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回复: 0

列传·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全文和白话文

[复制链接]

4552

主题

63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397
发表于 2024-12-11 19: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原文

后汉书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业,习《春秋》。《袁山松书》曰:“时蜀郡有雷震决曹,终上白记,以为断狱烦苛所致,太守乃令终赋雷电之意,而奇之也。”显宗时,征诣兰台,拜校书郎。

建初元年,大旱谷贵,终以为广陵、楚、淮阳、济南之狱,徙者万数,又远屯绝域,吏民怨旷,乃上疏曰:“臣闻‘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百王常典,不易之道也。《春秋》:“昭公二十年,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公羊传》曰:“畔也。曷为不言畔?为公子喜时之后讳也。《春秋》为贤者讳也。何贤乎公子喜时?让国也。君子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贤者子孙,故君子为之讳。”秦政酷烈,违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前书音义》曰:“父族、母族、妻族也。”高祖平乱,约法三章。太宗至仁,除去收孥。太宗,文帝也。《史记》曰:“文帝德至盛也,岂不仁哉。”除去收孥相坐之律也。万姓廓然,蒙被更生,泽及昆虫,功垂万世。陛下圣祖,德被四表。今以比年久旱,灾疫未息,“醔”字或作“牛”。疫,病也。躬自菲薄,广访失得,三代之隆,无以加焉。臣窃桉《春秋》水旱之变,皆应暴急,惠不下流。自永平以来,仍连大狱,有司穷考,转相牵引,掠考冤滥,家属徙边。加以北征匈奴,西开三十六国,频年服役,转输烦费。又远屯伊吾、楼兰、车师、戊己,民怀土思,怨结边域。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元帝诏曰“安土重迁,黎人之性”也。昔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尚书·盘庚序》曰:“盘庚五迁,将治亳,殷人咨胥怨。”亳,今河南偃师,故曰“近迁洛邑”。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毛,草也。《尔雅》曰:“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又曰:“东至于泰远,西至于邠国,南至于濮铅,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言不毛、荒极,直论远耳,非必此地也。且南方暑湿,障毒互生。愁困之民,足以感动天地,移变阴阳矣。陛下留念省察,以济元元。”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终复上书曰:“秦筑长城,功役繁兴,胡亥不革,卒亡四海。故孝元弃珠崖之郡,光武绝西域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元帝初元三年,珠崖郡反,待诏贾捐之以为宜弃珠崖,救人饥饿,乃罢珠崖郡。光武二十一年,鄯善、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还其侍子,厚加赏赐。介鳞喻远夷,言其人与鱼弃无异也。衣裳谓中国也。杨雄《法言》曰:“珠崖之绝,捐之之力也,否则鳞介易我衣裳。”鲁文公毁泉台,《春秋》讥之曰‘先祖为之而己毁之,不如勿居而已’,以其无妨害于民也。《公羊传》曰“毁泉台何以书?讥尔。筑之讥,毁之讥,先祖为之而己毁之,勿居而已”也。襄公作三军,昭公舍之,君子大其复古,以为不舍则有害于民也。《公羊传》曰:“襄公十一年作三军。三军者何?三卿也。”昭公五年传曰:“舍中军。舍中军者何?复古也。”言舍之与留,量时制宜也。今伊吾之役,楼兰之屯,久而未还,非天意也。”帝从之,听还徙者,悉罢边屯。

终又言:“宣帝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后世则。”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于白虎观焉。与音预。后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

时太后兄卫尉马廖,谨笃自守,不训诸子。终与廖交善,以书戒之曰:“终闻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事见陆贾新语。何者?尧舜为之堤防,桀纣示之骄奢故也。《诗》曰:‘皎皎练丝,在所染之。’逸《诗》也。皎皎,白貌也。《墨子》曰:“墨子见染丝者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上智下愚,谓之不移;中庸之流,要在教化。《春秋》杀太子母弟,直称君甚恶之者,坐失教也。《公羊传》曰:“晋侯杀其太子申生。曷为直称晋侯?曰以杀其太子母弟,直称君者甚之也。”《礼》制,人君之子年八岁,为置少傅,教之书计,以开其明;《大戴礼》曰:“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蓺焉,履小节焉。”又曰:“为置三少,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礼记内则》曰“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也。十五置太傅,教之经典,以道其志。汉兴,诸侯王不力教诲,多触禁忌,故有亡国之祸,而乏嘉善之称。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廖子防及光俱为黄门郎。孔子曰“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也。既无长君退让之风,文帝窦后兄长君,弟广国字少君,此两人所出微,绛、灌等选长者之有节行者与之居,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富贵骄人也。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纵而莫诲,视成任性,《马防传》曰“兄弟贵盛,宾客奔凑,四方毕至,数百余人皆为食客”也。鉴念前往,可为寒心。君侯诚宜以临深履薄为戒。”廖不纳。子豫后坐县书诽谤,县音悬。廖以就国。

终兄凤为郡吏,太守廉范为州所考,遣凤候终,终为范游说,坐徙北地。《益部耆旧传》曰“终徙于北地望松县,而母于蜀物故。终自伤被罪充边,乃作《晨风》之《诗》以舒其愤”也。帝东巡狩,凤皇黄龙并集,终赞颂嘉瑞,上述祖宗鸿业,凡十五章,奏上,诏贳还故郡。《著春秋外传》十二篇,改定章句十五万言。永元十二年,征拜郎中,以病卒。《袁山松书》曰“侍中贾逵荐终博达忠直,征拜郎中。及卒,赐钱二十万”也。

李法字伯度,汉中南郑人也。博通群书,性刚而有节。和帝永元九年,应贤良方正对策,除博士,迁侍中、光禄大夫。岁余,上疏以为朝政苛碎,违永平、建初故事;宦官权重,椒房宠盛;又讥史官记事不实,后世有识,寻功计德,必不明信。坐失旨,下有司,免为庶人。还乡里,杜门自守。故人儒生时有候之者,言谈之次,问其不合上意之由,法未尝应对。友人固问之,法曰:“鄙夫可与事君乎哉?苟患失之,无所不至。此以上《论语》孔子之言也。郑玄注云:“无所不至谓谄佞邪媚,无所不为也。”孟子有言:‘夫仁者如射,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诸身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篇》之言也。反诸身而已,言克己自责,不责人也。在家八年,征拜议郎、谏议大夫,正言极辞,无改于旧。出为汝南太守,政有声迹。后归乡里,卒于家。

翟酺字子超,广汉雒人也。雒属广汉郡,漳山雒水所出,南入湔,故城在今雒县南。湔音子田反。四世传《诗》。酺好《老子》,尤善图纬、天文、历算。以报舅仇,当徙日南,亡于长安,为卜相工,后牧羊凉州。遇赦还。仕郡,征拜议郎,迁侍中。

时《尚书》有缺,诏将大夫六百石以上试对政事、天文、道术,以高第者补之。酺自恃能高,而忌故太史令孙懿,恐其先用,乃往候懿。既坐,言无所及,唯涕泣流连。懿怪而问之,酺曰:“图书有汉贼孙登,将以才智为中官所害。观君表相,似当应之。《春秋保干图》曰“汉贼臣,名孙登,大形小口,长七尺九寸,巧用法,多技方,《诗》《书》不用,贤人杜口”也。酺受恩接,凄怆君之祸耳!”懿忧惧,移病不试。移病谓作文移而称病也。由是酺对第一,拜《尚书》。

时安帝始亲政事,追感祖母宋贵人,悉封其家。又元舅耿宝及皇后兄弟阎显等并用威权。酺上疏谏曰:

臣闻微子佯狂而去殷,叔孙通背秦而归汉,彼非自疏其君,时不可也。臣荷殊绝之恩,蒙值不讳之政,岂敢雷同受宠,而以戴天履地。雷之发声,物皆同应,言无是非者谓之雷同。《礼记》曰:“无雷同。”《左传》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也。伏惟陛下应天履祚,历值中兴,当建太平之功,而未闻致化之道。盖远者难明,请以近事征之。昔窦、邓之宠,倾动四方,兼官重绂,盈金积货,至使议弄神器,改更社稷。神器谓天位也。《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窦宪出入禁中,得幸太后,图为杀害。帝知其谋,诛之。邓太后崩,宫人告邓悝、邓弘等取废帝故事,谋立平原王得。帝闻,遂免邓氏为庶人也。岂不以埶尊威广,以致斯患乎?及其破坏,头颡墯地,愿为孤豚,岂可得哉!《庄子》曰,或聘《庄子》,《庄子》谓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及其牵而入于太庙,欲为孤犊,其可得乎?”此作“豚”,不同也。夫致贵无渐失必暴,受爵非道殃必疾。今外戚宠幸,功均造化,汉元以来,未有等比。陛下诚仁恩周洽,以亲九族。然禄去公室,政移私门,覆车重寻,宁无摧折。贾谊曰“谚云前车覆,后车诫”也。而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诗·小雅》曰:“翕翕訾訾,亦孔之哀。”《毛传》曰:“翕翕然患其上,訾訾然不思称职。”《尔雅》曰:“翕翕,訾訾,莫供职也。”訾音将徙反。“訿”与“訾”古字通。臣恐威权外假,归之良难,虎翼一奋,卒不可制。韩《诗外传》曰:“无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夫置不肖之人土位,是为虎傅翼也。故孔子曰“吐珠于泽,谁能不含”;《春秋保乾图》曰:“臣功大者主威侵,权并族害己奸行,吐珠于泽,谁能不含。”谕君之权柄外假,则必竞取以为己利,犹珠出于泽中,谁能不含取以为己宝也。吐犹出也。老子称“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道经》曰:“鱼不可脱于泉,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河上公注曰:“利器谓权道也。理国权道,不可以示执事之臣。”此最安危之极戒,社稷之深计也。

