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专业 国际经济发展合作 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专业代码 020403T 授予 经济学学位
国际经济发展合作(Inter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从属于经济学门类。
2022年,国际经济发展合作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
2022年2月22日,教育部将“国际经济发展合作”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从属于经济学门类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类,专业代码020403T,修业年限四年。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专业有所帮助。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国际发展合作学院 / 国际经济发展合作 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发展合作学院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增设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专业(本科)。本专业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83年设立的国际经济合作专业,结合传统优势和现代经济发展新需求,是高度国际化、应用型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国际发展视野、精通国际经济与发展理论、拥有卓越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层次、国际化、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拥有丰富的国际化师资和学术资源,强调多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并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毕业生将能胜任于国家部委、省市县级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内外大型跨国企业、咨询机构等相关工作岗位,尤其在涉外经济领域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以经济学为导引,旨在教授多学科融合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证建模检验、“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方法,着重培养跨学科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理论素养、国际发展战略思维与风险应对意识、国际谈判与沟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了解国际发展合作的学科范畴,熟悉掌握经济与贸易知识在国际发展领域的应用。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专业将培养具有较高的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理论素养,国际意识与战略思维,国际谈判与国际沟通能力,可立足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服务中国经济发展,能够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涉外机构、大众传媒、大型国企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国际发展领域的战略研究、政策咨询、外交外事管理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一)知识要求
注重通识教育,培养科学素养,提升社会责任感;熟悉自然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熟悉国际发展相关知识,铸牢扎实语言功底。
1.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中国国情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具备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意识和准备。
2.能够掌握道德修养、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通识教育类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夯实国际经济发展合作领域的知识储备,以经济学为基础,融会贯通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发展学的知识,强调学科交叉,提升跨学科素养,并能运用这些交叉学科知识在大数据环境下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4.在英语基础上,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门第二外语(例如法语、西班牙语)进行有效专业交流。
二)能力要求
培养信息检索能力、量化建模能力及大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1.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用于调研、研究分析和实务操作,并初步具备跟踪国际研究前沿的能力。
2.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就专业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具备一定的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交流能力。
三)素质要求
提升国际视野及职业能力素养,培养团队意识,注重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1.具有国际视野,掌握跨文化沟通的基本要领和规范,能够进行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和交流。
2.熟悉国际规则,了解政府部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尤其是我国大型驻外企业)等部门的工作性质和要求,并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
3.具有健康的人格、积极的心态、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同时能够发挥个人领导力,组织协调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4.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课程并重,在实践中创新,在科研中拓展。
三、培养特色
本专业的学生培养机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色:
一)学科交叉,强调全球视野
设置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课程体系,同步探索实施多种联合培养模式,如国内国际“3+1”模式、学分互认,建立高起点合作培养机制。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及专家授课、开设专题讲座、举办学术报告、合作指导学生,使学生紧跟学术前沿,拓展国际视野,尽早建立国际学术联系。充分利用学校与学院资源,与国际知名高校及国际组织交流合作,带领学生参与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及国际经贸外交会议。
二)国际化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建立“中文+英文”授课体系,加强教学环节创新,注重实践型教学:一是有三分之一专业课采用沉浸式英文授课方式(语言训练+专业探讨),并大力支持学生修读第二外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日语);二是通过模拟联合国会议、模拟对外援助“全过程”实施流程、模拟国际法庭等教学环节的设置,锻炼国际谈判技能、培养精英学生;三是为学生国内国际深造提供精准性指导(学校选择、简历制作、导师推荐、笔试面试演练等),提供去我国发展合作政策部门(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国合署等)和大型企业(中国建筑等)的参观机会,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四是鼓励学生参与学院每年承办的暑期商务部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培训班,推荐到国际组织、大型中国驻外企业等实习,培养实战经验。
三)双选导师制,本-硕-博联动培养
学院通过学术讲座、开放式论坛等形式,促进学生全面了解不同教师的研究特色,通过双向互选为每位学生配备1-2名导师,按照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特长,有序开展本-硕-博“贯通-融合”培养(课程方案制定、定期组会汇报、假期调研实践、科研项目训练等)。
四、修业年限
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根据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实行3-6年弹性学制,学生可提前1年或延长2年毕业。
