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介绍及开设本科专业介绍 / 基础医学院学科专业简介
学院网址:https://basic.cqmu.edu.cn/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始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抽调100多名基础医学师资组建而成,原名基础医学部,1996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学院历经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师资队伍、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并跃入全国基础医学前列。
科室介绍
现有基础医学院办公室、教务科、研究生管理科、学生工作办公室以及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法医学、放射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12个教研室。
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220人,其中教授72人,副教授99人,讲师40人。博士生导师43人,硕士生导师145人,博士学位占84.5%。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市英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领军人才资助计划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8人,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1人,重庆市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
学科建设
现有基础医学、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基础医学、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免疫细胞信号转导院士工作站1个。基础医学是重庆市首批一流学科,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现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学院的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5个学科为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
教学工作
承担了全校36个专业本科生、留学生和研究生的公共基础与医学基础教学任务,开设理论课程80余门,实验课程300余门。课余时间指导本科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暨2024“一带一路”国际大学生医学基础研究创新设计论坛竞赛奖30余项。
教学改革与研究
学院以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为先导,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主题;以改革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推动医学基础医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获得重庆市教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20余项,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5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00余篇,主编国家规划教材50余部。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现有:“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教育部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项,重庆市级一流课程23门,重庆市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示范案例6个,重庆市级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6项;重庆市级来华留学生品牌课程4门;重庆市级研究生精品课程2门(病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校级一流课程11门。重庆市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典型案例1个,重庆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示范工作室1个。
科学研究
现有肿瘤免疫调节与免疫干预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法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个;重庆市刑事侦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临床病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个;国家卫生部病理远程会诊试点省级中心;重庆市病理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分子医学与肿瘤研究中心、医学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心、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发育生物学研究室、法医学与生物医学信息研究室6个校级平台。近5年,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0余项,国家科技部、教育部、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及重庆市教委等各级纵向课题19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19项,年均发表论著200余篇,其中75%的论著被SCI收录,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1.44。学院纳米医学创新团队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全国学联和全国少工委授予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全国仅50个)。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重庆市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有基础医学、法医学、生物信息学和医学实验技术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基础医学、法医学、医学实验技术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及重庆市特色专业;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5名左右,硕士研究生100余名,本科生160余名,已累计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4500余人。
对外交流
学院注重智力引进、对外交流和青年师资培养。近5年,学院聘请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4名外籍专家为学院全职或兼职教授,并与国内外10余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项目合作和建立了师资培养协议,每年选送10余名教师赴国外相关院校和实验室进修学习,支持多名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
==============================================
基础医学专业
【学制】 五年
【学位授予】 医学学士
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具备良好人文和科学素养,具有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医学和生物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医学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独立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以及进行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熟悉临床医学基本知识以及当代医学发展的前沿,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基础医学教学和科研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主要课程】
本专业以基础医学为主干学科。开设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遗传学、预防医学、实验核医学、实验管理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大型分析仪器原理及应用、临床检验技术、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医学统计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必修课程。
【培养环节】
本专业实行全程“导师制”跟踪培养,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临床实习和科研实践并重。第3学年第2学期在教学医院完成临床医学关键学科的学习和临床见习,第4学年进行专业主干课的学习;第5学年到教学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医院病理科等专业实习一年。
2022年起,本专业启动实施基础医学“拔尖人才钱悳班”培养,该项目依托重庆市基础医学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聚焦新医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的拔尖人才培育,每年选拔招收5-20名学生,践行“导师制、书院制、精英化”教育理念,实行专业“一对一”学业指导、科研训练。为国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质突出、勇于担当、勇攀世界科学高峰的未来基础医学拔尖人才。
【就业去向】
高等医药院校、医学相关科研院所、临床相关实验室、生物制品与医药公司、医疗卫生部门从事医学及相关领域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
法医学专业
【学 制】五年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
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具有良好人文和职业素养、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坚实的医学知识和系统法医学知识及技能,掌握医学、法医学与法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案例分析的思维方法,熟悉司法鉴定程序、熟悉与法医学有关的国家各项法律以及法医工作的政策和规程,了解法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良好的思维判断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基本的法医学检案鉴定能力,能从事法医学鉴定、科学研究等工作的法医学高素质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基础医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临床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医学影像学等)、法学基础(法学概论、诉讼法等)、法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刑事科学技术、法医人类学、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精神病及法医精神病学、法医毒物分析、法医现场学等)。
【培养环节】
本专业入学即实行“导师制”及以案例为导向的“小班教学”,与公安机关合作培养贯穿教学始终。第3学年第2学期在教学医院完成临床医学关键学科的学习和临床见习,第4学年第1学期安排为期6个月的临床实习;第5学年第1学期末至第2学期安排为期9个月的法医学专业实习。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以重庆市公安局、重庆法医验伤所为主战场,覆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兼顾高校及知名鉴定机构。
【就业去向】
各级司法部门(公安、检察、法院)、医院、司法鉴定机构和保险公司等从事法医鉴定工作,各级各类医药院校和医学研究机构从事法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备注:法医学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是为公安和司法机关输送与案件有关的人身、尸体、物品或物质进行鉴别并作出鉴定的专门人员。请考生及家长填报自愿时,留意参考公安、司法机关公招条件中有关性别的要求。
==============================================
生物信息学专业
【学制】四年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
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具有良好人文和职业素养、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适应新时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蓬勃发展需要,解决高通量数据日益增强需求,为解读生命科学奥秘提供必需的技术支撑,具备生物医药、数理科学与信息科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掌握生物信息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生物医学大数据研发、精准医药科技开发基础和复杂生物医学问题分析能力的新型生物信息学复合人才。
【主要课程】
本专业以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生物信息学为主干学科。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R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普通生物学、人体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前沿技术及应用以及生物信息数据挖掘等必修课程。
【培养环节】
本专业入学即实行“导师制”,开始专业学习和科研训练。本科所有课程在第三学年末结束,第四学年为专业实习环节。实习基地包括校内各大科研平台以及校外各合作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求能独立开展生物信息数据方面的分析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撰写。
【就业去向】
能在高等院校从事生物学信息学相关课程教学;教学医院从事科学研究;在生物技术公司、生物制药、医药及医疗仪器等公司从事生物数据相关领域的数据分析;也可从事计算机行业相关领域的工作。
==============================================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
【学制】 四年
【学位授予】 理学学士
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具备良好人文和科学素养,具有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应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技术快速发展需求,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实验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系统掌握医学分子诊断、检测及科研领域的实验技术及相关仪器使用、管理维护,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专多能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以基础医学和相关实验技术课程为主干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概论、医学统计学、医学实验动物学、组织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与原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与原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技术、分子诊断学、超微病理学、蛋白质化学技术、大型分析仪器原理及应用、实验室管理等。
【培养环节】
本专业依托基础医学院和生命科学院,入学即实行“导师制”,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第4学年第1学期统一在生命科学院各科研平台进行为期半年的规范化培训和实习;第4学年第2学期安排到相应专业实习基地实习。
【就业去向】
各级医院(尤其检验科、分子检测中心)、血液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疫、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独立医学机构、医学院校和生物医药科研院所等从事教学、研发、技术服务以及管理等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