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2|回复: 0

本科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能源动力类 专业代码080501

[复制链接]

4918

主题

80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895
发表于 2024-8-22 19: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科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能源动力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代码080501 授予工学学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能源动力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能源动力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如何把大自然存在的如太阳能、风能、化石燃料、水能、生物质能等各种能源有效转换成工业上和社会生活需要的电能、机械能等能量,同时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旨在培养具备从事能源、动力、环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教学、管理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隶属于能源动力类,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主要研究传统和新兴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涉及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机等热工设备的设计和测试技术。研究范围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核能、风能、生物能等各种能源,并在应用上体现为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风能用于发电、燃气锅炉供暖、空调和制冷机的设计及测试等方面。毕业生可选择进入热能工程、动力工程等领域从事相关设计和管理工作。

能源与动力工程设置背景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动力是维系现代工业运行的基本条件,节能环保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能源动力领域及相关的工业部门是关系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的国际前沿科技领域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能源动力领域的人才培养对推动中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消费革命和能源技术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能源动力类专业的传统内涵正在不断拓展和延伸,与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等学科不断交叉与融合。对能源转化利用规律探索的不断深化,在拓宽和突破传统专业界限的同时,持续促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这对能源动力类专业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及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目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包括新能源)高效洁净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能从事能源、动力、环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教学、管理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考研方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

能源与动力工程就业方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面向电力、新能源汽车、机械制造、暖通、建筑、船舶动力等行业,可在相关科研院所、学校、设计院、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从事能源、动力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能源管理、政策规划等工作。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有所帮助。
---------------------------------------------------------------------------------------------------------------------------
南京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

1.专业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源自南京电力学校电厂,1958年招收首届“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中专班,1959年招收“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大专班,2000年原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原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格成立南京工程学院,同年招收“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首届本科班,2010年与扬州大学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开设南京工程学院首个硕士班。
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和学校品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国家普通高校特色专业;2011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2012年获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建设能源动力类核心专业;2013年获南京工程学院传统优势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获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获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2.学制与学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能源动力行业发展需要、能够在本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运行管理、设计制造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热能动力模块主要面向大型火力发电厂、动力设备厂、电力节能减排企业设计、安装、运行、检修维护、和技术改造。
集控运行模块主要面向力发电企业一线从事火电机组运行维护、调节、控制、事故分析与处理和技术管理。
生产过程自动化模块主要面向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领域(能源、动力、化工、冶金、建筑等)的生产过程检测及自动化控制方面的设计、运行、安装和调试。
制冷与空调模块主要面向制冷与空调产品设备设计、制造、检测与控制、运行、管理。

4.核心课程
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
热能动力模块和集控运行模块的核心专业课程: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热工过程自动调节、大型火电机组运行及事故分析
生产过程自动化模块的核心专业课程:火电厂热力设备及系统、热工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火电厂典型控制与保护策略专题研讨
制冷空调模块的核心专业课程:暖通空调、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制冷装置设计、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5.主要专业实践
本专业实践教学根据系统化设计、项目化载体、团队式指导和协作式学习原则,分为课程设计、实习教学、项目训练、毕业设计等。
除常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外,各模块的综合性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如下。
热能动力模块:金工实习、热动认识实习、热力设备安装检修实训、火电厂仿真运行实训、电厂运行实习、能源与动力工程毕业设计等;
集控运行模块:金工实习、热动认识实习、电厂仿真运行实习、锅炉原理课程设计、热工自动调节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能源与动力工程毕业设计等;
生产过程自动化模块: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热动认识实习、火电机组控制系统设计与运行实训、自控原理课程设计、热工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电厂程序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和能源与动力工程毕业设计等;
制冷空调模块:金工实习、制冷装置设计课程设计、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设计、制冷与空调毕业实习、制冷与空调认识实习和能源与动力工程毕业设计等。

6.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火力发电机组的集控运行工作;火力发电机组的安装、调试、维护与检修、技术管理工作;大、中型企业、设计院和研究所的测量技术及自动化方面的设计、运行、安装和调试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制冷空调设备企业、设计机构、工程安装企业,从事制冷设备、空调系统和热工技术的实验、设计、研究、制造、施工及运行管理等工作;可以从事大、中型火力发电厂、热电厂、冶金、化工、建筑、环保、工矿企业的自备电厂和动力车间等从事热能动力设备的设计、运行、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可以从事各种热能动力设备、热工设备、制冷空调、成套装置的销售及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可以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方面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国内外高校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硕士研究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深造。


---------------------------------------------------------------------------------------------------------------------------
长沙理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面向能源开发利用与电力生产领域,充分发挥行业与区域优势,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化石能源、水力能源、核能等高效清洁发电,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发电厂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智慧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领域,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源动力领域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一、专业背景

专业概况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立于1956年,具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该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I类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湖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热动)、水电站动力工程(水动)、电站智能控制(智控)三个专业特色方向,以及一个卓越工程师培养班。本专业内涵覆盖能源开发、生产、传输、转换、利用、过程控制等环节及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发电工程领域工程师培养的摇篮,一大批毕业生成长为我国能源动力工程领域的卓越工程技术专家和优秀管理人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目前拥有“动力机械及工程”湖南省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能源动力”专业学位授权点。

