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0|回复: 2

计算机学院简介及专业设置和招生专业介绍

[复制链接]

6495

主题

124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780
发表于 2024-9-20 19: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计算机学院简介及专业设置和招生专业介绍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简介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科的研究工作始于1958年,是在实力雄厚的数学学科和物理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最早从事计算机研究与教学的院校之一。1984年为发展工学学科,南开大学将原数学系1977年创建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自动控制专业和物理系1980年创建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整合成立了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1995年南开大学采用学院组织架构,将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电子科学系整合成立了信息技术科学学院,1999年开始实体化运作。2013年为构建南开现代工学学科体系,根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科学学院学科进行优化整合,分别组建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2018年7月,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培养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的未来人才,南开大学拆分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成立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坐落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理科组团,现有教学科研面积近7000平方米。计算机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三个研究所(大数据技术研究所、系统与网络研究所、机器智能研究所)和8个研究室。学院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培养体系,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包括4个二级学科方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安全),并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拥有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个,参与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11年成为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计算机学科以“追踪先进计算技术,带动学科交叉融合,采用计算机新技术解决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课题”为指导思想建设发展,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科研工作。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1%。

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分布在并行计算与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处理与知识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多媒体图形图像生成与处理、移动云计算与智能感知和生物医学信息学六个方向。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委科技委、教育部、工信部、天津市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百余项。特色研究成果有:

——媒体计算方向,显著性物体检测和图像智能分析与编辑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相关成果已经通过华为公司、腾讯公司等的旗舰产品得以商业化应用;

——数据处理方向,具有国际先进的数据库引擎研究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搭建的南开“深海大数据平台”给出了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开发的ECM企业内容管理软件,有11种语言版本,面向35个国家发售,拥有二百万的用户群体。

——分布式计算方向,搜索引擎系统优化、分布式系统资源管理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索引缓存算法”应用于百度搜索引擎,被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服务实例分布调整算法”应用于百度数据中心,实现数千万元收益。

——网络安全方向,研究的高速主干网大流数据处理技术和加密VoIP语音流分析技术为主干网流量快速处理、IP诈骗电话识别提供了有效手段,相关成果在互联网主干网出口得到了应用。

——人工智能方向,在跨模态数据处理、人机情感交互、微生物全基因组分析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和重大突破。每年在人工智能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论文数量和影响力逐年上升。

学院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优素质”的办学理念,紧密追踪当前学术界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学院有20余部教材被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国家重点图书《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网络安全高级软件编程技术》《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等高水平研究生教材10余部,为高质量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学院与百度、腾讯、IBM用等国内外著名公司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为教学和科研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近年来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引进一批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支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干部队伍。学院与多个海外著名高校、研究院所、信息技术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关系,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院所与企业界的院士、专家、学者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讲座教授、客座教授等。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力争经过若干年的建设,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整体教育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的南开大学计算机学科教育体系,使计算机学院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相关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数据截至2021年10月)


计算机学院:https://cc.nankai.edu.cn/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南开大学的计算机研究工作始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从事计算机研究与教学的院校之一。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和信息安全四个二级学科,该学科拥有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授权,是天津市重点学科,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追踪先进计算技术,合理布局研究方向,带动学科交叉融合,采用计算机新技术解决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课题。

南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经过多年努力,在与学科发展紧密相关的多个领域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在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了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及天津市发展需求的、稳定的学科方向。目前该学科下主要设立了如下的学科方向:

1、并行计算与分布式存储:
该学科方向在并行与分布式系统任务调度、海量信息存储、高性能计算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提出的自治协调分布式计算模型、CPU-GPU异构共享存储并行编程模型、 存储编码组合构造方法、硬盘故障预测方法、搜索引擎架构优化技术、系统发育推断GPU算法等。近五年,在IEEE JSAC、IEEE TC、TOIS、MBE、Bioinformatics等顶尖期刊和VLDB、SIGIR等顶级会议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 承担了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项目多项。该学科方向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交叉研究,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百度公司、奇虎360公司的产品中,为生物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支持。

