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1|回复: 2

上海交大理科专业-海洋学院-专业设置及专业介绍

[复制链接]

3948

主题

585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425
发表于 2024-5-31 23: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教育部和自然资源部的指导与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探索科教融合新模式,秉承“实质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融发展”的理念,于2018年举办合作共建签约仪式,上海交大海洋学院应运而生。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立足海洋学院共建极地生态保护研究所。同年,海洋学院被教育部与自然资源部认定为全国首批科教融合共建平台(全国高校唯一)。在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理学)中,上海交大海洋科学学科评分达到A。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120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美国科学院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100%拥有博士学位,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教师达95%,45岁以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5%,已经建成一支高层次人才汇聚、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际一流师资队伍。

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学院围绕我国近海、中高纬度海区、深海生命过程与环境模拟、古气候、海洋深潜器及无人观测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依托共建优势,学院建立了极地与气候变化实验室等10余个一流实验基地,同时共享海洋二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极地中心基地平台。2021年获批上海极地生命过程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极地前沿科学研究基地,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碳通量研究中心成立,与极地中心联合申报的自然资源部“极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2023年极地生态与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近年来,学院立足于高质量基础研究,承担了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次在《Nature》《Science》《PNAS》等国际顶刊发表最新科研成果。

学院致力于培养探索海洋未知领域、胸怀世界、勇立潮头的海洋科学领军人才。现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海洋科学本科专业(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日制在校生400余人。学院定位国际化、高起点、高标准,确立“小而精”的拔尖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强基础、促交叉、重实践”本硕博贯通的培养体系,突出科学与技术深度交叉、理工科与人文学科互补。



大事记:

2013年07月,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研究院成立;

2018年03月,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获批;

2018年08月,上海交通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签署共建协议;

2018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正式成立;

2019年05月,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获批;

2019年09月,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

2019年12月,召开成立一周年大会;

2020年09月,李克强总理视察极地与气候变化实验室;

2021年04月,被教育部与自然资源部认定为全国首批科教融合共建平台;

2021年06月,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签署协议,依托海洋学院合作共建极地生态保护研究所(筹);

2021年11月,上海极地生命过程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极地前沿科学研究基地获批;

2022年06月,“海洋科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3年03月,“极地生态与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




海洋学院:
https://soo.sjtu.edu.cn/

3948

主题

585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425
 楼主| 发表于 2024-5-31 23: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洋学院科研概况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依托科技相辅提升学科竞争力,担当人类和国家之重任,立志于解决海洋中的难题,服务于人类和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面向世界海洋科技前沿领域,探索与解决海洋资源环境、气候变化和安全等重大科技问题,海洋学院(海洋研究院)主持了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南海陆坡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金委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化综合过程”、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全球变暖停滞模拟与预估及区域气候响应”,参与了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等项目;

对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持了科技部“863”计划课题“作业型ROV产品化技术研发”、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海马’号部件改造和作业工具研制”和“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新一代水下生产系统全生命周期监测和智能管理”,承担了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近岸及邻近海域海底实时长期观测网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参与了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

从近海走向深远海,探索极地奥秘,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主持了自然资源部南极专项“南极中层鱼习性与分布调查”、中德海洋与极地科研合作重大项目“中国边缘海中特大城市污染物的踪迹及输运、扩散和转变机理”及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中挪联合“多重压力下中国南海与挪威海北部陆坡生物资源与生态系统动力学的比较研究”。此外,海洋学院还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参与了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2018年度长江口科学考察实验研究”。

学院参与研制的“海马”号ROV是我国首台套自主研发下潜深度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获得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年轻的海洋学院在国际海洋科学与科技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长。


人才培养概况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以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及技术等学科为基础,立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致力于培养探索海洋未知领域、胸怀世界、勇立潮头的海洋科学领军人才。现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海洋科学本科专业。学院定位国际化高起点、高标准,确立“小而精”的拔尖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强基础、促交叉、重实践本硕博贯通的培养体系,突出科学与技术深度交叉、理工科与人文学科互补。

中国在环境和资源领域面临重大挑战:全球性气候变化导致更多的灾难性天气,迫切需要提高海洋预报预警能力;近海工业、城镇和渔业的发展近导致海洋环境和资源遭到灾难性的破坏,急需修复、保护和综合管理;走向世界大洋,需要我们在深远海的探测、取样和认知能力。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致力于探索、认识和预测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现象和过程,发展海洋观测、取样和勘探技术与工程,服务于国家海洋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海洋安全、海洋防灾减灾的需求,为我国培养具有严格社会、科学和职业道德、世界一流学术水平、具有领导能力的高端科学与技术人才。



本科生培养:https://soo.sjtu.edu.cn/rcUndergraduate.html

研究生培养:https://soo.sjtu.edu.cn/rcGraduate.html

3948

主题

585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42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0: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洋学院研究生学科专业介绍


