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专业 新闻学 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专业代码050301 授予文学学位
新闻学(Journalism Studies)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文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学科主要以文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为学科基础,同时又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等学科密切相关。专业具有较强的政治性,要求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正确的政治立场。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融合性,要求教学能紧跟传媒实践的快速发展,学生掌握扎实的新闻传播知识,能够胜任未来新闻传播相关行业的工作。
新闻学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以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复合型人才。
新闻学设置背景
新闻学首先是由外国传教士传来中国的,鸦片战争前后,他们在出版一批中、外文报刊的同时,也开始向中国读者零星介绍报纸的观念和知识。第1篇新闻学的专文是《新闻纸略论》(1834),它简略地叙述了报纸的起源、新闻自由和西方报刊出版的现状等问题。外国传教士的新闻论述,强调报刊在传播西方文化知识、推进中外人士联系的重要作用,反对清廷言论专制政策,其用意在为他们的报刊自由进入中国制造舆论。
1854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整套办报方案,主张通过报纸发挥“收民心公议”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最早发表的有关报纸的论述。
自19世纪70年代起,随着中国人自办报纸的兴起,中国知识分子关于报纸作用、功能的探讨,日渐增多。王韬、郑观应、陈炽、何启、胡礼垣、陈虬等一批改良主义思想家,纷纷著文阐述报纸在牖新知、开风气、通民隐、达民情和发展工商业等方面的作用,要求把报纸作为推动国家富强的工具,同时对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在维新运动的办报热潮中,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强调了报纸决定国家盛衰的重要意义,突出了报纸的“去塞求通”、联络同党、权衡国是的职能,显示出维新派运用报刊发动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意向,这是中国新闻学的开端。
新闻学培养目标
新闻学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以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复合型人才。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以中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及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新闻学就业方向
总体而言,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对口的方向有三个:新闻业(包括专业媒体及一些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公关业和广告业,就业领域很宽。除媒体内容生产岗位之外,新闻学专业学生还适合广告、公关、传播、高校、企业宣传、政府宣传等岗位的工作。电视节目编导也是很多毕业生理想工作,近年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节目爆红,电视播、编、采人才紧缺。线下刊物编辑比如杂志编辑等也是不错的选择,杂志编辑需要具备一些广告知识,最好还要有旅游、培训、房产、装潢建材、餐饮娱乐行业等工作经验。最终没有从事媒体行业的毕业生,一部分成了企业或政府的公关、策划人员,从事公关宣传工作,还有一部分优秀毕业生成为了高校教师。
考研方向
新闻学专业的考研方向主要有广告学方向、广播电视方向、传媒经营管理方向、新闻业务方向、新媒体与网络传播方向、国际新闻传播方向等。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新闻学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新闻学专业有所帮助。
---------------------------------------------------------------------------------------------------------------------------
中国人民大学 / 新闻学院 / 新闻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
1.专业发展背景及主要研究领域(是什么);
新闻学专业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最悠久的专业,1955年先有新闻系,在此基础上才成立新闻学院,学院汇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燕京大学三校学科资源,新闻学专业最早可以溯源到1924年成立的燕京大学新闻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东方风来满眼春》等深刻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历史篇章皆出自人大新闻系毕业生之手。
遵循严守宽口径、厚基础之原则,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新闻学理论功底、熟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著作和新闻传播学基础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了解中国新闻舆论事业,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敏锐的社会问题意识和新闻业务本领,能从新闻学专业视角观察、分析和领悟现实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基本问题,成为卓越的新时代新闻舆论高端人才。
2.专业特色与亮点(优势是什么)
新闻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是国内最负盛名的新闻学专业,其所依托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在教育部开展的五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蝉联第一或被评为“A+”;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学专业素以史论教学见长,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方汉奇先生的教材《中国新闻传播史》获得新闻传播学科全部五个奖项中唯一的一等奖。
新闻学专业2009年以来与法学专业合办新闻-法学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目前已升级为双主学位项目。新闻学专业隶属于新闻传播学大类,大类内部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和国际新闻与传播五个专业根据选课情况在毕业时自主选择1个主修专业和1个辅修专业,没有任何专业上的藩篱。
新闻学专业师资在全国新闻院校中处于翘楚地位,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称号的师资3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
3.人才培养规划及特点(学什么)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熟悉国家大政方针;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恪守职业道德准则;有深厚文化素养和文字、口头专业表达能力;熟练运用现代传播技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业务基本功扎实;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分析能力、社会问题剖析能力和宏观思考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多元包容的新闻舆论事业之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4.未来发展及毕业去向(以后做什么)
