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9|回复: 0

重邮 光电工程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简介及集成电路类专业介绍/电子工程类专业介绍

[复制链接]

7007

主题

150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906
发表于 2024-10-20 11: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光电工程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   http://ee.cqupt.edu.cn/
023-62460522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的院系之一。以原无线电工程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光学工程相关学科专业为基础,合并原电信工程系电工电子基础教研部,2001年成立了光电工程学院。为加强微电子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2010年成立了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秉承“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和“博闻、笃志、敬天、爱人”的院训,弘扬“追光擎电、敬天爱人”的光电精神,学院立足电子信息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坚持特色办学的方向,努力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累积为国家培养电子信息类人才万余名。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敬业奉献的教学科研管理队伍,已形成了以博士、教授为骨干的教学科研学术群体。现有教职工179人,正高级职称35人,副高级职称52人,博士生导师1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3人。包括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特聘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巴渝学者、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30名。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拥有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优秀团队、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重庆市科研创新团队、重庆市教学团队、重庆市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等市级优秀团队14个。

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拥有智能集成电路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信息--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硕士研究生839名。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5个本科专业,包括国家新工科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1个,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特色专业1个,在校本科生2641名。拥有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室1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学院建有国家宽带移动通信军民结合终端设备动员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集成电路协同创新中心、光电信息感测与微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系统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传感技术与微系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10余个。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技术创新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工信部物联网专项、重庆市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0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在核心芯片设计、数字医疗设备、可信传输系统、先进光电器件、自主导航定位系统,以及半导体材料、量子调控、天线理论等方面形成和积累了一批高水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包括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

学院不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党的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院党委多次被校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院团委多次被校团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2012年,学院团委荣获“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2016年,学院党委被重庆市委授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1年,学院工会荣获重庆市教科文卫体工会“先进职工小家”称号;2023年,学院实验中心党支部入选重庆市第二批“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学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以“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强能力、显特色”人才培养理念,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和智慧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强、专业能力突出的电子工程、光电技术、集成电路领域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综合型人才。近年来依托科研团队实施科研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本科生“四早科研训练”计划,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电子设计竞赛、光电设计竞赛、集成电路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荣获科技竞赛类国家级奖励100余项,省部级奖励500余项,150余人次荣获重庆市级及以上各类先进个人,20余个班级荣获重庆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好评,毕业生的就业率、签约率和考研率一直名列学校前茅。

学院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研发为目标,在移动通信终端芯片、数字多媒体广播核心芯片、应急通信芯片、无线体域网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等的研发上取得原始创新成果,形成自主研发核心竞争力。以高端数字医疗设备研发为核心,在血液净化系统、新型生物医学层析成像设备、光谱测量设备等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部分填补了国内相应设备的空白。以自主可信的军民结合技术为驱动,在大区域应急通信设备、短波传输设备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以传感器为代表的光电器件研发为重点,在专用传感器开发及定位导航系统应用方面取得一批关键成果,形成光电器件及系统领域的鲜明研发特色。以基础研究为助力,在半导体材料、量子调控、电磁理论、太赫兹传输、天线设计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学科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的研发特点。在科学研究、产学研结合、技术开发与推广、对外服务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学院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国际交流。在重庆市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重庆市教委同意设立了“重庆市集成电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重庆集成电路现代产业学院”,开展半导体、集成电路及系统应用领域科学技术创新与服务和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注重实效、合作共赢”的“产教研园”融合办学模式。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华为技术、中兴通讯、中广核集团、四联集团、华润微电子、西南集成电路、平伟实业、重庆CUMEC等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科技研发、平台共享、人才培养的长效合作机制。与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共建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邮电大学MEMS惯性传感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与中电科集团第三十二研究所共建重庆邮电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量子信息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与Intel、IBM、SK海力士、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德国马普学会量子光学所、慕尼黑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赫瑞瓦特大学、加拿大国家通信研究中心、魁北克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外知名企业和高校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及共建研发基地。

更新时间:2024年9月

光电工程学院发展沿革

1959年3月,重庆邮电学院建校之初即成立无线电工程系开始在 “无线电通信与广播”专业招收培养本科生;

1970年4月,学校改为电信总局529厂,设置硅管、铌电容、锗管等车间;

1973年3月,学校改为邮电部第九研究所,设置终端、传输、仪表、元件等研究室;

1980年2月,学校恢复办学,设置无线电工程系并且先后在“无线电工程”、“无线通信工程”等专业招收培养本科生;

1996年5月,获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硕士点,开始硕士研究生招收培养;

1999年3月,无线电工程系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系,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招收培养本科生;

2001年2月,由电子信息工程系部分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的物理部分、光通信研究所合并组建光电工程学院;

