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专业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历史学类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代码060105T 授予历史学学位
文物保护技术(Cultural Relic Preservation Technology)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历史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教学的特点是文、理科交叉与理、工科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既掌握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识,又掌握文物保护材料应用、文物材质分析和文物保护修复等实际操作技能;旨在培养掌握文物保护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具有文物保护的基本理论及实际技能,能够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应用人才。
发展历程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及文物事业的发展需求,特别设立的新专业。
1989年,西北大学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论证通过,标志着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文物保护专业诞生。
1993年,北京大学在考古学专业下设置了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方向(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学生)。
2000年,西安交通大学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该时段,复旦大学也曾开设过文物保护技术本科专业(后均因各种原因停止招生)。
1998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中,文物保护技术入选《经教育部批准同意设置的目录外专业名单》,专业代码为:060106W。
201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代码由060106W变更为060105T。
2020年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属于历史学类,专业代码为:060105T。
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开设有文物保护类专业或研究方向的高校共计70余所。其中,19所高校开设本科专业,大专高职类院共19所。除了新疆、海南、宁夏等少数地区外,全国大多数省份都有文物保护类相关专业或研究方向的高校分布。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历史知识、深厚的人文素养、敏锐的问题意识与思辨能力,掌握历史信息搜集、考证与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在历史过程和现实处境中考察特定的历史现象,记录、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形成合理的见解,以开放和包容的眼光理解人类社会生活及其价值观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及相关科研部门从事历史学教育与研究,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考研方向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考研方向有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科学技术史、中国史等。
就业方向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可以到文化、文物、博物、环保、建设、公安、海关旅游及科研、高校等部门,从事教育、科研、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留校深造。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有所帮助。
---------------------------------------------------------------------------------------------------------------------------
北京大学 / /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
太原理工大学 / /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