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回复: 0

广州工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 / 管理学院专业介绍

[复制链接]

6497

主题

124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788
发表于 2025-5-29 16: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州工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 / 管理学院专业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简介

人才强国战略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人才资源也是企业兴盛的首要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从事为企业“选才”“用才”“育才”“留才”的重要工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人才价值日显高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更成为一个紧缺热门的专业。

本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10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2016年升为本科,2020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3年开设数智人力资源管理(特色班),并获批成为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按照“产教融合、三元协同”的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教学,构建多元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实操技能;科研促进教学,突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打造“三位一体”特色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学团队实力雄厚,拥有清华大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和QS排名前200院校毕业的海外留学博士,60%来自企业的实战专家,承担省级课题7项,市级课题十余项,校级教科研课题十余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以及省部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150余篇。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充足,有多间专属实验实训室和多套实验实训教学软件。专业按照“课-赛-证”融通的方式,在专业核心课分设理论和实训课的基础上,将课程设计、专业技能比赛、职业资格证进行融合,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学生专业活动丰富,多次获得全国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奖项。

专业毕业生以突出的应用能力,深受社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定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工作分析与设计、员工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为核心教学内容,实施“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突出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努力建设成教学条件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地方特色鲜明的省一流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等基本素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实践能力,能够在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5年左右,经过行业锻炼和自身学习,达到下列具体目标:

目标1: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劳动观念,能够在人力资源领域实践中遵守职业规范,履行责任;

目标2: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服务、知识管理等理论知识以及企业管理方法和流程;

目标3:具备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能够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系统思考创造性地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具体能力;

目标4: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组织管理、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目标5:具有创新思维、全局意识、国际视野、团队学习和持续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通过实践训练、终身学习的方式提高业务能力,能够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服务业的发展要求。

平台
模块及课程
思想政治课程平台
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
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专业基础模块
高等数学C、管理学、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
专业核心模块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运营管理、市场营销、招聘管理、培训与开发、财务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公司治理
专业拓展模块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社会心理学、博弈论、电子商务、珠三角就业状况及趋势研究、人才素质测评技术、人才服务学、经济法、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综合知识、管理沟通、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领导力概论、运筹学、招聘外包与猎头服务、社会保险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运营、秘书实务、客户服务管理、创业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劳动争议处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前沿、商业模式创新、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实验实践模块
工作分析与设计技能综合实训、培训及开发管理技能综合实训、招聘管理技能综合实训、绩效管理技能综合实训、薪酬管理技能综合实训、劳动关系管理技能综合实训、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软件应用、统计分析软件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综合实训、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对抗
实习实践模块
专业认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融合特色模块
人力资源管理赋能实务、人才服务企业案例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分析、数字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服务业项目管理、平台经济就业服务与管理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基础、大学英语、大学日语、大学体育、大学体育(体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
创新创业课程平台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基础与训练、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专业竞赛、职业资格、水平考试、科研论文、科研专利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师资队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7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11人、博士5人、硕士4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0人,校级师德先进教师1人,骨干教师6人。

名师风采:

妥宏武,管理学博士,副教授,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硕士生导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理事,浙江省医保研究会特聘专家、广州市科技专家、佛山市科技专家。本科和硕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在上市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地方政府委托的多项科研项目,主持市厅级项目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

王光辉,2008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现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科技专家。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北大核心2篇,EI1篇。曾获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奖、校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和优秀表达奖、说课说专业比赛三等奖、校师德优秀教师、校先进教师、校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指导学生专业技能大赛经验丰富,获全国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大赛、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奖项十余项。

任德孝,男,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副教授。担任经济学课程首席教师,管理学科基础课程组组长。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分析,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以及国家发改委等省部级课题7项;发表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13篇。曾从事市场调查和用户研究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月度和年度统计调查经验。主讲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学年论文、公司治理等课程。

