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开大学 旅游与服务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https://tas.nankai.edu.cn/
学院简介
南开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于1919年由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创办,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7年9月,入选国家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且为36所A类高校之一。
南开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办旅游本科专业的重点高校,是第一批旅游管理科学硕士、专业硕士、旅游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全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社会服务与咨政研究成果丰富,积极引领旅游教育改革创新,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南开大学旅游管理学科支撑的一级学科和旅游管理专业学位双双在学科评估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南开旅游休闲管理学科连续三年实现突破性跃升,2023年列世界第21名、中国境内高校第2名。近年来实现了向国家政府咨政建言、文科国家级重大项目、挑战杯全国特等奖、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优秀学术论文奖”(最高奖,全国共20篇,也是全国唯一一篇管理学科获奖论文)等标志性成果突破。
旅游与服务学院成立于2010年,设有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文旅融合创新与实践本科微专业,旅游管理和会展管理两个学术硕士学位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开展高水平旅游管理创新研究的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有旅游目的地管理、大数据与旅游管理工程、旅游协同创新与创新管理、旅游新业态研究、旅游教育创新与知识管理五个学科建设方向,以及“数智赋能文旅创新发展/旅游大数据与决策”方向的“天津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南开大学百青团队”、依托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的“乡村振兴团队”和依托协同创新中心的“文旅融合团队”,拥有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旅游市场与目的地营销研究中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中心、旅游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文旅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数字化教学研发中心、南开大学第一智慧书院、旅游实验教学中心、全域旅游研究所、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中国海洋旅游研究中心、丝路旅游研究中心、全国MT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等多个重要研究平台,在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旅游产业融合与新业态、红色旅游、旅游大数据与新兴科技、旅游共享经济、旅游目的地与消费者行为、旅游企业管理与创新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学院现有在校生575人,其中本科生229人,硕士生227人,博士生89人,留学生30人。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3人,讲师6人,另有博士后团队9人。徐虹教授、姚延波教授、石培华教授、马晓龙教授、李辉教授、陈晔教授、李春晓教授等专家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李辉教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南开大学英才教授;李辉教授、马晓龙教授、李春晓教授、梁赛副教授、毕建武副教授、张坤副教授入选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李辉教授团队入选天津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南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南开大学“百青团队”。徐虹教授担任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陈晔教授担任MTA教指委秘书长,杨德进副教授担任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石培华教授入选四川省政府天府学者,马晓龙教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徐虹教授、姚延波教授、黄晶副教授、陈家刚副教授获得南开大学教学名师奖;李春晓教授获天津高校青教赛一等奖(文科组)。
2015年7月,由南开大学牵头组建的我国首个旅游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2019年9月通过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12月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21年8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名单。2022-2024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最佳案例,并获得智库优秀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中心按照“2011计划”中提出的“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世界旅游强国”三大目标,形成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新高地。
2020年以来,学院合计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一般和青年项目30余项;完成刊发在旅游国际三大顶刊、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旅游学科一类高质量学术期刊上的成果近80项,在ATR、TM、JTR等旅游国际三大顶刊的高质量成果产出居世界前20;获批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文化和旅游优秀成果奖及中国旅游研究院优秀博士后成果10余项,学院教师获评IACTS、APTA、CHME、CETA等国际一级学会的会士、杰出青年学者、学术新星、年度科研新星、年度论文等荣誉,并担任IFITT、TTRA-AP等国际组织的理事会委员,以及ATR、TM等旅游顶尖期刊编委。
建院十多年来,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和海内外多所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与中国香港理工大学签订了“2+2”双博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萨里大学签订了“3+1”、“4+1”本硕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和“2+2”博士项目,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签订了“1+1”硕士双学位和“2+2”双博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与澳门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国旅游教育合作联盟。此外,学院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美国天普大学、美国犹他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西班牙巴列阿里群岛大学等均建立起师资交流、跨国研究的平台,在旅游与服务管理教育研究领域展开合作。学院相继加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知识网络、世界旅游联盟(WTA)、亚太旅游协会(PATA)、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国际酒店餐饮及教育学术理事会(ICHRIE)、接待管理教育理事会(CHME)、澳大利亚旅游与接待教育理事会(CAUTHE)、全球旅游研究联盟(GReAT),国际旅行和旅游教育者学会(ISTTE)、国际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联合会(IFITT)、国际旅游研究协会(TTRA)、中国旅游研究国际联合会(IACTS)等世界知名学术社群和国际性旅游组织。