培养目标
普通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秉承“博学、力行、守正、拓新”校训精神,坚持“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突出科教融汇,夯实科学教育根基,彰显工程教育特色,面向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国际视野、创新意识与竞争精神,系统掌握能源高效转化与洁净利用、能源动力系统与装置等方面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利用、发电动力工程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维护、项目管理等工作,成为“底色亮、实践强、善创新、敢担当”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
卓越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秉承“博学、力行、守正、拓新”校训精神,坚持“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突出科教融汇,夯实科学教育根基,彰显工程教育特色,面向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和能源动力工程前沿,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强烈创新意识、工程技术研发能力,系统掌握能源高效清洁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系统与装置等方面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能源动力工程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设计、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成为“底色亮、实践强、善创新、敢担当”的高素质复合型卓越工程师。

二、师资队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现有教师3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包括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1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教学能手3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4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人选1人、湖南省“小荷”科技人才1人,青年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

三、平台优势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高水平特色学科专业平台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主要包括:“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力生产与控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信部“先进能源电力装备”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热工基础”省级示范实验室、“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高效锅炉工程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特大口径电站阀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清洁能源与智能电网”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智慧能源系统与关键技术”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能源动力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

四、核心课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原理、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能源经济与项目管理、透平机械原理、燃烧学、锅炉原理、热力发电厂、水轮机原理、流体传动与控制、智能水电厂辅助系统、智能水电厂运行与管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发电过程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发电厂动力设备及运行、人工智能基础、智能电站建模与仿真等。

五、人才培养与就业前景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始终把学生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表现突出,获国家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就业质量高,主要去向是国家电网、中国五大发电集团等大型央企,能源电力、航天航空、环境保护、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科研院所、企业,以及政府职能部门。毕业生升学率基本维持在30%,优秀毕业生被推免到国防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
北京理工大学 / 机械与车辆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

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内涵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国家建设、国防安全密切相关。专业涵盖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动力装置,以及热能、电能、风能等能源形式的高效转换与利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以热工、机械、流体、电学等多学科交叉为基础理论,以计算机、人工智能、电子控制技术为实现方法而进行研究、设计、管理与应用的一门专业,是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安全的主干专业。

2、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特色与培养方向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始建于1950年,是行业内高水平专业领军人才和复合型领袖人才培养摇篮,入选北京市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工信部重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紧跟国家需求,持续推进专业的升级改造,主要学习力学类、电学类、控制类、人工智能类的基础课程,专业课学习阶段还提供了智能动力、航空动力、新能源及低温制冷等四个模块供同学们选择,全方位打造智能动力与新能源为特色的当代新工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业领军人才、学术领袖人才。

3、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前往各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防工业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经营、管理,以及教育教学等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的支柱行业,在双碳政策的大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将会迎来极其广阔的发展天地,该专业的毕业生将大有可为!


---------------------------------------------------------------------------------------------------------------------------
天津商业大学 / 机械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原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简介

历史沿革: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天津商业大学建校之初设立的4个专业之一,先后由制冷、冷冻冷藏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几次更名发展至今。40年来,专业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秉承“为我国的商业发展需求培养高质量制冷专业人才”的理念,培养出一大批制冷行业的精英和骨干。众多本专业的校友在商业服务领域的知名制冷、空调装备制造企业、高等院校、商业设计院任职。在良好的商科培养氛围的熏陶下,许多本专业校友担任了企业高层管理职务,在“制冷行业”享有盛誉,成为本专业的特色优势。
经过多年的持续研究和实践,获批多个国家级和天津市教学与科研平台,有力的支撑了专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1986年获得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成为天津市重点发展学科,现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商业大学-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冷冻冷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制冷技术工程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低碳冷链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天津市工程热物理基础及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天津市高校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氨制冷系统安全运行虚拟仿真实验”天津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制冷技术与装备”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

专业特色:
以天津商业大学优势的商科特色资源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新工科内涵建设为根本出发点,以现代制冷、冷冻冷藏、冷链物流等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全产业链工程技术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注重跨学科专业融合和商学素养协同培养,将商业知识元素与本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突破专业领域限制,培养具有商学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制冷技术领域人才。

师资队伍:
共有专业教师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成立有《制冷装置设计》和《制冷原理与设备》天津市教学创新团队,拥有《制冷装置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近年来本专业将优质教学资源和最新产业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库。《能源管理基础》、《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获批校级思政和校级金课课程,《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装置设计》、《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满足国家制冷空调行业新经济发展需求,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能源工程、动力机械、动力工程、智能控制等专业知识,具有商学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工程能力强的创新创业和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胜任现代制冷、冷冻冷藏、冷链物流等领域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它能源动力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

课程设置:
融合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主干学科,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课程包括理论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等学科基础课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制冷装置设计、食品冷冻冷藏工艺、制冷装置自动调节、冷库建筑、热泵技术等专业课程;
注重实践能力和商学素养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有课程实验、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设计、制冷装置课程设计、制冷装置自动调节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30%以上;根据学校培养定位,采用“工科+商科”结合的“新工科”培养模式,联合多学科开设商学素养基础和商务与管理沟通技巧等商科课程。

对外交流:
专业注重国际交流,与海内外多所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长期开展师生互访和合作科研项目等活动;教师定期被派往国外知名大学学习深造,如爱丁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巴黎高等示范学院、诺丁汉大学、洛林大学、阿德莱德大学等;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校企合作:
专业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如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冰山冷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雪人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青岛海容商用冷链有限公司、郑州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等进行深入合作,建有以烟台冰轮集团为代表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天津商业大学-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现代制冷技术相关企业、研究院所等部门从事与制冷及低温工程、冷冻冷藏工程、冷链物流、空调工程等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与营销、运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能源部门从事节能管理工作,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高度评价。本科生考取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年平均升学率超27%。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4-4 06:04 , Processed in 0.0710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