夫俭德之恭,政存约节。《左氏传》鲁大夫御孙曰“俭,德之恭;侈,恶之大”也。故文帝爱百金于露台,饰帷帐于皂囊。文帝常欲作露台,计直百金。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何以台为?”遂止不作。又东方朔曰:“文帝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或有讥其俭者,上曰:“朕为天下守财耳,岂得妄用之哉!”至仓谷腐而不可食,钱贯朽而不可校。今自初政已来,日月未久,费用赏赐已不可算。敛天下之财,积无功之家,帑藏单尽,民物雕伤,卒有不虞,复当重赋百姓,怨叛既生,危乱可待也。

昔成王之政,周公在前,邵公在后,毕公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挟而维之。目见正容,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言其法度素定也。今陛下有成王之尊而无数子之佐,虽欲崇雍熙,致太平,其可得乎?

自去年已来,灾谴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修身恐惧,则转祸为福;轻慢天戒,则其害弥深。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谄之党,损玉堂之盛,尊天爵之重,《孟子》曰:“公卿大夫,人爵也。仁义礼智信,天爵也。”割情Q欲Y之欢,罢宴私之好。帝王图籍,陈列左右,心存亡国所以失之,鉴观兴王所以得之,庶醔害可息,丰年可招矣。

书奏不省,而外戚宠臣咸畏恶之。

延光三年,出为酒泉太守。叛羌千余骑徙敦煌来钞郡界,酺赴击,斩首九百级,羌众几尽,威名大震。迁京兆尹。顺帝即位,拜光禄大夫,迁将作大匠。损省经用,岁息四五千万。经,常也。屡因灾异,多所匡正。《益部耆旧传》曰:“时诏问酺阴阳失序,水旱隔并,其设销复兴济之本。酺上奏陈图书之意曰:‘汉四百年将有弱主闭门听难之祸,数在三百年之闲。斗历改宪,宜行先王至德要道,奉率时禁,抑损奢侈,宣明质朴,以延四百年之难。’帝从之。”由是权贵共诬酺及尚书令高堂芝等交通属托,坐减死归家。复被章云酺前与河南张楷等谋反,逮诣廷尉。及杜真等上书讼之,事得明释。卒于家。《益部耆旧传》曰:“杜真字孟宗,广汉绵竹人也。少有孝行,习《易》、《春秋》,诵百万言,兄事同郡翟酺。酺系被系狱,真上檄章救酺,系狱笞六百,竟免酺难,京师莫不壮之。”

著援神、钩命解诂十二篇。《援神契》,《钩命决》,皆《孝经纬》篇名也。诂音古。

初,酺之为大匠,上言:“孝文皇帝始置一经博士,武帝建元五年始置《五经》博士,文帝之时未遑庠序之事,酺之此言,不知何据。武帝大合天下之书,武帝诏曰:“其令礼官劝学,举遗兴礼。”举遗谓搜求遗逸,是合天下之书也。而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数。宣帝甘露三年,诏诸儒讲《五经》于殿中,兼平《公羊》、《谷梁》同异,上亲临决焉。时更崇《谷梁传》,故此言“六经”也。石渠,阁名。昭帝时博士弟子员百人,宣帝末增倍之,元帝时诏无置弟子员,以广学者,故言以万数也。光武初兴,愍其荒废,起太学博士舍、内外讲堂,诸生横巷,为海内所集。明帝时辟雍始成,欲毁太学,太尉赵熹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者颓废,至为园采刍牧之处。宜更修缮,诱进后学。”帝从之。酺免后,遂起太学,更开拓房室,学者为酺立碑铭于学云。

应奉字世叔,汝南南顿人也。曾祖父顺,字华仲。和帝时为河南尹、将作大匠,公廉约己,明达政事。《华峤书》曰:“华仲少给事郡县,为吏清公,不发私书。举孝廉,《尚书》郎转右丞,迁冀州刺史,廉直无私。迁东平相,赏罚必信,吏不敢犯。有梓树生于厅事室上,事后母至孝,众以为孝感之应。时窦宪出屯河西,刺史、二千石皆遣子弟奉赂遗宪,宪败后咸被绳黜,顺独不在其中,由是显名。为将作大匠,视事五年,省费亿万。”《汝南记》曰“华仲妻本是汝南邓元义前妻也。元义父伯考为尚书仆射,元义还乡里,妻留事姑甚谨,姑憎之,幽闭空室,节其食饮,羸露日困,妻终无怨言。后伯考怪而问之。时义子朗年数岁,言母不病,但苦饥耳。伯考流涕曰:‘何意亲姑反为此祸!’因遣归家。更嫁为华仲妻。仲为将作大匠,妻乘朝车出,元义于路傍观之,谓人曰:‘此我故妇,非有它过,家夫人遇之实酷,本自相贵。’其子朗时为郎,母与书皆不答,与衣裳辄烧之。母不以介意,意欲见之,乃至亲家李氏堂上,令人以它词请朗。朗至,见母,再拜涕泣,因起出。母追谓之曰:‘我几死,自为汝家所弃,我何罪过,乃如此邪?’因此遂绝”也。生十子,皆有才学。中子叠,江夏太守。叠生郴,武陵太守。郴生奉。

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为郡决曹史,行部四十二县,录囚徒数百千人。及还,太守备问之,奉口说罪系姓名,坐状轻重,无所遗脱,时人奇之。《谢承书》曰:“奉少为上计吏,许训为计掾,俱到京师。训自发乡里,在路昼顿暮宿,所见长吏、宾客、亭长、吏卒、奴仆,训皆密疏姓名,欲试奉。还郡,出疏示奉。奉云:‘前食颍川纶氏都亭,亭长胡奴名禄,以饮浆来,何不在疏?’坐中皆惊。”又云:“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著《汉书后序》,多所述载。《袁山松书》曰:“奉又删《史记》、《汉书》及《汉记》三百六十余年,自汉兴至其时,凡十七卷,名曰《汉事》。”大将军梁冀举茂才。

先是,武陵蛮詹山等四千余人反叛,执县令,屯结连年。诏下公卿议,四府举奉才堪将帅。四府,解见皇后纪。永兴元年,拜武陵太守。到官慰纳,山等皆悉降散。于是兴学校,举仄陋,政称变俗。坐公事免。

延熹中,武陵蛮复寇乱荆州,车骑将军冯绲以奉有威恩,为蛮夷所服,上请与俱征。拜从事中郎。《谢承书》曰:“时诏奉曰:‘蛮夷叛逆作难,积恶放恣,镬中之鱼,火炽汤尽,当悉燋烂,以刷国耻。朝廷以奉昔守南土,威名播越,故复式序重任。奉之废兴,期在于今。赐奉钱十万,驳犀方具剑、金错把刀剑、革带各一。奉其勉之!’”奉勤设方略,贼破军罢,绲推功于奉,荐为司隶校尉。纠举奸违,不避豪戚,以严厉为名。

及邓皇后败,而田贵人见幸,桓帝有建立之议。奉以田氏微贱,不宜超登后位,上书谏曰:“臣闻周纳狄女,襄王出居于郑;《左传》襄王将以狄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狄固贪惏,王又启之。”王不从。狄人伐周,襄王出奔。汉立飞燕,成帝胤嗣泯绝。母后之重,兴废所因。宜思《关睢》之所求,远五禁之所忌。”《韩诗外传》曰:“妇人有五不娶:丧妇之长女不娶,为其不受命也;世有恶疾不娶,弃于天也;世有刑人不娶,弃于人也;乱家女不娶,类不正也;逆家子不娶,废人伦也。”帝纳其言,竟立窦皇后。

及党事起,奉乃慨然以疾自退。追愍屈原,因以自伤,著《感骚》三十篇,数万言。诸公多荐举,会病卒。子劭。

劭字仲远。《谢承书》、《应氏》谱并云“字仲远”,《续汉书》《文士传》作“仲援”,《汉官仪》又作“仲瑗”,未知孰是。少笃学,博览多闻。灵帝时举孝廉,辟车骑将军何苗掾。

