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专业 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电子信息类 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代码080713T 授予工学学位
电波传播与天线(Radio Wave Propagation and Antennas)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波传播与天线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从电磁波的产生、复杂环境传播到接收系统全过程的研究应用及创新型人才。
电波传播与天线主要研究电磁波的辐射传播、天线和微波技术等基本知识和技术,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对无线电系统及信息获取方式进行分析、设计和综合应用,多从事于国防部门。例如:无线电技术的开发应用,雷达的设计,信息情报的获取等。
电波传播与天线主干课程
数值计算方法、场论与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通信原理、射频电路基础、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波传播的数值方法、电波传播概论、电离层传播、对流层传播、天线原理、现代天线概论、天线测量与仿真等。
电波传播与天线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掌握电波传播与天线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既可在科研、生产单位和高校从事电波传播与天线相关领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电子类其它专业的相应工作。主要就业去向为电波传播与天线设计及工程应用的相关部门和单位。
考研方向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无线电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有所帮助。
---------------------------------------------------------------------------------------------------------------------------
武汉大学 / 电子信息学院 / 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类
一、开篇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应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信息的感知、获取、传输与处理,实现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的宽口径专业。从事如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研发制造、卫星通信系统研发制造、雷达与无线电探测系统研发制造、光电仪器的研发与制造等,该专业社会需求大,就业形势好,薪资水平高。
有较好数学、物理基础,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信息产品研发与制造有兴趣的同学适合本专业学习。
电子信息学院立足于国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人才重大需求,按照电子信息大类进行本科的招生和培养,专业涵盖信息社会各个领域,如电子、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均为社会热点和重要发展方向,人才需求量巨大,毕业生就业广阔。
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450人,现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波传播与天线三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办学历史悠久,2007年,通信工程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电波传播与天线入选为国防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点。2013年,电子信息工程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根据武汉大学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要求,学院围绕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重点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坚实数理基础,系统掌握电子信息领域专门知识,受到科学思维和工程实践等方面训练,具有良好人文底蕴、国际化视野、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专业特点
专业建设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地球物理学(双一流A+学科,全国排名第一)、无线电物理(国家重点学科)等学科,构建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追求创新,发展个性”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院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教学平台。拥有院士领衔的跨学科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了包括院士在内的行业领军人才和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注重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建设了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将前沿技术引入课程,打造了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立体化工程实践平台。学院的人才培养兼顾了宽口径、厚基础,同时根据学生志趣及特长,鼓励学生选择专业方向进行个性化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院设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质廷学术人才试点班”、“逐光创新人才试点班”和“人工智能试点班”。试点班均为30人,一般在第一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兴趣进行选拔,并进行动态管理。学院将创新能力的渐进式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创新意识启蒙和思维锻炼,到以学术导师制为核心的学科竞赛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以师生深度互动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培养,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及文体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明确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领导力,形成追求卓越的专业文化。
学院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华为、烽火科技、Intel、Google等单位协同搭建“产教研学用”协同育人平台。以行业热点和学生志趣为导向组建电子创意俱乐部、光电爱好者协会等学生专业社团。以实践为主线,建立“实践课程、工程训练、校企联合实验室、企业课程、企业实习、海外研修”立体化实践创新体系,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极大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潜能,创新创业、大学生科研、学科竞赛等创新活动成果丰硕。75%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奖超过百项,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多次组织成建制的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团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卡迪夫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进行暑期交流及科研实习。与法国巴黎电信学院、英国邓迪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与北美、欧洲和亚洲十余所著名高校建立了密切的人才培养和学术合作关系。
三、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及分流情况
入学时按照电子信息(大类)招生,入学后有三个专业可供选择: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波传播与天线,三个专业均为“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面向未来信息技术发展,通过学习学生能深入了解掌握新一代智能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实现方法,可从事研发、管理等工作,主要去向为国内外科研院校深造、政府与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企业。
通信工程专业面向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存储等方面专业知识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掌握各类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通信工程是信息时代重要专业之一,为构建现代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是全国首批国防特色专业,依托教育部评估A+学科和双一流专业开展建设,重点研究空间目标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学生将掌握雷达原理及应用、电子电路设计、计算机编程、空天大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为国家国防与航空航天事业培养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
大二上学期,按照学生意愿进行专业分流,大二下学期按照不同模块培养。在专业分流之前,通过专业导论课程、班级导师咨询和各系宣讲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尊重学生选择意愿。
---------------------------------------------------------------------------------------------------------------------------
/ / 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
/ / 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
/ / 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