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0|回复: 0

本科专业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体育学类 专业代码040204K

[复制链接]

4918

主题

80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895
发表于 2024-6-28 23: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科专业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体育学类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代码040204K 授予教育学学位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Martial Arts and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教育学中的体育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招生项目为: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能在学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健康指导等领域从事武术、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或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竞赛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武术、养生、民族民间体育基本技能和传播、推广、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能力,能胜任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工作。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到武术、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的基本训练,掌握组织教学、训练、科研、裁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1.掌握武术、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武术、体育养生或1~2项民族民间体育运动项目技术与教学、训练方法,并了解专业内其他专项的主要技术与技能;
3.具有在武术、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领域进行教学、训练、指导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4.熟悉国家与本专业有关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5.了解本专业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本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主干学科
体育学、历史学、中医学

核心课程
武术学概论、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医学基础、专项理论与实践 教学实践环节
劳动教育、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学术活动等。

主要专业实验
运动机能评定实验、运动技术诊断、运动心理测量等系列实验。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有所帮助。
---------------------------------------------------------------------------------------------------------------------------
上海体育大学 / 武术学院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专业简介:上海体育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发展可追溯至1958年,2007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先后汇聚了朱国祥、周士彬、张立德、王菊蓉、蔡龙云、王培锟、邱丕相等全国著名武术家,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武术人才。本专业是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培养高水平武术竞训与普及性武术教学人才的本科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1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东方英才1名,上海市浦江学者6名,教授9名、副教授15名,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17名,国际级裁判员6名。建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中国体育历史研究院(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武术博物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科研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基地、蔡龙云大师工作室、上海市大学生武术艺术实践基地、丝绸之路体育研究所、中华武术综合育人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负责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体育卫生研究会、中国岩画学会体育岩画研究专业委员会管理工作,为培养高水平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2022年、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第一。专业自设立以来,已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公安系统等用人单位输送了大批优秀武术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秉持“博学约礼、习武立德”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具备传承传播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能力,能胜任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训练、竞赛组织管理、教学、维护公共安全、武艺影视创作和大众健身指导工作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导论、中国武术史、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理论、武术套路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武术技击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武术养生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中国式摔跤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主要就业去向: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运动队、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公安系统、文创企业、社会健康指导中心等,能够胜任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体育教学、大众健身指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作等工作。

1.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健身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2.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与发展的动态;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外语达到大学准三级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上海市高校一级水平。

4.在专业技术上要求达到一个专业方向的一级水平,并在专业其他方向上达到一个二级水平,在裁判等级上要求达到一个专业方向上的二级裁判等级。

(三)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按规定要求修满168.5学分,并达到专业技术和裁判等级标准的,准予毕业;毕业时符合学位条件,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专业方向设置

郭玉成,上海体育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武术学院院长、中国武术博物馆馆长、中国体育历史研究院与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2005-2007年)。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武术通史研究与编纂》首席专家、大型武术丛书《武藏》总主编。

入选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首批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2013年山西省131领军人才工程、2015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9年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2022年上海市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

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一般、重点、重大项目。2021年获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著有《中国武术传播论》《中国武术与国家形象》《中国武术标准化发展研究》,发表各类论文16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育工作情况》全文转载。主编《武术谚语辞典》《非遗体育健身法》。

2009年获国家体育总局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个人贡献奖。2010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2009年、2020年分别在交叉学科和体育学科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奖(人文社会科学)。2018年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负责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武术》负责人。主编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统编教材、普通高等学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中国武术史》《武术套路基础》。主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教材《武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体育学一流本科专业教材《学校武术》。主编《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负责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负责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秘书长。中国岩画学会副理事长、体育岩画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体育卫生研究会负责人。中国武术协会理事。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育》《上海体育大学学报》《中国体育科技》《中国岩画》编委。第十一届、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体育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16-2019年、2020-2023年)“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组长。

专业方向:民族传体育历史与文化

戴国斌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曾任上海体院党委(院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武术学院院长、中国武术博物馆馆长,现为武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体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体学报编委。兼任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体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哲社与体育总局体育哲社等课题研究。出版三本专著,发表百余篇论文。研究成果先后获“十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等奖、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第二版)》、《中国武术研究报告NO.1》、《武以振魂》、《中国武术汉英双语教材》、《青少年武术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与测试办法》等。

专业方向:武术文化与社会


信息来源:https://wushu.sus.edu.cn/jxgz/ssszyfxsz_.htm

---------------------------------------------------------------------------------------------------------------------------
南京体育学院 / 武术与艺术学院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1.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的专门人才。

2.主要课程: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中国文化概论、武术理论基础、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医学基础、专项理论与技术、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等。

3.修业年限:4年。

4.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5.就业去向:体育系统、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武术学校、健身中心、各类学校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等。


---------------------------------------------------------------------------------------------------------------------------
吉首大学 / 体育科学学院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立足湖南、辐射全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体育文化人“德术相长、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知行合一、勇为人先”为育人理念,培养熟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和管理等专业技能,具有扎实的体育学学科素养、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执着的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胜任武术馆校及基层教育培训机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竞赛与组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导论、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民族民间体育、各专项(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舞龙舞狮、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空手道、健身气功、民族健身操、苗族鼓舞、毽球等)技能与实践等。

就业去向:中、小学体育教学,武术馆校及基层教育培训机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竞赛与组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相关工作。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4-4 10:21 , Processed in 0.07198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