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9-28 23: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学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基础课
MPHM1205 / MPHM2107有机化学1/2(Organic Chemistry) 48/40学时 3/2.5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教育基础课程之一, 是研究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及其规律的学科,与(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关系密切。该课程分为《有机化学1》和《有机化学2》两部分。《有机化学1》主要介绍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以及立体化学和波谱学基础。《有机化学2》主要介绍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胺、杂环化合物、硫磷类化合物、油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糖类、核酸等。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及其规律和立体化学特征,熟悉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历程及研究方法,了解各类代表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并掌握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MPHM1208/MPHM2111有机化学1/2实验(Experiments for Organic Chemistry I/II) 24/24学时 1/1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教育基础课程之一, 与有机化学1/2所介绍的基本理论相对应。该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包括了有机物(例如正溴丁烷、乙酸乙酯、乙酰水杨酸、甲基橙)的合成、分离、纯化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和鉴定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与概念的理解,增强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养成严肃认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为后续相关课程和将来的工作、科研打下基础。
MPHM2108 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 64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教育基础课程之一, 与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学科关系密切,是一门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来研究物质变化及与化学变化相关的物理变化中所遵循的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学科。该课程主要包括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原理、方法,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的热力学,唯象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反应速率理论、催化作用、电化学基础、表面现象及胶体化学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框架,掌握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知识要点,熟悉药物的化学合成、制剂及药物的分析等所涉及的各种化学过程所涉及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逐步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MPHM2112 物理化学实验(Experiments for Physical Chemistry) 24学时 1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教育基础课程之一, 与物理化学所介绍的基本理论相对应。该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涵盖了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实验等内容,具体包括燃烧热的测定、酸碱反应热的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分配系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电导滴定、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等。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相关实验的操作技能,提高观察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拓宽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熟悉从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的方法,并具备根据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科学方法。
MPHM2109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56学时 3.5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教育基础课程之一, 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学科关系密切,是一门应用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该课程系统介绍了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质、酶、核酸、聚糖等)的分子结构、主要理化性质,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物质代谢(包括糖类、脂类、氨基酸、核苷酸、非营养物质代谢及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的代谢变化,基因信息的传递(包括复制、转录、翻译及基因表达调控),分子生物学技术(DNA重组及重组DNA技术,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与生长因子、生物大分子检测技术,生物信息等)的知识要点。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生化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为药学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MPHM2113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Experiments f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4学时 1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教育基础课程之一, 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所介绍的基本理论相对应。该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重点介绍了常见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体包括蛋白质的沉淀、变性及等电点的测定、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质粒DNA的提取、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聚合酶链反应体外扩增DNA等。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相关的实验技巧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并逐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的思维方法,规范实验报告论文的书写等,并且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必修课
MPHM2213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 56学时 3.5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之一, 与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学科关系密切,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化学、构效关系、生活活性以及发展新药的学科,也是有机化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该课程以新药寻找和发现为主要内容,具体包括新药设计、发现和发展的过程,经典药物化学结构类型、生物效应、构效关系、构代关系、构毒关系、制备原理和合成路线等,也概括介绍了重大疾病创新药物研究,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和活性筛选,酶抑制剂的研究,天然化合物的修饰和改造、仿制药工艺合成研究等领域的状况。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从事新药研究所必需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药学专业知识和从事药学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MPHM2216 药物化学实验(Experiments for Medicinal Chemistry) 48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之一, 与药物化学所介绍的基本理论相对应。该课程主要包括了有机药物分子的制备和鉴别等内容,系统讲解了它们的合成路线、合成原理、合成操作、后处理方法以及一些药物在工厂中的生产工艺;其具体包括苯妥英钠的合成、苯噁丙嗪的合成、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稳定性实验、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合成等。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提高综合运用药物化学、有机合成、有机化学等各门课程知识的能力,并激发对新药研发的兴趣,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创新思维,培养初步的实验能力,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素质、创新精神,为今后用药物化学方法解决本学科的问题打好基础。
MPHM3220 药剂学(Pharmacy) 64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之一, 是一门研究将药物制成各种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的综合应用技术科学,与(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学科关系密切。该课程主要介绍了药剂学的基本理论(例如剂型的分类、分散系统和给药途径等)、提高药物制剂的生产技术水平的措施、保障药物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方法、以及新辅料、新机械、新设备、新技术制剂并中药新剂型的研发情况,特别是当前的新型靶向给药系统、载体给药系统、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等。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学习药剂学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各种制剂的基本方法和特点,为今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必要的基础。
MPHM3224 药剂学实验(Experiments for Pharmacy) 48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之一, 与药剂学所介绍的基本理论相对应。该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涵盖了各种剂型的制备及其质量检查,具体内容包括溶液性液体制剂的制备、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软膏剂的制备、乳剂的制备、滴眼剂的制备、片剂的制备、膜剂的制备、栓剂的制备、常见中药制剂的制备等,并以此为契机,探讨新型药剂的特性、应用和发展前景。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印证、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掌握常用剂型的处方设计、制备、质量检查、评价分析方法等基本操作,同时也为将来药剂学专业的科研和工作培养所需的科学思维、积累基本的实验技能。
MPHM3221 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 48学时 3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之一, 是一门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一门学科,与(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等学科关系密切。该课程主要介绍了药物的一般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典型药物的分析、制剂分析、中药分析、生物药物分析、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中的质量考察、体内药物分析以及药物分析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药物分析的一般规律和相关方法,熟悉药物分析新技术,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为今后在药品部门及相关机构从事药物分析、药事与企业管理、分析、策划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MPHM3225 药物分析实验(Experiments for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48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之一, 与药物分析所介绍的基本理论相对应。该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主要涵盖了不同的药物结构与其分析方法,具体包括对不同的分析手段(例如HPLC、GC等)的介绍、苯甲酸钠的分析、复方丹参片的TLC分析、HPLC法测定头孢氨苄胶囊含量、GC法测定维生素E软胶囊含量、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苯磺酸氨氯地对映体等。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巩固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掌握药物分析时药物成分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熟悉相关鉴别和测定方法的实际应用,了解药物分析领域的新技术,为专业相关课程积累必要的实验技能,也为将来从事相关的工作和科研打下基础。
专业选修课
波谱解析
本课程是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包括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MS等四谱及联用技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个专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学会运用四大波谱技术,搞清有机化合物结构和四大波谱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波谱方法在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的应用,方便地解决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
新药设计与开发
本课程着重阐述了药物发现所涉及的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创新药研究所需的药物设计的基本方法, 新药研究中的方法、原理及近年来药物设计学的前沿热点领域。研究内包括先导化合物的发掘、药效团的确定,定量构效关系的分析以及生物大分子靶点的计算机建模和分子多样性组合化合物库的构建与高通量、高内涵虚拟筛选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药研究和开发的程序,熟悉新药(先导化合物发现途径,掌握药物设计与发现的理论和方法和技术,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性,成为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开拓型人才。
文献检索
该课程主要包括药学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中外文医药检索工具,专利文献及其检索、常用药学工具书、互联网上的药学资源检索及药学论文的写作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具备敏锐的网络信息意识,熟练掌握药学文献与信息情报资源的各种检索工具检索途径、方法和手段,掌握如何对药学信息进行筛选、甄别并高效整合应用到各自科学研究之中。本课程对加强药学各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开阔学生视野与知识宽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具有重要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