物理海洋学专业

研究内容:
1.海洋的基本物理过程:海洋亚中—中—大尺度环流和涡流观测与机制研究、混合与环流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2.海气相互作用:结合观测、理论和模式分析,揭示天气和气候尺度上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和调制机理,为提高我国对台风强度和海洋环境的预报能力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撑;
3.物理过程对海洋生态过程及生物输运和分布的影响:探讨多学科和交叉学科问题,认知生态系统动力学的驱动机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气候变化认知和治理能力,支持国家海洋生态和环境治理及海洋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4.生态模型研发:发展海洋生态环境模型,研究营养盐和铁在海洋中的输送及其对初级生产力和碳循环的影响机制,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太平洋以及边缘海环境的影响。
研究方向:
海洋环流动力学、中尺度、亚中尺度海洋过程、海气相互作用、极地海洋学、近海动力学、海洋物理、生物耦合过程。

海洋化学专业
研究内容:
1.高精度分析方法和走航方法研发:发展分析基本元素和同位素及生态生产力的高精度和自动分析方法,将这些分析方法运用于海洋监测,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海洋过程研究,以及解析气候变化和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2.古气候研究:海水、大气、冰芯、沉积物和土壤中气体和同位素测量与分析,以及大洋—全球尺度碳通量与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检测,研究冰期与间冰期生物圈生产力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结构、生产力和碳通量的综合过程,为进一步认知和预测目前和未来的气候变化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3.关键海洋生化过程:近海海水污染带来的海洋酸度变化、营养盐、痕量元素和生源要素的产生、循环和运输及其对海洋生物和生态过程与气候变化的影响。
研究方向: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球碳循环、营养盐循环、海-气交换、同位素地球化学、气候变化。

生物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学专业(含海洋战略)
研究内容:
1.海洋生物的生理、习性、种群动力学过程:海洋生物生理和生长率对环境变化和营养层结构的响应,生物的迁移、洄游和聚集习性,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生长和种群的影响,海洋生物生长、习性和种群变化对生态生产力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2.极端环境下的生命过程:极端生命过程与生命边界,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研究,深海生态结构和能量转换过程、生物多样性;
3.极地海洋生物与生态过程:极地海洋环流、陆坡流和中小尺度涡流,环境生态和生物资源、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4. 海洋战略主要围绕近海和远洋生态环境与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宏观战略问题,包括关键栖息地的保护及修复治理策略、海洋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和恢复维护方案、海洋经济发展的宏观管理战略等。
研究方向:
卫星海洋学与海洋遥感、生态系统的实验室模拟和现场观测、深海微生物群落的基因组学研究;
微生物与环境的进化和相互作用、生物对海洋及极端环境的实验、生态系统动力学、海洋生态工程;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综合管理、可持续渔业(含水产养殖)、海洋赤潮和缺氧的发生机制与早期预警、气候变化和人类行为对地表水水质影响、海洋生物资源评估与管理优化、渔业资源与洄游生态等。


海洋地质学专业
研究内容:
1.地质海洋基础过程:古海洋学与古环境、海洋沉积学、深海生物地球化学、海底构造格局、地壳性质与动力学演化过程;
2.资源成矿过程:中国海的构造格局,渤、黄、东海的地球物理过程及成矿机制,近海油气勘探,与大洋硫化物成矿机制研究;
3.海底地质科学与海底探测工程技术:近海油气、大洋硫化物成矿及其海底探测技术研究,大洋中脊调查研究;
4.海洋法与大陆架划界学:建立海底科学和海洋法学的交叉研究,大陆架划界技术理论。
研究方向:
海底环境与地球动力学、地震构造与解释、海底资源极其成矿系统、海洋环境记录与全球变化
微生物地质地球化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海底地形地貌。

海洋技术专业(含海洋遥感)
研究内容:
1.水下观测平台和传感器:远洋和深海观测的无人化、小型化观测平台技术,深海探测、深潜、海洋遥感、海洋导航等装备和设备核心技术,电子、光学和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传感器;
2.海洋水色遥感技术:大气校正、反演模式和应用技术,以及遥感卫星应用效果模拟仿真理论;
3.自主水色遥感卫星的核心技术:水色卫星遥感的理论辐射传输模型,核心技术中大气校正,以及静止卫星晨昏水色观测、偏振水色观测新机理。
4. 海洋遥感
(一)海洋遥感新机理:针对新型海洋卫星的研发需求,开展海洋遥感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卫星海洋遥感的新机理、新算法;
(二)海洋遥感新技术:开发自主的卫星资料处理和遥感监测新技术,为我国新型海洋卫星系列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海洋遥感新应用:面向国家需求和业务化服务,发展海洋遥感应用技术和专题应用产品,研发应用示范系统。
研究方向:
潜水器技术、水下移动观测技术、海洋传感器技术、水下作业技术;
海洋水色遥感,海洋激光遥感,海洋碳循环遥感,海洋水质遥感,卫星海洋学应用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10-18 17:18 , Processed in 0.07725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