中平二年,汉阳贼边章、韩遂与羌胡为寇,东侵三辅,时遣车骑将军皇甫嵩西讨之。嵩请发乌桓三千人。北军中候邹靖上言:“乌桓众弱,宜开募鲜卑。”事下四府,大将军掾韩卓议,以为“乌桓兵寡,而与鲜卑世为仇敌,若乌桓被发,则鲜卑必袭其家。乌桓闻之,当复弃军还救。非唯无益于实,乃更沮三军之情。邹靖居近边塞,究其态诈。若令靖募鲜卑轻骑五千,必有破敌之效”。劭驳之曰:“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之帅,庐落之居,而天性贪暴,不拘信义,故数犯障塞,且无宁岁。唯至互市,乃来靡服。苟欲中国珍货,非为畏威怀德。计获事足,旋踵为害。是以朝家外而不内,盖为此也。朝家犹国家也。《公羊传》曰“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也。往者匈奴反叛,度辽将军马续、乌桓校尉王元发鲜卑五千余骑,又武威太守赵冲亦率鲜卑征讨叛羌。斩获丑虏,既不足言,而鲜卑越溢,多为不法。裁以军令,则忿戾作乱;制御小缓,则陆掠残害。劫居人,钞商旅,啖人牛羊,略人兵马。得赏既多,不肯去,复欲以物买铁。边将不听,便取缣帛聚欲烧之。边将恐怖,畏其反叛,辞谢抚顺,无敢拒违。今狡寇未殄,而羌为巨害,如或致悔,其可追乎!臣愚以为可募陇西羌胡守善不叛者,简其精勇,多其牢赏。牢,禀食也。或作“劳”。劳,功也。太守李参沉静有谋,必能奖厉得其死力。当思渐消之略,不可仓卒望也。”韩卓复与劭相难反复。于是诏百官大会朝堂,皆从劭议。

三年,举高第,再迁,六年,拜太山太守。初平二年,黄巾三十万众入郡界。劭纠率文武连与贼战,前后斩首数千级,获生口老弱万余人,辎重二千两,贼皆退却,郡内以安。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劭畏操诛,弃郡奔冀州牧袁绍。

初,安帝时河闲人尹次、颍川人史玉皆坐杀人当死,次兄初及玉母军并诣官曹求代其命,因缢而物故。《尚书》陈忠以罪疑从轻,议活次、玉。劭后追驳之,据正典刑,有可存者。其议曰:

《尚书》称“天秩有礼,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而孙卿亦云“凡制刑之本,将以禁暴恶,且惩其末也。凡爵列、官秩、赏庆、刑威,皆以类相从,使当其实也”。若德不副位,能不称官,赏不酬功,刑不应罪,不祥莫大焉。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百王之定制,有法之成科。高祖入关,虽尚约法,然杀人者死,亦无宽降。夫时化则刑重,时乱则刑轻。犯化之罪固重,犯乱之罪为轻。《书》曰“刑罚时轻时重”,此之谓也。

今次、玉公以清时释其私憾,阻兵安忍,僵尸道路。阻,恃也。《左传》曰,卫州吁“阻兵而安忍。”朝恩在宽,幸至冬狱,而初、军愚狷,妄自投毙。昔召忽亲死子纠之难,而孔子曰“经于沟渎,人莫之知”。召忽,齐大夫。子纠,齐襄公之庶子也。子纠与小白争国,子纠被杀,召忽其傅也,遂死之。《论语》孔子论召忽曰:“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朝氏之父非错刻峻,遂能自陨其命,班固亦云“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前书》,鼌错为御史大夫,改更律令,诸侯諠哗。错父闻而非之,曰:“刘氏安而鼌氏危矣。”遂饮药而死。《史记》曰,赵母,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奢死,赵欲以括为将,母谓赵王曰:“王以为括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吾计决矣。”括母曰:“王终将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许诺。及括败,王以母先言,竟不诛也。而班固引之以为鼌错赞词。传曰“仆妾感慨而致死者,非能义勇,顾无虑耳”。言仆妾之致死者,顾由无计虑耳。语见《史记》栾布传赞也。夫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耀杀戮也;温慈和惠,以放天之生殖长育也。《左传》郑大夫游吉之词。是故春一草枯则为醔,秋一木华亦为异。今杀无罪之初、军,而活当死之次、玉,其为枯华,不亦然乎?陈忠不详制刑之本,而信一时之仁,遂广引八议求生之端。夫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岂有次、玉当罪之科哉?《周礼》小司寇职郑司农曰:“亲,宗室有罪先请也。故谓旧知也。贤谓有德行者。能谓有道蓺者。功谓有大勋也。贵谓若今墨绶,有罪先请也。勤谓憔悴国事。宾谓二王后。”若乃小大以情,原心定罪,《左传》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原心定罪,解见《霍谞传》也。此为求生,非谓代死可以生也。败法乱政,悔其可追。

劭凡为驳议三十篇,皆此类也。

又删定律令为《汉仪》,建安元年乃奏之。曰:“夫国之大事,莫尚载籍。载籍也者,决嫌疑,明是非,《礼记》曰:“夫礼者,决嫌疑,明是非。”赏刑之宜,允获厥中,俾后之人永为监焉。故胶西相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事见《前书》。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逆臣董卓,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开辟以来,莫或兹酷。或,有也。今大驾东迈,巡省许都,拔出险难,其命惟新。臣累世受恩,荣祚丰衍,窃不自揆,贪少云补,辄撰具《律本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决事比例》、《司徒都目》、《五曹诏书》司徒即丞相也。总领纲纪,佐理万机,故有都目。成帝初置《尚书》员五人,《汉旧仪》有常侍曹、二千石曹、户曹、主客曹、三公曹也。及《春秋断狱》凡二百五十篇。蠲去复重,为之节文。复音复,重音直容反。又集驳议三十篇,以类相从,凡八十二事。其见《汉书》二十五,《汉记》四,即《东观记》。皆删叙润色,以全本体。其二十六,博采古今瑰玮之士,文章焕炳,德义可观。其二十七,臣所创造。岂繄自谓必合道衷,繄音乌兮反。繄犹是也。心焉愤邑,聊以借手。藉音自夜反。昔郑人以干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尹文子》曰:“郑人谓玉未琢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周人遇郑贾,人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战国策》亦然。今此乃云“郑人以干鼠为璞”,便与二说不同。此云“干鼠”,彼云“未腊”,事又差舛。《阙子》曰:“宋之愚人得燕石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之,主人父斋七日,端冕之衣,衅之以特牲,革匮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俯而掩口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主人父怒曰:‘商贾之言,鞧匠之心。’藏之愈固,守之弥谨。”旃,之也。?音袭。缇,赤色缯也。《楚词》曰:“袭英衣兮缇?。”谓鲜明之衣。《左氏》实云虽有姬姜丝麻,不弃憔悴菅蒯,盖所以代匮也。《左传》曰:“《诗》云:‘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匮。’”杜注云:“逸《诗》也。姬、姜,大国之女。蕉萃,陋贱之人。”蕉萃、憔悴古字通。是用敢露顽才,厕于明哲之末。虽未足纲纪国体,宣洽时雍,庶几观察,增阐圣听。惟因万机之余暇,游意省览焉。”献帝善之。

二年,诏拜劭为袁绍军谋校尉。时始迁都于许,旧章堙没,书记罕存。劭慨然叹息,乃缀集所闻,著《汉官礼仪故事》,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劭所立。

初,父奉为司隶时,并下诸官府郡国,各上前人像赞,劭乃连缀其名,录为《状人纪》。又论当时行事,著《中汉辑序》。撰风俗通,以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闻。凡所著述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汉书》,皆传于时。后卒于邺。

弟子玚、璩,并以文才称。《华峤书》曰:“劭弟珣,字季瑜,司空掾。珣生玚。”魏志曰“玚字德琏,玚弟璩字休琏,咸以文章显”也。

中兴初,有应妪者,生四子而寡。见神光照社,试探之,乃得黄金。自是诸子宦学,并有才名,至玚七世通显。应顺,将作大匠;子叠,江夏太守;叠生郴,武陵太守;郴生奉,从事中郎;奉生劭,车骑将军掾;劭弟珣,司空掾;珣子玚,曹操辟为丞相掾。

霍谞字叔智,魏郡邺人也。少为诸生,明经。有人诬谞舅宋光于大将军梁商者,以为妄刊章文,坐系洛阳诏狱,掠考困极。谞时年十五,奏记于商曰:

将军天覆厚恩,愍舅光冤结,前者温教许为平议,虽未下吏断决其事,已蒙神明顾省之听。皇天后土,寔闻德音。窃独踊跃,私自庆幸。谞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许止,许悼公之子名止也。《公羊传》曰:“冬,葬许悼公。贼未讨何以书葬?不成乎弑也。许悼公是止进药而杀,是以君子加弑焉。葬许悼公是君子之赦止。赦止者,免止罪之辞也。”何休注云:“原止欲愈父之病,无害父之意,故赦之。”是原情定过也。又曰:“晋史书赵盾弑其君。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太史曰:‘尔为仁为义,人杀尔君而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此赦事诛意也。此仲尼所以垂王法,汉世所宜遵前修也。传曰:“人心不同,譬若其面。”《左传》郑子产谓子皮曰:“人心不同,譬如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斯盖谓大小窳隆丑美之形,至于鼻目众窍毛发之状,未有不然者也。情之异者,刚柔舒急倨敬之闲。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谞与光骨肉,义有相隐,言其冤滥,未必可谅,且以人情平论其理。