在产业合作方面,学院与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旅游集团、国家会展中心、中青旅、天津旅游集团、山东文旅集团、万豪酒店集团、同程旅游、北京大地风景文旅集团、北京北辰会展集团、国家海洋博物馆、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北京环球影城、腾讯旅游、浪潮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单位在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联合研究等方面保持着长期的合作,牵头成立了全国旅游饭店、全国智慧红色旅游和全国数智旅游三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获得了多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
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三全育人”大格局,积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强化思想引领,党团班同向发力,举办青春诗会、红色素拓、宣讲比赛等活动,创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师生四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科专业,每年20余支实践队、百余名学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实践调研,搭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共同体平台。拓展育人载体,探索“以赛促学带研”模式,举办京津冀大学生会展创意策划大赛、首届中国大学生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大赛等赛事,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各类比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践行“五育并举”,举办和参与“金砖杯”篮球赛、“新生杯”“校长杯”多项赛事,开展“同学同趣”师生趣味运动会,激发学生进取精神;举办“逐梦之旅”美育实践系列活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在“芭蕾”“合唱”和“诗词”中引导学生领略中外艺术之美;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打造宿舍文化节与劳动采摘日,让学生在劳动中实现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近年来,在学院的精心指导和培养下,我院学生先后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赛道特等奖、第十三届和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特等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铜奖、第五届全国会展策划创意大赛一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多项获奖,以及天津市优秀学生、南开大学周恩来奖学金、南开十杰、南开大学党员标兵等多项荣誉。
(数据截至2024年12月)
============================================================
2023级“旅游管理专业+非通用语专业”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非通用语专业”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简介
一、实施范围2023级工商管理大类以及外国语学院本科新生中遴选。
二、“旅游管理专业+非通用语专业”实施方案
1.形成旅游管理+德语、旅游管理+日语、旅游管理+法语、旅游管理+西班牙语、旅游管理+意大利语、旅游管理+阿拉伯语、旅游管理+俄语七种双学位培养计划。
2.项目班录取学生,工商管理大类的在旅游管理专业注册学籍,外国语学院的在相应外语专业注册学籍。
3.第1-4学期由外国语学院负责管理(八里台校区),以修读通识必修课课程、相应非通用语专业的必修课为主,在外国语学院评奖评优。
4.第5-8学期由旅游与服务学院负责管理(津南校区),以修读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为主,在旅游与服务学院评奖评优。
5.在每年4月初,学生可提出书面申请,自愿选择退出;必修课不及格10学分以上者,强制退出项目。工商管理大类学生退出项目后回工商管理大类(大类分流前)或旅游管理专业(大类分流后),按照相应培养计划继续完成学业。
6.学生在学籍注册专业参加推免保研。
三、“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非通用语专业”实施方案
1.形成会展经济与管理+德语、会展经济与管理+日语、会展经济与管理+法语、会展经济与管理+西班牙语、会展经济与管理+意大利语、会展经济与管理+阿拉伯语、会展经济与管理+俄语七种双学位培养计划。
2.项目班录取学生,工商管理大类的在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注册学籍,外国语学院的在相应外语专业注册学籍。
3.第1-4学期由外国语学院负责管理(八里台校区),以修读通识必修课课程、相应非通用语专业的必修课为主,在外国语学院评奖评优。
4.第5-8学期由旅游与服务学院负责管理(津南校区),以修读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为主,在旅游与服务学院评奖评优。
5.在每年4月初,学生可提出书面申请,自愿选择退出;必修课不及格10学分以上者,强制退出项目。工商管理大类学生退出项目后回工商管理大类(大类分流前)或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大类分流后),按照相应培养计划继续完成学业。
6.学生在学籍注册专业参加推免保研。
四、项目班优势
1. 培养计划单列,修读完成相对较少的学分即可获得管理学学士和文学学士双学位。
2.可获得更多出国研学与交流的机会。
3.和旅游管理专业或会展经济与管理普通班学生享有同等推免保研机会。
南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简介
南开大学于1981年设立旅游学科,成为全国最早开办旅游本科专业的高校,4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被誉为旅游领域的“黄埔军校”。为适应新时代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在原有专业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以培养一流本科人才为导向,依托“新文科”专业建设,积极推进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能够胜任文旅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管理人才。南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位居全国领先地位。2019年,旅游管理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2022和2023年,南开旅游管理专业连续三年获评软科中国大学排名A+专业,位列全国高校专业排名第3位。主要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管理学基础与旅游学特色的结合,既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等工商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也包括旅游经济学、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规划、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互联网与旅游行为、旅游法律法规、旅游数据挖掘等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
南开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简介
南开大学于2008年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我国较早成立该专业的重点高校之一。该专业以“会展+”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改革方向,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端会展管理人才,实现会展产业发展与专业建设的衔接与融合,在国内会展专业发挥着引领作用。2020年,该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2021、2022和2023年,该专业连续三年被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评为A+专业,位列全国高校专业排名第2位。主要课程: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以管理学为基础,旅游管理、经济学等多学科相融合,管理学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特色课程主要有展览策划与管理、会议策划与管理、节事策划与管理、会展营销、会展风险评估与管理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