究               
儒学专题研究               
宋明理学研究
佛教与中国民间信仰关系史

六、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
2、博士生在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确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其博士培养工作。
3、公共课以讲授为主,基础课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重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学科研究的能力。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鼓励研究生进行相关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交叉研究。
4、在读期间,成绩优秀、符合条件者可经个人申请、院系推荐申请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外海攻读博士学位(硕士为主)或联合培养(博士为主)的公派留学生。
5、研究生的德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由研究生领导小组和导师共同负责。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学单位负责相关课程考试。
2.专业课采取以课程论文为主,选以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补充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课程论文。专业课必须在相应的下一学期规定时间内获得成绩,逾期成绩无效。
3.硕士中期考核:为保证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进行中期考核。由学科组组织相关教师组成中期考核小组,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硕博连读,对考核不合格者提出批评,对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4、博士资格考核:资格考核以考察博士生对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术素养、对专业研究动态和前沿领域的鉴别和把握能力、完成博士论文所需要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等为重心,同时考察其学风和学术道德。考核通过方可作为博士候选人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从博士二年级上学期开始,首先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单位进行预考核,然后是二级学科的正式考核和全系考核。预考核内容以资格论文(或研究综述)为主,要求体现出对所研究领域或主题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尤其是核心范畴、主要观点、经典研究、前沿动向等的理解和把握。正式考核皆以面试为主,或结合笔试。考核内容及比例为:学位课程的完成情况占30%;开题综合报告占40%;完成的相关学术论文情况占30%。最终以全系为单位,做出暂缓通过率不低于15%、优秀率不高于15%的考核结果,并予以公示。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详细细节参看《哲学系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方案》。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接轨。题目选定后,研究生要做开题报告,经导师组同意后方可写作论文。论文题目确定后,研究生要写出写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写作任务。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在答辩之前必须严格按照《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办理。
所以申请参加硕士答辩同学需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12月中旬拿出完整的初稿,并在当月的二年级中期考核时接受初步答辩审核。
所有申请参加博士答辩人员需要在每年四轮固定答辩时间之前三个月提出答辩申请,在预答辩后参加学校组织的送校海**家家盲审的抽检。被抽中论文的盲审需获得通过才能参加正式博士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完成,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硕士学位者对在读期间论文发表不做要求;申请博士学位者应发表两篇CSSCI期刊论文(或者一篇CSSCI期刊加两篇CSSCI扩展版期刊论文,或者一篇一流期刊,三个标准满足一个即可,具体要求参见《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适用于2009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完成上述论文指标者,学校方可授予学位。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质量监测
所有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在毕业后,均参加省评估院与教育部组织的两轮论文质量抽查。

十一、参考书目:
孙叔平《中国哲学史稿》(上、下)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印 顺《妙云集》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下)
吕 澂《吕澂佛学论著选集》(五卷)
赖永海《中国佛性论》
赖永海《佛学与儒学》
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洪修平《禅学与玄学》
李承贵《德性源流——中国传统道教转型研究》
李承贵《儒士视域中的佛教——宋代儒士佛教观研究》
徐小跃《禅与老庄》
徐小跃《罗教·佛教·禅学》
王月清《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
陈 来《朱熹哲学研究》
卢国龙《道教哲学》

南京大学 / 哲学系 / 外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修订版]

外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应当拥护国家的宪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守法纪,品行端正,具备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包括尊重他人的智慧成果,认真进行有创意的学术研究。
1.硕士研究生:要求掌握西方哲学的基本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具备利用外语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初步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基本上可以独立开展西方哲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学位论文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深度和较高的学术水准。
2.博士研究生:要求掌握坚实的西方哲学专业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至少能够用一门主要的欧洲语言阅读原始文献、翻译专业论著、进行研究和写作。在自己所选择的研究方向上了解当前中国与世界学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向,把握主要文献,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所撰写的博士论文应当在本专业领域在国内接近研究前沿的水平,得到学界同行的首肯。只是简单重复或整理现有中文资料、不具备起码理论创新成果的论文不得进行论文答辩。取得学位时能够独当一面地进行专业研究和教学。

二、专业介绍
西方哲学是研究西方从古代至当代哲学思想发展变化及其社会影响的专门学科。本学科的研究方向:
1.硕士生:(1)西方哲学史;(2)基督教哲学;(3)德国古典哲学; (4)现代西方政治法律与管理哲学;(5)当代美国哲学;(6)当代德国哲学;(7)当代法国哲学。
2.博士生:(1)西方政治法律哲学;(2)西方管理哲学;(3)西方应用伦理学;(4)英美哲学;(5)西方道德哲学;(6)西方心灵哲学;(7)欧洲中世纪哲学;(8)德国古典哲学;(9)现象学;(10)后现代思潮研究;(11)当代德国哲学;(12)德国古典哲学;(13)当代法国哲学。
本专业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1人。顾肃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政治法律哲学、应用伦理学和管理哲学的研究,陈亚军教授主要研究西方分析哲学、当代美国哲学和心灵哲学。张荣教授主要研究中世纪哲学和德国哲学。王恒教授和方向红教授主要从事现象学、后现代哲学思潮和当代法国哲学的研究。各位教授均有在美国、德国、瑞士、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从事多年访问研究的经历,富有国际交流经验。马迎辉副教授系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象学和德国哲学的研究。各位教师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有相当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形成了专业方向较齐全、重点突出、有自身特色的团结合作的学术集体。本学科全体成员已经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撰写、主编、翻译较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多部,多次主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扩大了本学科队伍在中国和世界同行中的影响并与美、英、德、法、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学者开展了合作研究项目。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优秀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2.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