宋阳,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博毕业于英国肯特大学绩效管理专业,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佛山研究生院骨干教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研究员,千灯湖产业金融高级智库副秘书长,主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课题一项,地方政府委托的科研项目6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A&HCI、SSCI、CSSCI发表论文4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

1.专业在全国民办高校中排第一,社会认可度高

中国科教评价网排名显示,本专业2022年在全国430所高校中排第83名,2023年在414所高校中排第67名,连续两年位居全国民办高校第1名。

2.教研教改成果丰硕

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全国商科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省级青教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课程思政大赛二等奖1项,综合创新教学大赛三等奖1项;教育部规划教材1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1项。

3.“标准引领、知识技能素质并重培养”的“三智一体,双向迁移”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在国家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标准的引领下,实现“三智一体,双向迁移” 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分阶递进的知识体系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建立了与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智一体,双向迁移”的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4.校企深度融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与职业岗位对接的“五项核心技能”课程体系

与合作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学生就业岗位(群),共同制定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人力资源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工作,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相关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如招聘专员、培训专员、考核专员、薪资专员、管理文员等岗位。这些岗位的工作须具备以下技能:工作分析与设计技能、员工招聘技能、培训及开发技能、绩效考核技能、薪酬管理技能。为培养知识能力素质超强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生,构建了“五项核心技能”课程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5.锤炼了一支具有较强社会服务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

经过多年培养和引进,本专业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科学、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团队“双师双能型”教师达44%。教学能力强,年均教学评价优秀率达90%。教学团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课题研究计20余项,员工培训多次。经过几年的引进与培养,锤炼了一支具有较强社会服务力的“双师双能型”队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发展

一、职业发展方向

1.人力资源管理

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日常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管理、人员测评、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晋升通道构建、大数据人力资源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等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体岗位有企业人力资源助理、专员、主管、经理、总监、总经理等。

2.人事服务外包

在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或者政府、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事务性外包工作,如人才寻访、招聘服务、培训服务、绩效服务、薪酬服务、劳动管理服务等基础事务性的人事服务工作。具体岗位有人才服务顾问、招聘服务专员、培训师、绩效专家等。

3.人才劳务派遣

给政府、事业单位、企业输送派遣员工,帮助用人单位制定派遣协议,给派遣员工进行技能培训,负责薪酬发放、绩效考核、派遣员工入离职等日常工作。或者在用人单位做好和劳务派遣单位的对接工作。具体岗位有劳务派遣专员、劳务派遣培训师、劳动关系专员等。

4.人力资源咨询

给政府、事业单位、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智力支撑。提供具体人才引进方法、制定激励机制、修订薪酬方案、制定绩效方案等具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和流程并协助用人单位执行。岗位有咨询顾问、咨询专家、项目经理、运营总监等。

5.其他相关岗位

可以从事专业的人才测评工作,从事组织变革工作,从事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等。具体岗位有人才测评师、OD组织发展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TD人才发展 (Talent development)、职业指导师等。

二、近三年毕业生培养质量

1.就业基本面稳中向优

本专业学生近三年初次就业率近90%,去向落实率在90%以上,44%的学生以签订劳动合同形式就业,近2%的学生以地方或国家基层项目就业。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企业类型主要是中小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2016级廖群好就职于保利物业,担任招聘岗。2017级唐锦活升学入读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2.社会评价高

本专业毕业学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70%以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聘用过我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有98%表示未来愿意继续招聘我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9%,其中很满意的比例为48%。

3.教育竞争力快速提升

本专业升学比例为2.87%,全校本科专业平均水平为1.89%,在全校各专业(除国际班)中排名第三。2023年获得国家级各类竞赛奖项2项,获得省部级各类竞赛奖项26项,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项。本专业毕业生对教学满意度近三年中曾达到92%,全校本科专业平均水平为87%。



https://www.gzgs.edu.cn/gsx/zybps/rlzygl.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7-2 11:57 , Processed in 0.09667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