毕业生主要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和中央挂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流媒体机构中担任记者、编辑,或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央企国企等从事宣传、文案方面的工作。
---------------------------------------------------------------------------------------------------------------------------
中国传媒大学 / 新闻学院 / 新闻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1.新闻学
1)培养目标:
新闻学专业坚持“立足主流,培养一流”的人才培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培养具备较全面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扎实的新闻传播学科理论知识、熟练的新闻传播实践能力和基本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传播能力,适应信息传播变革、应对未来媒体挑战,能够在主流媒体、党政机关新闻舆论部门、商业媒体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传播、舆论宣传、媒体运营管理及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2)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理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外国新闻传播史、新媒体与社会、传播学概论、学术思维与写作、社会网络分析、数据可视化理论与应用、文化与社会、数字新闻学原理、毕业论文与作品指导。
专业核心课:新闻采访、新闻摄影、新闻写作、音视频基础、深度报道、全媒体新闻编辑、视频摄像、新闻评论、广播新闻、电视新闻、国际新闻报道(双语)、数字新闻实务。
3)历年数据:https://zszx.cuc.edu.cn/static/f ... 7899939d58ceaf3ff1b
2.新闻学(数据新闻方向)
1)培养目标:
新闻学专业(数据新闻方向)坚持“立足主流,培养一流”的人才培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培养具备较全面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扎实的新闻传播学科理论知识、较强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整合和数据可视化呈现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驾驭数据和驱动数据的需要,能够在媒体行业、政务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数据新闻报道、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2)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闻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媒体与社会、传播学概论、学术思维与写作、社会网络分析、数据新闻报道概论、计算传播学导论、python程序设计、文化与社会、网页抓取与数据处理、毕业论文与作品指导。
专业核心课:新闻摄影、音视频制作、全媒体新闻编辑、信息设计、新闻评论、媒体用户体验、网络舆情分析实务、数据新闻实务、数字经济与数据产业。
3)历年数据:https://zszx.cuc.edu.cn/static/f ... bfb85748cd2b1835178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 新闻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新闻学、广播电视学
专业代码:050301、050302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新闻传播学、文学、经济或法学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报社、电视台、电台、门户网站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和在企事业单位的经济部门或司法部门从事宣传和信息传播、文化传播的专门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
本学科立足于我校师资力量完备的新闻传播学科,依托我校经、法、管、文、理综合发展的优势,把学生培养成以新闻传播学为核心,兼有经济学或法学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本学科主要为报社、电视台、电台及门户网站培养具有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并兼具经济学或法学知识的复合型记者、编辑、新闻事业经营管理以及经济部门或司法部门和企业的文化传播专门型人才。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熟练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中外新闻事业史的有关知识;
2.熟悉掌握从事新闻记者、编辑和新闻事业管理或企事业单位宣传工作所必须掌握的采、写、编、评、管等基本知识和实务技能;
3.熟悉与新闻传播、宣传有关的经济、法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4.了解新闻传播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5.具有良好的中外文学知识修养、较强的汉语口语与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化审美意识;
6.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8.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9.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能力;
10.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较高的外语水平。
11.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四、所属学科与主要课程
所属学科:新闻传播学。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编辑学、大众传播学、新闻评论学、广告学、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概论、媒介经营管理、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职业道德等。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一般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
本专业类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与实验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5个板块。其中,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等;其他板块的课程为各专业共修课程。具体事宜见第九条说明。
七、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实践与实验课程包括学年论文、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验课程和课程实验等。学年论文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毕业论文(设计)字数要求不少于10000字,实习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
1.学年论文:第6学期,2学分。
2.教学实习: 第7学期暑假,为期36周,4学分。
3.毕业论文(设计): 第8学期,4学分。
4.实验课程: 第6学期,48学时,3学分。
5.课程实验:不少于总学时的15%。
八、素质教育课程
1. 军训:第1学期,为期3周,2学分。
2. 军事理论:第1-2学期,2学分。
3. 形势与政策:第1-6学期, 2学分。
4. 课外素质教育: 10学分,包括综合素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必选)、《大学生就业指导》(2学分,必选)、社会实践、各种学科竞赛、技能等级水平考试和科研活动等。
---------------------------------------------------------------------------------------------------------------------------