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谓遵依常辙,无所规求也。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酖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史记》苏秦曰:“饥人之所以饥而不食乌喙者,以其愈充腹而与饿死者同患也。”附子、乌喙,根同而状异也。昔东海孝妇见枉不辜,幽灵感革,天应枯旱。《前书》曰,东海有孝妇,少寡无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告邻人曰:“孝妇养我勤苦,我老,久累丁壮。”乃自经死。姑女告吏曰:“妇杀我母。”吏验之急,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太守竟论杀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自祭孝妇墓,天立大雨,岁熟。光之所坐,情既可原,守阙连年,而终不见理。呼嗟紫宫之门,泣血两观之下,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两观谓阙也。伤和致灾,为害滋甚。凡事更赦令,不应复案。夫以罪刑明白,尚蒙天恩,岂有冤谤无征,反不得理?是为刑宥正罪,戮加诬侵也。不偏不党,其若是乎?明将军德盛位尊,人臣无二,言行动天地,举厝移阴阳,诚能留神,沛然晓察,必有于公高门之福,于公,东海人,为郡决曹,决狱平。其闾门坏,父老共修之。于公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盖车。我决狱多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至子定国为丞相,孙永御史大夫。和气立应,天下幸甚。

商高谞才志,即为奏原光罪,由是显名。

仕郡,举孝廉,稍迁金城太守。性明达笃厚,能以恩信化诱殊俗,甚为羌胡所敬服。遭母忧,自上归行丧。服阕,公车征,再迁北海相,入为尚书仆射。是时大将军梁冀贵戚秉权,自公卿以下莫敢违啎。谞与尚书令尹勋数奏其事,又因陛见陈闻罪失。及冀诛后,桓帝嘉其忠节,封邺都亭侯。前后固让,不许。出为河南尹,迁司隶校尉,转少府、廷尉,卒官。

子俊,安定太守。

爰延字季平,陈留外黄人也。清苦好学,能通经教授。性质悫,少言辞。县令陇西牛述好士知人,乃礼请延为廷掾,范丹为功曹,濮阳潜为主簿,濮阳,姓也。常共言谈而已。后令史昭以为乡啬夫,仁化大行,人但闻啬夫,不知郡县。在事二年,州府礼请,不就。桓帝时征博士,太尉杨秉等举贤良方正,再迁为侍中。

帝游上林苑,从容问延曰:“朕何如主也?”对曰:“陛下为汉中主。”帝曰:“何以言之?”对曰:“尚书令陈蕃任事则化,中常侍黄门豫政则乱,是以知陛下可与为善,可与为非。”《前书》曰:“齐桓公,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可与为恶,是谓中人。”帝曰:“昔朱云廷折栏槛,今侍中面称朕违,敬闻阙矣。”朱云字游。成帝时上书求见,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人,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励其余。”上问曰:“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折。云呼曰:“臣得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朝廷如何耳!”上意乃解。及后当修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拜五官中郎将,转长水校尉,迁魏郡太守,征拜大鸿胪。

帝以延儒生,常特宴见。时太史令上言客星经帝坐,帝密以问延。延因上封事曰:“臣闻天子尊无为上,故天以为子,位临臣庶,威重四海。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意有邪僻,则晷度错违。陛下以河南尹邓万有龙潜之旧,封为通侯,恩重公卿,惠丰宗室。加顷引见,与之对博,上下媟黩,有亏尊严。臣闻之,帝左右者,所以咨政德也。故周公戒成王曰‘其朋其朋’,言慎所与也。《尚书》周公戒成王曰:“孺子其朋,孺子其朋,慎其往!”昔宋闵公与强臣共博,列妇人于侧,积此无礼,以致大灾。公羊经书“宋万弑其君捷”。传曰:“宋万尝与鲁庄公战,获于庄公,归舍诸宫中,数月然后归之。与宋闵公博,妇人在侧,万曰:‘甚矣鲁侯之淑,鲁侯之美!天下诸侯宜为君者唯鲁侯尔。’闵公矜此妇人,妒其言,顾曰:‘此虏也,鲁侯之美恶乎至?’万怒,搏闵公,绝其脰。”武帝与幸臣李延年、韩嫣同卧起,尊爵重赐,情Q欲Y无猒,遂生骄淫之心,行不义之事,卒延年被戮,嫣伏其辜。李延年,中山人也。身及父母兄弟皆故倡人也。武帝时,延年女弟得幸,号曰李夫人。延年善歌舞,为协律都尉,佩二千石印绶,与上卧起。弟季与中人乱,出入骄恣,上遂诛延年兄弟。韩嫣,韩王信之曾孙也。武帝为王时,与嫣相爱,后位至上大夫,赏赐拟邓通,与上卧起,出入永巷,以奸闻被诛。夫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所以事多放滥,物情生怨。故王者赏人必酬其功,爵人必甄其德。甄,明也。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论语》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邪臣惑君,乱妾危主,以非所言则悦于耳,以非所行则玩于目,故令人君不能远之。仲尼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盖圣人之明戒也!昔光武皇帝与严光俱寝,上天之异,其夕即见。事见逸人传。夫以光武之圣德,严光之高贤,君臣合道,尚降此变,岂况陛下今所亲幸,以贱为贵,以卑为尊哉?惟陛下远谗谀之人,纳謇謇之士,除左右之权,寤宦官之敝。使积善日熙,熙,广也。佞恶消殄,则干醔可除。”帝省其奏。因以病自上,乞骸骨还家。灵帝复特征,不行,病卒。

子骥,白马令,亦称善士。《谢承书》曰兴字骥。

徐璆字孟玉,璆音仇。广陵海西人也。父淑,度辽将军,有名于边。《谢承书》曰:“淑字伯进,宽裕博学,习《孟氏易》、《春秋公羊传》、《礼记》、《周官》。善诵《太公六韬》,交接英雄,常有壮志。”璆少博学,辟公府,举高第。《袁山松书》曰:“璆少履清高,立朝正色。称扬后进,惟恐不及。”稍迁荆州刺史。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埶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璆对曰:“臣身为国,不敢闻命。”太后怒,遽征忠为司隶校尉,以相威临。璆到州,举奏忠臧余一亿,使冠军县上簿诣大司农,以彰暴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悉征案罪,威风大行。中平元年,与中郎将朱玺击黄巾贼于宛,破之。张忠怨璆,与诸阉官构造无端,璆遂以罪征。有破贼功,得免官归家。后再征,迁汝南太守,转东海相,所在化行。

献帝迁许,以廷尉征,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璆乃叹曰:“龚胜、鲍宣,独何人哉?守之必死!”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好学明经,哀帝时为光禄大夫,乞骸骨。王莽即位,遣使以上卿征,胜不食而死。鲍宣字子都,渤海人也,哀帝时为司隶校尉。王莽辅政,诛汉忠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术不敢逼。术死军破,璆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卫宏曰:“秦以前以金、玉、银为方寸玺。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下莫得用。其玉出蓝田山,题是李斯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号曰传国玺。汉高祖定三秦,子婴献之,高祖即位乃佩之。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后乃出以投地,上螭一角缺。及莽败时,仍带玺绂,杜吴杀莽,不知取玺,公宾就斩莽首,并取玺。更始将李松送上更始。赤眉至高陵,更始奉玺上赤眉。建武三年,盆子奉以上光武。孙坚从桂阳入雒讨董卓,军于城南,见井中有五色光,军人莫敢汲,坚乃浚得玺。袁术有僭盗意,乃拘坚妻求之。术得玺,举以向肘。魏武谓之曰:‘我在,不听汝乃至此。’”时璆得而献之。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司徒赵温谓璆曰:“君遭大难,犹存此邪?”璆曰:“昔苏武困于匈奴,不队七尺之节,况此方寸印乎?”

后拜太常,使持节拜曹操为丞相。操以相让璆,璆不敢当。卒于官。

论曰:孙懿以高明见忌,而受欺于阴计;翟酺资谲数取通,而终之以謇谏。岂性智自有周偏,先后之要殊度乎?应氏七世才闻,而奉、劭采章为盛。及撰著篇籍,甄纪异知,虽云小道,亦有可观者焉。延、璆应对辩正,而不犯陵上之尤,斯固辞之不可以已也。《左氏传》孔子曰:“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

赞曰:杨终、李法,华阳有闻。益州,古梁州之域。《尚书》曰:“华阳黑水惟梁州。”孔安国注曰:“北拒华山之阳,南拒黑水。”故常璩叙蜀事而谓之《华阳国志》焉。二应克聪,亦表汝濆。郑玄注《周礼》曰:“水涯曰濆。”翟酺诈懿,霍谞请舅。延能讦帝,璆亦啎后。

===============================================================================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白话文翻译

后汉书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现代文


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十三岁时,杨终在郡府担任小吏,郡太守很欣赏杨终的才干,送杨终到京师学习,研读《春秋》。在明帝朝,朝廷征召杨终,在兰台任职,担任校书郎。