2、大数据处理与知识工程:
该学科方向长期从事大型数据库系统、Web信息检索、数据挖掘和生物信息学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在新型数据库存储与访问、面向多种类型的大数据融合与深度分析、文本大数据深度挖掘和高效搜索、生物基因组大数据挖掘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近五年,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包括国际顶级期刊TKDE和顶级会议SIGIR、ICDE、SIGKDD等,80%论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并与国内著名计算机软件企业建有联合实验室,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3、网络与信息安全:
该学科方向以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需求为契机,主要开展了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互联网安全威胁分析与态势感知、大规模网络数据流实时处理及攻击溯源、Web漏洞分析与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242信息安全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支撑计划项目20余项,围绕恶意代码监测、网络行为分析、密码应用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IEEE TMC、IEEE INFOCOM、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国际、国内高水平期刊和会议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百余篇。与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国家信息安全评测中心、腾讯公司、奇虎360公司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4、多媒体图形图像生成与处理:
该学科方向拥有多名在不同分支领域做出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的青年科研人员,包括南开百名青年带头人程明明副教授。该学科方向通过高度的跨学科知识交叉,以及不同领域问题的联合求解与优化,全面研究适用于广泛的多媒体设备的计算机图形图像生成与处理技术。在ACM TOG, IEEE TVCG, IEEE TPAMI, IEEE CVPR等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并授权多项专利。该学科方向与世界多所大学相关领域的实验室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包括中国清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大学等。研究工作受到腾讯、华为、Google、微软、IBM等工业界企业的支持。

5、移动云计算与智能感知:
该学科方向在移动互联、智能传感与可穿戴计算、虚拟化技术、移动电子商务、数据可视化分析、移动系统可靠性、移动系统能量计算和数字出版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研究成果。承担了国家863和多项省部级科研计划,并获得了省部级奖励多项,在相关高水平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多项,与企业共建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处。该学科方向注重应用性成果转化,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信部软件评测中心、中科院软件所、阿里巴巴、EMC、三星等机构的支持。

本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一贯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对于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有明确的定位。对于硕士研究生,侧重于培养学生坚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较强的解决科学前沿问题和工业界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对于博士研究生,侧重于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具备发现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广阔的国际视野,坚韧不拨的进取心和合作能力。同时,本学科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20余名博士研究生到世界各国高水平大学进行联合培养,这对扩大博士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博士生的研究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博士生的研究成果及博士论文水平逐年提高,在CCF A类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有6名博士研究生获“微软学者奖”。本学科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20余部教材被列入“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及规划教材,出版国家重点图书《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网络安全高级软件编程技术》和《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等高水平研究生教材10余部,为高质量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6495

主题

124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7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19: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9)

专业信息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科门类:工科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旨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具有“公能”精神、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系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专业方法与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程开发、教育和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五年左右能够达到下列要求:

培养目标1: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专业方法与基本技能,具备有效运用专业知识、使用现代工具分析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2: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够应用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选用现代工具进行计算机领域新理论、新系统、新软件和新设备的研究、设计与开发。

培养目标3:具有南开“公能”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正确评价计算机工程实践和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计算机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自觉履行计算机专业工程师的职责。  

培养目标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带领团队成员或作为团队骨干开展计算机工程实践,能够就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培养目标5:具有多学科融合、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多学科环境及计算机行业的高速发展,持续增强自身科学研究、工程开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单元或软件模块,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复杂计算机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工程实践和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南开“公能”精神,能够在计算机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计算机工程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计算机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算法导论,编译系统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离散数学






6495

主题

124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7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19: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  授予 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掌握系统的有关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各种专门知识,熟悉现代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有娴熟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通过与其他学科交叉,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多种研究及应用课题;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3.身体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主要研究方向

1、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 2、软件工程与测试 3、嵌入式系统与信息安全 4、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5、智能技术与系统 6、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 7、并行技术与应用 8、数据库与信息检索技术