四、学习年限
1.硕士生:三年。
2.博士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这三门任选一门)                            (1学分)
公共外语                                             (4学分)
B类:
哲学动态与评论                                       (3学分)
C类:
西方哲学基本问题研讨(核心)                           (3学分)
近代西方哲学                                         (3学分)
古希腊哲学                                           (3学分)
D类:
美国哲学研究                                          (3学分)
康德哲学研究                                          (3学分)
黑格尔和近现代思想文化                                (3学分)
现象学导论                                            (3学分)
当代法国哲学                                          (3学分)
当代西方政治法律哲学                                  (3学分)
欧洲中世纪哲学                                        (3学分)
跨一级学科选课                                        (3学分)

(二)博士阶段:
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
专业外语
第二外语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现代西方应用伦理学  
实用主义研究   
德国哲学专题研究   
中世纪哲学研究     
西方政治法律哲学
现象学研究
尼采研究
后现代哲学专题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研究

六、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
2.博士生在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确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其博士培养工作。
3.公共课以讲授为主,基础课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重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学科研究的能力。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鼓励研究生进行相关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交叉研究。
4、在读期间,成绩优秀、符合条件者可经个人申请、院系推荐申请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外海攻读博士学位(硕士为主)或联合培养(博士为主)的公派留学生。
5.研究生的德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由研究生领导小组和导师共同负责。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学单位负责相关课程考试。
2.专业课采取以课程论文为主,选以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补充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课程论文。专业课必须在相应的下一学期规定时间内获得成绩,逾期成绩无效。
3.硕士中期考核:为保证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进行中期考核。由学科组组织相关教师组成中期考核小组,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硕博连读,对考核不合格者提出批评,对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4、博士资格考核:资格考核以考察博士生对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术素养、对专业研究动态和前沿领域的鉴别和把握能力、完成博士论文所需要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等为重心,同时考察其学风和学术道德。考核通过方可作为博士候选人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从博士二年级上学期开始,首先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单位进行预考核,然后是二级学科的正式考核和全系考核。预考核内容以资格论文(或研究综述)为主,要求体现出对所研究领域或主题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尤其是核心范畴、主要观点、经典研究、前沿动向等的理解和把握。正式考核皆以面试为主,或结合笔试。考核内容及比例为:学位课程的完成情况占30%;开题综合报告占40%;完成的相关学术论文情况占30%。最终以全系为单位,做出暂缓通过率不低于15%、优秀率不高于15%的考核结果,并予以公示。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详细细节参看《哲学系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方案》。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接轨。题目选定后,研究生要做开题报告,经导师组同意后方可写作论文。论文题目确定后,研究生要写出写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写作任务。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在答辩之前必须严格按照《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办理。
所以申请参加硕士答辩同学需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12月中旬提交完整的初稿,并在当月的二年级中期考核时接受初步答辩审核。
所有申请参加博士答辩人员需要在每年四轮固定答辩时间之前三个月提出答辩申请,在预答辩后参加学校组织的送校海**家家盲审的抽检。被抽中论文的盲审需获得通过才能参加正式博士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完成,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硕士学位者对在读期间论文发表不做要求;申请博士学位者应发表两篇CSSCI期刊论文(或者一篇CSSCI期刊加两篇CSSCI扩展版期刊论文,或者一篇一流期刊,三个标准满足一个即可,具体要求参见《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适用于2009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完成上述论文指标者,学校方可授予学位。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质量监测
所有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在毕业后,均参加省评估院与教育部组织的两轮论文质量抽查。

十一、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奥古斯丁《忏悔录》
笛卡尔《哲学原理》
洛克《政府论》
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
休谟《人类理解研究》
斯宾诺莎《伦理学》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判断力批判》
费希特《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逻辑学》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密尔《论自由》
胡塞尔《逻辑研究》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胡塞尔《笛卡尔式的沉思与巴黎讲演》
詹姆士《实用主义》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
罗尔斯《正义论》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
普特南《理性、真理和历史》
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马里翁《还原与给予:胡塞尔、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
A.J.Ayer: Logical Positivism.

重点期刊:
《哲学研究》
《哲学动态》
《现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外国哲学卷》
Journal of philosophy
Philosophy Today
Synthesis
Husserl Studies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哲学 专业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10-18 14:27 , Processed in 0.0705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