章帝建初元年,天下大旱,谷米腾贵,杨终认为,广陵郡、楚郡、淮阳郡、济南郡的刑狱关押的囚犯太多,因为犯罪或受到牵连被流放者达万人,被流放者在遥远的绝域悲苦哀号,致使吏民哀怨,招致天气大旱。杨终上疏:“臣听说:‘善人善报,惠及子孙;恶人恶报,仅限于自身。’从上古百王以来,就是这样的原则,无可更改。暴秦滥施苛政,违逆天意,一人有罪,祸及三族。高祖平定天下,与百姓约法三章。文帝仁慈,废除株连罪,万民欢喜,犹如重获新生。圣王恩泽,惠及昆虫,功德垂于万世。陛下圣明,德被四海,而今,连年干旱,疾疫流行,陛下反躬自省,自谦德薄,广泛征求意见。陛下的仁德,可以比拟夏商周三代仁君。臣以为,春秋有水旱灾害,是由于官员苛政所致,致使朝廷的恩惠,未能惠及百姓。永平以来,朝廷接连兴起大狱,有关部门追查案犯,严刑拷打,很多案件又相互牵连,致使很多人蒙冤,家属被流放至边郡。再加上,朝廷北伐匈奴,在西域开拓三十六国,百姓赋敛沉重,连年征发徭役,转运花费巨大。汉军将士在遥远的伊吾、楼兰、车师、戊己屯垦戍边,守边的将士思念故土,愁怨笼罩异域。经传讲:‘安土重迁,这是百姓的习俗。’在往昔,殷商百姓就近迁至洛邑居住,心中仍然有怨恨,更何况远在遥远的异域,将士要离开中原,离开富饶的家乡,在不毛之地屯垦?南方暑热潮湿,瘴气肆虐。流放至绝域的罪犯家属愁云笼罩,哀怨之情足以感动天地,撼动阴阳。陛下应该留心省察,为百姓纾解愁怨。”奏书递上,章帝将奏章交予朝臣廷议。司空第五伦同意杨终的谏言。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诘难第五伦,认为流放罪犯及家属这种惩罚由来已久,作为孝子,章帝不应该改变父亲的做法,先帝制定的国策,不宜改动。杨终再次上疏:“秦朝修筑长城,徭役繁重,胡亥不肯革除旧弊,最终失去天下。当年孝元帝果断放弃珠崖郡,光武帝拒绝西域诸国恢复都护的请求,不以蛮夷民族的利益损害华夏冠带的利益。鲁文公拆毁泉台,《春秋》对此讥讽:‘先祖修建,鲁文公拆毁,不住在里面,不就行了吗?’认为泉台对民众的利益,并无妨害。鲁襄公建立三军,鲁昭公加以改变,无论何种做法,以不损害民众利益为准。而今,在遥远的西域,无论是伊吾之战还是楼兰屯垦,战士们久处遥远的异域不能返回,这绝非天意。”最终,章帝采纳杨终的谏言,让流放者返回家乡,撤销犯人在边郡屯垦的政策。

杨终又谏言:“在西汉宣帝朝,宣帝召集儒生,在石渠阁讨论《五经》异同。而今天下太平,学者可以专心于经学,钻研章句注解的儒生往往会篡改经学本意。应该仿照宣帝当年在石渠阁讨论经学异同的做法,召集儒生,确定《五经》要义,让后世人明确经典规范。”于是,章帝召集儒生,在白虎观讨论经学异同。此后,杨终因某事犯法,被关押在监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认为杨终通晓《春秋》,学问渊博,上表奏请释放杨终,杨终也上书申诉。当天,杨终被释放出狱。此后,杨终与儒生一起在白虎观校点经书。再后来,杨终领受诏命,删去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十余万言。

当时,太后的哥哥卫尉马廖,为人敦厚,谨守职责,但是,对儿子管教不严,不能教育儿子谨守法律。杨终与马廖的关系很好,写信告诫马廖:“杨终听说,唐尧、虞舜的百姓,接受封赏者,比邻而居;夏桀、殷纣的百姓,遭到诛杀者,比邻而居。为何会这样?唐尧、虞舜,为百姓做出表率,奉公守法,道德堤防巩固,夏桀、殷纣为百姓做出示范,骄奢淫逸,道德堤防溃决。《诗经》讲:‘皎皎丝绢,在于所染。’上智下愚,谓之不移;中庸之流,重在教化。《春秋》记载晋献公逼迫太子自杀,对献公的做法表示憎恶,认为这是不教而诛。按照礼制,国君的儿子在八岁时,就要安排少傅辅导读书和计算,以开发其智力;十五岁时,就要安排太傅辅导学习经典,以引导其志向。汉建国以来,诸侯王凡缺少礼教者,有很多人触犯朝廷法令,有些甚至闯下亡国之祸,成才的诸侯王,乏善可陈。如今,君的地位尊贵,为海内人士所敬仰,焉能不有所警惕,时时警醒,保持谨慎作风!黄门侍郎马防、马广等,年龄幼小,血气方刚,毫无君子谦让之德,在社会上结交轻薄无行子弟,骄纵恣肆,不知悔改,积累成习。鉴古知今,长此以往,会做出令人寒心之事。君侯应该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言,教导他们。”马廖没有采纳杨终的谏言。之后,儿子马豫因为投书诽谤他人,被朝廷治罪。马廖受到牵连,被勒令回到封国。

杨终的哥哥杨凤在郡府担任官吏,郡太守廉范受到州部刺史纠察,派杨凤来向杨终请托,之后,杨终为廉范四处游说,为此而获罪,被流放至北地郡。章帝东行巡狩,有人报告有凤凰、黄龙出现,借此,杨终向朝廷奉上辞章,赞颂吉祥嘉瑞,详述汉室祖宗宏业,共计有十五章。辞颂奉上,章帝下诏赦免杨终,送回故乡休息。在故乡,杨终著述《春秋外传》十二篇,修改章句十五万言。永元十二年,朝廷征召杨终,拜为郎中,在任上病逝。

李法,字伯度,汉中郡南郑县人。李法博览群书,性情刚烈,为人有节操。和帝永元九年,李法参加贤良方正对策,被任命为博士。之后,李法升任侍中、光禄大夫。一年后,李法上疏,认为朝中政事烦琐,违背永平、建初年间处理政事的方式,宫中宦官的权力太大,后宫椒房受到皇帝宠幸,权势日盛。李法还讥讽史官记录历史不能实事求是,后世君子如果查验前朝功德,难以采信。由于李法所言不符合皇帝的旨意,被交予有关部门惩治,贬为庶人,送回乡里。之后,李法杜门谢客,自我约束,有故旧朋友、儒生前来探视,言谈时,问及李法在宫中谏言,不符合皇上旨意之事,李法不愿意多谈,友人坚持要问。李法回答:“见识浅陋之人,能与其侍奉国君吗?如果患得患失,将会无所作为。孟子讲:‘仁者射箭,姿势正确。射而不中,不能埋怨超过自己者,只能反躬自省,检讨自身。’”李法在家中休息八年,又被朝廷征召,拜为议郎、谏议大夫,李法依然坚持直言进谏,不改旧习。后来,李法出任汝南郡太守,在任上有政绩。再后来,李法辞官回家,在家中去世。

翟酺,字子超,广汉郡雒县人。翟氏家族有四代人教授《诗经》。翟酺喜欢《老子》,对图谶、经纬、天文、历算很感兴趣。由于为舅舅报仇,翟酺被流放至日南郡。后来,翟酺从流放地逃回,流落在长安,为人占卜看相。再后来,翟酺来到凉州,为人牧羊。遇上大赦天下,翟酺返回故乡。之后,翟酺在郡府担任官吏,受朝廷征召,拜为议郎,升任侍中。

当时,宫中尚书缺位,安帝下诏,诏令大夫、六百石以上官吏就政事、天文、道术对策,对策成绩优秀者,补为尚书。

翟酺自恃其才能,但是,忌惮原太史令孙懿,担心孙懿会超过自己,于是拜访孙懿。坐下来,一句话还未讲完,翟酺涕泗交流。孙懿感到奇怪,问翟酺为何要这样。翟酺答:“图谶有记载,有汉贼孙登,将以个人才智,被宫中宦官所害。观察君的面相,似乎应验此事。翟酺受君厚恩,为君有可能遭受祸殃而哀伤!”孙懿听后,深感忧虑,遂称病,不参加对策。结果,翟酺对策成绩为第一,补为尚书。当时,安帝刚刚亲理政事,追思祖母宋贵人,封了很多外戚为列侯。安帝的大舅耿宝及皇后的兄弟阎显等,骄横恣肆,滥施淫威。翟酺上疏谏言:

臣听说,微子佯装疯狂,离开殷商;叔孙通背弃秦廷,归附汉室。他们并非厌弃旧君,实乃不得已而为之。臣蒙受皇上厚恩,身处不讳之朝,岂敢因为受到陛下恩宠,人云亦云,苟活于天地之间。臣以为,陛下顺应天意,继承大位,正值汉室中兴,应该建立太平之功。但是,还未听说陛下有实现大治的计划。一般来讲,远者难以辨明,可以用近事查验。此前,窦氏、邓氏受宠,权力震动四方,身兼要任,积累的财富难以计算,最终,竟然窥伺神器,妄图更改帝位继嗣。这不是权力过大,招致的祸殃吗?及至事情败露,头颅落地,想要成为一头游荡的小猪,都难以做到!因此说,富贵来得快,去得也快,非正道获得的爵位,只能以祸殃结尾。而今,外戚蒙受皇上厚恩,能量极大,汉开国以来,鲜有此例。陛下施予厚恩,照顾周到,以此亲近皇室九族。然而,禄位离开公室,朝政移于私门,前车之鉴,覆车在途,其下场可悲。在位的朝廷大臣无人敢于直言进谏,庸庸碌碌,默然应对,有些甚至阿谀奉承。臣担心,大权一旦假手与人,再要想收回,就难了,老虎一旦插上翅膀,再要想压制,就难了。孔子讲:“珍珠一旦离开湖沼,谁不想拥有。”老子讲:“国之利器,不能假手与人。”此事关乎国家安危,社稷存亡。
节俭,是执政中的大德,治理国家,要重视节俭。当年,文帝欲建造一座露台,知道要花费百金,遂放弃想法。宫中的帷帐,文帝用旧的绢袋缝制,有人对此不理解。文帝解释:“朕为天下人守护财富,岂能滥自使用!”在文帝治理下,国库的粮食堆积如山,多得甚至腐烂,不能食用;国库的钱币,多得连串钱的绳子都已经朽烂,难以校对。陛下即位以来,时间不久,用国库的钱财赏赐皇亲国戚,多得无法计算。陛下用天下财富,放置在毫无功劳的皇亲国戚家里,致使国库空虚,财物耗尽。一旦国家有事,又要向百姓征收赋敛,如此一来,将会造成民怨沸腾,国家危亡,指日可待。
在周代初期,成王即位,周公辅佐在前,邵公辅佐在后,毕公辅佐在左,史佚辅佐在右。四位贤臣,同心协力维护王室。成王眼里看到的,都是正容,耳里听到的,都是正言,即位之后,天下太平,制度完善,执行有力。而今,陛下有成王之尊,却无贤臣辅佐,欲建立太平盛世,让国家兴旺发达,岂不是很难?
从去年以来,灾异频现,山崩地裂,地震使高岸变成低谷。陛下反躬自省,战栗恐惧,希望转祸为福。如果轻慢上天告诫,灾祸还会加重。愿陛下深思,访求忠贞之臣,远离邪佞之徒,减损玉堂之盛,尊奉仁义之重,割断情欲之欢,罢除宴饮之好。将古代圣王的治国之道,陈列于左右,心里常想着治国理政的得失,借鉴古代圣王治理天下的经验,灾异即可消除,丰年即可到来。

奏书递上,没有下文。外戚宠臣在朝中忌恨翟酺。

安帝延光三年,翟酺出任酒泉郡太守。叛羌有一千余骑兵,穿越敦煌郡,流窜至酒泉郡抢掠。翟酺迎头痛击,斩杀九百余人,几乎将流窜的羌寇全部歼灭,从此,翟酺威名大震。之后,翟酺调回内地,担任京兆尹。顺帝即位,拜翟酺为光禄大夫,改任将作大匠。在任上,翟酺减省费用,一年可以节约四五千万。然而,由于灾异频现,翟酺对朝政多有谏言,招致当朝权贵联合起来,诬告翟酺,再加上尚书令高堂芝等人相互勾结,以权谋私,翟酺受到牵连,被判处减死罪,遣送回家乡。此后,有人上书说翟酺此前与河南郡人张楷等图谋造反,翟酺又遭到逮捕,送往廷尉署听审。直到杜真等人上书,为翟酺申诉冤情,事情查清楚,翟酺被释放回家,在家中去世。

翟酺生前著有《援神》《钩命解诂》十二篇。

最初,翟酺担任将作大匠,上疏谏言:“孝文帝设置一经博士,武帝汇集天下经书,孝宣帝在石渠阁组织儒学大师,讨论《六经》异同。此后研习经学者日益增多,学习的弟子常常以万计。世祖中兴汉室,感叹经学荒废,建立太学,广置博士弟子学舍,宫廷内外设置讲堂,讲学不辍。儒学诸生充斥街巷,京师内儒生云集。明帝朝开始建立辟雍,有人谏言废弃太学,太尉赵憙认为,太学、辟雍应该并存,之后,太学、辟雍延续至今。近些年,太学、辟雍相继颓废,甚至成为樵采放牧之地。应该尽快修缮,以勉励后进者学习。”顺帝采纳翟酺的谏言。翟酺被免职后,朝廷修葺太学,重新扩建一批读书的学舍。为此,学者们在太学为翟酺立碑,记诵其功德。

应奉,字世叔,汝南郡南顿县人。曾祖父应顺,字华仲,在和帝朝,曾担任河南郡大尹,改任将作大匠。应顺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又熟悉政务。应顺有十个儿子,都很有才学。中子应叠,担任江夏郡太守。应叠生下应郴,应彬担任武陵郡太守。应郴生下应奉。

应奉从小聪明好学,从儿童直至长大成人,凡经历过的人和事,都会牢记在心,读书一目五行。应奉在郡府担任决曹史,巡行属下四十二个县,审讯遭到羁押的囚犯数百上千人,及至返回郡府,郡太守询问情况,应奉能够随口讲出罪犯的姓名,以及罪行大小,没有遗漏。当时人对应奉的记忆力,赞叹不已。应奉著有《汉书后序》,其中记载了很多史料。大将军梁冀举荐应奉为茂才。

此前,武陵郡蛮夷詹山等四千余人反叛朝廷,关押县令,啸聚山林。桓帝下诏,将情况交予公卿廷议,四府举荐应奉,说应奉堪为将才。永兴元年,桓帝拜应奉为武陵郡太守。上任后,应奉采取招抚措施,詹山等人很快瓦解、投降。之后,应奉在当地兴建学校,移风易俗,政事大有改观。后来因为某件公事,应奉被免职。

桓帝延熹年间,武陵郡蛮夷再次造反,寇掠荆州。车骑将军冯绲认为,应奉对当地民众有恩义,受到蛮夷敬重。冯绲奏请朝廷,与应奉一起平定叛乱。桓帝拜应奉为将军幕府从事中郎。应奉巧设方略,很快结束平叛。汉军撤回,冯绲将平叛的功劳归于应奉,举荐应奉为司隶校尉,负责在朝中纠察奸邪,惩处违法。应奉不避外戚权贵,以严厉出名。

及至邓皇后落败,田贵人日益受到桓帝宠幸,桓帝有立田贵人为皇后的想法。应奉认为田氏出身卑贱,不宜被立为皇后,上书谏言:“臣听说,周室迎娶狄女,周襄王被逐出京师,寄居郑国;汉成帝立飞燕为皇后,成帝断绝后嗣。皇后作为国母,为天下之重,有关国家兴衰,事关重大。应该像《诗经·关雎》所言,远离古人五禁之忌。”桓帝采纳应奉的谏言,最终立了窦氏为皇后。

及至党争祸起,应奉以有病,愤然退出朝堂。之后,应奉在家中养病,追思屈原,联想到朝政,悲伤不已,著《感骚》三十篇,有数万言。朝中公卿多举荐应奉,恰逢应奉生病,后逝。应奉有儿子应劭。

应劭,字仲远。从小喜欢学习,博闻多识。在灵帝朝,应劭被举荐为孝廉,接受车骑将军何苗征召,担任将军幕府掾史。

灵帝中平二年,汉阳郡贼寇边章、韩遂,与羌胡勾结,祸害华夏,东进袭扰三辅。当时,灵帝派遣车骑将军皇甫嵩西征,讨伐乱贼。皇甫嵩奏请征调乌桓三千人。北军中候邹靖上疏谏言:“乌桓兵力很弱,应该招募鲜卑人。”灵帝将奏议交予四府讨论,大将军幕府掾史韩卓认为:“乌桓兵力弱,而且与鲜卑世代为仇,如果乌桓被征调,鲜卑一定会乘虚而入,袭击乌桓的家园。乌桓听说后,也会迅速返回施救。这样,不但无益于汉军,还会挫伤汉军斗志。邹靖居住的地方距离边塞很近,了解他们的情况。如果令邹靖招募鲜卑五千轻骑兵,征剿贼寇,一定能发挥作用。”应劭驳斥:“鲜卑远在大漠以北,与犬羊为伴,没有部落君长,居住帐篷,天性贪婪,性情残暴,罔顾信义,因此才会多次侵犯汉朝边郡亭障,致使边郡几无宁日。只有在双方互市贸易时,鲜卑才会低头屈服,为的是获取中原的珍奇货物,并非真的畏惧汉朝武威,怀念汉室恩义。一旦获得需要的货物,转瞬间,他们就会重新侵害边郡。所以,朝廷只是把他们当作异族看待,未曾把他们当作内附民族,原因在于此。在以往,匈奴反叛朝廷,度辽将军马续、乌桓校尉王元,征调鲜卑五千骑兵;武威郡太守赵冲率领鲜卑,征讨叛羌,斩获叛逆丑虏,自不待言。然而,鲜卑愈发骄横,多此违反禁令,如果以军令约束,则会愤怒作乱,如果听之任之,又会大肆抢掠、祸害百姓,诸如劫掠居民,拦截商旅,偷吃他人的牛羊,抢夺他人的兵器、战马。得到的赏赐很多,还是不肯回去,想要得到更多赏赐。鲜卑用赏赐购买铁器,边将不答应,他们就把得到的缣帛聚拢在一起,欲放火焚烧。边将恐惧,担心他们会造反,慌忙解释、抚慰,不敢拒绝他们的要求。而今,边寇还未殄灭,羌寇又聚在一起,成为边患,决策一旦失误,将追悔莫及!臣愚以为,可以招募陇西的羌、胡,这些人遵纪守法,为人善良,不会轻易反叛。挑选其精壮者,作战勇敢的羌、胡,多给予赏赐。郡太守李参遇事冷静,有谋略,一定能调动他们,为朝廷效死力。在此关键时刻,应该采取稳妥措施,不可仓促间,草率行事。”韩卓与应劭相互诘难,互不相让。灵帝下诏,将奏议交予朝中百官廷议,多数人赞成应劭的建议。

