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回复: 0

本科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电子信息类 人工智能专业代码080717T

[复制链接]

3795

主题

54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838
发表于 2024-8-21 22: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科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电子信息类 人工智能专业代码080717T 授予工学学位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工智能,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由计算机、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2018年4月3日,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时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透露,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在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教育部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通过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2019年3月21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确定新增审批专业名单。根据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人工智能”专业新增最多。此外,“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智能医学工程”“智能感知工程”等智能领域相关专业,也同样是高校的新增备案和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中的热门。

人工智能培养目标
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理论与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学习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深度学习框架、工具与实践平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处理与识别技术、视觉智能处理技术、国际人工智能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方法,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解决科研和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嗅觉。

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人工智能就业方向
实际应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考研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人工智能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人工智能专业有所帮助。
---------------------------------------------------------------------------------------------------------------------------
华南理工大学 / 未来技术学院 / 人工智能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人工智能专业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课程体系在人工智能主干课程基础上突出智能硬件与学科交叉特色课程。在专业培养模式上深入推进学科交叉,着眼行业发展前沿,融入产业创新生态,贯通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产业知识价值链条的联系通道,面向人工智能未来技术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拔尖人才。
该专业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历史机遇和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引领,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工智能复合型高级领军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工业界、学术界、教育界等成功地开展与专业职业相关的工作,成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生活、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相关领域的创新技术引领者、重要工程管理者和专业市场开拓者, 亦可继续攻读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专业以国家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和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引领,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技术领军人才,主要制定了以下培养目标:
①具备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②具有应用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以学科交叉方式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
③具有源头创新和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潜质,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
④能够在工业界、学术界、教育界等成功地开展与专业职业相关的工作;
⑤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成为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创新技术引领者、重要工程管理者和专业市场开拓者。

三、培养规格
人工智能专业学制是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学生毕业时需修满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158.5个,其中公共基础课69个,专业基础课39.5个,选修课16个,实践教学环节34个,同时需要取得第二课堂3个人文素质教育学分和4个创新能力培养学分。
人工智能专业毕业要求对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充分的支撑,在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等12个维度上有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如下: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模块或系统,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人工智能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人工智能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力:能够就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主干基础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三个环节组成。主干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各类课程实训;第二课堂由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两部分组成。
本专业课程体系注重数学基础(微积分、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等)和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等);在此基础上开设专业课加深人工智能专业理论和技术学习(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并增加智能硬件与学科交叉特色课程(电路分析与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智能硬件与交互设计、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等)。

1、主干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学术英语与科技交流、C++程序设计基础、军事理论、工程制图、微积分、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人文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科学技术领域等;
专业基础课:工程导论、人工智能导论、数据结构、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与电子线路基础实验、电路分析与电子线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实验、机器学习、数字逻辑电路、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数字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数字系统设计、大数据及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系统综合设计;
选修课:智能计算课程模块(离散数学,随机过程,优化方法,统计学,矩阵分析与计算,强化学习,几何感知与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硬件课程模块(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芯片设计,智能传感与穿戴计算,智能硬件与交互设计,Linux 与嵌入式通信技术)、网络安全课程模块(网络空间体系结构,新一代移动通信,空天地海一体化信息网络,区块链,多媒体信息安全,智能搜索和推荐系统)、跨学科课程模块(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机器人学,生物启发智能感知,生物医学图像处理,IT 商业模式与创业)。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注重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培养,突出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的培养特色,强化工程训练,实现国际接轨,造就基础扎实、工程能力强、协作能力好的复合型大数据研究与工程人才。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主要包括:军事技能、工程导论实践Ⅰ、工程创新训练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训、机器学习课程设计、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课程设计、大数据及数据挖掘课程实训、人工智能系统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3、第二课堂
人文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学生在取得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应结合自己的兴趣适当参加课外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参加活动的学分累计不少于3个学分。其中新增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开设课外体育课程,高年级本科生必修,72学时,1学分,纳入第二课堂人文素质教育学分。
创新能力培养基本要求:学生在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必须参加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东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P(学生研究计划)、百步梯攀登计划或一定时间的各类课外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如学科竞赛、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的学分累计不少于4个学分。

五、师资队伍
学院面向全球引育一流科学家团队,涵盖全职师资、协同师资、海外师资、产业师资等产学研全链条队伍,包括国家级、省部级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拥有纽约大学布法罗分校、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等海内外知名学府教育科研背景。截至目前,本专业现有教师38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9人。

六、教学条件

1、硬软件设施
为满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国家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院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跨学科交叉领域,布局数字人与未来生活、数字基建与未来社会两个方向开展研究。

人工智能硬件实验室
是华南地区智能硬件开发设备最全面的实验室,配备服务机器人、智能飞行器、智能小车、交互机械臂、STM32及Arduino开发平台、AI光学动捕系统等。实验室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提供软硬件设施完备的集教学、竞赛、科研及实训场所,满足基础的教学目标,课程包含Python基础实践、机器学习、深度算法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基础教学实践和二次创新开发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创新及参加各类相关竞赛的能力。

混合现实与智能交互实验室
聚焦前沿混合现实与智能交互技术,配备多类型的VR、MR开发套件及交互装置。主要用于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和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实训,支撑智能穿戴与感知计算、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机器人学等课程教学工作,探索人工智能在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能穿戴等场景的应用,重点开展感知与交互技术仿真等研究。

2、国际化资源
未来技术学院交叉学科海外名师讲堂
邀请国际顶级名校教师开展讲座。如微软前副总裁沈向洋院士、京东高级副总裁陶大程院士;牛津大学Patrick Rebeschini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Mark Vogelsberger 教授;卡耐基梅隆大学Shlomo Ta’asan教授;纽约大学Jean-Claude Franchitti副教授;哈佛大学Pavlos Protopapas高级讲师; 剑桥大学Pietro Lio教授等。

国(境)外联合培养项目
积极与各个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同时积极推动海外交流基地建设。建立了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本科双学位计划;与日本早稻田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葡萄牙里斯本理工大学、法国巴黎电子信息学院等院校建立4+2本硕贯通制;推动建立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比利时鲁汶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国南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本硕/博衔接项目;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韩国汉阳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日本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丹麦南丹麦大学、韩国建国大力俄罗斯圣彼得堡国日本金泽大学、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学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开展学期交换合作项目。积极参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学院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包括4+2本硕贯通制),推动都灵-华工海外交流基地建设。


---------------------------------------------------------------------------------------------------------------------------
/  / 人工智能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
/  / 人工智能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
/  / 人工智能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人工智能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9-17 03:11 , Processed in 0.08082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