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回复: 1

本科专业 森林保护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农学林学类 森林保护专业代码090503

[复制链接]

3795

主题

54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838
发表于 2024-8-26 15: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科专业 森林保护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农学林学类 森林保护专业代码090503 授予农学学位

森林保护(Forest Protection)是一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林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2012年,森林保护专业正式出现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

森林保护专业培养具备森林病虫害识别鉴定、调查分析、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林业、森林保护、园林、动植物检验检疫、自然保护区等相关领域从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和防控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与推广、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森林保护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林业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备森林保护专业、园林专业、森林保护专业所要求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在林学、园林、森林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领域从事科研(含科技开发与推广)、教学、管理、创业的拨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森林保护考研方向

森林保护专业可攻读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等方向研究生。

森林保护就业方向

森林保护专业毕业生可就职于林业局、森林保护、园林、动植物检验检疫、自然保护区等单位。从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和防控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与推广、行政管理等工作。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森林保护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森林保护专业有所帮助。
---------------------------------------------------------------------------------------------------------------------------
北京林业大学 / 林学院  / 森林保护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森林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研究领域和相关行业需要的,具备林学学科背景,基础宽厚、视野开阔、思维独到、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研究型为主的拔尖创新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式
按照“一主两翼、三位一体”的精英型人才培养模式,前期实施林学大类培养,学生进校后经过三个学期通识教育及学科基础教育,取得相应学分后,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学习成绩等划分专业,在第四学期进入森林保护专业,按森林保护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培养方式采取教师传授引导、学生自学和实践训练,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与提高。具体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讲座、社团活动等多种培养方式。在培养过程中,专业理论与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三、依托学科和专业核心课程
1.依托学科:林学、生态学、生物学一级学科,由森林保护学二级学科主办该专业。
2.专业核心课程:普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分类学、植物病原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动植物检疫、森林保护研究技术、森林培育与管理、森保综合实习等。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林学认知实习、林木遗传育种实习、普通病虫实习、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实习、动植物检疫实习、森保综合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举例如下:
林学认知实习:第4学期开课,3周,3.0学分。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掌握实习地区的树木、菌类、昆虫种类、岩石与土壤识别要点、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分布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森保综合实习:第6学期开课,4周,4学分。通过实习,使同学进一步掌握森林病虫害标本采集和制作的方法、标本鉴定的步骤和标本的保存等;能够识别和诊断常见的森林病虫害及其类型;通过对实习地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分布状况、种类及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调查,掌握森林有害生物的调查研究方法,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有害生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昆虫、菌物的特征及其生态习性和多样性;初步了解与掌握区域森林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规划方案(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能力;培养和锻炼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安排在第四学年,8学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入科研、生产实践、收集加工各种信息、数据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撰写科研报告和学位论文的能力。

五、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林学、生物学、生态学、森林保护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解决林业科研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六、学制四年。

七、毕业与学位
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及相关要求,修满本专业规定学分,毕业论文(设计)合格,准予毕业。森林保护专业的毕业生至少修满210.5学分,其中必修课内讲课、必修课内研讨和专业选修共134.625学分,必修实践环节63.87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30.34%。
达到授予学位条件的,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
河北农业大学 / 林学院 / 森林保护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服务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生态文明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备扎实的林学、生物学、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森林灾害监测预警与生态防控、森林动植物检疫、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及企事业管理和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在林业、园林、生态环境保护、海关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管理、技术推广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从事本专业的学生毕业五年后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目标2:具备扎实的森林保护学、林学、森林生态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开展森林灾害监测预警与生态防控、森林动植物检疫、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等工作。
目标3: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善于沟通表达,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
目标4:具有国际视野,关注森林保护学科领域前沿发展,积极参与专业相关的国际交流活动。
目标5:具有终身学习的意愿,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独立获取新知识,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

二、毕业要求
1.身心健康,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崇德、务实、求实”校训,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森林保护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研究方法,具备专业核心实践技能,了解森保专业前沿理论和创新技术成果。
3.了解森林保护生产实践现状,能够运用森保相关知识和理论辨析专业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结合林学、生物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森林保护具体实践中的复杂问题进行辨析和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并形成解决方案
4.能够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仪器设备来解决森林保护工作中的问题。
5.具备森林保护专业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及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就专业问题与同行与社会交流,吸收和传达专业思想。
6.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统筹能力,善于利用多种表达方法、渠道和平台与团队及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
7.具有国际视野,关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世界森林保护学科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尊重地区与文化差异,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8.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能够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应用到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中。
9.具有终身学习的意愿,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时俱进,灵活、及时、多方面的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个人全面持续发展。

三、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森林保护学
相关学科:林学、生物学、生态学

四、专业核心课程
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真菌分类学、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普通植物病理学、森林昆虫学、林火生态管理、森林病理学、林木化学保护、森林植物检疫等。

五、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
东北林业大学 / 林学院 / 森林保护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森林保护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科创建于1960年,是我国实行学位制以来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国家批准为博士点,1992年被批准为林业部重点学科,1996年被批准为林学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学科。本学科拥有森林保护研究所、林木化学保护研究中心、森林病虫害生物学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实验室、森林保护黑龙江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和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本科专业。本学科已具备优良的科研环境和先进设备的研究条件,并形成了完善的森林资源保护人才培养体系和森林生物灾害诊断、监测、预报、管理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科研体系。