灵帝中平三年,应劭通过考试,成绩很好,两次升迁,中平六年,担任泰山郡太守。献帝初平二年,黄巾军三十万杀向泰山郡。应劭率领文武官员,抗击黄巾军,斩杀数千人,俘虏黄巾军,包括老弱一万余人,缴获上千辆辎重车。黄巾军退出郡界,泰山郡恢复安宁。献帝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儿子曹德从琅琊郡途经泰山郡,应劭派兵迎接,还未接到,徐州牧陶谦怨恨曹嵩的儿子曹操多次攻打徐州,派轻骑兵追赶曹嵩、曹德,在泰山郡杀了二人。应劭害怕曹操报复,遂抛弃职务,投奔冀州牧袁绍。

最初,在安帝朝,河间郡人尹次、颍川郡人史玉,因为杀人犯法,被判为死刑。尹次的哥哥尹初和史玉的母亲军来到郡府,请求代替亲人去死,随后上吊自杀。尚书陈忠认为这桩杀人案还有疑点,按照疑罪从轻,在廷议时,奏请免去尹次、史玉的死罪。应劭驳斥陈忠,认为应该明正典刑,其驳议收录在档案。驳议如下:

《尚书》讲:“天秩有礼,上古圣王制定五服五章。天讨有罪,上古圣王制定五刑五用。”荀子讲:“制定刑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禁暴除恶,防患于未然。封赏爵位,确定官职,赏罚符合规定,才能名实相符。”如果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酬功,刑不当罪,就会有不祥后果。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从上古百王以来,都有严格的规定。高祖进入武关,取消秦朝的严刑峻法,但仍然保留死刑,杀人者偿命,不能宽恕。天下太平,更要严肃法律,杀人者,必须判处重刑,只有在天下大乱时,才会使用轻刑。《尚书》讲:“刑罚有时轻,有时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尹次、史玉在太平盛世,为个人私怨,竟然手持兵器,拦路杀人,残忍至极。朝廷恩德深厚,尹次、史玉被捕,直到冬季,才处以死刑。尹次的哥哥尹初,史玉的母亲军,狡黠顽劣,妄图以自杀代替罪犯伏法。在往昔,齐国大夫召忽,是公子纠的师傅,公子纠被杀,召忽随后自杀。孔子评价:“死得毫无价值,犹如匹夫死于沟壑,无人过问。”晁错的父亲,认为儿子执法严酷,害怕祸及家族,自杀殒命。班固认为:“死得毫无价值,不如赵括的母亲,事先奏请赵王,以免受到牵连。”古人讲:“仆妾愤然自杀,并非为了义理而死,只是对世间不再留恋而已。”古代圣王制定刑罚设置监狱,是按照天象,实施杀戮犹如雷霆般威严。上天有德,以温和、仁慈、祥和、恩惠,抚育万物生长。在春季,青草枯萎,是灾象;在秋季,花木繁华,也是灾象。而今,无罪之人尹初、军自杀,希望以此挽救罪犯尹次、史玉的生命,这与季节反常、草木枯黄,又有何区别?陈忠不懂得制定刑法的目的,只是以所谓仁慈,引述《周礼·甫刑》“八议”。《周礼·甫刑》赦免罪犯的“八议”,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岂有以自杀代替他人抵罪?如果从感情出发决定重刑轻判,为罪犯求得活命,以一死了之,就可以罔顾刑法,这只会破坏法制,扰乱法理,朝廷将会追悔莫及。

应劭撰写的驳议有三十篇,都是这一类文章。

应劭斟酌删定法律条令,制定新律令。献帝建安元年,应劭启奏献帝:“国家大事,莫不记载于典籍,作为参考,用于辨明是非,制定政策。决定赏罚,要坚持中正,才能为后世人所效法。原胶西国相董仲舒,年老体弱,因病辞职,每当朝廷有疑难时,武帝仍会派廷尉张汤,来向董仲舒请教,询问是否符合经学。此后,张汤根据《春秋》义理制定汉朝刑法,有二百三十二件案例。参照经书,可以找到判案依据,内容详尽。逆臣董卓颠覆汉室,将宫中收藏的典章制度,焚烧殆尽,鲜有留存,这是汉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灾祸。而今,皇上御驾东移,定都许昌,排除千难万险,希望万象更新。臣家族几代人蒙受国恩,享受荣华,福祚丰盈。臣反复斟酌,撰写《律本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决事比例》《司徒都目》《五曹诏书》《春秋断狱》,共计二百五十篇,不敢说少有裨益。除去重复部分,对文字详加校正,整理驳议三十篇,内容大致相同,共计八十二件事,其中见于《汉书》者,有二十五件,见于《汉记》者,有四件,臣加以删削润色,以保持原来的面目,共计二十六件事。臣收集古今优秀士人的著述,广采博引,加以整理,德义可观,有二十七件事,加上臣所思所想,还有所创新。臣不敢自诩全部符合经义,然而,臣鉴古知今,思绪难以平静,愤懑郁结,援笔誊写,聊以自慰。在往昔,郑国人以干鼠为璞玉,在京畿售卖;宋国愚夫将燕石当作宝玉,用绢帛包裹十重,在市场售卖。懂得的人看到后,莫不掩口而笑。斯文之人,读了我的著述,也可当作笑料,掩口而已。《左传》讲,虽然有‘姬姜、丝麻’,也不应抛弃憔悴之人的苇编,因为这些可为不时之需,成为有用之物。臣斗胆显露愚顽之才,侧身于明哲末流。这些著述,不足以弥补纲纪,颂扬太平,庶几闲暇时阅读,或可弥补圣听。愿陛下在日理万机之余暇,稍加留意。”献帝读了应劭的奏议,很高兴。

建安二年,献帝下诏,拜应劭为袁绍将军幕府校尉参谋。当时,献帝已迁都许昌,旧的典章制度缺失,宫中档案稀少,应劭对此慨然叹息,收集整理,按照汉官仪制定典章制度,以及百官上朝时的礼仪,这些都是应劭的贡献。

最初,应劭的父亲应奉担任司隶校尉,朝廷要求郡、国,汇总上缴前朝名臣的画像、赞辞。应劭将这些著名大臣的画像、赞辞加以编辑,编为《状人纪》。又结合著名大臣的事迹,著《中汉辑序》。应劭撰写《风俗通》,在书中编辑各种物类名称,详加解释。这套书籍,虽然没有成为典籍,但为后世人留下各种物类的详细介绍,当时人叹服应劭博闻多识。应劭生前著述,有一百三十六篇,对班固编撰的《汉书》做了集解,这些书籍流传下来。应劭在邺城去世。

应劭弟弟的儿子应玚(yáng)、应璩(qú),在当时均以文才闻名。

建武初年,有一位老妇应妪,生下四个儿子,后来一直守寡。有一天,老妇看到有神光照耀在社神上,试着探摸神光照耀的地方,得到黄金。从此以后,几个儿子求学、出仕为官,均以才学闻名,到了应玚,已经是第七代。

霍谞(xū),字叔智,魏郡邺城人。年少时,霍谞学习儒术,通晓经书典籍。有人向大将军梁商诬陷霍谞的舅舅宋光,说宋光擅自篡改诏书,宋光被捕,关押在洛阳诏狱,在狱中受尽折磨。霍谞当年十五岁,为舅舅申冤:

将军恩德深厚,犹如天覆地载,臣的舅舅宋光,可怜无辜蒙冤。此前,霍谞听说将军答应为宋光平反,虽然还未交予官吏审查,已经蒙受将军垂顾,宋光获释有望。皇天后土,传送德音,臣不胜雀跃,为此而欢欣鼓舞。臣听说,《春秋》大义,犯人定罪应该按照所犯罪行轻重,还要考虑犯罪缘由。因此,即使犯下弒君之罪,仍可免于刑罚,像晋国大夫赵盾,纵容贼人逃脱,史书有记载,孔子强调,按照王法定罪,应该坚持原则。汉建国后,遵循前贤的做法。《左传》讲:“人心不同,犹如千人千面。”人们常说,人有高矮胖瘦美丑,面目耳鼻空窍毛发,不会完全相同。人的性情有差异,有刚,有柔,有舒缓,有急躁,有倨傲,有恭敬。遇事趋利避害,畏死乐生,则是相同的。臣与舅舅宋光是至亲骨肉,按照情义,应该有相互隐瞒之理,臣说宋光冤枉,未必会被世人相信,臣仅以常理叙述。