五、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达到毕业学分要求,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应用经济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咨询电话:
13716500785(谢老师)
13683613860(黄老师)
---------------------------------------------------------------------------------------------------------------------------
山东财经大学 / 国际经贸学院 / 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专业培养方案(2022版)
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专业培养方案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专业培养方案(2022版).pdf
(342.15 KB, 下载次数: 21)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学科门类:经济学 专业代码:020403T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发展需要,懂得国际发展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熟悉掌握经济学知识在国际发展与合作领域专业的应用,培养具有较高的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理论素养,具有国际意识、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有较强的国际谈判与国际沟通能力,立足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服务中国经济发展,能够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涉外机构、大众传媒、大型国企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国际经济发展合作领域的战略研究、政策咨询、外交外事管理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知识要求:
1.能够以经济学、发展学、国际政治、国际法学、外交学等多元学科相结合的知识、技能为依托,研究和分析本专业相关问题;
2.通过学习国际发展、发展经济学、国际合作及相关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关于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发展合作方面的研究和工作;
3.熟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4.熟悉国际发展援助的框架体系与规则,了解国际投融资环境和中国对外援助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二)能力要求
1.具有较广阔的知识面,对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有较深的理解;
2.具有较强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协调等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开展社会调查;
3.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熟练掌握英语,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均能达到较高水平,同时基本掌握法语等第二外语的日常用语和国际文化礼仪;
4.具有从事经济外交的分析研究能力和从事涉外工作的能力,能够熟练利用数学、计算机等工具手段;
5.具备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
(三)素质要求
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适应时代变化的思维意识。
2.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4.具有健康的人格、积极的心态、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意识;
5.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知识,尊重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能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专业培养特色
(1)人才培养理念紧密结合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
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 是中国政府向全球呼吁的国际新形势下人类社会的生存价值观。本专业始终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专业培养体系建设紧贴其所包含的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等理念内涵。对接国家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需求,培养学生将个人志趣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实现“视野”及“情怀”兼备的人才培养双目标。
(2)基于跨学科交叉培养与海内外综合实践的特色人才培养框架
本专业培养过程采取“跨专业(经、管、法)+全实践(国际组织、高校、企业)+多语种(中、英、法)”的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专业知识在各模块的“合理划分”及“有效融合”之间,力求取得平衡,既覆盖经济、管理类知识领域,亦涉及国际法,再充分融入国际经济发展合作类核心课程。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强化法语及英语应用能力,并从国际组织、跨国企业、海内外高校多渠道推进教学实践。
(3)践行“本土国际化”+“海外培养”双重理念的国际合作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首先,充分借助学校丰富的留学生资源,以及寒暑期学校、国际文化节等开设契机,实现中外文化交融、足不出户的“本土国际化”;同时,依托学校和教育部等合作项目,设立“海外培养”环节,为学生提供看世界、感受世界的机会,将国际化培养落到实处。培养更多既精通外语又通晓国际规则,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的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人才。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国际战略学
核心课程: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项目
管理、发展金融、可持续发展、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国际发展援助、国际投资管理、国际资本运营、中国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发展中国家政治与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中国国际发展和政策、国际经济政策、经济外交。
四、修业年限
本科基本修业年限为 4 年。根据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实行 3-6 年弹性学制,学生可提前 1 年或延长 2 年毕业。五、毕业学分标准
本专业要求学生修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总学分 155 学分和各模块应修学分,方准毕业,其中:
1.通识教育课程 67 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 47 学分,通识选择性必修课 10 学分,通识选修课 10 学分且需修满每个模块要求的最低学分。
2.专业教育课程 63 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 26 学分,专业必修课程 17 学分,专业选修课需最低选修 20 学分。
3.独立实践课程 25 学分,其中,实践必修 18 学分,专业实践选修课需最低选修 4 学分,创新创业实践选修课 3 学分。
六、学位授予
按要求完成学业,达到毕业学分要求,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体系及学分学时分配
课程按内容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和独立实践课程模块。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通识选择性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选修课。总学分
155 分,其中必修课 108 分,占总学分的 70%;选修课 47 分,占总学分的 30%;实践教学40 分,占总学分的 26%。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国际经济发展合作 专业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
|