2006年5月,获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

2006年11月,“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获批重庆市重点学科;

2010年11月,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成立;

2011年3月,获批“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2011年10月,电工电子基础教学部与实验中心并入光电工程学院

2011年11月,“电子科学与技术”获批重庆市重点学科;

2017年8月,“光学工程”获批重庆市重点学科。

光电工程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超过35%的毕业生签约500强企业,超过50%的毕业生就业于“芯片设设计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基建、通信设备等行业”,毕业主要地域流向为川渝和东部沿海城市,平均签约薪资高于全国“双一流”高校平均签约薪资15%;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超过30%,其中超过40%的学生考取国内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


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1995年获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获一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1年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被批准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建设成绩优秀。本学科是我校成果增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支撑学科和新一轮博士点建设的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

本学科面向国家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医疗物联网共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高端数字医疗设备研发为核心,在血液净化系统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形成血液净化设备等数字医疗高端关键设备的研发能力;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研发为目标,在移动通信终端芯片、数字多媒体广播核心芯片的研发上取得原始创新成果,形成自主研发核心竞争力;以光电感测技术与系统研发为重点,在专用传感器开发及系统应用方面取得一批关键成果,形成光电器件及系统领域的鲜明研发特色;以基础研究为助力,在半导体材料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学科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的研发特点。

主要学科方向包括:通信与测控中的电路与系统,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电磁理论与射频集成方向,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光学工程重点学科

光学工程201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重庆邮电大学信息类学科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之一,也是我校学科提升计划的重点支持学科,2017年获批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

本学科依托重庆市光电产业发展战略和重庆市在光纤通信、光电集成以及声光电系统等方面的产业布局,借助重庆邮电大学信息学科特色,在光通信与光电传感、光电集成技术以及光电材料与器件等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

主要学科方向包括:光通信与光电传感系统、光电检测技术、成像系统与图像处理、新型显示与照明技术。


集成电路类专业介绍
[(含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一年级结束以后分流]

专业(类)简介: 集成电路类秉承“追光擎电,业成于芯”的培养文化,瞄准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微电子材料与器件等智能时代技术前沿,围绕“中国芯”,五育并举,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发展大数据智能化战略培养急需人才。 大类包含2个工学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其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并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是教育部特设专业,针对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和系统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而设立。2个专业均为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核心专业,专业实力雄厚。 大类以生为本,聚焦学生成长。“信息感知与传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电子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集成电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构建起完整的集成电路设计、工艺和制造的教学科研平台,汇聚了雄厚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全链双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实施赛训结合的“四早”计划,着力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专业竞争力。大类学生双创覆盖率100%,竞赛获奖率超50%,近年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电子\光电\集创赛等竞赛国家级奖励100余项,省部级奖励500余项,毕业生平均升学率超过35%,高质量就业率超过58%,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多年位居学校和重庆市高校前列。 大类笃学敦行,致力学生发展。拥有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巴渝学者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30名,凝聚形成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重庆市创新研究群体等省部级团队7支,重庆英才计划名师名家1人,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一批高水平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集成电路工程等2个专业学位领域招收研究生,与国科大、电子科大联合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并与学校博士和博士后培养有效衔接。政产园学深度合作的学院理事会平台,为学生海内外深造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欢迎加入我们,为“中国芯”点燃青春,照亮未来。

电子工程类专业介绍
[(含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一年级结束以后分流]

专业(类)简介: 电子工程类秉承“追光擎电,业成于芯”的培养文化,瞄准光电智能、可信传输、导航定位、射频无线等智能时代技术前沿,润“芯”启“智”,五育并举,为国家大数据智能化战略培养急需人才。 大类包含3个工学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其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重庆市三特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专业,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为重庆市一流专业。3个专业均为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核心专业,专业实力雄厚。 大类以生为本,聚焦学生成长。构建了“全链双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室等4个国家和省部级专业实验平台、“信息感知与传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1个博士后工作站的支持下,实施赛训结合的“四早”计划,着力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和专业竞争力打造。大类学生双创覆盖率100%,竞赛获奖率超50%,近年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电子\光电等竞赛国家级奖励100余项,省部级奖励500余项,毕业生平均升学率超过35%,高质量就业率超过58%,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多年位居学校和重庆市高校前列。 大类笃学敦行,致力学生发展。拥有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巴渝学者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30名,凝聚形成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重庆市创新研究群体等省部级团队7支,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3个,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一批高水平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领域招收研究生,与国科大、电子科大联合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并与学校博士和博士后培养有效衔接。政产园学深度合作的学院理事会平台,为学生海内外深造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芯”中有我,行稳“智”远,欢迎加入我们,为国家的发展追光擎电,拥抱未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9-4 13:51 , Processed in 0.0857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