本学科以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为目标,形成了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森林病虫害防治学、森林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森林昆虫学究方向以昆虫形态学、生物学、分类学、种群消长与环境相互关系等为基础,应用害虫综合治理基本理论,不断导入新型、交叉学科,从宏观和微观上深入研究害虫、树木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2)森林病理学研究方向以林木病原学、生物学、生态学等为基础,应用病害综合管理基本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上深入研究病原、寄主以及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机理;(3)森林病虫防治学研究方向以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为研究内容,尤其以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和遗传抗性防治等无污染的措施为特色,达到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4)森林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食用、药用、观赏、环保及工业原料昆虫,野生食用真菌、药用真菌、菌根菌、毒菌和东北林区杀虫、杀菌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目前,森林保护学科拥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副高职以上占73.9%。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占52.2%,35岁以下具有硕士学位100%。并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部级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省知识型职工优秀个人、省第三届留学归国人员报国奖获得者,基本达到了教学科研实力强、学历层次高、梯队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学、科研群体。

本学科现有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生物学和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森林保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有森林病虫分子生物学、昆虫化学生态、森林病虫分类鉴定、森林病虫毒理、昆虫行为、森林病虫病理、森林微生物发酵、食用菌栽培等10余个专业实验室,并拥有本领域研究所需的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除本校3个实验林场作为科研、教学实习基地外,另建有4个校外研究基地和研究生创新基地。“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44项,累积经费2100多万元,获得省部级教学与科研成果奖3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国家专利11项。与加拿大、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近20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在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林学院 / 森林保护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森林保护学

森林保护学科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经过60余年的持续建设,本学科逐渐建立了一支团结协作、实力比较雄厚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具备了良好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各项基础条件,形成了以我国南方人工林特别是经济林重大病虫害成灾规律与绿色防控的优势与特色,为我国的森林保护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列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6年被列为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重点学科。2021年获批为国家林草局林业害虫防治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研队伍。现有教师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85%,6人具正高职称,4人具副高职称。3人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南省优秀骨干教师4名,“树人学者”特聘教授1名。
学科拥有1个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南方人工林病虫害防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森林有害生物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昆虫系统进化与综合管理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科支撑森林保护、林学和经济林等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拥有1000多万元的教学和实验设备。
近5年,学科新增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新增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等奖励或专利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5部。本学科培养研究生完成的毕业论文有5篇获得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篇获评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科在人工林、经济林重大病虫害成灾规律与绿色防控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研究方向:
1. 南方人工林病虫害生物学基础研究
1)病虫害早期快速诊断与种类分子鉴定研究。以经济林油茶炭疽病、茶籽象甲、松树人工林松材线虫病以及热带珍贵树种降香黄檀人工林重大病虫害为研究重点,采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南方人工林重大病虫害分子诊断与鉴定的研究。
2)病虫害成灾机理研究。主要研究南方人工林病原物群体遗传变异规律以及与寄主植物互作的分子机理,阐明病害爆发成灾的分子机制。
3)开展直翅目蝗总科、鞘翅目天牛科及膜翅目蚁科昆虫分类、系统进化及南方重要森林害虫的发生规律、监测及防治策略研究。
2.生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1)生防微生物的筛选、生防机理及生防菌剂研制。利用南方人工林树木内生菌及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筛选抗植物病虫草的微生物,利用细胞壁成分分析、血清学鉴定法、多基因谱系技术对其种类进行鉴定;开展生防微生物诱变育种,获得高产、高活性菌株;运用多种色谱法、核磁共振等方法分离、鉴定抗菌活性代谢产物后,研究其生防机理;研究生防菌发酵工艺、研制生防菌剂及应用;发掘有价值的基因资源及其产物,并加以利用。
2)植物源农药的挖掘与利用。挖掘南方人工林林下本土植物如松杉人工林下的博落回资源植物及经济林产品剩余物如柚子皮等,提取、分离、鉴定其有效成分,开发植物诱抗剂、植物源杀虫剂及植物源杀菌剂。
3)害虫重要天敌保护与资源利用。在寄生蜂分类基础上挖掘和选择优势种类,进行饲养、繁殖及释放研究,并保护和利用其自然种群控制有害生物。寄生蜂在南方人工林重要害虫综合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南方人工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控研究
1)经济林重大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研究。
2)南方松杉人工林重大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控研究。
3)热带珍贵树种人工林重大病虫害的生态调控与可持续经营研究
4.植物检疫与入侵生物综合控制
1)检疫对象的快速检测。研究检疫对象快速检测的分子基础、技术与方法,开发快速检测与野外检测试剂盒。
2)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防控研究。主要针对松材线虫等林业外来入侵生物,研究其入侵特性与生态适应性、成灾机理、快速检测及综合管理,为我国南方人工林外来入侵物种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森林保护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3795

主题

54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838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5: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
山东农业大学 / 植物保护学院 / 森林保护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森林保护(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山东农业大学传统特色专业

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的主干方向

山东省唯一拥有森林保护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服务国家生态发展和林业园林经济发展需求,以生态安全保护为主体目标,培养拥有森林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林业有害生物生物学、灾变规律及其防治理论与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国际化视野,具备良好研究能力和研究潜质创新型和专业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修课程:植物生理学、树木学、生态学、遗传学、森林昆虫学、森林植物病理学、林木化学保护、林木病虫害生物防治、森林植物检疫、林木病虫害研究法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林业、园林、园艺、植物检疫等相关部门从事森林保护、园林植物保护、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管理与经营、开发与应用等工作。


毕业生情况:工作就业比例约为44.5%,去向包括国家林业局、国家海关、各省市地自然资源局等事业等单位;升学比例约为54.2%,其中读研学生中到“双一流”高校、国家科研院所的比例为69.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9-17 03:20 , Processed in 0.0726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