9、智能信息处理 10、数字媒体与智能软件 11、并行与分布式系统

三、培养方式及培养年限

1.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由指导教师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入学三个月内,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2.采用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使硕士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3.可以通过参加教学工作锻炼硕士研究生对本科教学的初步能力(包括各种教学环节)。

4.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其中校级公共必修课7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3学分。

5. 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表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授课

学期

授课方式

开课

单位

代码

马克思主义理论

54

3

1、2

讲授

120

90021101

第一外国语

90

3

1、2

讲授

100

90000001

研究生学术规范

16

1

1、2

网上自学

190

03221001

信息科学前沿

32

2

1

讲授

032

03221002

教学实习

240

2

3、4

实习

032

03221003

专业数学基础(A)

48

3

1

讲授

032

03221702

并行程序设计

32

2

2

讲授

032

03221703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32

2

1

讲授

032

03221705

计算机网络技术

32

2

1

讲授

032

03221706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

32

2

2

讲授

032

第二外国语

144

2

1、2

讲授

100

03222104

计算机图形与图像技术

32

2

2

讲授

032

03222412

自然语言处理

32

2

2

讲授

032

03222604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32

2

2

讲授

032

03222606

模式识别

32

2

1

讲授

032

03222618

机器学习

32

2

2

讲授

032

03222619

计算机视觉

32

2

1

讲授

032

03222701

现代嵌入式系统

32

2

1

讲授

032

03222702

并行计算技术

32

2

2

讲授

032

03222704

人工智能原理

32

2

1

讲授

032

03222707

网络存储系统(隔年开)

32

2

1

讲授

032

03222708

数据库系统实现

32

2

1

讲授

032

03222709

分布式操作系统(隔年开)

32

2

1

讲授

032

03222710

软件测试技术

32

2

1

讲授

032

03222711

软件的形式化方法与体系结构设计

32

2

2

讲授

032

03222713

移动计算与无线网络

32

2

2

讲授

032

03222717

网络与系统安全

32

2

1

讲授

032

03222718

软件安全工程

32

2

1

讲授

032

03222721

现代密码学

32

2

2

讲授

032

03222724

现代信息检索

32

2

2

讲授

032

03222725

软件定义网络

32

2

2

讲授

032

03222727

专业英语

32

2

1

讲授

032

03222728

媒体计算

32

2

1

讲授

032

03222731

认知计算与数据科学导论

32

2

1

讲授

032

03222732

WEB大数据挖掘

32

2

1

讲授

032

03222735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32

2

2

讲授

032

03200025

操作系统

不计学分

1

讲授

032

03200026

计算机组成原理

1

讲授

032

03200029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1,2

讲授

032

03200030

数据结构

1

讲授

032

03200031

数据库系统原理

1

讲授

032


五、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及科学研究要求

1.在学校规定的基础上,严格规定本专业研究生的学分要求及课程完成情况的审核

在修满规定的必修课程基础上,研究生阶段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学生每学期应当检查自己个人培养计划完成情况,及时修读相应课程。在毕业前,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将审核毕业资格,没能修满课程的学生不能参加答辩。

2.对学位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如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和要求做出具体规定

论文工作的目的是要使硕士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硕士学位论文应反映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并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1)研究生进入写作学位论文阶段,须在导师指导下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并认真执行。

(2)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师生共同确定,选题的原则是: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来源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并是对学科发展或社会进步有一定推动作用的课题。鼓励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选择实际课题,直接为四化建设服务。研究生的研究工作要充分考虑实验室条件和现有物质条件,合理安排,提高水平和效益。确定选题前,一定要对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趋势、新成就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进行开题报告。

(3)学位论文的指导和审查:指导教师应定期指导并检查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及进展情况,学位论文初稿写成后,应组织一次学术报告,由导师做出详细的学术评语。

3.其他要求(如本学科有需要,可规定研究生在学期间的科学研究和论文发表要求等)

学术型硕士在学期间需要参与相应的科研工作,并且在毕业资格审核时,达到学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学科关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取得的科研成果要求》所规定的内容要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7-2 04:45 , Processed in 0.08132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