宋光祖上皆为衣冠望族,宋光的仕途可谓坦途,一帆风顺。宋光本人,位居州郡要职,希望还有升迁的机会,而且,并无令人诟病的行为,为何要无故删削诏书,欲达到何种目的?令人怀疑,就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宋光也会采取更为稳妥的方法,岂有冒着杀头的危险,出此下策?就像人为了充饥,食用有毒的附子,为了止渴,饮下鸩酒一样,还未进入肠胃,就会一命呜呼。谁会这样傻!在往昔,东海郡有一位孝妇,蒙受冤枉,被太守无辜冤杀,冤魂不散,感动上天,致使东海大旱。宋光所犯罪行,更有可疑之处,被羁押在监狱数年,始终得不到审理。致使家属喊冤于紫宫,泣血于两观,冤情感动上天,招致灾害频仍。凡是刑案遇到大赦令,就不应该再定罪,有罪之人,罪行明白,尚能够蒙受天恩,岂有无辜之人,反而得不到昭雪?如此一来,有罪者,可以得到宽宥,无辜者,反而要开刀问斩。古人讲做事情要不偏不倚,真能这样吗?臣敬重将军至德至仁,位尊爵显,在朝中人臣无二,出口即可撼动天地,举措即可改变阴阳。臣企盼将军留意,查清此案。将军一定会像于公当年一样,为后人留下高门之福,迎来祥瑞之气。天下幸甚。

梁商读了申诉状,对霍谞的才学颇为欣赏,就宋光的案件上奏朝廷,宋光获得赦免。在当时,霍谞因此事而闻名。

霍谞在郡府担任官吏,后来,被举荐为孝廉,再后来,升任金城郡太守。霍谞为人敦厚,明辨是非,在任上能够以恩信引导吏民,移风易俗,推行教化,也被当地羌、胡所敬重。因为母亲去世,霍谞要为母亲服丧,上书朝廷,辞职回家。服丧期满,公车署征召霍谞,霍谞出任北海国相,又入朝担任尚书仆射。当时,大将军梁冀作为外戚,在朝中专横跋扈,朝中公卿以下官员不敢违逆。霍谞与尚书令尹勋,多次就梁冀的劣行,上奏朝廷,又在面见皇帝时,历数梁冀的罪行。及至梁冀被杀,桓帝嘉赏霍谞的忠诚、气节,封霍谞为邺都亭侯,霍谞反复辞让,桓帝不许。后来,霍谞出任河南郡大尹,改任司隶校尉,又担任少府、廷尉,在任上去世。

儿子霍 ,担任安定郡太守。

爰延,字季平,陈留郡外黄县人。爰延家中贫困,然而好学不倦,熟读经书典籍。后来,爰延教授学生,为人质朴,讲求诚信,不喜欢多言。县令陇西郡人牛述喜欢名士,善于识别人才,以礼延请爰延在县衙担任廷掾。当时,范丹担任功曹,濮阳潜担任主簿,三人常在一起交谈。后来的县令史昭,任命爰延为乡啬夫,乡间的教化斐然,人们只知道有啬夫,不知道有郡守、县令。在任上二年,州府礼聘爰延,爰延不肯应召。在桓帝朝,爰延接受朝廷征召,担任博士,太尉杨秉等举荐爰延为贤良方正,两次升迁,爰延在宫中担任侍中。

有一次,皇帝游幸上林苑,随便问爰延:“朕是一个怎样的君主?”爰延答:“陛下是汉室中等君主。”桓帝问:“何以见得?”爰延答:“尚书令陈蕃担任要职,民众受到教化;中常侍黄门干预朝政,政事出现紊乱。从这二人身上,臣知道陛下,可以与善人为善,也可以与恶人为非。”桓帝说:“在往昔,朱云在廷议时直言冒犯成帝,被拖出朝堂,拉断栏杆。今天,侍中敢于当面指出朕的过错,朕也愿意像成帝一样,敬闻过失。”之后,桓帝拜爰延为五官中郎将,转任长水校尉,出任魏郡太守。受朝廷征召,爰延又担任大鸿胪。

桓帝认为爰延是儒生,常在闲暇时,召见爰延。当时,太史令上奏桓帝,说有客星在帝座运行,桓帝秘密召爰延入宫咨询。爰延乘机向桓帝密封上疏:“臣听说,天子以虚无为上,因此,皇上才叫‘天子’。天子君临群臣、百姓,威权加于四海。如果天子的一动一静均按照礼仪,则星辰就会按照常轨运行;如果天子心存邪念,思虑不正,星辰运行就会出轨。河南郡大尹邓万是陛下以前的旧友,陛下封邓万为列侯,给予邓万的恩赏超过公卿,赏赐多于刘氏宗室。陛下经常召见邓万,与邓万一起玩博戏,亵渎尊严。臣听说,皇帝身边的近侍,应该是有高尚品行的人。周公告诫成王:‘要慎重交友。’强调要谨慎择友。在往昔,宋闵公与强臣宋万搏戏,让妇女站在旁边观看,经常做一些违背礼仪的事情,最后,酿成杀身之祸。武帝与幸臣李延年、韩嫣同床而眠,给予爵位、赏赐,二人不知餍足,顿生骄淫之心,做出不义之事。最终,李延年被杀,韩嫣伏法。君王在宠爱某人时,不会觉得此人有过失,讨厌某人时,不会觉得此人有善行。所以,一旦超过限度,就会出问题,时间久了,就会走向反面。帝王赏赐臣下,一定要论功行赏,分封爵位,一定要考虑德行。与善人同处,可以听到善言;与恶人同处,则会心生邪念。孔子讲:‘在选择朋友时,有三种朋友有益,有三种朋友有损。’邪臣只会将君王引向邪途,淫妻只会将夫君引向危途。邪臣专门行使邪佞之道,以谗言令君王欢心,以邪行令君王悦目,使得君王须臾不肯舍弃。孔子讲:‘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则不逊,远则怨。’可见,圣人对此早有告诫!在往昔,光武帝与严光同床而眠,上天显示异象,当天晚上,星象就显示出来。以光武帝之圣德,以严光之高贤,君臣均符合德义,尚且有此异象,更何况陛下。今天陛下亲近的幸臣,以贱人为贵,以卑劣为尊。愿陛下远离谗佞之人,接纳忠贞之士,驱除身边的邪臣,警惕宦官的蒙蔽,让善行日益增多,让邪念逐渐消除,灾异就会消失。”桓帝看了奏书,没有回应。此后,爰延以有病乞骸骨,请求退休。灵帝即位,再次征召爰延,还未上路,因病去世。

爰延的儿子爰骥,担任白马县令,也是一位品行高尚的士人。

徐璆(qiú),字孟玉,广陵郡海西县人。父亲徐淑,曾担任度辽将军,在边郡一代享有盛名。年轻时,徐璆以博学闻名,受三公府征召,考试成绩优异,担任荆州刺史。当时,董太后姐姐的儿子张忠担任南阳郡太守,依仗权势,横行不法,贪赃数亿钱。徐璆将要上任,董太后派中常侍向徐璆托付张忠。徐璆回答:“臣以身报国,不敢奉太后诏命。”董太后闻报,勃然大怒,遂征召张忠,任命为司隶校尉,以权势压制徐璆。徐璆抵达州部,经过调查,弹劾张忠在任上贪赃一亿钱。冠军县在上缴计簿时,报告大司农,揭发张忠的罪行。此外,州部属下五个郡的太守及属下县邑,均有贪赃的官员,徐璆将他们的罪行一一列举,严加惩治。一时间,徐璆大展威风。灵帝中平元年,徐璆与中郎将朱儁,在宛县镇压黄巾军,大败黄巾军。张忠嫉恨徐璆,与宫中宦官一起诬陷徐璆,以所谓罪名,奏请朝廷召回徐璆治罪。因为有打败黄巾军的功劳,徐璆得以免官抵罪,回到家乡。此后,徐璆再次被征召,担任汝南郡太守,改任东海国相。在任上,徐璆推行教化,以善政治理百姓。

献帝迁都许昌,征召徐璆,拜为廷尉。在赶往许昌的途中,徐璆被袁术劫持,袁术授予徐璆上公职位。徐璆叹息道:“龚胜、鲍宣,都是志士仁人!如果将军硬要强留,臣只好像他们一样,一死而已!”袁术不敢再勉强。袁术败亡,军队土崩瓦解,徐璆从袁术处得到传国玉玺。来到许昌,徐璆将传国玉玺献予献帝,并呈上此前使用的汝南郡、东海郡印绶。司徒赵温问徐璆:“君遭遇如此大难,还带着这些印绶?”徐璆答:“在往昔,苏武被羁押在匈奴十九年,没有丢失七尺节杖,更何况方寸之印?”

献帝拜徐璆为太常,派徐璆持符节,拜曹操为丞相。曹操欲将丞相位让与徐璆,徐璆连称不敢当。后来,徐璆在任上去世。

评论如下:孙懿以才智遭人妒忌,最终,被阴谋所欺;翟酺诡谲,懂得变通,以进谏获得要职。人的本性与才智,各有不同,前后变化,有时会很大!应氏七代以才学闻名,应奉、应劭的文章文采斐然,及至撰写著作,引经据典,广采博引,虽然说是文技,也可供观览。爰延、徐璆对答如流,为皇帝辨别义理,从未有过犯上的罪行,可见讲话用词,很重要。

赞辞如下:杨终、李法,华阳有闻。二应克聪,亦表汝 (pēn)。翟酺诈懿,霍谞请舅。延能讦帝,璆亦忤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12-28 13:32 , Processed in 0.0753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