山东大学 / 新闻传播学院 / 新闻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一、新闻学系简介
新闻学以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的主要载体为研究对象,聚焦新闻活动的文本、传播、媒介、观念、价值、制度、技术、伦理和法规等新闻实践的全要素、全过程。
二、师资队伍
目前新闻学系教职工有专任教师14人。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5人,讲师1人,助理研究员2人。团队教师年龄梯队合理,含“60后”4人,“70后”5人,“80后”4人,“90后”1人。学历背景多元化,涵盖新闻传播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出版发行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领域,新闻学系教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
三、重点方向及科学研究
新闻学学科方向依托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聚焦新闻传播技术变革的理论与实践,关注媒介与社会复杂互动的历史与现实,以新闻观、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实务、新闻伦理与法规等为主要研究视域。
目前,新闻系业已形成舆论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国际传播等特色研究领域,及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新闻系教师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记者》等CSSCI期刊及《Health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Global Health》等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刘明洋教授、戴元初教授、俞凡教授与王咏梅教授分别于2021、2022与2024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体现了我院新闻学专业的深厚学科积淀与前沿视野。
四、人才培养
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数字传播技术与应用、公共关系学概论、编辑学概论、新闻传播伦理等。
谢锡文教授主持的“文学生活馆”文化育人创新实践项目获得山东省人民政府、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刘明洋教授的《“出圈”何以发生?——基于圈层社会属性的研究》获山东省第36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俞凡、王咏梅、杨帆老师负责的《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五、社会服务
新闻学系以专业的视角引导社会舆论,弘扬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在一些重大事件和社会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老师们致力于挖掘和传播优秀的文化内容,助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社会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为社会输送具备新闻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并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
---------------------------------------------------------------------------------------------------------------------------
北京语言大学 / 新闻学(国际传播方向)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新闻学(国际传播方向)
本专业强调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应用均衡发展。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上密切联系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的发展趋势,突出以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为方向的学科特色。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学术讲座,使学生了解有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开拓视野,增广见识。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和了解中国社会现实,主动适应当前全球文化传播的大环境,鼓励学生探究并积极参与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相关的各类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本专业所有专任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专业研究领域涵盖广泛,包括新闻史论、传媒业务实践、传播学理论、媒介研究、文化研究、新媒体研究、广告与公共关系等。
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德智体合格,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并如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或者其他形式毕业作品,经所在学院全面考核鉴定达到我校学生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特色
本专业课程主要围绕专业知识体系而开展结构部署。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平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权重、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的转化、国内教育与国际交流相互促进等原则。
专业必修课程包括:社会学概论;社会研究方法;中国新闻传播史;全球新闻传播史;媒介研究;媒介批评;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人际传播与关系;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制作;网络文化与传播;视觉传播;公共关系学;传播伦理与法规;新闻采访与写作;非虚构写作;媒体编辑;公共演讲;专业英语。学院教学设施完备,拥有平面排版与创意设计实验室、融媒体实验室以及慕课制作中心等专业实践平台。
⊙学生发展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功底,能够对不断变化的全球传播现象和需求进行有创见的分析和有成效的应对,能够站在跨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实践前沿,善讲中国故事并且能够讲好中国故事,能够在日益紧密的全球合作和日益突显的国际冲突中,生产适合不同媒体环境和受众的传播内容,能够胜任包括新闻报道、媒体实践、国际交流、文化评论、公共关系、广告营销等多种具体的传播业务和管理工作,并成为这些领域中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领军人才,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本专业已经培养大批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国际文化交流素养的复合型传播人才,担任各种具体的传播业务或管理工作,活跃在跨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实践舞台上。近三年,新闻学(国际新闻传播)专业就业率为98.3%。其中,出国深造比例为34.1%,现在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大学深造;国内升学比例为16.5%,除本校升学外,多人被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院校录取;就业比例为43.5%,现多人在各大电视台、传媒公司等企业工作。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新闻学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