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材料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代码080414T 授予工学学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New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材料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2012年,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正式出现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新能源战略需求,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造与应用能力,并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新能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表征手段,掌握相关器件的基本原理、组装技术和评价方法,在重点学习光电转换及器件、纳米材料、电池结构及设计等专业知识,系统掌握专业领域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设置背景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新能源作为一种绿色新技术,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缓解能源危机,成为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技术领域之一。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工作作为一项能源政策,在21世纪初已纳入中国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与政府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新能源材料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设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新能源材料专门人才,满足市场需要。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发展历程
201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在专业目录之外试点增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专业代码:080217S),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并批准15所高校于次年开始招生。
201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正式列入工学学科门类材料类的特设专业,专业代码变更为080414T。
2020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隶属于工学、材料类,专业代码为080414T。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培养目标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国际视野、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当能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生产技术开发和过程控制,材料应用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或者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考研方向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学生毕业生后,可以继续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动力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他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就业方向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学生毕业生后,可以在新能源、新材料、光伏发电、储能器件、电动汽车、光电照明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等企业事业单位的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产品研发、工艺与器件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工作,或在相关科研院所、高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有所帮助。
---------------------------------------------------------------------------------------------------------------------------
北京理工大学 / 材料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以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和双碳战略目标为依据,为我国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先进储能、能源互联网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以新能源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为国家培养新能源、新材料、能量存储与转换等领域的“高、精、尖、缺”型可靠人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前身是1997年设立的以环境与能源材料为专业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2016年依据专业特色和国家新能源战略发展需要调整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前沿特设专业。201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教育部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2020年,依托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增设了“储能材料与技术”特色二级学科,以学科建设带动特色人才培养,对于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和新能源发展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6人,其中教授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四青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副教授14人,助理教授8人,助理实验员1人。专业学科首席教授吴锋院士专注新型二次电池与相关能源材料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四十余年,自本专业设立以来,就是以新能源、新材料人才培养为核心,在绿色二次电池与先进能源材料领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专业教育特色和优势。
一流的科研工作可以孕育培养一流的人才,更可以促进人才的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专业教学团队在吴锋院士的带领下,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探索不同二次电池体系间的技术融合,在电池反应理论、关键材料和工程化技术方面不断取得创新突破,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并多次获得国家科技部和原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表彰与奖励。教学团队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注重人才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的培养,2018年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奖14项,其中由谢嫚老师指导,本专业毕业生张壹心等人完成的“Hyzinc-The Next Generation High Safety Clean Battery”项目获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2017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班获北京市十佳示范班集体称号。
教学团队积极参与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国家级创新平台“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吴锋院士担任清洁能源领域首席科学家。依托中关村校区建设了“环境科学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05年)、“动力电池及化学能源材料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2010年)、“化学电源与绿色催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2年)三个省部级创新平台,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一流人才培养提供了优秀的实验、实践平台。
坚持开放包容,国际协同的尖端人才培养模式:聘请美国阿贡实验室Karl Armine、布鲁克海文实验室杨晓青两位教授为本专业兼职教授,引进诺奖获得者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的学生高洪才教授(国家级海外优秀青年学者)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授课教师;积极派出本专业优秀学生赴美国、日本、英国开展联合培养。
---------------------------------------------------------------------------------------------------------------------------
华东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学制:四年制
专业介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适应我国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新兴本科专业,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学科基础,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专业特色。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新能源战略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太阳能电池和化学储能材料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国家特色专业之一,师资队伍主要由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和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专业依托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等领域的研究开发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是我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专业主干课程
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化学基础、新能源材料科学基础、半导体器件物理、光伏材料与器件工艺原理、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工艺原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等。
毕业生去向
进入国内外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深造;进入科研系统相关研发单位,从事科研与开发工作;进入光伏、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半导体等有关企业,从事开发、生产、销售等工作。
---------------------------------------------------------------------------------------------------------------------------
合肥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之一。学院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复合材料、数字化材料成形等5个工学博士、硕士学位点,1个材料与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学院现有六个本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其中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宣城校区)
历史沿革
专业始建于2010年,并于当年开始招生;专业为国家首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国家特色专业;2012/2015/2016级合肥工业大学校级英才班依托专业;2017年成为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成为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建设专业;2020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双万计划”)。
专业特色
专业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在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环境保护、光电信息等领域,重点致力于绿色能源领域中先进二次电池体系所涉及的材料学、电化学、光电工程、能源工程及环保等方面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实现绿色制备技术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形成“德育为先、现代物理化学基础和专业知识深厚扎实、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突出”的专业特色。学生就业率高,职业发展好。
---------------------------------------------------------------------------------------------------------------------------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